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覃塘區在區委黨校階梯會議室舉行國家級緊密型醫供體建設試點情況新聞發布會。副區長葉丹出席發布會,介紹覃塘區國家級緊密型醫供體建設試點建設情況。
▲發布會現場
據介紹,覃塘區自2019年8月列入全國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縣區以來,覃塘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健康工作,以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努力實現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發布會現場
覃塘區通過由總院派駐醫療團隊對分院進行業務指導及參與分院管理,各分院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區域內就診率和基層就診率逐步提高。2020年1-7月覃塘區區域就診86.80%,基層就診率79.73%,8月份醫共體實施以來,截止10月底,覃塘區區域就診率88.17%,基層就診率80.98%。
會上新聞發言人就記者關注的問題作出回應,一起來看詳細情況。
廣西日報社記者 唐正芳:醫共體改革是一項新政,對於普通群眾而言,它給病患者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
答:總體上的變化是要讓群眾看病更容易、更便捷、更滿意。一是看病更方便: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下派,提高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就診服務能力,讓基層群眾在離家更近的地方就能享受到二甲醫院的醫療服務。二是轉診更便捷:出臺分級診療目錄,建立轉診綠色通道,優化轉診流程,為患者提供更為安全便捷的轉診服務。三是費用降低:群眾在基層就近就醫、有序轉診,一方面可享受到更高比例的醫保報銷政策,另一方面也減輕了外出就醫的交通、陪護、生活費用等不必要的支出。四是服務更全面:醫療信息共享平臺的打造,智慧醫療服務不斷拓展,基層影像、心電圖檢查後,由區醫院專家遠程診斷髮報告,基層抽血採樣後由區醫院檢驗檢測,以及院內自助服務、網上預約就診、電子平臺轉診、網上報告查詢、床邊結算、籤約醫生網上對接等,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五是健康全跟蹤: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共享區、鄉、村三級醫生組團合作,對服務對象進行連續無縫健康跟蹤管理。
貴港日報社記者 高瞻:在醫共體試點推進過程中,覃塘區如何統籌區、鄉鎮(社區)、村的醫療資源和提高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答:覃塘區通過醫共體建設,構建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體系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格局,能夠促進城鄉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統籌共享,合理利用,促進全區醫療技術的整體提高。覃塘區人民醫院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人才、設備和管理優勢,以醫療技術為支持、以信息平臺為紐帶,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根據需求開展對口幫扶,做好人才培養、分級診療、雙向轉診,與醫共體成員單位共同發展、合作共贏,實現醫共體良性運轉。覃塘區嚴格貫徹落實「兩個允許」的要求,通過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分配機制,基層醫務人員績效由單一收入變為多元化績效管理,使醫務人員自豪地、有尊嚴地獲得合理收入。鄉鎮衛生院實行「事業一類保障、二類績效管理」,這種管理方式能讓基層醫療機構管理更加靈活,擁有的自主性更大,在提高收入和工資水平上被給予更大的空間。另外,鄉村醫生實行「鄉聘村用」模式,自2020年8月起鄉鎮衛生院依法為鄉村醫生繳納社會保險,鄉村醫生待遇按照所在行政村的村(居)民委員會副主任標準給每個鄉村醫生核撥基本工資補助經費和各項保險補助經費。
貴港廣播電視臺記者 覃吹:在試點工作中,覃塘區醫共體遠程會診中心主要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答:覃塘區醫共體遠程會診中心的遠程醫療服務全覆蓋覃塘轄區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九個鄉鎮衛生院,而覃塘區人民醫院作為全區遠程醫療中心,承擔了對全區所有鄉鎮衛生院包括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診斷等遠程醫療指導職能。有效打破醫療資源區域局限性,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借「網」下沉,確保醫患「零距離」,從遠程會診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完成多學科遠程會診35次,影像會診會診79次,使鄉鎮危重症患者真正體會 「足不出鄉」 便能感受到區級醫院的醫療服務。目前,覃塘區醫共體內按照「醫療數據共享、公衛數據共享、雙向轉診、慢病下沉、醫防結合」的總體建設思路。利用總院數據中心、集成平臺、病人數據,將總院信息系統與分院醫療系統進行整合與公衛系統互通,逐步實現醫共體內病人就醫信息自助查詢、預約掛號、健康檔案推送、遠程會診、雙向轉診、慢病數據自動抓取推送等互聯+醫療+預防模式。比如:影像會診中心的建立,讓在線閱片、診斷、疑難影像會診成為現實,實現了鄉鎮衛生院與區醫院影像診斷質量的同質化,實現分院檢查,總院診斷。極大提高了鄉鎮衛生院的診斷水平,也提高了基層醫療的質量。而心電會診中心建立,解決了基層醫療機構心電診斷醫師缺乏,診斷能力不足問題,使全區的心電診斷同質化,提高了全區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水平和診斷及時性,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貴港宣傳記者 何美凡:覃塘區醫共體試點在開展雙向轉診,提高基層就診率方面有什麼好的做法?
