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班戈縣實施小學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
圖為班戈縣小學的學生們在學校操場進行健身活動。記者 格桑吉美 攝
班戈,是那曲地區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最為貧困的縣域之一。
這裡是藏北西部牧業大縣。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孩子上學難,是長期以來班戈教育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
教育脫貧是擺脫代際貧困的重要方式,牧區基層教育怎麼辦?在教育優先發展的道路上,如今的班戈縣正通過集團化辦學,重組以往分散的教育資源,實現教師均衡合理配置,提升辦學水平和效益,也讓那些世代跟在牛尾後邊、圍著帳篷打轉的牧民子弟讀書不用跋山涉水,求學路上的艱難逐漸減少。
集團化,重組分散的教育資源
6月22日13時10分,12歲的彭措央珍哼著歌小跑進宿舍。幾個女生已比她先到,正在邊聊天邊一起吃由學校統一配發的水果。
臉頰上有一層厚厚高原紅的彭措央珍來自班戈縣新吉鄉克久村。去年下半年,她在新吉鄉初小念完三年級就和鄉裡其他同學一起來到縣完小繼續念書。
彭措央珍幸運地成為班戈縣第一教育集團總校的一名四年級學生。她說:「雖然離家遠了些,但能來到縣城繼續上學,感到非常開心。」
2016年7月5日,班戈縣黨政會議中心彩旗飄揚,鼓聲雷動。以班戈縣完小為總校的第一教育集團和以班戈縣中石化小學為總校的第二教育集團,在當天正式成立運行。
自那天起,班戈縣新吉、保吉、德慶3個具備初小的鄉小學正式成為班戈縣第一教育集團的分校;北拉鎮完小成為其盟校。與此同時,班戈縣第二教育集團中石化小學將尼瑪、馬前、佳瓊3所鄉初小收為分校;青龍鄉完小成為其盟校。
「這標誌著班戈縣本著均衡、全面、優質的教育辦學理念,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探索實施適度集中辦學和集團化辦學新模式正式開啟。」班戈縣縣長次仁扎西說。
1961年,班戈縣普保鄉民辦學校建成,這是班戈縣建縣以來第一所被稱為學校的辦學機構。
事實上,這所在當時被稱為「帳篷學校」的辦學機構,只有一頂帳篷、一名教師、14名學生。而這頂帳篷不僅是孩子們的教室,也是他們日常生活和夜晚睡覺的宿舍。
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但當時這所帳篷小學的建成,對普保鄉牧民來說,象徵著希望。對地域遼闊、居住分散的班戈縣大多數牧民子弟來說也意味著某種未來。
「這個『帳篷學校』,就是班戈縣完小、班戈縣第一教育集團總校的前身。」在班戈縣第一教育集團總校展覽室裡,校長達娃卓瑪向記者介紹說。
從第一所「帳篷學校」開啟縣域教育發展歷程,到目前,班戈縣已有初級小學7所、完全小學4所,在校小學生3719人,全縣小學專任教師310人。
2016年,班戈縣先後順利通過自治區和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
資源共享,搭建優良教育平臺
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這些年,那曲地區班戈縣從分散式辦學積極探索出適度集中辦學的模式。班戈縣教育局副局長貢桑曲卓說,在實施集中辦學模式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集中辦學對教育均衡發展有著一定的制約性。對此,班戈縣教育局採取以點帶面的方式,積極探索實施牧區小學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
就在記者一行到達班戈縣採訪的幾天前,班戈縣第一教育集團首屆「春苗」杯教學大賽剛剛落幕。
「從有牴觸情緒,到慢慢適應,我們的教師經歷了一場場蛻變。」說起這場教學大賽,班戈縣第一教育集團總校辦公室主任拉珍深有感觸。
她說:「對老師來說,主要工作就是上課。但在之前,我們一部分教師卻恐懼上課,不願意讓別人聽自己的課,這尤其體現在一部分年輕教師身上,不願意參加賽課。」
班戈縣第一教育集團總校校長達娃卓瑪解釋說:「針對教師觀念陳舊、對備課不重視、不願賽課等現象,集團總校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著重規範教師的備課與教學質量。」
