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右一)向同江市衛華村村民傳達全國兩會精神
劉蕾(左三)深入基層調研
劉蕾(中)與檢察幹警到烈士陵園實地探討英烈保護公益訴訟工作
最特寫
劉蕾,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民族發展中心主任
早上8點20分,劉蕾和往常一樣,來到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小學,和孩子們一同唱起赫哲族歌曲。
悠揚的旋律在校園內迴響,此刻,劉蕾思緒萬千。這歌聲,曾經陪伴她走過成長的每一步,但如今會唱的人卻越來越少。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價值載體,也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作為赫哲族人,劉蕾覺得自己必須要做點事情。她經常到赫哲族聚居區調研走訪,很早就開始為傳承赫哲文化而努力。「這是我的責任。」她說。
奔走調研赫哲文化保護現狀
「一年年走下來,筆記記了10多本。」劉蕾說,「最難的是在冬天開展調研。我們這邊下午三四點鐘天就黑了,路上都是冰,四五百裡的路開車要走大半天。」
劉蕾早已習慣了每日奔忙。她所在的同江市位置偏、火車慢,調研歸來,她回到家時通常已是凌晨三四點。
劉蕾給記者講述了在同江市八岔村調研時的經歷。那天,一位70多歲的赫哲族老人拉著她的手,講起父親對赫哲族獨特的說唱藝術「伊瑪堪」十分痴迷,「我從小就愛聽父親唱這小調,希望『伊瑪堪』能夠很好的傳承下去。」老人說。
為了不辜負老人的期待,時任小學教師的劉蕾,積極向市委和市教育局提出建議,希望在學校開設特色赫哲語課程。在她的努力下,如今,幾所小學陸續開設了赫哲語課程,第五小學還開了魚皮畫興趣班,孩子們不僅非常喜歡這種優美動聽的語言,而且上課鈴聲一響,活潑好動的孩子們迅速安靜下來,認真專注地跟隨赫哲族老師們製作魚皮畫手工。
不僅如此,劉蕾還通過代表建議積極為赫哲族聚居區爭取民族發展政策及資金,為民族文化發掘和傳承提供有力保障。為了撰寫這些代表建議,劉蕾專程來到邊境地區村屯實地調研,了解赫哲族文化發展現狀,掌握村域經濟發展第一手資料。她提出的《加大對赫哲族民族文化產業扶持力度》《建設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項目》等建議擲地有聲,字裡行間飽含了對赫哲族傳統文化的深情。
擔任檢察公益宣傳形象大使
赫哲族自古就是崇尚英雄的民族,赫哲莫日根(赫哲語,意為英雄)故事流傳甚廣。尤其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赫哲人不畏艱難、頑強抵抗日偽統治,以不屈不撓的精神譜寫了參與抗戰的光輝篇章。赫哲抗聯莫日根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早已融入民族文化血脈,是赫哲傳統文化中不可磨滅的紅色基因。
2020年4月,同江市檢察院以「抗聯英烈權益及紀念設施公益保護」專項監督為契機,充分發揮公益訴訟監督職能,助力同江市赫哲族紅色文化傳承。劉蕾作為該院檢察公益宣傳形象大使有幸加入其中,多次受邀參加活動。
工作中,劉蕾和檢察院辦案組的同志一同查閱史料、尋訪專家,開展實地調研,了解同江東北抗聯英烈事跡,踏查戰爭遺址保護現狀。
同江市街津口鄉,位於同江市區東北49公裡處,山水環繞,林木茂密,是赫哲族聚居地之一。抗日戰爭時期,這裡先後有130多名赫哲青壯年加入抗日隊伍,赫哲百姓積極為抗日隊伍籌集糧食、製作衣帽,護送抗日誌士,運送抗日物資,分化瓦解敵人,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抗日隊伍當嚮導、送情報,街津口成為同江抗日力量的主要根據地,至今,街津口留有侵華日軍工事遺址。目前,街津口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同江市八岔鄉,是赫哲族的另一處聚居地。」劉蕾介紹,70多年前,這裡是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對日作戰登陸地之一,當地赫哲人給蘇聯紅軍當嚮導,給日軍以沉重打擊。還有赫哲古村圖斯科,位於松花江邊,這裡曾發生過三次著名戰鬥。現在圖斯科村已不復存在,空留村名載於史冊。
劉蕾告訴記者,她與檢察院的同志在全面走訪後,與文物部門進行了初步核實,確定同江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85處,文物部門核定並公布4處省級、2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其餘文物確定為一般文物。「目前,同江市檢察院與文化主管部門達成共識,按照分級保護原則,對街津口抗日根據地、八岔蘇聯紅軍登陸地等革命遺址進一步排查、核定、公布,結合紅色旅遊的特點,採取相應保護措施,加大保護力度,切實增強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劉蕾對此感到滿意。
帶領赫哲群眾走出鄉村振興路
街津口鄉作為赫哲族群眾的主要聚居區,被譽為「赫哲故裡」「赫哲第一鄉」,地處三江平原腹地。松黑兩江與街津山交相輝映,美麗的街津口鄉被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級最美漁村、全國文明村。
本民族的經濟發展,也是劉蕾時刻關心的大事。她說,作為街津口赫哲族鄉民族發展中心主任,自己身上承載著家鄉父老的期望。「民族的全面振興首先要實現鄉村振興。」她表示。
街津口赫哲族鄉的鄉村振興之路絕不是一蹴而就,劉蕾和當地兩委班子從搞特色種植到製作加工燻魚,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她帶領赫哲族群眾創造了滿滿的收益,實現了整鄉脫貧。
劉蕾積極發揮代表作用,為地方發展爭取項目資金,積極促進同江中俄鐵路大橋項目、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項目、「兩江一湖」水稻基地同江市臨江灌區工程、同江市街津口鄉華能風力發電項目等立項開工。
「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這是劉蕾的座右銘。她時刻牢記著肩頭之責,不曾忘卻所負重託,為赫哲民族發展與文化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正義網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