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焦慮:哭鬧難免 但傷痛可以降低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2020-10-09 長和大蘊

對於孩子來說,進入幼兒園是孩子進入人生新階段的重要裡程。孩子開始離開父母與照看者,自己獨立社交,處理問題。面臨孩子入園,家長是既興奮又緊張,很多家長育兒群裡都在問,孩子不肯上幼兒園或者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怎麼辦?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補充能量。

所以對於第一次踏入校園的孩子們來說,離開了父母或者主要照顧者,他們會出現「分離焦慮」,所以哭鬧是難免的,但是可以療愈。

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指的是孩子害怕和主要照顧者分離或者落單,從而表現出的恐懼和戒備反應。」處於分離焦慮期的孩子,心情會煩躁不安、哭鬧、抑鬱,這對於整個家庭來說都是個挑戰。無論是幾個月的寶寶亦或是即將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分離焦慮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如何緩解「正常」的分離焦慮?

——在孩子入園前,父母應該做好哪些工作?

在小睡後或餵食後安排分離

當孩子感到疲倦或飢餓時,他(她)更容易感到分離焦慮。所以在孩子午睡起床後或者在孩子吃完中午飯之後,可以安排一次主要照顧者和孩子的小分離,可以是一個小時、三個小時、半天……

創造一個快速的「再見」儀式,並且遵守承諾

儀式令人放心,跟孩子做一個約定,比如:告訴孩子媽媽要離開一個小時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一個小時候媽媽會回來。離開之前和孩子揮手再見或者來一個再見吻。孩子習慣這種方式以後,當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也按照這種「約定」做,孩子內心就會有一定的安全感——我只是暫時和媽媽分開,放學之後媽媽就會來接我的。

不要把入園渲染成一件特別重大的事情

入園不僅對於孩子是人生新開端,對於父母也同樣是。很多父母在孩子入學前或者入學當天就表現的特別緊張,覺得這是一件特別重大的事情。父母的焦灼會讓孩子更恐懼與你分離。所以,父母表現的鎮定、輕鬆也會從很大程度上緩解孩子的焦慮與恐懼。所以,請家長首先要自己鎮定,從容。雖然這可能不是很容易,但卻至關重要。

和孩子一起看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繪本

現在網店或者讀書館都有很多關於幼兒園和分離的繪本,可以提前給孩子購買這些繪本,並且由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幫助孩子理解幼兒園理解分離,這樣孩子面對入園和分離就會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就不會那麼恐懼。

開學前一周

讓孩子和老師見面

如果允許的話,可以在開學前一周帶孩子去幼兒園熟悉一下,見一下自己的帶班老師,和老師進行一定的溝通,讓孩子和老師熟悉起來。有時焦慮或敏感的孩子, 和其他孩子互動之前, 第一會依附著他們的老師。

通過遊戲幫助孩子提高處理恐懼的能力

使用玩具角色扮演成功的分離和團聚。

顛倒角色,讓你的孩子「主導」,把你留在家裡或學校。用幽默使入園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玩捉迷藏給孩子「安全」分離的體驗。例如,「無論什麼海盜或食人魔試圖阻止我, 我會來找你一百萬次。」

按照幼兒園的作息調整孩子的作息

在孩子入園前一周,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要求孩子,這樣孩子在入園後也比較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

如何緩解「正常」的分離焦慮?

——在孩子入園當天,父母應該怎麼做?

早上

如果你的孩子看起來很擔憂,家長要接納孩子的這種情緒,並且安慰孩子「我知道你有一些擔心, 但是我也相信你一定會表現的特別勇敢!」父母可以在上學路上用舒緩的語氣把這句話重複幾次,孩子也會給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

給孩子帶一件她平時喜歡的玩具或者物品或者給孩子貼一個小帖紙在手背或者胳膊上,給孩子一些精神上的寄託,也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入園

把孩子交給老師之後,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親吻,用一個溫暖自信的微笑說再見,然後離開。不要在門口徘徊太久,或者偷偷溜回去看看孩子怎麼樣。要對老師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相信孩子的應對能力。

