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5月22日消息:上海正在開放養老服務市場。
5月1日起,上海的養老服務業企業可以通過工商途徑登記註冊了。這一變化傳遞的信息是:讓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此前,除了養老地產,做養老服務的商業機構極少,絕大部分機構註冊成民辦非企業。
來自新加坡的老年人日間照護品牌「優護」,兩個月前向上海工商部門遞交申請時,辦理窗口有點懵:你們是做老年人日託的嗎? 沒見過日託辦工商執照的啊。
每位老人年均支出5000元到1萬元
說起老年人日託,常見的場景不外乎這些:居委會隔壁的老年活動室、街鎮辦的老年活動中心……人們所了解的日間照護服務,是讓老人平常有個去處,它們通常是公辦的,免費或者收費極低的。
一直以來,養老服務幾乎都被「公辦」「微利」的標籤綁定,被認為具有公益性質。過去的公共政策不鼓勵社會資本以此謀利,老年人也沒有慷慨的消費習慣。所以,做養老,沒「錢途」。
今年3月,浦東出現了一家商業化的老年人日間照護機構「優護·花樣年」,他們在凌兆路上租了700多平方米的店面,準備從周邊20萬人口中尋找合適的客人。
機構位於二樓,有朝南的落地窗和糖果色的桌椅沙發。最大的活動室設有開放式廚房,用來準備餐點和教授烘焙課程。衛生間用的是智能坐便器,配備扶手等適老化設計。「優護」的收費標準和一般老年日託機構完全不同。創始人趙宏介紹,他們提供三類服務:日間照護、禮樂學堂和短期住養兼不同程度的康復照料。老人來了先評估身心狀況,根據評估結果確定服務方案,不同方案收費不同。最基礎的日間照護對所有人收費相同,在機構補貼50%的基礎上約為69元一天。
禮樂學堂可以向社區全部人群開放,目前設有茶道、國學、甜點、攝影、電影賞析、中醫養生、慢病管理、自然療法、情緒管理等興趣課程,備選課程約20多種,按市場價收費,「就像城市白領在市場機構學茶道、學烘焙的價格。」至於短期住養,要看老人是單純住宿還是需要康復、護理服務,同樣按模塊收費。根據「優護」在新加坡的運營情況和在上海的前期調研情況測算,平均每位老人每年支出在5000元到1萬元。
69元一天,5000元到1萬元一年,你會送父母去嗎?
一道不容易回答的「送分題」
「優護」的收費標準,足以讓上海同行驚掉下巴。趙宏很清楚這一點,「我看了很多本土機構,有些不要錢,有些收費很低,比如一天一元意思意思。」
上海的同行證實了這一點。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社區服務辦公室副主任王靜靖介紹,在共和新路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普通活動室免費開放,有專門團隊服務的日託區域需要收費,每天30元不含餐費,在同類場所中算高的。上海長壽敬老志願者指導中心主任顧霖表示,國內的養老服務目前主要靠政府提供,政府給了各種普惠性福利,很少有要老人按市價全額購買的服務。在很多老人的觀念中,社區服務是和免費劃等號的。
趙宏稱,「優護」的服務內容比一般日間照護機構更豐富也更優質,「開烘焙課的老師是香格裡拉酒店的大廚,教茶藝的是持證的高級茶藝師。老人來這裡,絕不是聊勝於無地打發時間。」趙宏說:「你願意花三十塊錢喝一杯咖啡,為什麼不願意花兩杯咖啡的錢,送父母到日間照護機構度過一天好時光?」這個問題很像「送分題」,但要作答並不容易。
如何說服子女為父母購買服務
「在家庭裡,為孩子付出可以不計投入,為老人付出就吝嗇得多。社會也一樣。」趙宏認為,老齡化社會需要改變現在的失衡局面。老年人需要有意義的晚年、有尊嚴的養老,這意味著商機。擁有中高檔經濟實力的老人,是打開商機的鑰匙。
「我們要說服年齡在45到65歲之間的子女,讓他們為父母購買服務。」趙宏覺得60歲不算真正的老年,「這個年齡層下有子女,上有父母。他們自己精力旺盛,大多還不用養老。他們有財富積累,也許更願意為父母花錢。」趙宏表示,「優護」的商業化嘗試在新加坡也絕無僅有。新加坡的第一家門店在2014年9月落成,半年後實現了現金流收支平衡,希望上海第一家門店能用八個月完成這一進度。
自5月開業以來,已有十多位老人預約成為「優護」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