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有個寶媽跟我吐槽自己的女兒:別的小朋友,拿到手機的時候,就是看動畫片,玩一些簡單小遊戲,但是我家那個,就太自戀了!拿到手機,就開始不停的自拍、看自己的照片,一邊看一邊笑,還做出各種怪表情,笑的可自戀了。
很多寶媽都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寶寶特別自戀,喜歡照鏡子,喜歡對著鏡子做各種各樣的動作,甚至還會出現「我真可愛、我好棒」之類的自戀表情。
這讓有些父母感覺很擔憂:我家孩子這麼自戀可還行?以後改不過來咋辦?
其實,對於兩歲的寶寶,寶媽的這種擔心,還為時過早。
寶寶照鏡子的行為,一是在探索自己的身體;二是他真的很自戀。
我們先說第一種,對身體的探索:
2歲的寶寶開始有了「自我」的概念,他們開始探索自己,照鏡子的行為,可以讓他們更加的了解自己。
而且,在照鏡子的時候,寶寶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控制」和「創造」,他做出不同的動作和表情,「創造」出鏡子裡面的「寶寶」一樣的行為和動作,這個會讓寶寶感覺到愉悅。
再說第二種,自戀:
自戀對3歲之前的寶寶來說十分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1-6個月的時候,寶寶處於「全能自戀」階段,他們認為周圍的一切都是我的一部分,父母的幫助、父母的表現、周圍的變化,都是自身可以控制的。
在2歲的時候,寶寶開始有「自我」的概念,開始有「我」和「他」的區分,寶寶從「世界是我的一部分」,轉變為「全世界是圍著我轉的」、「我是最棒的」、「我什麼都能做得到」。
在這個階段,從父母的角度會感覺到2歲的寶寶非常的「犟」、「不聽話」、「以自我為中心」。
比如說,2歲的寶寶想要自己穿鞋子,明明自己不能完成,也不讓父母幫忙,父母幫忙就會大哭大叫,甚至把穿好的鞋子脫下來摔倒地上。
這是因為寶寶認為「我什麼都能做到」,父母的幫忙會打擊到孩子的「自戀」。
儘管在成人眼中,孩子的這種自戀帶有「偏執」的意味,但是對人的成長來說,這個階段「自戀」是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
這個階段,寶寶的「自戀」帶有無畏的精神、勇於探索和嘗試的能量。
如果這個階段,寶寶的「自戀」沒有得到滿足,甚至被扼殺,內心很容易認為自己「有問題」,從而產生自我貶義的心態,會讓孩子未來很難肯定自己、接納自己。這種心態可能會轉向「別人都不可靠,只有自己愛自己」的自戀,甚至可能會形成「自戀型人格障礙」。
所以,在這個階段,寶寶的「自戀」是需要被保護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該如何面對孩子的「自戀」,才能讓寶寶更健康、積極的成長呢?
首先,不要打擊寶寶「自戀」的行為
當寶寶喜歡照鏡子,喜歡「吹噓」自己是最棒的,做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父母要不覺得寶寶是錯誤的,一味的打擊寶寶的這種行為。
比如說,當寶寶在吃一個蘋果的時候,父母不要強硬的要求寶寶跟別人分享,也不要在寶寶說「我是最漂亮、最棒」的時候,打擊寶寶的這種「自戀」行為。
這個階段的「自戀」,就和寶寶需要吃飯、喝水一樣自然,屬於發展所必需經歷的,寶媽不要因為「害怕寶寶自戀、自私」而跟寶寶「唱反調」。
其次,父母面對孩子的「不講理」要有耐心
就像上面說的,寶寶在這個階段,十分執著於「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說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非要自己走路、非要自己坐上一個板凳等,這都是這個階段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但是,寶寶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通常會很浪費時間,父母在這方面要給寶寶充足的時間,讓寶寶能夠自己完成這件事情。
還有,對於孩子的自戀,父母要懂的怎麼引導
對於孩子的這種「自戀」,父母要懂得引導。
比如上面,當寶寶自己完成一件不能完成的事情時,父母要給予一定的幫助,但是不要替寶寶完成。不然不僅會讓寶寶當場大哭,對寶寶的探索欲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還有就是,在寶寶3歲左右的時候,「自戀」這種行為和思想會慢慢減輕,寶寶會意識到「我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世界中心」,有些寶寶通過學習和觀察、關心別人,接受自己有些事情做不了。
但是有些寶寶卻仍舊「以自我為中心」,依舊堅信「我是萬能的」,並且因為不能事事做到完美,而對自己產生失望的感受。
所以,父母要做到好的引導,適當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合理並客觀的「給」和「拒絕」。
還有一點,在寶寶的「自戀」階段,在他以自我為中心的不是,不僅會認為「我是最棒的」這種比較正面的情緒。
當父母吵架、有人痛苦哭泣等不好的事情發生時,他也會認為「是我造成的」,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注意這一點,很容易讓寶寶產生「自罪心理」。
寶寶的「自戀」很容易就會轉化為「自卑」,或是其他更為嚴重的心理疾病,在這個階段,父母教育、引導孩子的時候,儘量保持理性、客觀,才能在寶寶生氣、哭泣的時候採取正確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