當孩子入園後,從過去每天都可以隨時回到爸爸媽媽懷抱的狀態,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種改變,肯定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所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哭鬧、焦躁,甚至表現出劇烈的抗拒,都是正常的。家長需要理解並且接納孩子的情緒。

但是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症」的時候,家長就需要額外注意並且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了。

分離焦慮症並不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而是一個嚴重的情緒問題,特徵是當孩子離開主要照顧者時極度痛苦。

正常的分離焦慮和分離焦慮症有許多相同的症狀,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孩子恐懼的強度,以及這些恐懼是否使他們不能從事正常活動。

分離焦慮症是可以治癒的,需要家長在專業心理支持顧問的幫助下來增強孩子的安全感,逐漸減輕分離的焦慮,直至恢復正常的活動。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公眾號:長和大蘊)

相關焦點

  • 當孩子焦慮時,怎麼辦?|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焦慮症狀也會有不同表現。簡單來說,就是當孩子出現緊張、焦慮等問題時,這些情緒症狀也可能會伴隨著身體症狀,如頭痛、胃痛等。而青少年為了擺脫這種情緒,可能會出現濫交行為、吸毒或酗酒。
  • 如何來支持理解和表達能力差的小朋友?|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當家長發現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相對於同齡小朋友差很多的時候,可以通過視覺支持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記憶以及組織接收的信息當面對沒有預測發生的事情時,如果孩子表現的特別焦慮,可以採用日程表或日曆來進行支持。
  •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今天診所接待了一位非常焦慮的媽媽,怎麼回事呢?原來這位家長的孩子上幼兒園中班了,經常咬人,已經被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家長投訴很多次了。孩子小時候就有這個問題,家裡一直覺得孩子淘氣長大就好了,但是中班了還是咬人,家長怕繼續下去孩子很有可能被學校勸退。
  •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比如,扁平足會降低步行效率,並帶來一些過度使用性損傷。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使用一些通用器械,比如矯正裝置(足弓支撐),或定製鞋墊。專業的治療師會更推薦定製鞋墊,因為它是根據孩子雙腳的外形輪廓進行塑形,因此更舒適。我們建議1.
  • 寶寶撫觸與體操,手法很重要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出生後接受撫觸訓練的寶寶,情緒較安定,莫名其妙的哭吵少了;撫觸後入睡也很快,睡得較踏實;吃奶的量逐漸增多,體重增加明顯;撫觸的同時還活動了寶寶全身的肌肉,使機體長得更健壯;尤其適合生病的孩子,能減輕疼痛和不適的感覺、縮短治療的過程。撫觸能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緩解腦癱患兒的肌障礙狀況等。
  • 軀幹控制能力降低是如何影響孩子學習的?|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軀幹肌肉(「核心」)極大地影響了貫穿人體的粗大運動和精細活動。軀幹肌肉影響我們坐和站立的能力,攜帶背包,攜帶書籍和材料,以及參加課外活動等的能力。我們依靠我們的軀幹肌肉產生的運動比我們已知的更多。 因此,如果軀幹力量或軀幹控制能力降低,可能會對人體的運動產生很多影響。
  • 「笨」的專業解析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精細運動中所說的中線,是一條將人體從頭到腳分成左、右兩部分的虛擬線,跨中線則意味著身體的一側部位可以自發的移動到另一側來完成任務,比如左手肘去碰右膝蓋,這就是一個簡單的跨中線的動作。為什麼「跨中線能力」重要?
  • 指尖上的樂趣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很多人都不知道,許多書寫問題從根源上來說,是由於坐姿和肩膀姿勢的不正確造成的。那麼有哪些訓練活動可以幫助孩子改善這方面的問題呢?手臂和肩膀的負重訓練:玩單槓或吊架,推手推車行走,「螃蟹」走路,「熊」走等等。背部訓練:「小燕飛」等俯臥動作。
  •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因此,您可以想像,本體感覺不好的孩子走路時,不能看到自己的腿,那他在走路時可能就意識不到一條腿在另一條腿的前面,因此就會被自己的腿絆倒。如果孩子經常撞到一些物體,這是他對周圍環境意識薄弱的跡象。沒有意識到周圍環境裡的東西,除了可能是孩子視力差,也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的視覺受到限制,比如他只能看到前面的東西。
