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閱讀·墨子的思想(一)

2021-02-23 沙雕的讀書筆記

《史記》對墨子的記載比較簡略,且未弄清墨子與孔子是否同處一個時代。(《史記》: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清末以來,對墨子的考證興起。


1.墨子的生卒年代

據孫詒讓(1848-1908)考證,墨子生於公元前468年,卒於公元前376年。而據錢穆(1895-1990)考證,墨子生於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之年),卒於公元前381年(吳起去世之年)。馮友蘭贊同錢穆的觀點。


2.墨子的出生地及其學問的來源


(1)魯國說

孫詒讓認為,墨子出生於魯國。馮友蘭認為,墨子的學說可能起源於魯國、儒家,並提出以下幾個證據:

A《呂氏春秋》記載:魯惠公使宰讓請郊廟之禮於天子。桓公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後在於魯,墨子學焉。其意為,墨子曾向魯國史角的後人學習。

B《漢書·藝文志》記載: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

C《淮南王書》記載:孔丘、墨翟修先聖之術,通六藝之論。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其禮煩擾而不侻,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D孔子也提倡節用(《論語》: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禮與其奢也寧儉。」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這可視為墨子受孔子影響的一證據。


(2)宋國說

俞正燮(1775-1840)認為墨子之學與宋國有關。其理由是,如果兼愛非攻的學說佔了上風,那麼部隊就會喪失戰鬥力,這正與宋國的國情相似。(宋人、宋襄公受兼愛學說的影響)

馮友蘭指出,在諸子的學說中,宋人常被認為是「愚人」,如章甫適越、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故事。墨子的學說被認為過於刻薄,「以自苦為極」,故有宋人之風。此外,《墨子·公輸篇》記載墨子為幫助宋國免受楚國進攻而與楚王、公輸班辯論並演練防禦工具,這也可看出墨子可能與宋國有某種特殊關係。馮友蘭猜想,或許是墨子起先受魯國孔子後學的影響,其後到宋國,宣揚其兼愛非攻之學說。


3.墨子與墨學之名稱

馮友蘭援引近人研究,認為「墨」並非墨子本姓。墨本為古代刑罰之一,可能是因為墨子、墨者團體、墨家學說的節用、斷喪、非樂等主張趨於極端,與當時士大夫、君子的觀點相反,加上墨者生活刻苦,故而被譏諷為「墨」。而墨子也樂於以墨為名。這類似於安提西尼自稱其學為「犬學」。

