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來說,進入幼兒園是孩子進入人生新階段的重要裡程。孩子開始離開父母與照看者,自己獨立社交,處理問題。面臨孩子入園,家長是既興奮又緊張,很多家長育兒群裡都在問,孩子不肯上幼兒園或者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怎麼辦?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補充能量。
所以對於第一次踏入校園的孩子們來說,離開了父母或者主要照顧者,他們會出現「分離焦慮」,所以哭鬧是難免的,但是可以療愈。
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指的是孩子害怕和主要照顧者分離或者落單,從而表現出的恐懼和戒備反應。」處於分離焦慮期的孩子,心情會煩躁不安、哭鬧、抑鬱,這對於整個家庭來說都是個挑戰。無論是幾個月的寶寶亦或是即將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分離焦慮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如何緩解「正常」的分離焦慮?
——在孩子入園前,父母應該做好哪些工作?
➤ 在小睡後或餵食後安排分離
當孩子感到疲倦或飢餓時,他(她)更容易感到分離焦慮。所以在孩子午睡起床後或者在孩子吃完中午飯之後,可以安排一次主要照顧者和孩子的小分離,可以是一個小時、三個小時、半天……
➤ 創造一個快速的「再見」儀式,並且遵守承諾
儀式令人放心,跟孩子做一個約定,比如:告訴孩子媽媽要離開一個小時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一個小時候媽媽會回來。離開之前和孩子揮手再見或者來一個再見吻。孩子習慣這種方式以後,當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也按照這種「約定」做,孩子內心就會有一定的安全感——我只是暫時和媽媽分開,放學之後媽媽就會來接我的。
➤ 不要把入園渲染成一件特別重大的事情
入園不僅對於孩子是人生新開端,對於父母也同樣是。很多父母在孩子入學前或者入學當天就表現的特別緊張,覺得這是一件特別重大的事情。父母的焦灼會讓孩子更恐懼與你分離。所以,父母表現的鎮定、輕鬆也會從很大程度上緩解孩子的焦慮與恐懼。所以,請家長首先要自己鎮定,從容。雖然這可能不是很容易,但卻至關重要。
和孩子一起看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繪本
現在網店或者讀書館都有很多關於幼兒園和分離的繪本,可以提前給孩子購買這些繪本,並且由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幫助孩子理解幼兒園理解分離,這樣孩子面對入園和分離就會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就不會那麼恐懼。
➤ 開學前一周
讓孩子和老師見面
如果允許的話,可以在開學前一周帶孩子去幼兒園熟悉一下,見一下自己的帶班老師,和老師進行一定的溝通,讓孩子和老師熟悉起來。有時焦慮或敏感的孩子, 和其他孩子互動之前, 第一會依附著他們的老師。
通過遊戲幫助孩子提高處理恐懼的能力
使用玩具角色扮演成功的分離和團聚。
顛倒角色,讓你的孩子「主導」,把你留在家裡或學校。用幽默使入園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玩捉迷藏給孩子「安全」分離的體驗。例如,「無論什麼海盜或食人魔試圖阻止我, 我會來找你一百萬次。」
按照幼兒園的作息調整孩子的作息
在孩子入園前一周,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要求孩子,這樣孩子在入園後也比較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
如何緩解「正常」的分離焦慮?
——在孩子入園當天,父母應該怎麼做?
早上
如果你的孩子看起來很擔憂,家長要接納孩子的這種情緒,並且安慰孩子「我知道你有一些擔心, 但是我也相信你一定會表現的特別勇敢!」父母可以在上學路上用舒緩的語氣把這句話重複幾次,孩子也會給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
給孩子帶一件她平時喜歡的玩具或者物品或者給孩子貼一個小帖紙在手背或者胳膊上,給孩子一些精神上的寄託,也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入園
把孩子交給老師之後,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親吻,用一個溫暖自信的微笑說再見,然後離開。不要在門口徘徊太久,或者偷偷溜回去看看孩子怎麼樣。要對老師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相信孩子的應對能力。
當孩子入園後,從過去每天都可以隨時回到爸爸媽媽懷抱的狀態,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種改變,肯定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所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哭鬧、焦躁,甚至表現出劇烈的抗拒,都是正常的。家長需要理解並且接納孩子的情緒。
但是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症」的時候,家長就需要額外注意並且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了。
分離焦慮症並不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而是一個嚴重的情緒問題,特徵是當孩子離開主要照顧者時極度痛苦。
正常的分離焦慮和分離焦慮症有許多相同的症狀,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孩子恐懼的強度,以及這些恐懼是否使他們不能從事正常活動。
分離焦慮症是可以治癒的,需要家長在專業心理支持顧問的幫助下來增強孩子的安全感,逐漸減輕分離的焦慮,直至恢復正常的活動。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公眾號:長和大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