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世界官方語言,也是中國高考必考科目。曾幾何時,英語成為不少中學生的夢魘,而英語到底多重要呢?中考必考、高考必考、考研必考,甚至考國家公務員時,一些招考單位也明確要求英語必須通過四級或者六級。當然,很多人也在質疑,我們一輩子連跟老外說話的機會都沒有,為何還要那麼認真地學習英語,這不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嗎?
鄭強其人其事
最近,浙江大學教授鄭強再次開炮,直指我們過度誇大了英語在成長中的分量,認為英語浪費了中國孩子太多的寶貴時光。拋開這句話不談,先來介紹一下鄭強教授其人。鄭強者,非文科類教授,乃高分子專業的教授,更有長江學者頭銜在身,更是全國上百所大學的客座教授。聽過鄭強教授講課或者演講的人,大多為其充滿鼓動性的語言風格所感染,再加之他有時候愛爆幾句粗口,更是顯得與眾不同。
鄭強是一個敢於仗義執言的人,眼睛揉不得沙子,看到自己認為不公的事情,就會無情地鞭撻與批評,言辭極為犀利,讓人聽來有入木三分之感。不過鄭強教授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家,他曾經擔任貴州大學校長,將一所西部地區普通的高校建成為一所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區域性211大學,至今有關鄭強的故事還在貴州大學的校園裡傳播。
鄭強大學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人,他關心民生疾苦,關注當代青年人的成長,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更身體力行傳播真能量和愛國思想,在浙江大學師生中具有頗高的影響力和聲望,也是全國大學生和青年人非常推崇的一位極具個性魅力的大學教授。而鄭強教授演講的視頻更是為很多人所欣賞乃至津津樂道,由此可見,鄭強教授是多麼有觀眾緣的明星教授。
學習英語錯了嗎
鄭強教授這次將矛頭對準英語,其實並不特別。在以往的20多年裡,有關取消甚至削弱英語的爭論就一直未停止,不過沒有變化的是,英語依然是考試科目,英語成績不好的同學,在各種考試中都會吃大虧。而枯燥的英語單詞、語法和作文更是讓無數的中國學子絞盡腦汁,甚至很多人大學畢業了,晚上做夢還會夢到在複習英語考試的場景,可想而知,英語成為了多少中國孩子成長中揮之不去的痛。到底學習英語應不應該呢?
從考試升學的角度而言,必須學好英語,因為升學考試將分數作為最主要的參考指標,英語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著最後的總成績,因此投入更多的時間學習英語無可厚非。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發現為了滿足應試教育條件而去學習的英語在畢業後根本排不上用場,也沒有一點與外國人呢打交道的機會。因此,很多人在問,學以致用,我們學習了英語那麼多年,卻沒有一點用處,那當初為何非要學習英語呢?
馬哥認為,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對英語考試應該有一個科學的定位。如果學生學習的專業與英語聯繫不緊密,學生對英語沒有太濃厚的興趣,大可將英語作為一門選修科目來對待。包括在高考中,也可以納入選考項目。如此一來,讓更多的人可以將時間和精力用在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上,而不是僅僅為了升學考試將大多數的時間分配到那些可能一輩子也排不上用場的英語單詞上。因此,鄭強教授所言不虛,非常符合部分人的實際情況。
更加令人欣慰的是,隨著中國發展壯大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在穩步攀升,而學習中國的語言也成為了如今不少外國人津津樂道的事情。相信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學習英語的人會減少,而學習漢語的人會逐漸增多。我們期待那一天,也希望中國的孩子能夠真正不為應試教育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