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間,永輝超市發布關於終止擬對外投資的公告,而永輝超市終止投資的對象,正是日前被蘇寧易購「截胡」的家樂福中國。
早在去年1月下旬,永輝超市、騰訊、家樂福三方曾聯合宣布達成關於「家樂福中國」的股權投資意向書,無奈在一年半後,家樂福中國最終「改嫁」給了蘇寧易購。
此外,早前,永輝超市公布的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去年永輝超市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但公司卻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狀況,2018年,公司淨利潤為14.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8.52%。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永輝超市因食品質量問題頻頻受到輿論關注。4月30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報稱,自4月25日到4月30日,僅僅6天內永輝超市共8批次食品因抽檢不合格被通報。
今年5月,永輝超市旗下福州上渡超市又被曝出雞肉中「呋喃西林代謝物」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對此,《長江商報》記者張璐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永輝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過快的擴張和難以跟進的管理是原因之一。
而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其食品本身來源上存在監管難的問題,而超市方自身在檢測、檢驗上能力不足、把關不嚴和難以全面有效覆蓋。
同時在食品安全溯源和問題處罰上,超市方也欠缺有效手段和管理力度。
此外,在擴張上,作為線下商超,在面臨電商和O2O的雙重擠壓下,永輝超市用傳統模式而進行的大而全地面覆蓋,已經很難獲得更好的效果。
家樂福在中國的敗退,本身也是永輝超市的前車之鑑。
破局之點在哪?永輝超市選擇的是生鮮這個電商暫時由於產業鏈條而難以突入的環節,試圖打造品牌更鮮明的特色。或許,真有可能形成一種模式。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