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新時代中國教育哲學

2020-12-11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的教育哲學始於20世紀初。1919年,杜威來華講學,傳播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受杜威的影響,一些學者開始介紹和引進西方尤其是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哲學。1923年,範壽康編寫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哲學著作,是中國教育哲學初建的標誌。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一批海外留學歸來的學者投身教育哲學研究,編寫了近20本教育哲學教科書,形成了中國教育哲學發展的第一個高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鑑於蘇聯高等學校教學計劃中沒有教育哲學,我國也取消了教育哲學,致使已初建成型的教育哲學被迫中斷30年。到1979年,教育部在高等學校教學計劃中恢復教育哲學,教育哲學迎來了重建的機遇。

恢復重建的40多年來,中國教育哲學出現了第二個發展高峰。教育哲學從概論式教科書編寫到專題研究,學科發展不斷深入。創新發展新時代中國教育哲學,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新時代的教育問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教育哲學,促進教育哲學的繁榮發展。

第一,從哲學的應用到教育的哲學,更加關注教育實踐問題。教育哲學是教育學與哲學的交叉學科,對於二者怎樣交叉的問題,有兩種典型的認識。一種從哲學的觀點論教育,將哲學的原理、思想、方法運用於教育,使教育哲學成為哲學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學科。我國第一本教育哲學專著——範壽康的《教育哲學大綱》把教育哲學分為教育論理學、教育美學和教育倫理學三個部分,表現出哲學在教育中的應用。直到現在,本體論與教育、人性論與教育、價值論與教育、道德哲學與教育、認識論與教育、美學與教育等,一直是教育哲學中的經典課題。另一種把教育的一般問題、基本問題提升到哲學的高度,進行哲學分析和抽象概括,建構教育的哲學。1933年出版的姜琦的《教育哲學》就試圖探討教育的本質論、目的論、方法論、價值論。改革開放之後,黃濟在他的《教育哲學初稿》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教育哲學的研究對象,應當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對教育中的一些根本問題,從哲學的高度作一些根本的研究和探討,從中找出一般的規律,作為教育理論和實際的指導」。他在《教育哲學初稿》中探討了教育本質、教育價值、教育目的、知識論與教學、美育與美學等教育基本問題。

兩種學科交叉的不同方法,前者以哲學研究教育,立場在哲學,因此成為哲學的教育應用;後者對教育進行哲學分析,立場在教育,為教育實踐提供價值引領,成為教育的基礎學科。兩種方法也各有側重,前者作為哲學的應用,以哲學為邏輯,生成哲學知識和理論;後者作為教育的哲學,以教育實踐為邏輯,為教育實踐問題服務。教育哲學建設初期,多運用哲學思想、觀點、方法進行教育演繹。隨著學科的發展,教育哲學作為一個有獨立研究對象、獨特內涵的學科,越來越強調對教育實踐的關注,為教育實踐服務,從而使自身成為實踐哲學。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實踐的根本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的教育要求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體現在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各方面。教育哲學應緊緊圍繞時代新人的培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構建人學形態的教育哲學。因此,新時代教育哲學形式上關注實踐,成為教育實踐哲學;內容上關注人,成為教育人學。

第二,從專業的教育哲學到教師的教育哲學,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美國教育哲學家索爾蒂斯把教育哲學劃分為個人的教育哲學、公眾的教育哲學和專業的教育哲學。專業的教育哲學把教育哲學視為專門的學科,對哲學的概念、命題做出認真而嚴密的檢驗、批判、辯駁、分析與綜合,致力於形而上的知識生產,滿足於理智沉思的需要。專業哲學是少數哲學家的事業,他們具有超凡的理性和智慧,被柏拉圖稱為「哲學王」。哲學往往成為晦澀難懂的抽象理論,遠離生活、遠離大眾。而教師作為教育的實踐者,只是被動接受哲學家的思想,成為哲學家思想的執行者、實驗者。索爾蒂斯認為,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學一樣,教師也應當有自己的教育哲學。教師的教育哲學是教師對於自己教育實踐的反思和教育問題的看法,屬於個人的教育哲學。當然,每個人對教育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看法,有的處在常識階段,只有經過理性思考的、系統的教育觀點,才是教育哲學。因此,教師的教育哲學是教師通過反思教育實踐、研究教育問題、感悟教育真諦而形成的教育智慧、教育信念。

