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非洲抗疫觀察:零星病例可能帶來毀滅打擊 東非四國怎麼辦?

2020-12-25 騰訊網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鳳凰星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口述|吳越 採訪整理|盧伊

  當前,全球新冠確診人數已破120萬,近7萬人死亡。疫情播散之快,遠超想像。

  非洲疾控中心數據顯示,截至非洲東部時間4月6日17時,非洲累計確診病例9457例,死亡442例,兩周內漲了4倍。

  相比之下,儘管非洲是當前受災最輕的大洲,但受經濟水平和醫療條件限制,零星病例仍可帶毀滅性打擊。有專家稱,由於多國出現社區本土傳播,非洲疫情有大流行趨勢。

  時間退回2020年1月,疫情剛在國內暴發時,遠在衣索比亞的吳越,憂心得整整兩周沒睡好覺。23歲的她,任職於一家國際機構,常駐埃塞工作已近1年。在容納800餘人的當地駐地中,她是為數不多的中國人,也是最早開始關注疫情變化的人,那時她已有預感,「傳到非洲是早晚的事」。沒成想,不足兩月,就成為現實。

  自2月非洲發現首例確診病例,吳越因工作需要,往返東非四國。

  她眼見各國從疏於防備,到機場不斷升級體溫篩查和健康申報等措施,她曾被頻繁查過體溫,從機場後門被直接送往醫院做核酸檢測。東非政府也開始號召人們勤洗手、少聚會。戴口罩的機場旅客越來越多,但更多時候,一罩難求。

  3月14日,獲悉埃塞出現首個確診病例,吳越戴上僅剩的一個口罩,決定回國,直至4月,方解除隔離。

  抗疫初期,東非四國究竟是如何做的?以下是吳越的自述:

  非洲疾控中心數據顯示,自2月15日埃及報告非洲首例新冠確診病例以來,非洲各國確診病例數不斷攀升。

  去年7月,我加入國際組織,關注東非農業技術創新和小農生計,常駐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一直沒想過自己的工作可能會和公共衛生直接相關。

  過年開始,我很擔心國內的新冠疫情,兩個星期幾乎每晚都睡不著。我有兩個好朋友全家都在武漢,其中一家離華南海鮮市場只有2公裡,這讓我非常擔心。

  到2月初,埃塞開始報告疑似病例,但都經過檢測被排除了。那時當地人也關心疫情,但更多是因為國際新聞媒體的報導。比如有時當地司機就會和我聊疫情,他們不帶任何歧視,純粹出於關心和好奇,他們也不覺得疫情會發生在自己身邊,會同自身相關,但我覺得疫情傳到非洲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也是從那會兒開始,我因為工作原因,連著4個星期跑了4個東非國家,包括衣索比亞、烏幹達、坦尚尼亞、盧安達,發現各國防疫措施有所不同。

  截至非洲東部時間4月6日17時,51個非盟成員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457例,死亡442例。

  2月17日,我從埃塞去烏幹達出差。那時疫情主要還在中國,東非沒有任何病例,所以從恩德培機場入境時,機場防疫措施並不嚴,工作人員主要詢問過去14天有沒有去過中國,所有人要查體溫,填健康申報單,包括新冠和伊波拉的症狀等等,這也是我在非洲第一次遇到和新冠有關的檢查。

  我記得那天還沒出海關,就碰到三、四個中國志願者,負責把當天入境的中國人拉進微信群。群名是按入境日期分的,我在的那個群有20多人,大家要連續14天在群裡報體溫數字,每天兩次,相當於居家隔離。如果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直接聯繫他們,這種做法當時讓我挺感動的。

  由於我不是從中國入境,在烏幹達待的時間也不長,他們就沒要求我報告體溫。而且我也沒在當地買到溫度計,當時還向酒店前臺問過,他們也沒有。

  工作之餘,我很少出門,有些當地的華人朋友向我表示他們還在家隔離,沒法帶我出去參觀城市。

  當時非洲疫情還不是很嚴重,但當地中國人都比較關心,大家都自願居家隔離,儘量少出門。這不是因為大使館強烈建議或者出於某種硬性政策,而純粹是自覺自愿,一方面是為自己安全,一方面也希望避免將病毒帶到非洲並擴散。

