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一首《行香子》淡泊功名,醉心山水,讀來清靈如幻

2020-12-27 白馬侃詩文

蘇軾作為北宋的一代文宗,可謂是詩文書畫全才。尤其是他的詞作,橫絕近九百多年,開創了一代豪放派詞風。但當我們多讀蘇軾的一些詞作後會發現,他的作品不只有豪放雄渾一類,更有或曠達清健或婉約旖旎的,真可謂多姿多彩。

一葉舟輕

今天我們就讀一首蘇軾的《行香子.過七裡瀨》,來體會體會蘇詞的那種充斥著對人生穎悟的清新暢達感。

《行香子·過七裡瀨》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鷺點菸汀

蘇軾自己曾評論過唐朝詩人王維的作品具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而蘇軾本人何嘗不是呢?他的許多詩詞都可以繪成一幅精美的畫圖,比如著名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東坡見到令他動心的畫即能才思泉湧,比如知名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東坡在波瀾壯闊的景象面前能心領神會到英雄豪傑們終久成為過去時空的一道幻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在清麗幽邃的溪山景象前,一樣體察到功名的終極之處。比如上面的那首《行香子》。

沙溪急

這首詞是蘇東坡在杭州任通判時在一次巡查途中的感悟之作。詞裡的七裡瀨也叫七裡瀧,是錢塘江流經新城縣到桐廬縣的富春江上的一段。七裡瀧屬於峽谷水域,兩岸青山夾綠水,麗景如畫。蘇東坡當年在這江上經過,船上四顧,豈能不為之傾心?

這詞的上片寫七裡瀨的江景: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船在很寬的江上行進時,再大的船也會如一片樹葉在水面漂浮,特別是從遠處看的時候。

月溪明

詩人所乘的雙槳船很顯然是首小舟。這小舟怎麼會如受驚的飛鴻呢?驚鴻飛時的動作之快如嘗離弦之箭。可見那小舟的行駛之快,應該與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勢態有得一拼。

原來七裡瀨這裡屬於富春江的小三峽,其間暗流洶湧,水勢湍急,儘管江面如蘇軾所寫「水天清、影湛波平」。他特別激賞眼前之景:魚翻藻鑑,鷺點菸汀。

白鷺

船頭附近,魚兒忽然跳出水面,打破了如鏡子一般平靜的水面,正如杜工部詩中的「船尾跳魚潑拉鳴」。杜工部詩中所寫是夜景,蘇軾則寫的是白天江景,這裡蘇軾著意在襯託江面環境的寧靜。遠處的汀洲煙波渺渺,白鷺時飛時駐,宛如一個個白點清晰地在水天之際漂。

影湛波平

接下來詩人在詞的一字領之處連用三個「溪」字: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詩人用這個一字領「過」字來照應詩的題目《過七裡瀨》。

我們可以明白蘇軾寫的沙溪、霜溪、月溪,並不是當時的地名,而是幾種自然環境下的溪谷。白馬君認為這是蘇軾對人生如逆旅的一種不加明示的場景比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間的旅途怎能是一帆風順?風風雨雨,兩肩霜花,急急匆匆,幾番冬夏。或在某一刻,頓悟開來,心境明如月華。所以,在上片的尾三句裡詩人在暗示人有急忙的時候,有遭到冷遇的時候,也有雲開月明的時候。

曲曲如屏

重重似化畫,曲曲如屏。蘇軾這首詞的下片著重於寫江岸的山景。兩岸青山依依,隨著船行而變化的著姿態,所以蘇軾說它們如畫如屏。其實這裡的山勢整體上來說沒有那麼陡峭,線條趨近於柔和的曲線,完全透露著一種江南水鄉的迷人風光。

嚴陵釣臺

富春江岸上的富春山是東漢高士嚴光隱居之地,山上有嚴子陵釣臺。蘇軾蕩舟經過,仰物思人,由此想起嚴光嚴子陵: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想著當年曾經輔助劉秀打拼江山的嚴子陵打算後半生就在這裡虛度終老,到如今,縱然君臣曾經同心同德治理天下,而他們都早已不在,空負盛名。

雲山亂

蘇軾寫到嚴子陵的時候必然想起自己當下通判杭州,巡查州事,體恤民情,在杭州當地也算頗有一番作為。與嚴子零陵相比呢?自己早晚也會空有一名,或許什麼都不會留下。想到這裡,放眼遠方: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嚴子陵塑像

亙古江山,風吹雨打,還有誰能與之並立於今世、後世呢?人生如夢啊,只是一場虛無。這些山給予蘇軾的思考是對功名的淡泊,將生命與自然的和諧融合。因此整首詞讀起來清靈不失莊重,歡快中也透出圓悟。真可謂詞中有畫。