專業的教育哲學是哲學家的哲學,致力於哲學概念的澄清、命題的分析、思想的論證。教師的教育哲學不像專業哲學那樣以理論的形式表現,而是通過實踐表現出來,是為實踐而哲學,不是為哲學而哲學。它不是基於哲學的教育演繹,而是教師對教育實踐、教育生活的深度反思。教師的教育哲學是教師內生的、主動建構的教育哲學。教師的教育哲學在於喚醒教師的哲學意識,增強哲學思維,促使教師更好地理解教育生活,提高對教育生活的感受力、理解力、判斷力,構建更美好的教育生活。專業的教育哲學對於教師雖有指導意義,但是這種指導具有外在性,且缺少具體的教育情景。教師的教育哲學是教師內生的哲學,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反思性、批判性。它從哲學高度關注教育實踐問題,通過對教育實踐的哲學反思和批判,實現教師的思想啟蒙,提升教育智慧,使教育哲學真正成為教師的實踐智慧之學。

第三,從模仿西方到凸顯中國特色,建構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教育哲學。中國的教育哲學起步於對歐美教育哲學的引進和模仿。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出版的教育哲學著作,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西方教育哲學流派的影響,有的影響還很深。如範壽康的《教育哲學大綱》受德國古典哲學的影響,吳俊升的《教育哲學大綱》受實用主義的影響。對於照搬與模仿西方的教育哲學,1929年,莊澤宣在《如何使新教育中國化》中就指出,現在中國的新教育不是中國固有的,是從西洋販來的,所以不免有不合中國的國情與需要的地方。他提出新教育中國化的四個條件,即合於中國的國民經濟力,合於中國的社會狀況,能發揚民族的優點,能改造國人的劣根性。這就開啟了包括教育哲學在內的教育學中國化的道路。之後許多學者致力於探索中國教育哲學的發展道路。如針對教育哲學學派紛呈的狀況,張君勱在《東方雜誌》1937年第1期撰寫《中國教育哲學之方向》,提出對各派哲學進行綜合、對各時代文化進行綜合,引起了對於這一話題的討論。這場討論使更多學者開始關注並致力於建構中國的教育哲學。遺憾的是,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教育哲學的發展也從高潮進入低谷時期。

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教育哲學,繼續引介和學習借鑑西方教育哲學的成果,使我們了解20世紀西方教育哲學的進步主義、社會改造主義、永恆主義、要素主義、存在主義、分析教育哲學等的發展狀況,以及當代解釋學教育哲學、批判教育哲學、女性主義教育哲學等新的教育哲學。這就拓展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從而對建設中國教育哲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由於其自然條件和發展歷程不同,產生和形成的核心價值觀也各有特點。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鬥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對教育哲學學科來說,學習借鑑之路是必要的,但構建本土的中國教育哲學才是最根本的。正如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所說:「教育作為一個實踐的領域,其真正的本質在於地方性或民族性。教育畢竟是由它所服務的具體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傳統形成的。」在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有條件和能力建設中國的教育哲學。這要求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紮根中國大地,放眼世界和未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教育哲學,為人類教育文明發展作出中國的獨特貢獻。

(作者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2月10日第1863期 作者:馮建軍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相關焦點