  2月25日,我又從埃塞出發,去坦尚尼亞出差。那時義大利確診數字已經迅速上升,我覺得非常緊張。因為吉力馬札羅機場有非常多的遊客是從歐洲來的,但當時坦桑的政策並不包括對他們的特別檢測,檢測體溫基本只針對亞裔,比如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但入境時大家都要填健康申報單。

  等3月3日去盧安達時,發現機場整個管理措施特別嚴格,他們不僅詢問每個人的旅行史,如果過去14天內去過中國或是中國護照持有者,就會被帶去單獨的房間檢查。

  一名穿戴防護服的工作人員等待為中國籍或有中國旅行史的入境者填報信息、測量體溫。(受訪者供圖)

  盧安達是東非這幾個國家裡經濟水平最高的,也是我認為電子化程度最高的。檢查室裡有兩、三個工作人員,他們都穿藍色防護服,戴口罩和手套。他們拿測溫槍給我們量體溫,問個人信息、郵箱什麼的,都用平板電腦錄入到excel裡。如果發現有人沒戴口罩,他們會發一次性口罩,然後帶我們坐車去醫院測核酸。

  我因為不是從中國入境的,也沒有疫情國家的旅行史,但還要去做核酸檢測,這點讓我特別不能理解。機場工作人員說,過去判斷旅行史只查護照上的海關出境章,但隨著中國逐漸普及電子出入境,很多人護照上就不再蓋章了,如有人想隱瞞旅行史,完全能做到。盧安達海關人員向我表示,因為以前遇到過這種案例,所以現在凡是持中國護照的,都必須送醫檢查。

  盧安達基加利機場,常用「防疫」設備包括手持測溫槍、記錄旅客信息的平板電腦和紙質文件冊。(受訪者供圖)

  我到盧安達時已是凌晨,機場幾乎沒什麼人,我就和另外一名乘其他航班的中國人一起去醫院做檢測。

  那是我第一次走後門出機場,外面有一輛救護車和麵包車,救護車運人,麵包車送行李,我當時不想離開行李,他們就讓我們坐麵包車去醫院,車上除了我們,只有一個沒有任何防護的司機。

  不到10分鐘,我們就被帶到附近一家醫院,裡面有兩名值班醫生,他們都穿白大褂、戴口罩,一個負責填表做流行病學調查,一個負責給我們取咽拭子,取完可以立刻離開。

  我們被告知,如果結果是陽性,他們會再發郵件通知。但是我後來沒收到任何郵件,也不知道結果如何。整個過程,大概只耗費十分鐘左右,完全免費。

  到盧安達第二天,3月4日,我所在的機構開始叫停跨國差旅,除非機構全球負責人籤字批准才能成行。規定要求我們出差結束後立刻返回埃塞,後來原定再去烏幹達的出差也取消了。

  當時非洲已有確診病例,不過多集中在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北非國家,對東非來說還比較遠,但和2月中旬那會相比,機場防控措施在不斷升級。

  每次我回埃塞機場,都發現機場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或許因為我是從非疫情國家入境的,機場並沒有特別檢查我,也沒有測體溫,但從盧安達回埃塞時,我發現機場設立的健康申報櫃檯,開始有返回埃塞或在埃塞轉機的國人填寫健康申報和測體溫。

  不過,經歷東非四國的機場防疫措施後,我也觀察到一些問題,比如當時各國也只有機場非常嚴,出了機場,城市內根本沒人戴口罩,所有人都生活得非常和平,只有機場在防控。

  而且很多機場工作人員也不戴口罩,或者戴不對。比如有的只用口罩遮住嘴巴,把鼻子露在外面,或者把兩個口罩疊在一起戴,或者帶那種完全沒用的棉紗口罩。最迷惑的是,還有旅客在長椅上睡覺,把口罩當眼罩戴的。

  一名旅客將口罩蒙在眼睛上休息。(受訪者供圖)

  得知埃塞出現首個確診病例的消息,是在3月13日下午,我還在睡午覺,有朋友打電話讓我趕快買票回國,要不可能就走不了了。我取得機構同意後,立馬買了第二天的機票,當時餘票還很多,價格也正常

  3月14日晚上,當我從家坐車去埃塞機場時,計程車司機見我戴著口罩,就問我有沒有多餘的可以給他,我當時其實特別想給,但那真是我最後一個口罩了,實在無能為力。

  到機場後,我發現機場檢查越來越嚴了,所有出境者都要接受體溫檢查,工作人員也都穿戴了白大褂和口罩。回國的航班上,幾乎每個旅客都戴了口罩,即使沒口罩的,也會用圍巾蒙住口鼻,吃飯時再拿下來。

