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vs地攤經濟:誰來保護這團民間的「煙火氣」?

2020-12-22 開課吧

今天早些時候,新浪湖北發了一條名為「被資本硝煙侵襲的煙火氣」的微博。

2020的一場疫情,讓武漢民眾不得不以最快的速度適應了線上消費的模式,於是網際網路巨頭們從中看到了商機。隨後社區團購齊聚於此展開激烈的廝殺,可究竟這場如火如荼的社區貿易真的會給冬天的武漢帶去溫暖嗎?

以下內容摘自@新浪湖北原微博:

12月14日,剛下完雪的武漢,一位在百步亭擺路邊攤賣魚的老人為了吸引顧客,喊著「不要錢」、「不要錢」。這位老人已經70歲了,滿頭白髮,她不知道什麼是社區團購,只知道旁邊的菜場降價了,「我就得再降,總得過生活。」她說。

從早晨8點多到11點37分,老人在寒風中僅賣出31元錢。她不時打開黑色挎包看,可裡面只有一張50元和幾張一元面值的。「這就是連鎖反應,只要做這行,沒人躲得過。

多位賣蔬菜、水果、肉蛋禽的商販也表示,最近幾個月,攤位的銷售額只有原來的一半,市場客流減少四成。「我們也全力促銷,但黃瓜每斤3.99元,duo買菜是3.39元,mei團2.59元,怎麼和人家比?」超市營業員說。

集貿市場和連鎖超市還能用降價、促銷抵擋,而街邊擺地攤的小販幾乎降無可降。

在不少菜販眼裡,mei團、duo買菜、這樣的大公司就像巨石,這些小商販就像雞蛋,被忽略,被犧牲,危險來臨時,一碰就碎。

既然「社區團購」的苗頭如此之旺,就會吸引無數來者追捧。

那麼今年入局社區團購還有機會嗎?

01 醜話說在前頭:欺負小老百姓,這是人幹事?

-比起成為未來的經濟趨勢,社區團購處在風口浪尖已經自身難保。

先說一個冷笑話:

今年就剩下10天,做什麼都來不及了。

回歸正題,有一句老話可以解釋的很明白:秀恩愛,死得快。

一個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有些事情火的太快,沒得也太快。

為什麼?

最開始,當市場一片空白,一個事情可以非常火,而且會表現出高速的增長。但無限擴增的後果很複雜,「價格壟斷」就是其中之一。

這時,國家就會出臺政策,比如針對社區團購,國家發話:請網際網路巨頭不要把精力放在一毛兩毛的蔬菜價格上,你們的目標是徵服科技的星辰大海!

因此,我的結論是:社區團購能做嗎?能;但今年入局還有機會嗎?沒有。

社區團購能做,但是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之下,備受國家的管控之中,它很難做到壟斷級別的業務。

國家對於壟斷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除了這件事之外,螞蟻金服推遲上市的根本原因也藏在這裡。

另外,當我們要去做一些不一樣的業務時,其實有時候一定會動某些人的奶酪。動奶酪不可避免,但我認為最應該幹的事叫做「得罪少的人,而服務多的人」。

換句話說,網際網路巨頭本來可以採用創新的模式和網際網路技術,去擠掉一級二級三級的批發商,讓農民和消費最終得利,讓社區菜市場攤位的老闆生存。

如果是這樣,國家會禁止你嗎,他不鼓勵你嗎?

你真正去做土壤的升級改良,真正去做選種育種,你做袁隆平院士去做的事情,真的還會有這麼多的人diss你嗎,不會的。

但現在他們都在做什麼,叫做欺負小老百姓。

國家這麼大力提倡地攤經濟,結果你卻用一種高維的方式,直接來了一記碾壓,你覺得自己很幽默嗎?

所以說,國家現在反對的不是社區團購這樣的一件事,而是其對於衣食住行的壟斷。反對的是這樣幾個人,靠著欺負大群體,然後使得少部分人獲利的一些方式。

02 農產品市場痛點:價格倒掛

-中間商賺差價,農民與市民無一受益。

換句話說,就是指整件事情的源頭。

為什麼現在的消費者熱衷於社區團購的低價,究其原因是蔬菜生鮮的價格在這之前越來越高。

實際上,農民或者農場所銷售的菜的價格是偏低的,他們沒有利潤的。農民去單獨種菜,單獨種米麵糧油是一個十分勞苦的過程。

而市民,我們說終端消費者他買這些菜品的其實價格又偏高,原因是什麼?