  • 面向新時代的發展哲學
    面對新時代,發展哲學應當有所作為。推進發展哲學的研究,重點是要加強這樣一些著力點:準確把握新時代的發展現實,突出發展的問題研究,加強發展的經驗總結。要使發展哲學健康發展,必須使其研究回到哲學本性上來,突出反思、批判的特點,以哲學的方式來研究發展。為此,要對發展加強前提性的研究、前瞻性的研究、關鍵性的研究。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範式」研討會召開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範式」的會議主題,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與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理論範式及研究範式的建構路徑及重要意義」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 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
    近年來,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強理論研究、著力正本清源,圍繞服務江蘇改革發展建設新型智庫、積極資政建言,圍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術創新、打造學術品牌,社科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九次代表...
    他希望全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緊跟時代步伐、緊貼全省大局,圍繞「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要求找準方位、科學謀劃,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為深化「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 教育部海南省共同推進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打造新時代中國教育...
    打造新時代中國教育開放發展新標杆12月24日,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籤署《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加快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合作協議》,並召開部省會商暨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推動海南在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上接續發力、改革創新,打造新時代中國教育開放發展新標杆。
  • 李家華:新時代中國特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副院長李家華做主題發言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副院長李家華在2017中國教育家年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分論壇做了主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時代共頻十九大報告提出: 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要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
  • 加強闡釋研究,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
    二是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對發展規律的精準把握和客觀分析。三是深刻認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飽含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國發展大局出發,寄望我們進一步發揮對全國的引領示範作用,特別是要求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 守正創新:新時代外國語大學的教育改革
    作為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外語院校,四川外國語大學已經走過70年辦學徵程,如何結合新時代教育發展面臨的新要求、新問題,探索學校推進內涵式改革的新路徑,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人才需求,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也是所有外國語大學需要高度關注的時代課題。
  • 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要跟上時代步伐,必須清醒地認識和理解自身的發展特質與時代擔當,準確把握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努力提升辦刊質量,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
  • 全面推動新階段高校思政課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
    社科司要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新發展目標,落實部黨組「五找」要求,全面推動高校思政課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一、在深入學習教育上聚神聚力,更好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自我的尋求:中國教育哲學的自我認同
    (一)歷史:繼承與發展  中國教育哲學的發展,既是繼承其學科前史的結果,也是在繼承中不斷發展、創新的產物。對中國教育哲學的考察一般來說會從三個相互聯繫的問題展開:它是不是發展了?它有沒有自己的目的?它的價值是什麼?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思政;理論創新;實踐創新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高等教育作了全面闡述,強調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使課程思政建設方向更堅定、目標更明確,課程思政的認識最終成型。近年來,全國高校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逐步深化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形成生動實踐,結出可喜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帶來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實踐創新,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 高校思政實踐創新與未來教育發展的契合-千策科技-思政實訓教學
    各高校也紛紛開始使用思政公共課加入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內容與社會聯繫緊密的新版教材。6月份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促進專業知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用知識體系教、價值體系育、創新體系做,傾心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養目標。
  • 教育行業的創新與變革 中國教育如何發展
    日前,在第十一屆網易教育「金翼獎」頒獎典禮上,教育部原副部長、國家總督學顧問張天保,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堂江,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於世潔,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雲泉,深圳市羅湖區教育局副局長劉榮青等多位專家蒞臨現場,圍繞當今時代教育行業的創新與變革進行分享
  • 人民日報:建設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新時代中國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時代精神的精華」,而且是「文明的活的靈魂」;不僅反映和表達它所產生的那個時代的時代精神,而且塑造和引導新時代的時代精神。離開馬克思主義,新時代的中國哲學就無法形成真實的社會理想和價值訴求,就無法從歷史發展規律的高度去探索人類文明形態的變革,就會失去塑造和引領時代精神的真理力量。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深悟透創新理論的本質特徵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聚焦新的時代命題,凝結新的思想精華,總結新的實踐經驗,構建起新的理論體系。學深悟透這一創新理論,需要進一步從總體上深入理解和把握其本質特徵。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豐富與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的實踐基礎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行動指南。  一、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哲學基礎和實踐本質。
  • 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推向新境界 ——習近平新...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認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告訴外國讀者,中國的領導層遵循什麼樣的哲學,中國的發展方向依據何種戰略方針」。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表示,通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各國政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感受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美好世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
    12月1日,中央黨校哲學部召開「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存山、陳霞、北京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中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宋志明、光明日報社國學版主編梁樞、中央黨校學員王海英教授、中央黨校哲學部侯才、喬清舉、王傑、陳中浙、任俊華等、王峰、曹潤青等以及中央黨校中青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