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分享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一起燃燒教育的小宇宙
歡迎點擊上方關注,訂閱小宇宙聊教育
我們先來看一則新聞:浙江一小學叫停家長為學生作業籤字。作為家長的你,看到這則新聞的第一反應是拍手叫好吧。很多家長認為,現在老師似乎把教育任務轉嫁到家長頭上,對家長要求過高,不僅要陪孩子讀書,還要籤字,很多作業好像是給家長布置的。
站在家長的角度,老師如果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並未告訴學生,而是直接在QQ群、微信群或者以簡訊的形式把作業告訴家長,讓家長檢查作業並籤字,那麼這樣的行為是不妥的,的確加重了家長的負擔。
現在我們再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很多老師都向我抱怨學生家庭作業質量差,不做作業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當老師把這個問題反映給家長時,家長往往會說:「我問了他,他說做好了!」老師無語凝噎。一句 「作業做好了嗎」似乎就表示家長已經盡到自己的責任。這讓我不禁想問,如果這句話那麼有用的話,老師布置家長籤字幹什麼?不是多此一舉嗎?如果全國都叫停家長為孩子作業籤字,有可能會出現什麼現象?
老師為什麼要布置家長籤字?請家長注意,不是老師沒事找事,把自己放在家長的對立面,而是,孩子的自覺性,還需要家長的培養。在還沒有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前,家長就放了手,那十有八九是會翻車的。
家長想想,在你孩子學騎自行車之前,孩子的車子上是不是有倆輔助輪?把輔助輪拆了之後你還會不太放心,在孩子騎車的時候戰戰兢兢地陪著,生怕孩子摔了磕了碰了。
家長再想想,如果在毫無負擔的情況下,你是喜歡去上一天班還是躺在床上刷劇玩手機?我想答案是有八九是後者。
最後,再請家長想想,如果你工作的時候,上級總不檢查你的工作是否按時完成,以及你的工作質量怎麼樣,只是簡單問一句:「你工作完成了嗎?」時間一長,你還會對工作持有認真態度嗎?我想,未必了吧。因為,是人總是有惰性的。
你都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稍稍理解了一點老師的做法呢?
當然,我知道,對孩子的學習非常上心,哪怕是老師不布置籤字還是認真負責的家長大有人在,但是,通過籤字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家長動起來,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當中,避免部分家長當甩手掌柜。事實上,老師的這一舉措也並非保險,有些家長壓根兒不檢查孩子的作業,每天籤名就完事兒了。這樣的家長,只能希望未來你不要因為現在這樣的舉動而後悔吧。
那麼,問題來了,家長該如何檢查孩子的作業?
1、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
有些負責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孩子的作業有問題,就一邊幫孩子擦掉一邊抱怨孩子、責怪孩子:「怎麼回事,這道題這麼簡單你還做錯。」「你這塗改了多少回了?就不能想清楚再下筆嗎?」家長焦慮,孩子也焦慮。這個時候,其實家長說再多,孩子也是聽不進去的。
家長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今天的家庭作業分別是哪幾項,然後讓孩子自己按順序去做,家長們則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在中途打斷孩子。等孩子全做完了再檢查。
2、不要代替孩子檢查作業
說到底,檢查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不檢查。家長應該慢慢培養孩子自己檢查作業,整理作業的習慣。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一目十行草草了事,家長可以幫孩子看一遍,告訴孩子:「你的語文抄寫裡有一個錯別字。」「你的數學裡有兩道計算題算錯了。」讓孩子再仔細檢查一次,並改正錯誤。
如果孩子認真檢查後還是看不出來哪兒做錯了,說明孩子對這塊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紮實,家長可以直接幫孩子指出錯誤,要求孩子改正後,家長再找來類似的練習讓孩子再次鞏固。
等孩子慢慢學會如何檢查之後,家長就可以不再插手,讓孩子自行檢查作業。如果第二天因為寫錯字,做錯題被老師批評,那也是孩子自己的事,就讓他們自己去心疼、後悔吧。
3、不要說得出而做不到
很多家長因為檢查作業不得力而被老師批評了,他們紛紛向老師表示,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好好管教孩子。可是沒等老師開心兩天,這些孩子又故態復萌,一問,家長還是老樣子。既然家長決心要管教孩子,就該知道,孩子的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你和孩子表示要檢查作業,那就要落實到位,而不能說一出,做一出。這樣,孩子就會有「反正我爸媽也只是說說罷了,實際上壓根兒不管我」的想法,他們做作業的態度自然也就好不起來。要讓孩子明白:大人說話是算數的,不是鬧著玩的。你給孩子檢查作業這個行為,其實就是孩子學騎自行車時的那一對輔助輪啊!
現在再來看待家長在孩子作業上簽名這件事,大家是不是好接受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