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輕易說「不」,善做「未解題」,從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看——重慶...

2020-12-20 重慶市人民政府

 遊客在外灘欣賞浦東陸家嘴景色(2019年8月2日攝)。新華社發

上海市浦東新區企業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內的「一業一證」宣傳板。上海浦東深化「一業一證」改革,43個行業「一證準營」(2020年8月4日攝)。新華社發

在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服務中心內,每個綜合受理窗口都擺著一塊牌子,上面寫有一行字:窗口無否決權。

「不輕易對企業說『不』。」這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理念。

而這個理念的產生,源自盒馬鮮生的創立。

負面清單越來越短

換來1.2萬戶外資企業安家

時間撥回2015年。盒馬鮮生臨近「誕生」,卻遇到一個難題——行業目錄裡沒有可以註冊的類別。

盒馬鮮生採取「超市+餐飲」模式,兩個部分融合在一起,屬於全國首創的新業態。這讓審批部門非常「犯難」,是該給盒馬鮮生發超市食品經營許可證,還是餐飲服務許可證?

「當年10月全國兩證合一,即超市業和餐飲業都發食品經營許可證,但是我們這樣的企業該走哪一種審批程序呢?」盒馬鮮生創始人沈麗當時也很疑惑,一番糾結後,她來到上海自貿試驗區尋求幫助。

面對這個跨類別申請的「未解題」,上海自貿試驗區企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並不是簡單說「不」,反而認為這一想法很好,希望沈麗將材料留下,並告知將向上匯報請示,嘗試找辦法解決。

自貿區相關審批部門看過材料後,隨即向市級審批機關匯報,並獲得了支持。經過一番努力,盒馬鮮生首店在浦東新區開業,以它為代表的集超市、餐飲、網購等多種形式為一體的新零售業態在中國正式亮相。

「對窗口辦事人員而言,說『不』很簡單,但像盒馬鮮生這樣的機會,就溜走了。」上海自貿試驗區企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此後,「不輕易對企業說『不』」成為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辦事理念,除非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事情,否則「窗口無否決權」。

這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敢於創新和擔當,積極「先行先試」的縮影。作為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自設立以來,一直肩負「試驗田」的重任,為中國改革開放探索出創新制度。

比如,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最基礎、最重要的改革,它邁出了與國際通行投資規則接軌的重要一步。如今,負面清單從190條縮減至30餘條,成為吸引外商在上海投資的重要舉措。

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自貿區累計新設外資企業1.2萬戶,約佔浦東新區新設外資企業的77%,外資企業佔比從自貿試驗區掛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因為敢於「先行先試」,上海自貿試驗區已成為全國開放創新的高地,集聚了全球眾多資源,開放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邊學習邊創新

重慶自貿試驗區探索「陸上貿易新規則」

在全國自貿試驗區貢獻的260項制度創新成果中,上海自貿試驗區就佔了124項,無愧於「試驗田」之稱,「單一窗口」是其眾多創新成果之一。

作為後來者,2017年掛牌成立的重慶自貿試驗區,當年就學習上海經驗,推動「單一窗口」上線。截至今年上半年,重慶「單一窗口」拓展了52項功能,累計業務運行3551萬單,主要業務應用率達100%,其中貨物申報位居中西部第一。

重慶自貿試驗區不僅向「先行者」學經驗,還傳承了創新精神。

與上海不同的是,重慶地處內陸,肩負著在西部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的重任,探索創新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於是,探索以鐵路提單為代表的「陸上貿易規則」,成為重慶自貿試驗區發力點。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位於重慶自貿試驗區西永板塊,也是重慶探索鐵路提單最早的具體執行單位。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公司總經理谷永紅稱,重慶首先做的,是創新鐵路提單的計算模式。

谷永紅帶團隊找在國外設有分支機構的中資銀行洽談,說服這些銀行同意用鐵路提單作為資金結算證明,解決了發貨方無法得到資金的後顧之憂。隨後,重慶又與運輸企業溝通,要求運輸企業在使用鐵路運輸的過程中,確保貨物的安全性、及時性、完整性。

2017年12月22日,隨著重慶終極汽車貿易公司從德國進口的一批汽車,搭乘中歐班列(渝新歐)抵達重慶鐵路口岸,重慶自貿試驗區實現了全球第一單用「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結算的國際貿易貨物,標誌著重慶探索陸上貿易新規則邁出關鍵一步。

探索仍在持續——

2018年7月,重慶在多式聯運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上探索「鐵路提單」取得成功;

2019年,重慶自貿試驗區鐵路提單信用證融資結算入選商務部評選的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三批最佳案例;

今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對全國首例涉及鐵路提單的物權糾紛案進行一審判決,標誌著鐵路提單業務創新實踐在法律層面得到保護和肯定……

