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思想的當代價值
墨子,姓墨名翟,是與孔子大約同時代的文化巨人,由墨子開創的墨家學派,在先秦時與儒家並稱顯學。《韓非子・顯學》曰:「世之顯學,儒墨也。」墨子學說經後世弟子不斷充實、豐富和提高,至戰國末期,形成以現存53篇《墨子》為文字載體的氣勢磅礴、博大精深的墨學體系。不論從歷史上或是從現實上說,借鑑墨家學說的意義不僅不比借鑑儒家學說的意義遜色,而且要比借鑑儒家學說更能貼近當代社會政治經濟生活。
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兼愛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賢、節用節葬。本篇將從兼愛非攻、尚同尚賢、節用節葬三個方面對墨子思想進行分析、解讀,並立足當今社會,闡釋其當代價值與時代意義。
一、 兼愛與非攻及其當代價值
「兼愛」作為墨子思想的核心,它蘊含著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人與人之間的「兼相愛」,就是要人們待人如己、愛人如己、相親相愛。另一層面則要求人與人間要「交相利」,也就是施予愛的同時施予利。以此達到墨子所希望的和諧的社會關係。墨子提出的兼愛不僅是對儒家仁愛說的突破和批判,而且把愛的「主體對象」予以換位,平民是愛的主體對象,而不是儒家主張的愛的主體對象是貴族、王公和君子。這就使「兼愛」的社會群體擴大,體現了墨子對於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而這種美好憧憬在當今社會得以實現。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目標,要求社會成員之間誠信友愛,要求社會公平正義、安定有序、要求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這裡所體現的「博愛」與「互利」正與墨子的兼愛思想相吻合。可見,墨子的兼愛思想在當今社會同樣適用,並能與時俱進,增添新的色彩。
「非攻」就是反對攻伐戰爭,它是「兼愛」思想在國與國關係上的運用。在墨子生活的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割據,戰亂頻繁,普通百姓對此痛惡不已。因此,墨子提出「非攻」的思想。他指責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都是「攻伐無罪之國」,並且批判其對被侵略國家的「燔潰其祖廟,勁殺其萬民」。殘酷的戰爭不僅給被侵略國家帶來沉重的災難,而且對發動戰爭的國家也是「奪民之用,廢民之利」。最終的結局就是兩敗俱傷。墨子的「非攻」也不是籠統地反對一切戰爭,他也區分進攻戰爭和防禦戰爭,還區分「伐」與「誅」。他的「非攻」實質上是「非戰」、「和平」,這與他的「兼愛」思想是一致的,並且是「兼愛」思想的最集中地體現。這種「非攻」的思想在當今社會也有所體現,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是「和平、發展」,世界已經進入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聯合國、世界反法西聯盟的成立都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防止世界性戰爭的爆發。雖然當今社會仍有局部戰爭與地區衝突存在,但和平這一大趨勢不可逆轉。由此看來,我們已經進入了墨子所倡導的「非攻」時代。
二、 尚同尚賢及其當代價值
尚賢、尚同是墨子的社會政治理論和政治革新的核心內容和重要部分。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於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在墨子看來,不論是天子還是賤人,不同於禽獸的根本點,就在於必須從事耕織和聽政才能生活和生存。這裡既觸及到了人的本質特徵在於勞動實踐活動,又十分清楚地表明:全社會的人儘管從事的活動類項不同,但都必須各從其事,各盡其責。為此必須實行「尚同」,即求得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輿論一致的舉措。同時,墨子強調尚同必須以尚賢為基礎,尚賢是實行尚同的基本前提。他認為,只有賢良之士才能實現「總天下之義,以尚同於天」,即以「天志」來統一全社會的思想輿論。現如今我國是社會主義社會,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政治權利,平等的履行政治義務。我國的國家體制與社會制度,就是墨子尚同思想的體現。現如今我國的「公務員」選拔制度就是墨子尚賢思想的最好體現。當然,當今社會的「尚賢」思想,不僅僅局限於國家公職人員的選拔上面,還體現在國企與私企等企業員工的選拔,學校、醫院等組織機構中的人員選拔與晉升等方面。
三、 節用節葬及其當代價值
「節用」是墨家思想中關於經濟生活方面的闡述。其含義就是一切的消費活動都應以節約為原則、以利民為目的。 「節葬」所希望的是人們在生活理念上的轉變。就是改變厚葬、厚禮的浪費觀念,樹立節用、節儉的勤儉觀念。墨子反對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所看中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久喪厚葬無益於社會,認為君主、貴族都應像古代三代聖王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墨子的這種節用節葬思想,在當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體現,並能夠與時俱進,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
節用思想,體現在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經濟領域,對「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正確的消費觀的倡導體現的就是墨子所倡導的節用原則。在國家政治生活領域,我國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在社會生活領域,我國提倡「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倡「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提倡「勤儉持家」的家庭美德。這些都體現了墨子所倡導的節用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節約糧食、隨手關燈等習慣也都體現了節用思想。再如,現今社會出現的「二手車」、「二手房」以及孔夫子舊書網、閒魚等二手物品交易平臺都體現了節用的思想及原則。「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長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長不足。」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需要節儉,才能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節葬這一思想,在當今社會也有很好的體現。並且增添了新的內涵。在中國古代及近現代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人都強調「入土為安」。人死之後,直接土葬,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為節約土地資源,現今主要提倡「火葬。」即用火把屍體燒成骨灰,然後安置在骨灰甕中、埋於土中、撒於水中或空中。一些少數民族提倡的水葬、天葬、樹葬等也都體現了節葬這一思想。
由以上論述可知,墨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仍有重要的價值與時代意義,它對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我們每個人應對社會、人生中的諸多問題都有著重要的指導與借鑑意義。墨子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值得我們更多的關注與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