位於蘭州大學醫學院院內,由甘肅建投七建一公司承建蘭州大學醫學教學實驗樓工程地基與基礎、主體結構、節能、竣工驗收均通過蘭州市安全質量監督管理站驗收,自交付以來,各種設施設備使用功能良好,運行流暢,被評為2019年度「甘肅建投杯」工程。宏偉壯觀的蘭州大學醫學教學實驗樓業已成為蘭州大學醫學院校區內一個地標性建築。
目標明確 同心協力
蘭州大學醫學教學實驗樓工程項目於2015年10月23日開工,2018年4月10日竣工。建築總高度為43米,地下一層、地上十層;建築面積為4.54萬平方米。打造一流質量,鍛造一流隊伍,這是七建一公司蘭州大學醫學教學實驗樓工程項目部莊嚴承諾和目標追求。
開工前期,項目部就組建了以黨員帶頭的工程創優小組,並根據工程的特點、難點、亮點精心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創優策劃」及各分項專項施工方案,嚴格按照安全生產和質量標準化管理要求施行「樣板引路」。精心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質量策劃」等方案及各類質量典型問題的預防、治理措施,注重新工藝、新產品的應用。施工過程中,及時與設計方進行溝通與交流,嚴格按策劃施工,嚴格執行「三檢」制度,確保了工程的高質量,使其真正成為了放心工程。
排難攻堅 力爭完善
該工程為集教學、實驗、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樓,項目造型獨特、結構複雜,使用功能繁瑣,結構形式複雜。且施工場地狹小。為此,項目部注重汲取以往施工經驗,動員各方力量合力攻堅克難,前期應用BIM技術精確定位合理化、精細化施工,針對高大模板施工編制了危險性較大的專項施工方案,施工現場嚴格控制鋼筋加工質量,嚴格按照圖紙和料單施工,做到施工精細有序,質量優質可控。針對校區施工人員來往較多情況,專門設立了專職安全員,進行全程監控、策劃,以保證相關人員安全。
1280平方米異型曲面玻璃幕牆,也是該項目難點之一,項目部充分應用BIM技術,對施工過程中進行了排版、定位,保證材料的安全構建,同時指導石材幕牆、異型曲面玻璃幕牆1032塊玻璃精準下料,安裝磚縫通順,曲面圓滑;40.2米大跨度鋼結構屋蓋(鋼連廊),運用2臺200噸吊車同時工作,11天完成此項工作;專家論證以防止變形,402.8米後澆帶嚴格按照方案施工。
保「飛」爭「魯」 再添特色
一流的技術產生一流的質量,一流的質量源於一流的管理。項目開工伊始,該項目就制定了創建「七建杯」「建投杯」優質工程,確保「飛天獎」,爭創「魯班獎」作為工作目標,精心組織施工,強化質量管理。開工前進行場地預排布、優化利用,根據模型導出臨建工程量清單,展示了該項目部創建文明工地和「確保飛天獎、爭創魯班獎」的決心。
施工過程中利用BIM技術指導全過程施工。特別是部分樓板採用9147平方米新型預製帯肋疊合樓板,通過使用BIM技術進行模型預拼,指導生產,可視化交底,確保了疊合樓板的製作安裝精度。據工作人員介紹,項目施工過程中採用了建設部推廣應用的「十項新技術」7大項中的14個小項,從設計到施工都積極推廣運用,為工程創優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持。
綠色施工 穩創佳績
如何瞄準施工前沿技術,建設綠色樣板工程,這是蘭州大學醫學教學實驗樓工程項目部的工作追求。他們在公司綠色施工管理領導小組指導下,依據《建築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綠色施工導則》,建立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體系,以強化現場文明施工和安全生產管理,定期開展綠色施工培訓,確保綠色施工。結合項目具體特點編制綠色施工方案,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從施工策劃、材料採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個階段進行控制,加強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
施工現場臨邊洞口防護均採用定型化、工具化的防護欄杆,可拆卸安裝,一次投入可多次使用;模板腳手架採用可周轉的碗扣和鋼管腳手架,腳手板採用廢舊板材鋪設;同時,提高了廢料利用率,廢舊模板用於踏步保護、臨邊防護;混凝土養護採用薄膜包裹和覆蓋,減少用水量;對砂、石等易產生揚塵的堆放材料用密目網覆蓋,對施工現場馬道進行了覆蓋;對現場洗車臺、場地進行硬化;現場臨時配電採用TN-S三級配電,既保證了安全用電,又降低了交叉耗能,辦公區、施工區單獨裝表計量,實行用電計量管理;採用支護樁+預應力錨索鋼筋網噴錨支護技術,減少土方開挖和回填量,保護用地,最大限度的保證了施工的綠色環保,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肯定。2016年12月,該項目榮獲甘肅省建築業聯合會授予的「甘肅省建設工程文明工地」榮譽稱號,2018年12月榮獲「甘肅省第一屆BIM技術應用大賽一等獎」。
甘肅建設報記者:王傑 通訊員:嶽瀟玉 楊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