  等我回到國內,還沒下飛機就看到一個全副武裝的地勤,腳邊還放了一個大大的消毒噴壺,之後還要在機場做2次核酸檢測,一個鼻咽拭子,一個測唾液的,在酒店隔離14天內,又測了兩次核酸,都是陰性,4月1日才放出來。

  現在我一直在家裡辦公,除了不能出差,還有要適應國內和埃塞的時差外,工作基本沒受影響。

  3月14日,衣索比亞正式通報該國發現首例確診病例當日,機場檢疫措施再升級。(受訪者供圖)

  後來聽留在埃塞的同事和朋友說,自發現首個確診病例後,埃塞陸續採取了多種防疫措施,比如停止學校、體育賽事和大型集會,娛樂場所暫停營業,對亞的斯的城市輕軌車廂和巴士車站進行消毒,並擴大對入境旅客的檢查範圍。

  3月20日又增加了11條防疫措施,全國執行,每個州也有自己的政策,有的州已經實行了封鎖。同日,所有博萊機場入境旅客都要去酒店定點隔離14天,埃塞航空也開始暫停航班,並在通知裡特別寫到要停止針對外國人的歧視,因為亞的斯據說有出現向外國人扔石頭的情況。

  非洲新冠疫情爆發後,已有32國宣布完全關閉國境,9國關閉國際機場,5國限制對特定國家旅客的國際往來。

  埃塞對新冠是有誤區的,政府在普及知識上面臨兩難選擇,講少了民眾不重視,講多了又可能引起恐慌。到現在,很多埃塞人還覺得只要洗手就能防護,一些農貿市場還是人來人往,人們很難買到口罩,這點也讓我特別難過。

  當地醫療水平也比較有限,很多當地人根本去不起大醫院。

  我以前在埃塞看過病,也坐過救護車。有次感冒一個星期也沒好,就去醫院檢查,他們測了基本體徵,然後又抽了20毫升靜脈血,半小時後說我不是細菌感染,是病毒感染,回去多喝果汁就好。我記得國內靠扎指血就能判斷,但在埃塞還要抽血。

  不過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非洲的疫情在初期得到的關注比較少,對輸入途徑的了解也不是很清晰,所以我和一群志願者小夥伴就決定做一個非洲疫情輸入地圖,大家收集了40多個非洲國家官方公布的感染者案例信息,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現新冠病例輸入非洲的軌跡和非洲疫情的整體狀況。

  我主要負責埃塞的數據統計。埃塞信息公布做的是很好的,他們會及時公布每個新增病例的具體情況,他是哪裡人,哪天覺得不舒服,哪天去了醫療點,後者又怎麼檢測上報的,都會有一段描述。同時從3月25日左右開始,每次公告裡還會公布實驗室檢測人數。我認為面對疫情能保證信息公開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後來持續追蹤了44天,找到467個公布了旅行來源的輸入型案例,主要來自法國、英國、阿聯、義大利和美國,中國輸入的只有4例。未來我們想通過非洲當地媒體發布出去,好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新冠疫情是如何進入非洲各國的。