關於這首蘇詞,詩友們怎麼看?歡迎大家討論。

相關焦點

  • 蘇軾在杭州寫的《行香子》,唯美而婉約,也體現了他豁達的人生觀
    如果選擇一位最能代表宋詞巔峰的詞人,北宋大文豪蘇軾絕對是熱門人選。他寫的詞即可如小橋流水般婉約,又可以像洶湧波濤一般豪邁。但是對蘇軾而言,三次貶謫雖然是他人生的低谷,卻也是他詩詞的巔峰。蘇軾填的經典之詞實在太多,很難取捨。今天,我們選擇一首蘇軾早年在杭州填的一首詞,名為《行香子.過七裡瀨》,感悟他在那個時期的心態與人生觀。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 讀蘇軾《行香子·述懷》|心存詩意,何必遠方
    在那些個仿佛大戰之後疲憊不堪的時刻,可能唯有一首或清曠明朗或昂揚勃發的詩能讓自己稍稍忘了彼時的身心俱疲,能讓拘囿於困頓皮囊的靈魂堪堪找到他的歸處,那些個心之所向的「遠方」。」再比如,東坡先生的這首《行香子·述懷》。《行香子·述懷》 蘇軾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
  • 蘇軾被嚴重忽視的妙詞,明明通篇如夢如幻,卻很少有古代名家點評
    所以本期筆者就給大家介紹這樣一首《行香子》。這首詞通篇如夢如幻,但因為寫得不那麼豪情,所以很少有古代名家點評它,算得上是被嚴重忽視的妙詞,我們來品一品:《行香子·過七裡瀨》一葉舟輕,雙槳鴻驚。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這首詞寫於公元1073年春天,寫此詞時蘇軾正行船在富春江的七裡瀨。當時他已經離開了朝堂的中心,自請出京了。對於他這一作法,文史學家們認為他是在自保,不願與王安石一派爭鬥下去。
  • 蘇軾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既有美景,又有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行香子·過七裡瀨》,便是蘇軾的一首既有優美景色,又有深刻哲理的千古名作。它寫於公元1073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寧六年。當時蘇軾正擔任杭州通判,在一次巡查富陽,由新城至桐廬,途徑七裡瀨時,觸景生情,便寫下了這首詞。
  • 十首《行香子》,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幾時歸去作閒人
    《行香子·述懷》【宋】蘇軾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近清宵、月已嬋娟。莫思身外,且鬥樽前。願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這是一首重逢詩。詩人與友人分別已經三年了,再次相逢,情分不減,兩人卻都已經年華漸衰,其中多少苦恨,已經無從說起了。看庭院外,菊花開得正豔,夜已經很深了,月亮已經上來了。不要再想其它的了,我們且盡情喝酒吧!希望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 六首《行香子》,畫面都最唯美,只有一首不思考人生
    上次集中念了幾首「定風波」,就有人留言,蘇軾幾首「行香子」寫得真好。是的,今天就來念。「行香子」是許多人不太熟悉的詞牌。
  • 蘇軾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卻句句經典,最後9個字清新脫俗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壇最閃亮巨星,同時也是幾千年來少有的全才,能與之相提並論者屈指可數。他的「明月幾時有?蘇軾就不一樣,隨便拿出一首詩詞,都讓人為之驚嘆,作為豪放派的他,並不被所謂的「豪放派」標籤束縛,婉約詞作也信手捏來。現存蘇軾兩千多首詩,將近四百首詞,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裡,大概有十幾首,未入選教材的也有精品。今天介紹蘇軾眾多作品中,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卻句句經典,最後9個字清新脫俗。
  • 此人有李白的狂放,蘇軾的灑脫,寫一首蔑視權貴的詞,千古流傳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對權貴的不屑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理想和志向,兼有李白的狂放和蘇軾的灑脫,是詞人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上片主要寫詞人在洛陽時縱情於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
  • 人生如逆旅,一首蘇軾的《臨江仙》,讀不盡的感慨
    讀他的文章,讓人心潮澎湃;賞他的詩詞,令人感慨萬端。下面就選一首東坡詞略抒己見。01原文:《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解讀蘇軾《行香子》: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