所謂的「中間商賺差價」,中間利潤太高,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沒有辦法從裡面去獲益,這是現在菜價真正的最大的痛點。

從農場出來,最後到社區的攤位,從農場到餐桌,大概分為五步。

第一步,農場負責農產品的產出,摘出來這個東西,實際上這個時候進入到了整個菜品的收購價格。

然後第一道的批發商,他是收購農產品,經過運輸環節,這裡面要去調配到合理的一個地方,比如說從山東壽光,這是中國非常大的一個蔬菜的主力產區,往全國各個地方發放,裡面有大量的運輸成本。

到了銷售地,銷售地往往是什麼,往往是北京的新發地。像新發地這樣的地方。他要去負責整理貨源,提供產品,實際上就是終端批發商。

最後這些貨品再次通過如同毛細血管的輸送途徑運往各個社區,最後從社區向居民售賣。

所以你看,經過這五個環節,蔬菜才算真正走到消費者的手上,所以如何校正蔬菜生鮮的價格問題,那就要儘可能的提升中間的效率。

03 喜當爹:社區團購其實不姓「社」,而姓「資」

-社區團購在2020年重演了一出「百團大戰」。

為什麼說喜當爹?孩子長大了,長成了一臉資本的樣子,這讓資本如何還能高高掛起?

大家都說社區團購火,而它到底有多火?

從2018—2019年開始,社區團購市場就已經表現出一個非常大幅度的增勢。而在2019年更是從差不多70多萬的量級一躍變成了400多萬的一個量級,實現了540%的增速。

在說社區團購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他的兩名「親戚

——「前置倉」

每日優鮮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前置倉生意,它會通過很多的包括合作和自己配置的方法,在距離用戶家裡很近的地方部署一些小的冷鏈倉庫。這樣就能使這些商品在一小時之內,或者在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到達用戶家裡。

——「平臺到家」

平臺到家類的產品,往往是京東到家,天貓超市。他們採用的是「隔夜達」或者「次日達」的策略。因為這種方法,其實無需去改變現有的倉儲結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動用原本的平臺級的物流、配送、倉儲等,去單獨做一個品類,就基本上能夠覆蓋掉70%左右的情況。

綜合來看,這兩種玩法之間存在很大的區別。從業務點來說,平臺到家略勝一籌,但前置倉最好的一點是他每天可以讓用戶體驗到最新鮮的產品。

原本的市場上這兩種模式相敬如賓,井水不犯河水,結果社區團購橫空出世,直接就來了一記綜合拳,同時他也演變出了一種形態——區域化。

後疫情時代,有越來越多的巨頭開始湧入。比如說滴滴投了20、30個億做橙心優選。盒馬大手筆操辦盒馬優選,然後拼多多做了多多買菜,各家巨頭似乎都紛至沓來要殺進這樣一個市場。

在全國的範圍內,包括十薈團等,都存在很明顯的區域特徵,他們大多是從某幾個城市開始慢慢鋪點。

換個角度來看,社區團購現在的狀態特別像當年的「百團大戰」。國家開始出手管制的根本原因就是這整件事態的背後不是「以民為本」,而是「資本之戰」。

比如滴滴去做橙心優選的真正目的到底在於什麼?

因為他們計劃明年要上市,所以要用資本槓桿來去撬動一個更大的市值。而在這個市值上什麼東西是重要的,那就是非常大規模的體量收入。

04 核心邏輯:壟斷的價格體系

-我看你很不錯,就差錢了。

社區團購是一種產品,想要做產品,那麼就要提到PMF,也就是說我們的produce和market要去做fit。

那麼如何得知這樣一個產品是會被用戶市場接受的呢?可以去看一些開放競爭出來的有沒有跑出來值得借鑑和參考的模型。

比如說「呆蘿蔔、袋鼠拼拼、十薈團」,巨頭們覺得他們跑出的模型不錯,但是缺乏規模化、缺乏好的供應鏈的資源。

於是巨頭們研究他們的商業計劃書和財務報表,最後得出一個一針見血的結論——他們缺錢!