  •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說話沒有正常的節奏和停頓,字音重複,磕巴,或卡殼?形成口吃的主要原因01心理原因當孩子精神緊張、焦慮、03模仿和暗示兒童的模仿性很強,而口吃的感染性也很強,當周圍有人口吃經常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並對孩子的問題進行鼓勵和正面回答。
  •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如果孩子和同齡的孩子相比,經常出現坐不住、做什麼事都3、5分鐘就失去興趣、沒耐心等表現,請爸爸媽媽先看看孩子的生活模式和學習環境是否可以再做些調整。比如營養是否均衡、睡眠是否規律且充足、是否有足夠的運動量、學習環境的擺設是否能夠再簡單些等等。
  • 手把手教你,如何給寶寶做撫觸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撫觸的好處嬰兒撫觸是指在科學的指導下,有技巧地對嬰兒全身進行愛撫和觸摸嬰兒撫觸除了可以增加生長激素分泌,促進小兒生長發育,使寶寶肌肉更健康,關節更靈活之外,還能提高小兒抗病能力、促進疾病兒童的康復,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增進寶寶的體重等。
  • 安全型依戀-兒童心理髮育的營養劑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依戀類型運用標準的「陌生情境」實驗,可以測查並區分出三種不同的親子依戀類型;當母親離開時,表現出明顯的苦惱和不安;當母親回來時,立即尋求與母親的親密接觸,繼而能平靜地離開,只要母親在視野內,就能安心地遊戲。
  •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可能是壓力過大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壓力會使孩子很難正常學習和生活,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引起焦慮或抑鬱。那麼,孩子壓力過大時都有哪些表現呢?,可以是家人、老師、朋友、心理師或任何關心孩子的人➤ 重視和孩子相處的品質➤ 手腕、手臂或腿常有受傷的疤痕北京長和大蘊擁有專業心理服務人員
  • 孩子的無限可能,由一個決定開始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你可能無法想像,孩子對外部世界的回應有多麼的敏感和急切。因此,我們也應該根據孩子發育的不同階段,把握好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活動時的平衡,避免孩子語言發展出現不均衡的現象。比如,有的小孩子在進入小學時,能說會道,但是作文寫不好,這說明這個孩子的口頭語言發展的很好,但是書面語言發展的相對較弱。所以,在幼兒閱讀繪本時,除了從聽,到看,再到說(複述故事),還可以通過寫,或者畫的方式來鍛鍊孩子的書面表達能力。
  •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小編也想從康復醫學的角度來談談針對這塊惱人的「香蕉皮」比較妥當的處理方式:我們所經常說的「崴腳」,實際上是腳踝扭傷和勞損,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兒童運動損傷。從康復治療角度來說,這種損傷是一種應力性的損傷,因此我們可以按照應力損傷的處理原則來處理「崴腳」。
  •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孩子探索自身和環境的意志和積極性?孩子的撫養環境?我們先來談談孩子在身體發育不同階段所能達到的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裡程碑。孩子身體不同部位發展的能力是相互疊加、相互影響的。孩子趴著玩時還可以增強他們肩膀的能力。
  • 如何讓孩子忘掉手機和電視?|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設備逐漸成為了生活中的必須品,即使是兒童的世界,也充滿了誘惑,各種手機遊戲推陳出新,電視節目更是花樣百出,吸引著孩子的目光,佔據著孩子的時間,卻也帶來了視力下降、輻射危害,孩子開始變得厭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如何是好?三款親子遊戲,助您與孩子增進感情,一起忘掉手機和電視。
  •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不注意枯燥的細節,拼寫技能、大寫和標點符號的使用技能、其他文法技能和編輯作品的能力較差。數學由於不注意操作符號、小數位等等,出現大量的計算錯誤。 注意力不能持久,無法正確完成問題的完整步驟,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7個感覺發育不良好不成熟會影響到每個階段的整合,也最終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感覺處理好的孩子,在日常生活的適應性上更好,在調整中比較不會受到環境多餘的刺激,可以過濾不需要的信息,會更容易專注,在生活中保持對某些事情的興趣,在學習的時候也能保持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