  • 長知識:蘇軾為何用「河東獅吼」比喻悍婦?答案是佛經裡的一句話
    蘇軾的一生,以讀天下書為志,以交天下友為樂。從駙馬王詵【shēn】,到文人黃庭堅,再到僧人佛印,蘇軾的朋友可謂是各行各業,遍布四海,陳慥【zào】便是其中之一。但是,陳季常與父祖不同,他有點像賈寶玉,性情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祿,單純醉心於詩書文學,尤其熱愛佛道禪學。陳季常年少時嗜酒好劍,揮金如土,成家後乾脆捨棄了洛陽的房產、河北的田地,隱居黃州龍丘,自稱龍丘先生,過起了閒雲野鶴的生活。
  • 王維的一首秋詞,被譽為經典山水之作,細細讀來,耐人尋味
    宋代詞人蘇軾稱王維的詩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確,王維的詩歌,除了斐然的文採之外,善於將各種美景摻雜在自己的詩歌之中,這些美景古樸自然,素雅清新,讀來仿佛是一幅山水之作,富有美感,讓人韻味無窮。一首《山居秋暝》,素雅質樸,成為山水名篇。
  • 蘇軾最悠然的一首詞,不用上班,睡個懶覺,讀本好書,發點小牢騷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一首關於生活態度的詞。這首詞就是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南鄉子 自述》。在詞作中,詞人悠然自適,說他不用上班的時候,喜歡睡個懶覺,讀本好書,發點小牢騷。下面讓我們走近這首詞:南鄉子·自述涼簟碧紗廚。
  • 中唐詩人的一首詞,讓蘇軾讚嘆不已,恨不得全篇照搬
    若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大家可能很容易想到王維,他的許多詩句美得如畫一般, 今天我們不說王維的詩,說一說中唐時期另一位文人的一首小令。他的這首漁歌子膾炙人口,千百年來,傳唱不絕。短短的一首小令,詩情畫意盡顯其中。綿綿的西塞山,山色濃淡相間,一隻只白鷺在山前飛翔。春汛已來,春江漸滿,綠水蕩漾,水面上的點點落花隨著流水宛轉漂浮,遠遠看去,碧水紅桃,如霞似錦,江水中肥壯的鱖魚,自由來去。
  • 蘇軾這八首詩詞,道盡悲歡離合,戳中你我人生,教會從容生活
    他一生屢遭貶謫,坎坷曲折,嘗盡悲歡,飽經聚散,這讓他發出人生空幻的喟嘆。有網友對我一篇文章評論:經歷了這次疫情,我感到人生儘是虛幻。古今同心,這位網友,無形中接通了蘇軾的千古感慨,亦接通了佛家與道家「人生如夢」的概念。
  • 蘇軾的這首詞很冷門,但所描寫的景色,卻美得讓人心醉!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餘首,其中經典的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等。除此之外,蘇軾也有一些頗具特色但相對來說略顯冷門的詞作。例如,蘇軾任杭州通判時,巡查富陽途徑桐廬七裡瀨時所作的一首詞《行香子·過七裡瀨》。這首詞便描繪了七裡瀨讓人驚豔的美,給人以詩情畫意的美感享受。
  • 蘇軾被貶惠州時,寫了一首詞,少了幾分豪邁,多了一絲無奈
    這才保住了蘇軾的性命,但是蘇軾的貶官生涯卻從未停止。我們來細數一下蘇軾的貶官生涯,1074——1079蘇軾被外調任職,之後有機會升遷,且回到京城。但是1079年又發生烏臺詩案,蘇軾被下獄,幸虧得眾人挽救,才被免去死罪,貶官黃州城擔任團練副使。
  • 蘇軾一首描寫雨的詩,一開篇便是驚豔了世人,令人讚嘆不已!
    小編要介紹一首他同樣非常經典的作品,那便是他一首描寫雨的詩,也就是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在這首詩中,詩人可以說把雨描寫的繪聲繪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北宋: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 蘇軾半夜不睡「起來嗨」,寫出一絕美之作,最後九字千年無人超越
    蘇軾好寫明月,他的《水調歌頭》大家都耳熟能詳。彼時,他在詞中「把酒問青天」、「起舞弄清影」,幻想著翩然乘風上瑤臺,卻還嫌棄高處寒冷。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因為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合,自求外放。所以他假醉佯狂,借著明月來談人生哲學,一派超然物外的瀟灑。不過十四年之後,他又在月夜寫了一首詞叫做《行香子·清夜無塵》的詞,一樣是談人生哲理,感情卻有所不同。
  • 蘇軾意境很高的這首詞,蘊含了一個典故,跟劉秀有關
    有一次,蘇軾又與朝中權臣政見不一,被貶謫杭州任通判。公務閒暇,其不免去周邊旅遊景點溜達,在一個清晨,其來到富春江上的七裡瀨(又名七裡灘,今浙江桐廬縣嚴陵山迤西),留下了一首十分清新脫俗的詞:行香子(過七裡瀨)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