  截至3月28日,非洲47國共確診4292例,其中45國的初始病例為輸入型,中國輸入的僅4例。

相關焦點

  • 象牙海岸:四川省同非洲四國舉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視頻交流會議
    四川省外辦副主任張濤主持會議,表示本次會議的舉辦旨在分享四川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經驗和做法,加強四川省同非洲兄弟國家在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合作,為中國支持非洲抗疫作出貢獻。查德公共衛生部副總司長哈密特代表非方發言表示,中國是包括查德在內非洲各國的友好合作夥伴,長期以來為非洲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大力支持。當前,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但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非洲疫情正在加劇。中方此時舉辦抗疫視頻交流會議非常及時,有助於各方學習借鑑,更好抗擊疫情。
  • 疫情觀察丨非洲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逼近50萬
    疫情觀察丨非洲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逼近50萬 原標題: 截至非洲東部時間7月7日晚7時,非洲疾控中心數據顯示:非洲地區54個國家報告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89068例,死亡7101例,192940人康復。
  • 非洲減貧組織東非負責人認為中國減貧經驗為非洲提供有益借鑑
    非洲相關減貧組織東非地區負責人表示,中國脫貧經驗為非洲提供有益借鑑。中國的成功給全球脫貧事業帶來信心。多琳·尼尼納哈茲維是減貧組織「統一行動」的非盟及東非區域負責人。她參與減貧工作已經有10多年的時間。多琳稱,她一直關注著中國脫貧工作的最新進展,「在非洲,我們可以了解到很多關於中國已經實施的脫貧計劃和其他目前正在顯示成效的計劃。
  • 你猜,新冠疫情下非洲人民最愛買啥?-虎嗅網
    豐富的自然資源、巨大的貧富差距,或許就是人們對非洲最初始的印象。但是,非洲人民的網際網路生活可能比想像中更精彩。GSMA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移動通信市場,增長率已領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給非洲帶來巨大考驗,當地運營商通過降價、免費、捐贈等方式幫助弱勢群體渡過難關,網際網路公司也推出了因地制宜的抗疫應用。
  • 疫情肆虐之際東非拉響警報!蝗蟲橫掃非洲之角,6月後將增加400倍
    浩浩蕩蕩的蝗蟲大軍,掃過非洲之角劈開天空,半年後,3個國家的蝗蟲或將匯合。據媒體2月12日報導,綜合俄羅斯RT新聞等外媒消息,聯合國蝗蟲監測人員表示,在春夏季前後,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的蝗蟲或將匯合,給當地民眾帶來蝗災打擊。預計半年後到2020年6月左右,蝗蟲數量會增加400倍。
  • 非洲「抗疫馬拉松」進入下半場
    非洲疫情最為嚴重的南非確診病例已突破57萬例,納米比亞、辛巴威、肯亞等國疫情發展較快。世界衛生組織的初步分析發現,在發現最初的病例後,非洲並沒有像世界其他許多地區一樣,在大約2至3周後病例數呈指數級上升並達到峰值。許多非洲國家的病例正在逐漸增加,很難確定一個特定的高峰。不僅非洲各國的傳播方式有所不同,各國內部的傳播方式也不盡相同。
  • 非洲觀察 | 非洲觀眾愛看中國的電視劇嗎?
    in Africa)一書作者、曾常駐中國和非洲的霍華德.W.弗倫奇(Howard W.French),其對中國和非洲都有相當了解,許多敘述也較為翔實、客觀,他所描述的情況源自2014年夏季在東非多國的實際體驗、採訪,當然不會是向隅虛構。
  • 伊波拉病毒肆虐非洲四國 中國醫療隊在西非堅守
    中國援獅子山醫療隊供圖  病毒肆虐非洲四國,已造成932人死亡  面對伊波拉,中國醫療隊在西非堅守  本報駐南非記者 張建波  「作為第一個接觸(伊波拉)患者的中國醫生,雖然當時的心情難以用語言表達,但我挺感謝自己有這段經歷
  • 國內零星散發病例風險仍存在,媒體:應對需謹慎但不必過慮
    中國青年報11月25日消息,近期,從新疆到上海,從內蒙古到天津,均發現本土新冠肺炎病例。這難免讓人擔憂:隨著冬季來臨,疫情會不會二度暴發?同時,針對各地抗疫策略,引發了「有的抱怨過緊,有的批評過松」等熱議。
  • 捐二手衣服去非洲,真的是好事嗎
    你有捐過二手衣到非洲嗎?過去,人們認為愛物惜物是件好事,把二手衣捐出去除了可以清出多餘空間外,還可以幫助在非洲無衣可穿的人們,但是,這看似雙贏的局面卻正在傷害非洲當地的紡織業。
  • 非洲觀察丨多國人士高度評價中國以人為本 積極推進國際抗疫合作
    非洲多國學者高度評價中國以人為本、積極推進國際抗疫合作。非洲多國學者指出:「人民至上」理念貫穿始終,這正是中國僅用3個月左右時間取得抗疫重大戰略成果的最重要經驗。喀麥隆雅溫得二大國際關係學院教師經濟學博士、國際經濟專家曼弗雷德撰文《中國疫情防控經驗和經濟復甦的意義》。
  • 【非洲 | 社會人文】從印度洋到大湖:古代東非的海陸互動|中國投資