答:覃塘區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大大提升了基層醫院的就診率。基層醫療機構因醫療業務技術水平相對薄弱,大型醫療設施設備不完善,醫療服務質量不高,醫務人員流失嚴重等因素影響,群眾往往會青睞於大城市的大醫院,因而導致大醫院的病人異常的增多,大醫院解決的是與它們的功能不相稱的一些疾病,而這些疾病在基層醫院完全可以而且是能很好的解決的疾病,但他們卻是用宰牛的刀殺雞。針對這些諸多因素造成的問題,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解決:
一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目前總院已經下派41名骨幹醫師到10個分院帶教查房、講課等。同時以科室為單位組成20個專家團隊每周固定兩天時間到分院進行坐診、業務指導。截止2020年10月,派出專家對各分院進行了260次帶教查房,指導手術30例,分院根據自身業務、人員情況派送醫務人員到總院進修學習,截止2020年10月,共為分院培養了155名專業技術人才,通過上下聯動交流,基層醫療專業技術水平及服務水平(軟實力)得到快速提高。
二是醫療設備共享。基層醫院大型設備少,為提高服務質量,減少因檢查不足流失病人,醫共體內進行設備共享,目前我們已開通了放射、B超、檢驗、病理等項目共享。患者按照一級收費直接在分院交錢,到總院進入綠色通道快速檢查。如:如10月份共享CT 6人次,MRI 2人次,病理2人次。
三是實現信息資源互聯互通。目前已搭建遠程會診平臺,實現三方視頻交流,鄉鎮衛生院醫生可直接向大醫院專家在線請教,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大醫院專家的診治服務。
四是關注群眾健康服務需求,提供相對應的服務。比如,基層醫院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較多,我們就成立慢性病管理科室,專門針對慢性病進行跟蹤、治療精細化管理。
五是基層醫院需要從自身特色出發,創造優雅的醫院環境。一分院一方案,按照各自醫院的特點,人員結構,患者分布等做出發展方案,總院指導、協助其方案制定及實施。
六是加強基層醫院的宣傳推廣力度。每個分院每周固定有兩天時間是專家坐診日,通過宣傳欄、海報、公衛人員或鄉村醫生等入戶宣傳等多種宣傳方式,提高基層群眾吸引力。
西江傳媒網記者 陳小梅:覃塘區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工作是如何運行的?
答:覃塘區醫共體在實際運作中有幾個方面措施:一是發揮區人民醫院作為醫共體總院的龍頭作用,對轄區內10個成員單位進行網格化管理,在區人民醫院設立人力資源管理中心、財務管理中心、醫療業務管理中心、藥品管理中心、資產管理中心、績效管理中心、醫保管理中心、公共衛生服務管理中心、信息化管理中心,遠程診療中心共十大管理中心。作為醫共體管理運行的重要抓手,對10個成員單位進行網格化管理。
二是構建醫療信息平臺,實現網際網路+醫共體+智慧醫療,搭建醫共體衛生信息化共享平臺,實現醫共體內醫療衛生信息的互聯互通,提升醫共體信息化管理水平和遠程預約診療、雙向轉診服務能力。
三是建立人事管理新機制,為醫共體內人才資源的合理流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人才編制池,以加強對醫共體內醫療衛生技術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聘的統一管理。醫共體按各醫療機構現有的人員編制數,核定醫共體的編制總量,在編制總量範圍內,醫共體可進行統籌使用,但重點考慮向基層下派醫務人員,加強對基層業務人員技能培訓。
四是建立醫療業務統一管理機制,加強有序分級診療。制定分級診療目錄,完善轉診標準和操作流程。醫共體總院與各成員單位之間,結合各自功能、學科能力等情況互設轉診綠色通道,充分尊重患者自主選擇權。
五是加強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加強居民健康管理。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加強公共衛生日常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提升對居民的健康管理和服務水平。
六是建立財務集中管理制度,統一財務管理,優化醫保支付機制。加強對醫共體內部財務的統一管理和醫保資金的結算管理。建立醫共體醫保總額付費制度和結餘留用、超支合理分擔等機制。
七是實行藥品耗材「四統一」,提高運行保障效能。醫共體實行藥品耗材統一管理、統一用藥目錄、統一採購配送、統一支付貨款。
【來源:覃塘宣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