「剛開始,不少教師確實有牴觸情緒,甚至有反對的聲音,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堅持,教師的備課從被動轉為主動,從不願意備課到提前備課,並且將其作為必要手段用到教學之中,老師們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學生的成績也跟著提了上來。」拉珍向記者細數著集團化辦學後的細微變化。
「這次賽課在廣大教師隊伍中得到了肯定,反響也深遠,大家對賽課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改善。之所以取名『春苗』,就是希望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們能夠像春苗般蒸蒸日上、茁壯成長。」達娃卓瑪說。
剛剛落幕的「春苗」杯教學大賽,也實實在在地印證了教師隊伍的變化。藏文老師丹增說:「學校集團化辦學以來,我們教師的一些壓力在慢慢變為動力,然後,再從動力變成一種良好的教學習慣。」
「我們每學期都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包括請鄉鎮老師到總校學習交流,也讓縣裡的教師到鄉鎮送教。集團化辦學一年來,我們一共對3所分校、1所聯盟學校的785名學生、66名教師、26個教學班級進行了2次深入鄉鎮送教活動。」 班戈縣第一教育集團總校辦公室主任拉珍介紹說。
聯盟式,保障集團化辦學成效
聯盟式發展,最終就是要保障集團所有總校、盟校、分校的成績得到提高。
走進班戈縣第一教育集團總校大門,兩邊分別是教師辦公區和教學樓。在一間鋪著地毯、有淡淡藏香味的教室裡,幾個學生正盤腿圍坐,手裡拿著練習藏文書法的「牆星」,正認認真真、一筆一划地練習著藏文書法。
10歲的達娃措姆在丹增老師的指導下,第一個完成了這堂興趣課的作業。
在教學樓的一樓,還有圖書室、書法室、美術室、音樂室、科學實驗室供學生選擇不同的興趣課。
寬敞的教學樓、明廚亮灶的食堂、乾淨整潔的宿舍,以及操場上綠油油的草坪,籃球場和操場上揮汗如雨的牧民子弟,到處是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班戈縣第一教育集團總校辦公室主任拉珍說:「集團化辦學以來,任課老師的教學有改觀,學生有了新面貌,家長的思想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班戈縣教育局副局長貢桑曲卓告訴記者,班戈縣兩所集團小學的學生以鄉鎮牧民子弟居多,比起過去,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了。
記者了解到,班戈縣成立小學教育集團後,嚴格按照《班戈縣小學教育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及時成立了集團總校辦公室,抽調教學骨幹教師充實辦公室工作。特別是,實施集團總校和分校之間教師輪崗交流。而每一次的期中、期末考試則都由總校統一命題進行統考,對考試結果做分析,明確下一步工作。
同時,從集團總校抽調人員赴各分校進行摸底調研與檢查工作。包括分校教學管理與水平,將評課、檢查作業、教學工作計劃等作為主要檢查內容。
現在,班戈縣兩所集團總校每年派出學校管理和教學骨幹充實到各分校的各個管理環節,通過統一的師資培訓、校本研修、骨幹教師公開示範課、互聽互評、師徒結對等方式,充分發揮師資優勢,促進各學校教師之間相互啟示、相互學習,快速培養一批教學骨幹。
貢桑曲卓介紹說,班戈縣集團內每學年參加交流的教師(含中層幹部)比例不少於集團內教師總數的5%,總校每學年至少安排1-2名教師到分校支教,每年至少安排4次集團內各學科骨幹教師集中送教活動。集團總校每年組織調研、指導、送教、評估考核等活動不少於10次。除送教活動外,教育集團內校際之間每學年開展教研活動不少於6次,面向學生的各類活動每學年不少於4次。
班戈縣第一教育集團總校校長達娃卓瑪表示,一年來,集團化辦學成效顯著。今後,我們將繼續走高效的教育集團化發展道路。堅持不玩形式、不擺花架、不走過場,紮實走好每一步路,辦好學校。
據悉,為強化教師培訓交流學習,目前,班戈縣兩所教育集團分別與拉薩市第一小學和拉薩市實驗小學結成對口幫扶對子。
那曲地區教育局黨組書記王選忠說,班戈縣實現集團化辦學,推動了辦學條件、教師資源縣域內均衡化,實現了鄉鎮小學與縣直小學在硬體、軟體上的資源共享,達到優質教育資源均衡覆蓋,提高全縣教育教學質量,鞏固了教育均衡發展成果。
2017年6月29日,一張紅色的大喜報貼在班戈縣教育局大門口:班戈縣2017年小學內地西藏班招生考試上線人數達13人。「這是創歷史新高的成績。其中,北拉鎮完小有一名學生上線,從而使鄉鎮小學實現零的突破。這是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教育改革的又一成果!」貢桑曲卓高興地說。
(責編:吳雨仁、餘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