截至今年7月,重慶已累計籤發鐵路提單48份,融資結算金額突破1億元,推動實現跨境鐵路提單融資、結算便利化、常態化。

「重慶不僅學習『單一窗口』『證照一體』改革等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也在自主創新上取得了顯著成果。」市商務委副主任付嘉康說,3年來,重慶自貿試驗區累計探索形成創新成果240餘項,向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上報50餘項,內陸物流大通道開拓、鐵路運郵等經驗已向全國推廣。

瞄準「雙城記」新機遇

川渝自貿試驗區共建協同開放示範區

2019年8月,上海自貿試驗區實現「升級」——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成立。

僅一年多時間,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分解出的78項政策和制度創新任務已完成過半,其中落地45項,另有22項已形成方案。累計籤約項目358個,涉及總投資2713.63億元。

打好「自貿試驗區」這張牌,讓其成為推動改革開放的重要助力,上海在奮力開拓,重慶也在努力追趕。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推進,重慶牽手四川共建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

今年,重慶市商務委和四川省商務廳籤署合作方案,明確雙方將圍繞「制度創新、平臺共建、通道共享、產業協作、環境打造」五大重點領域,探索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

制度創新主要圍繞「鐵路運單物權憑證屬性」、多式聯運「一單制」等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合作,探索一批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制度創新成果。「雙方還會建立現場觀摩機制,定期交流創新成果,聯動推廣應用創新制度。」付嘉康說。

平臺共建方面,川渝兩地將積極向國家爭取支持,以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德眉資同城化都市圈為依託,拓展自貿試驗區的發展空間。同時,兩地也將增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國家級經開區、進口商品指定監管場所等開放平臺,進一步提升多維度國際供應鏈配置能力。

通道共享方面,川渝兩地擁有全國最具競爭力的兩大中歐班列品牌,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三條主線路的始發地,合作打造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是彼此通道共享的重點。下一步,川渝兩地將建立口岸物流合作發展機制,搭建口岸物流綜合運營平臺,共建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共同打造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和亞歐鐵路貨物運轉中心。

產業協同上,川渝雙方圍繞優勢互補,將攜手提升產業開放合作水平。比如,雙方會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推動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共同探索建立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等。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是自貿試驗區的重點。川渝兩地將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等舉措,共建內陸地區國際化營商環境示範區。同時,雙方會加強自貿試驗區法院、商事仲裁、調解中心合作等,加強法治化建設。

「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將通過在政策等方面的一體化,實現協同發展。」付嘉康表示,通過該示範區,川渝兩地將探索創新更多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制度,打造一個服務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的重要載體,逐步形成「制度創新、信息共享、經驗共創、模式共建」新格局。