整件事情在投入大量的資本之後就會變得特別簡單:蔬菜原價9.9,現價0.99。不但如此,整個過程後,團長還會收到可觀的返傭,那麼誰不想去參與?

這樣一來,社區團購的中心人物「團長」會逐漸做大,幹掉小菜販、繼而吞併超市。

看到這裡一些看客應該會越來越不耐煩,資本玩他們的遊戲,我家裡也不是賣菜的,現在蔬菜便宜,為啥不讓我薅羊毛?

你有沒有想過,不斷吞併的後果是什麼?

「併購」

但最後併購到最後要不然剩三家,要不然剩兩到一家的狀態。壟斷的局面就基本坐實了。

再接著就是掌握定價權,然後直接回收當時給到你的所有優惠,因為到那時渠道是他們的,供應鏈也是他們的,資本何懼之有呢?

拿滴滴舉一個例子。

當年滴滴、快滴、Uber打的火熱,消費者一度非常開心,覺得那段時間打車似乎跟四捨五入不要錢了一樣。

現在來看,這些企業的競爭拼的不是誰的產品體驗好,而是誰的融資能力強。融資能力越強,打折就越狠,司機福利也越多,最後的資本溢價也就水漲船高。

現如今滴滴一家獨大,曾經的屠龍少年自己就變成了惡龍。

05 社區團購的波特五力分析

-資本:渠道和供應鏈全部都到碗裡來。

通過我們剛才所說的這樣一種壟斷式的金融體系的打法,我們很多時候把它叫做門口的野蠻人。

通過這樣一個打法,它帶來的是什麼?是通過積累大量的買方,使得供應鏈的供方的議價能力非常之低。

而當我進一步拿下渠道之後,上下遊聯動,渠道的定價權也就出來了。

同時網際網路巨頭掌控著數據,使得潛在的替代品和潛在的進入者的進入門檻極端的高,於是構築起一個壟斷性的壁壘優勢。

那麼它的壁壘和他的增強型調節回落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

首先我們先去融這樣一筆資,這是一個資本能力。融到資之後的話,你就能夠很容易的去做一個低價的獲客。

低價獲客之後帶來了什麼?帶來了大量的用戶量,並且用戶的留存率也是高的。用戶量高了之後的話,綜合購買力就高,綜合購買力高的時候,就可以壓縮供應鏈強度。

同時渠道在手,而我又有更多的貨,我的整體的用戶的體驗就會變好,從而使得我的平臺產生了大量的流水。我的現金非常的高,從而這麼高的流水,再加上一個網際網路的概念,我能去拿一個很好的PE值,使得我的資本融資能力越來越強大。於是我就有能夠去推動新一輪的整體的增強回落,這就是平臺的壁壘和調節回落的一個概念。

