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去幼兒園,家長都比較擔心,把孩子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交給一個自己壓根都不了解的人,能不能把孩子帶好?
一般評價一個幼兒園到底好不好,主要看其內部的管理情況;而要一名判斷老師好不好,最簡單的方式,便是觀察孩子的表現,可是,作為父母,如何才能從孩子的表現,準確判斷出老師的教育方式呢?
可能有家長會說:不如直接問孩子,比如,在幼兒園開心不?有沒有人欺負你?老師打了你嗎?
有個在幼兒園工作的朋友說,這樣問其實是不合適的,為什麼呢?
其實有些孩子,有時候是分不清想像和現實的,他可能會誇大,甚至是虛構事實,最重要的是,這種提問方式,會對老師產生一種負面的心理預設,這對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會造成大的阻礙。
既然如此,有沒有更好,甚至更加簡便的方式,讓孩子和老師相處得更加的融洽呢?
當然有,我們可以試試如下3個做法:
第一、 師生相處時,要著重觀察孩子的神情
很多家長想知道老師對孩子怎樣時,總是習慣性地去看老師,比如老師是不是溫和啊,是不是有耐心啊等等。
但其實,完全可以把觀察側重點放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和老師之間,關係是最真實的反饋。
你看,如果孩子和老師間的對話和相處方式是完全放鬆的話,彼此間也沒有負擔,很親密的感覺,甚至還能和老師撒嬌,那說明孩子對老師還是有信任感的,那這個老師,大概率是個愛孩子的老師。
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出和平時不一樣的狀態,比如說,很明顯的嗯畏懼和距離感,說話及其不自然,不太敢看老師的眼睛,這些情況,家長就要多留心了,極有可能這個老師讓孩子產生了條件反射的畏懼和壓力。
第二、 可以和孩子在家扮演老師和學生的遊戲
這個遊戲是讓孩子去扮演老師,你扮演孩子,模擬日常孩子和老師相處的情景。
比如,你可以說,「老師,我今天不想吃飯或睡不著。」 然後,你可以去看看孩子怎麼去應對,是溫柔有耐心呢,還是兇兇的,態度比較粗暴,根據這個情景,你就可以知道老師的處事方式了,因為老師的行為,會深深刻在小朋友的印象中,在角色扮演中,孩子會下意識地模仿出來。
第三,了解班級環境的創設
大家可以多了解老師對班級的布置。比如,老師經常展示孩子作品的區域,像孩子做的手工,畫的畫,有沒有進行更新,同時,場地是否經常使用和清潔等等。
如果很多公共區域,很多天都沒有進行整理並挪動位置,同時檯面上還落了厚厚一層灰,這些都可以看出老師的工作狀態,從側面也可以反映出老師是否負責和敬業。
這些日常工作,作為老師都不注意,那麼她對孩子基本上也不會有太多的耐心。
當然,絕大部分的幼兒園老師都是不錯的,畢竟這是份細節繁瑣、必須很有耐心,且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工作。
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提現出的各種能力,和成人完全不同,比如情緒無法控制了,飯吃不好了,說話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等,都需要有老師去幫助他們,足夠的耐心,可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