相關焦點

  • 從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看 重慶如何種好"試驗田"
    在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服務中心內,每個綜合受理窗口都擺著一塊牌子,上面寫有一行字:窗口無否決權。  「不輕易對企業說『不』。」這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理念。  而這個理念的產生,源自盒馬鮮生的創立。
  • 自貿試驗區: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圖為湖北自貿試驗區襄陽片區內,一輛卡車駛入保稅物流中心。 謝 勇攝(新華社發)圖為在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瀘州港進港鐵路口,瀘州-廣州外貿鐵路班列測試列啟動。 趙 飛攝(人民視覺)青島積極複製自貿試驗區經驗成果。
  • 跨境投資、讀國際學校……重慶自貿試驗區帶給你好處多多
    重慶自貿試驗區規劃範圍近120平方公裡,兩江新區將成為重慶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區域。兩江新區將如何承接重慶自貿試驗區建設,提升國際合作空間。4月1日在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新聞發布會上,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就此進行了解答。
  • 貨物不入境,買賣輕鬆成:上海自貿試驗區離岸轉手買賣產業服務中心...
    這種「貨物不入境,買賣輕鬆成」的離岸轉手貿易模式,將成為上海自貿區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打造對外開放樞紐門戶的重要舉措。今天,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離岸轉手買賣產業服務中心在外高橋保稅區啟動並正式運作。圖說:上海自貿試驗區離岸轉手買賣產業服務中心今天啟動運作。
  • 國務院新聞辦就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貿...
    商務部將切實履行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職責,按照統一部署,會同有關地方和部門,抓好各項改革試點任務落實;我們也將指導有關省市加強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切實加強自貿試驗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及時總結評估經驗做法,在全國複製推廣,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試驗田作用。謝謝大家。
  • 產業轉型加速度 江蘇「入群」自貿試驗區
    郭陽琛、劉頌輝早在六年前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時,江蘇省便開始積極探索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直到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這一計劃才正式落地。根據總體方案顯示,實施範圍涵蓋南京片區、蘇州片區和連雲港片區,實施範圍119.97平方公裡。
  • 首例經重慶自貿試驗區推薦的外籍高層次人才領到永久居留身份證
    他們是國家移民管理局自今年4月2日掛牌成立以來,首批經重慶自貿試驗區推薦獲得永久居留身份的外國人。2017年7月6日,重慶市公安局推出「助推重慶內陸開放高地14項出入境便利政策」,對在重慶自貿試驗區工作,符合認定標準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經重慶自貿試驗區推薦,可直接申請在華永久居留。
  • 謀自貿試驗區擴區新發展 浙江:做好金融賦能三大文章
    浙江省商務廳 供圖中新網杭州12月11日電(記者 黃慧)目前,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浙江自貿試驗區」)已掛牌成立三年多時間,走出「無中生油」特色鮮明的發展道路,並成功實現擴區,開放水平和輻射能級大大提升。當下,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區如何擁抱新發展?「金融賦能」被視為解題之法。
  • 遼寧自貿試驗區四十六項改革創新經驗全省推廣
    遼寧自貿試驗區四十六項改革創新經驗全省推廣 作者:董翰博 2020-12-18 06:55   來源:遼寧日報   遼寧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再結碩果四十六項改革創新經驗全省推廣  自2017年揭牌成立以來,越來越多可借鑑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從遼寧自貿試驗區這塊
  • 增減之間現活力——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觀察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題:增減之間現活力——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於佳欣   6年多來,負面清單「瘦身」超80%,新設企業超90萬家……   這是2013年9月至2019年底,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績單」亮點之一。
  • 「2019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新聞評選」正式揭榜
    在十大新聞評選中,除「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成立」、「自貿區擴容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等對中國自貿試驗區發展格局具有重大影響的新聞事件入選外,「全國首家企業登記身份管理實名驗證系統在鄭州上線」等影響力強、關注度高的區域性新聞也成功入圍。
  • 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發布十大創新案例 現場集中簽約10個項目...
    12月9日,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發布了十大創新案例。渝中區圍繞自貿試驗區建設,現場籤署了10個項目,投資金額達195億元,涉及現代金融、現代商貿、大健康、數字經濟、服務貿易等領域。據了解,圍繞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的相關工作,今年9月,渝中區商務委牽頭,委託全球五大行之一的仲量聯行作為第三方專家評審單位,開展創新案例評審。經過案例篩選、企業自評、專家初評、實地調研、現場路演、專家複評等環節,最終從40個優秀案例中評選出十大優秀案例。
  • 湖南自貿試驗區在頂層設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本報北京訊 9月21日,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並正式公布《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湖南自貿試驗區在頂層設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在學習借鑑其他自貿試驗區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按照「協調順暢,指揮有力,運轉高效」原則,將成立以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湖南省自貿區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湖南省自貿試驗區工作辦公室。同時,長沙、嶽陽、郴州三個片區參照省裡做法,設立高規格領導機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明確專辦、專班、專人負責。
  • 自貿試驗區更新路標等待啟航 記者探訪相關區域-試驗區 外高橋...
    不久前在大連舉行的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演講時說,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在自貿試驗區新的制度創新驅動下,位於浦東新區的這塊28.78平方公裡前沿陣地,即將見證中國經濟發展奇蹟更精彩的「第二季」。  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前夕,記者探訪外高橋和臨港新城等地,了解全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給這些區域帶來的點滴變化。
  • 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體現大陸對臺胞厚愛
    2016年4月,《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通過並開始實施,從管理體制、投資開放、閩臺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對自貿試驗區建設做了規範。其中,首個是上海自貿區,第二批包括廣東、天津、福建3個自貿區,第三批包括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7個自貿區。  此次出臺方案的三地均屬於第二批自貿區。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方案的出臺標誌著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的改革開放進入2.0階段。
  • 自貿試驗區六周歲:從1到18 做好「加減乘除法」
    從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後的六年來,自貿區從1個擴容到18個,形成2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得以複製推廣,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從1到18 自貿區成員做加法  六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
  • 天津自貿試驗區:走向世界的產業開放創新示範區
    於2018年2月份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嘉友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去年開始與天津自貿試驗區展開合作。嘉友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聶慧峰向澎湃新聞透露,目前上市公司在自貿試驗區內新設了三家公司,一家主營融資租賃,一家主營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第三家主營港口物流操作業務。
  • 「證照分離」改革 自貿試驗區全覆蓋
    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準入環境——「證照分離」改革 自貿試驗區全覆蓋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的通知》,決定在全國18個自貿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
  • 2020中國商務觀察|7年五次擴圍,自貿試驗區跑出發展「加速度」
    7年,五次擴圍,21個自貿試驗區,這是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速度。在9月底發布北京、湖南、安徽自貿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貿區擴展區域方案時,對於布局考慮,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新設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及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有利於在更大範圍進行改革創新實踐和探索,通過對比試驗、互補試驗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為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 陳耀:區域協同 龍頭帶動 推動自貿試驗區發展
    中國(河北)自貿試驗區於2019年8月設立,之前已有12個省市開展了改革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已形成一批可複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