今日話題:評論區留言說一說「地攤經濟」

你的點讚與關注是小編堅持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煙火氣十足!27地設攤販規範點發展地攤經濟 最接地氣「新風口」來了
    煙火氣十足!27地設攤販規範點發展地攤經濟 最接地氣「新風口」來了  Evelyn Zhang • 2020-06-04 10:24:33 來源:前瞻網
  • 從地攤經濟,探尋古詩詞裡的人間煙火
    地攤經濟由來已久,它是人類最簡單、最原始、也是最具有生命活力和生活氣息的一種商業活動。自從國家鼓勵地攤經濟的政策一出臺,擺攤的風氣如雨後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一夜之間,街市小巷,,火樹銀花處,小店小攤間,萬頭攢動,人聲鼎沸,各式商品琳琅滿目,那股濃烈的,久違的人間煙火氣息瞬間又回來了。此時,我便想起陸遊那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只覺此詩甚是應景。從地攤經濟,探尋古詩詞裡的人間煙火,品味古人筆下的地攤文化。
  • 河南學子三下鄉:地攤經濟,聚起生活煙火
    (通訊員 洪豔) 翻炒的香味、蒸騰的暑氣、擁擠的街巷……在叫賣聲的此起彼伏中,在光與影的疾速變奏中,地攤經濟的重啟,氤氳出了最暖心、最可親的煙火氣。2020年7月20日,河南科技學院生命科技學院「地攤經濟助力復工復產」實踐調研團開展了一次實踐探訪活動。實踐團隊主要通過實踐採訪,觀察拍照和查詢資料的方式來收集開放地攤經濟下的地攤場景,之後團隊成員以線上討論的方式交流實踐成果。
  • 讓城市多一些煙火氣 青島制定相關政策助力地攤經濟復甦
    半島記者 劉鑫 王洪智 劉玉凡地攤經濟的復甦是一個複雜的課題,開放地攤經濟會不會影響交通影響環境,如何做到既方便群眾又不擾民,這考驗相關部門的智慧,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記者了解到,目前青島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採訪中專家表示,地攤經濟不能一放了之,鬆綁也不等於放任無視,管理要溫度也要法度。
  • 地攤經濟火到超市|武商超市花車特賣出攤兒啦
    不僅如此,直播帶貨、店長天團、花車外擺、社區外賣……直播是「線上地攤」,地攤是「線下直播」,武商超市繼抗疫保供戰後,率先試點地攤經濟。「這款牛奶竟然買一送一,我要兩箱!」昨日傍晚,潛江市民盧先生散步經過武商超市潛江店時,被門口的花車特賣吸引住,果斷買了兩箱牛奶,「好稀奇哦,好多年沒看到超市在門口擺攤兒了,感覺挺有意思的。」
  • 河南學子三下鄉:解讀人間煙火,深入地攤經濟
    考慮到疫情給百姓帶來的影響,5月27日,政府推出了放活「地攤經濟」相關政策。7月29日,由河南科技學院生命科技學院組建的「地攤經濟助力復工復產」實踐調研團在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胖子店時代廣場街,對當地地攤攤主、顧客進行了一對一的採訪。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 誰的團長誰的團?
    他是某大型社區團購平臺的BD(商務拓展),在這場激烈廝殺已近乎於肉搏的社區團購大戰中,張良的任務始終只有一個:發展更多的團長。這一天,壽寧急遽降溫至3℃。張良沒有出門,和團隊裡的另外4個年輕人窩在臨時租下的小屋裡,聊天取暖。他們的上一個戰場是廈門,完全沒料到冬天還會冷成這樣。
  • 「拼命」奔跑的社區團購
    因此在自身實力尚可的基礎上,十薈團在未來的發展也身懷優勢。而正是巨頭的加碼縮短了兩家與巨頭的差距,依靠更加豐富的社區團購經驗,十薈團和興盛優選似乎要比同行企業更佔先機。但尚在初期徘徊的社區團購,仍需要在青澀的發展中不斷成長。四、新規治舊惡,不能讓價格迷霧亂了菜市場1.
  • 大慶石油:用直播點燃地攤煙火氣
    隨著一則城管喊你去擺攤兒的視頻,在網絡上爆火,地攤經濟已成為了當前最熱的點,大慶石油緊跟潮流,率先行動,開啟新型營銷模式,通過地攤直播帶貨開闢新的銷售渠道,吸引近千名顧客圍觀,線上線下形成統一的場景,帶貨能力翻倍。
  • 賦能地攤經濟,重燃人間煙火