相關焦點

  • 2014年西北政法大學701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考研真題及詳解
    2014年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701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考研真題及詳解靜業學習網中國哲學史一、名詞解釋(5分一個)1.正名2.非命《精神現象學》二、淺析(15分一個)1.洛克的經驗論2.柏拉圖的兩個世界三、論述(30分)四、因說與四假象說2014年西北政法大學710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考研真題及詳解
  • 墨子的思想為何中斷了近乎兩千年?
    網友「四有青年」在對他的反駁中,提到了墨子思想的傳播曾有過長時間斷裂,和《墨經》本身流傳過程中之舛厄的命運密不可分:你的理解太片面了。和歐洲情況不同,中國圖書根據「有教無類」的指導思想,依託印刷術,在民間得以海量傳播,藏書很早就脫離貴族化了。
  • 墨子思想的當代價值
    本篇將從兼愛非攻、尚同尚賢、節用節葬三個方面對墨子思想進行分析、解讀,並立足當今社會,闡釋其當代價值與時代意義。                      一、 兼愛與非攻及其當代價值「兼愛」作為墨子思想的核心,它蘊含著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人與人之間的「兼相愛」,就是要人們待人如己、愛人如己、相親相愛。
  • 中國哲學史的時代劃分及其依據
    哲學並不是中國固有的東西,古代的中國有儒學、有墨學、有道學、有心學、有理學、有刑名之學、有法理之學等等,偏偏沒有一門學問叫做「哲學」。所謂「中國哲學」這個概念,實際上是近代的時候從外國引進的。哲學既然是外來的,哲學史自然不會是純粹的國產的。哲學史本質上是早期的學者,按照西方的學術,整理中國的典籍材料,發展出來的一門新的學問。最起碼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一門新學問。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人的歷史觀是不科學的。古人認為越是古老的東西,就越是美好的,反而越是近世的越不好。
  • 墨子和墨家的基本思想
    在中國文化史上,一般當我們提到中國文化思想的主流的時候,往往會儒道並稱,認為儒家和道家,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是兩個主流。
  • 馮契是中國近代的哲學家,通過對哲學的研究,發展了哲學史的領域
    他是中國近代傑出的哲學。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這位人物的故事。我們首先看一下馮契的作品。馮契的《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依照哲學史就是認識史的基本觀點寫成的一部中國哲學史,無論是在哲學史觀還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獨特性方面,馮契都有極為獨到的理解。在該書的緒論部分,馮契就哲學史給出了自己的定義:「根源於人類社會實踐主要圍繞著思維和存在關係問題而展開的認識的辯證運動。」
  • 墨子教育思想集錦
    傳統社會中,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一直處於正統地位,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被儒家霸屏的時代,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以其獨特的濟世情懷和教育理念,與儒家並稱顯學。而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墨子的教育理念也經常作為考點呈現。在此,中公講師將墨子教育理念中,常出題的知識點總結如下。
  • 湯一介:關於墨子思想的核心問題
    是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國學大師、哲學史家、哲學教育家。湯一介作為當代中國哲學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還是中國文化書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國際價值與哲學研究會(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理事,第十九屆亞洲與北非研究會顧問委員會委員、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國際道學聯合會副主席。2003年起,湯一介擔任《儒藏》編纂中心主任、首席專家。
  • 教育大家 |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含於他的社會思想中。他認為教育是實現社會理想的手段, 因此, 他一直致力於十分重視教育, 並試圖通過推行教育, 建設一個民眾平等互助的兼愛社會。 為了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墨子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兼士」或「賢士」, 即培養為理想社會——「賢人政治」或「仁政德治政治」而服務的人。
  • 方永:墨子的正義思想
    每當社會發生巨大變革之際,正義問題便格外地突出,不同社會階級、階層和團體的人都以對正義的看法來表達他們對社會變革的總的態度和他們對社會演變走向變革時代,百家諸子蜂起,對正義問題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墨家就是其中很有影響力的一種。本文擬就墨子的正義觀進行分析,以期對正義問題的研究提供一點歷史的借鑑。  一、正義的涵義和正義問題的出現  「正義」,是一個複合詞。
  • 維根斯坦論哲學史
    在為《20世紀分析哲學史》所寫的代譯序中,葉峰說:「一些表述得較清晰的經典原作可以作為教科書的補充讀物來閱讀。至於那些晦澀難懂而且對其解釋爭議較大的經典原作,除專業哲學史研究者外,一般研究者則不一定需要去鑽研。」葉峰的這一觀點,在一些主張哲學即哲學史的學者看來,可能是極具誤導性乃至是「危險」的。
  • 教師考試備考:墨子教育思想集錦
    墨子教育思想集錦傳統社會中,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一直處於正統地位,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被儒家霸屏的時代,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以其獨特的濟世情懷和教育理念,與儒家並稱顯學。而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墨子的教育理念也經常作為考點呈現。在此,中公講師將墨子教育理念中,常出題的知識點總結如下。
  • 卿雲:濃酒一杯敬墨子——墨子,慘遭中華民族拋棄的「中國耶穌」!!!
    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墨子及其弟子組成了墨家學派。墨家奉行大禹遺教,形成一個嚴密的組織,有著嚴格的紀律,以吃苦為高尚。據說大禹為解教天下蒼生於水患,十幾年如一日治水,腳上的腿毛由於被水長期浸泡,都掉光了,一雙腳板結起厚厚的老繭,住著陋室,吃著糙食。天下的墨者以大禹為蒼生吃苦的胸懷磨礪自己,穿短衣草鞋,熱愛勞動,自食其力。
  • 墨子與孔子教育思想對比
    儒家和墨家是兩個著名的學派,儒家創始人孔子被世人稱之為「萬世師表」,繼孔子之後墨子創立墨家學派,並使之與儒家對立。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教師招聘考試過程中常考的兩個流派的人物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一、教育著作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思想主要體現在《論語》這本著作中,其中有很多話都是孔子教育的思想觀點,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古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溫故知新」,但這本書並非孔子本人書寫,而是由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記錄下來。記錄墨翟言論、思想和實踐和墨家各方面成就的資料主要是《墨子》,這本書基本上是其弟子和後學所作。
  • 中國哲學史書單:38本哲學名著
    ——於殿利(商務印書館總經理)1.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奠基之作陳寅恪贊其「取材謹嚴,持論精確」本書基本架構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許多觀點(如名家應分為惠施之「合同異」、公孫龍之「離堅白」兩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別為心學、理學之先驅;又如程朱異同,陸王異同,朱王異同
  •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及其讀後感
    一、緣起讀何勤華先生所著的《中國法學史》,何先生給中國每個朝代的法學家立傳,介紹其法學思想。
  • 重點新書|《中國哲學史新編》
    新|書|坊《中國哲學史新編(全三卷)》馮友蘭 著 2020年11月出版【內容簡介】>《中國哲學史新編》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經典著作。本書以時代思潮為綱,以對每個思潮中湧現出的哲學中心問題的闡釋為要,對中國哲學史做出了全面而深透的研究;綜合曆朝歷代的政治條件、社會環境和文化事件,提煉出一系列具有時代意義和學術高度的獨創性見解,對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書在著重探討中國哲學發展歷程的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對中國文化史和思想史進行了梳理,呈現出一個高度濃縮的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胡適、馮友蘭著作一、胡適與《中國哲學史大綱》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八零後一代是較少有機會閱讀胡適作品,對其了解多限於中學歷史教材上「新文化運動其中一個觀點是胡適對馮友蘭的評價基於對馮友蘭的人格認識,另外一個觀點也頗有意思:胡適學成回國後最先揚名立萬憑的就是《中國哲學史大綱》,但其後他的學生輩馮友蘭卻寫出了更為出色系統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同一個學術領域內出現兩個領袖,一山難容二虎,胡適的反應也在情理之中吧?
  • 如何理解「哲學史」
    以這種方法論思想指導的哲學史研究著作,如勞思光所批評的,其實「不是『哲學史』,只是一部『諸子雜考』一類考證之作」。(勞思光,第2頁)這樣的著作,我們現在還不時見到。(參見景海峰,第211頁)同樣是現代中國最早哲學史作者之一的馮友蘭,雖然承認研究哲學須研究哲學史(馮友蘭,第12頁),但明確表示,中國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和哲學「並非一事」。
  • 唯物祖師:滕州墨子紀念館
    墨子與孔子提出的觀點不一樣,但他們的出發點都源於對春秋以來戰亂社會的思考,提出了各自所認為正確的解決社會問題的思想和方案,並且努力去實踐它們。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們都是聖人。當然,毛澤東從勞動人民的角度出發,認為他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孫中山、毛澤東這些偉人都把墨子當作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而且他的思想具有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