    中國古籍中也有不少關於東非沿海城邦的記載。宋人趙汝適所撰《諸蕃志》講桑給巴爾「產象牙、生金、龍涎、黃檀香」,外商以「白布、瓷器、赤銅、紅吉貝為貨」交換;明代曾隨鄭和下西洋的人士留下的記錄記載了多種產自非洲的動物如「花福鹿」——斑馬、「駝雞」——鴕鳥之類,也記載了外商用「土珠、色緞、色絹、金銀、瓷器、胡椒、米谷之屬」與非洲人貿易的事實。
  • 地球最大的疤痕:東非大裂谷,若沒了它的存在,非洲的魅力減一半
    東非大裂谷原始的灌木生長在山谷的懷抱中,大小不一的湖泊倒映著高聳的山峰和巖石,再加上這裡大大小小的火山點綴著它們,從而使得這個地方變得更加神秘和奇怪。毫不誇張地說,雖然東非大裂谷是地球上最大的疤痕,但如果沒有東非大裂谷的存在,整個非洲的美和魅力將要減掉一半。
  • 歐盟關邊境,全美50個州皆淪陷,非洲31國現確診病例
    這可能是整個歐洲最嚴格的防疫管控了」。西班牙:確診11826例 軍方部署臨時醫院截至當地時間3月17日晚間,西班牙累計確診11826例,累計死亡533例。非洲31國出現確診病例,中方向其提供援助根據非洲疾控中心消息,截至北京時間3月18日18時,非洲地區共計31個國家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529例。其中,埃及確診病例數量最多,達196例。
  • 為什麼地處非洲赤道附近的東非地區,氣候類型卻是熱帶草原氣候?
    氣壓帶風帶示意圖世界上主要的熱帶雨林分布地區就是位於赤道附近的南美洲亞馬孫平原地區、亞洲的馬來群島地區和非洲的剛果盆地地區。不過,我們也發現了一個例外的地方,那就是非洲的東非地區,這裡也是赤道穿過的地區,但是氣候類型卻不是熱帶雨林氣候,而是熱帶草原氣候。一般來說,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於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終年高溫分明細的雨季和乾季,當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降水較多為雨季,而當信風帶(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控制時降水較少為乾季。為什麼地處赤道附近的東非地區也會出現熱帶草原氣候呢?
  • 中國大媽在非洲被判15年,罰金1300萬美元,我外交部:絕不袒護!
    象牙雕刻作為我國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經給非洲的象牙產業提供過澎湃的動力,如今,在外交部發言人的鄭重聲明中,這份動力不存在了。2008年,中國工美集團等四大象牙加工企業通過南非四國的象牙聯合拍賣,得到了108噸象牙中的62噸,這是自1989年之後中國獲得的唯一一批合法象牙來源。
  • 非洲務工,中國人去哪些國家多?
    非洲不但是中國人熱門的旅遊目的地,而且還成為中國人海外務工的優選之地。如今,在非洲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據保守統計,長期在非工作、經商、定居的中國人已逾100萬。
  • 非洲的東非大裂谷和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其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在我們的地球表面,有些地方存在著深邃而綿長的峽谷,就像是地球臉上巨大的「傷疤」,比如位於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可以說是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傷疤」,還有位於太平洋西北部海底的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可以說是地球海底最大的「傷疤」。
  • 中國青年志願者在非洲的抗疫故事
    圖片來源 作者提供孔子學院師生為中國抗疫捐款。圖片來源 作者提供作者教學生畫國畫。 圖片來源 作者提供在坦贊鐵路的火車上看日出。圖片來源 作者提供作者 董航璐「我們永遠是不同膚色的一家人」3月17日,坦尚尼亞出現了新冠肺炎第一例確診病例。4月10日,累計確診32例,疫情從境外輸入性傳播進入本地人際傳播階段。
  • 為什麼地處非洲赤道附近的東非地區,氣候類型不是熱帶雨林氣候?
    氣壓帶風帶示意圖世界上主要的熱帶雨林分布地區就是位於赤道附近的南美洲亞馬孫平原地區、亞洲的馬來群島地區和非洲的剛果盆地地區。不過,我們也發現了一個例外的地方,那就是非洲的東非地區,這裡也是赤道穿過的地區,但是氣候類型卻不是熱帶雨林氣候,而是熱帶草原氣候。一般來說,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於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終年高溫分明細的雨季和乾季,當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降水較多為雨季,而當信風帶(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控制時降水較少為乾季。為什麼地處赤道附近的東非地區也會出現熱帶草原氣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