    賦能地攤經濟,重燃人間煙火 2020-06-17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地攤經濟———我們碰碰「瓷」?
    地攤經濟———我們碰碰「瓷」?「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前不久,李克強總理在考察中這樣稱讚地攤經濟。作為民間旺盛的自發性平民經濟的代表,作為我們國人「骨子裡的煙火氣」,地攤經濟自古以來已經具有千年的歷史。但由於其與城市規劃之間的「相愛相殺」,致使地攤經濟也曾長期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不過,近期朋友圈刷爆的「擺攤」,顯然,地攤經濟又回到了我們的視野之中。
  • 誰讓你到這擺攤了」到「回來擺攤吧」看煙火氣怎麼重聚
    「女女,你跟我這邊來,城管馬上過來了,咱躲在角角裡,你先等等付錢」、「城管來了,順著這條街過來了,快走!」、「老張的稱又被收走了」等等這些都是曾經經常環繞在耳邊的話,回想一下那些年地攤小販與城管的相愛相殺史都可以寫幾大本書了。
  • 城市的煙火氣 生活的幸福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建議在加強規範城市管理的同時,合理釋放「地攤經濟」的活力。這一建議,讓「地攤經濟」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重新恢復「地攤經濟」,這個觀點也讓我眼前一亮,這是我之前或許想都不敢想的問題。
  • 一次社區團購「團」八萬元?「熟人經濟」怎樣成為好的商業模式
    最近,新電商平臺拼多多推出微信小程序 「快團團」,這個線下團購工具協助各地商家收集社區居民物資需求,完成在線下單。「快團團」上線不久,已經服務了超過1萬個社區。
  • 翻譯思路拆解 | 「地攤經濟」社評
    China Daily在一些文章中將「煙火氣」處理為culinary culture。暫不評論什麼,畢竟「煙火氣」一詞的確很寬泛,如果語境裡描述的是各地的小吃美食,這樣的「煙火氣」或許可以理解為飲食文化。不過此處並不是。下文說了很多關於城市治理的內容,我們從這兩天的新聞中也能看到,一些城市的夜色經濟的確搞得紅紅火火,但也留下了很多問題,比如擾民、佔道經營、垃圾衛生問題等。
  • 擺地攤火了,那麼地攤經濟賣什麼?
    當然也透著一股濃鬱的煙火氣息。尤其是就在社區周邊不遠的地方,更是容易受到青睞,甚至一些賣菜的小販也喜歡在夜幕降臨的時候,把自己的攤位支出來,便宜「殺割」了。有一些人除了早市就喜歡在夜市的時候,逛逛可以買一些便宜東西了。 因此,對於地攤經濟來說,價格永遠是一道必須「降維」的門檻,如果價格定高了,基本沒戲。人們也不會青睞。
  • 盒區房vs社區團購:老百姓的菜籃子會選擇誰?
    01剛不可久,柔不可守社區團購能夠在短時間內煊赫一時,主要靠高度補貼的力度,這讓人覺得這個風口熱鬧非凡。02別讓盛宴成為剩宴其實,我們應該研究的,不僅僅是燒錢式增長的不可持續,而是分析社區團購的本質反映了什麼?其實,社區團購興盛所反映的本質性問題,遠比燒錢、補貼這類現象更嚴重。
  • 最美是人間煙火,最接地氣的是「地攤經濟」
    各地紛紛響應,人們躍躍欲試,在一些城市,地攤經濟開始火了起來。其實,地攤經濟由來已久,只是城市未給予完全合法化,屬於一種邊沿經濟。在全國各地,沿街叫賣的小商小販和城管這對「天生冤家對頭」已經鬥智鬥勇了幾十年。從貓捉老鼠,到暴力對抗,一幕幕市井短劇在人們習以為常的眼光中不斷上演。
  • 網際網路巨頭角力最後100米,社區團購攪動人間煙火
    洶湧而至的白菜價數年前的網約車大戰,讓消費者記住一個詞「補貼」,而今這個詞出現在社區團購的頁面上。「補貼」啥意思?高女士團購團了這些天,把這詞兒理解得透明白。「菜市場賣8元一斤的芸豆,在社區團購裡賣4元一斤,不是這菜價本身便宜,是賣菜平臺每斤給補貼了4元。」
  • 成都,一座極具地攤經濟和煙火氣息的城市
    「地攤經濟」成為今年的熱詞,多座城市的「地攤經濟」悄然復甦。 每到傍晚華燈初上,小吃街、夜市就成了市民群眾探尋「煙火味道」的絕佳去處。沿街而設、依路而擺的夜市,串串、海鮮、小龍蝦、烤肉……各種特色美食應有盡有,人群熙攘、煙火氤氳,大家約上三五好友,吃著燒烤、喝著啤酒、暢聊人生,即避暑納涼又是市民休閒的好去處,疫情後的城市慢慢恢復了往日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