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是中國土木行業與木匠行業公認的祖師爺,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哪怕是直到今天,「魯班」依然象徵著中國建築行業的巔峰存在,只有足夠優秀的建築作品,才能夠獲得「魯班獎」,甚至許許多多的大學校園中,依然有著魯班的雕像與畫像,可見魯班對歷史的影響之深遠。
在傳說中,出生於公元前507年的魯班,由於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自幼就耳濡目染過很多的土木建築活動,掌握了極其豐富的勞動實踐經驗,並且能夠根據生活中的種種見聞,來融入自己的生產活動,發明了許許多多極具實用屬性的工具,比如說鋸子。
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由來已久,相傳他在進入深山砍伐樹木的時候,忽然不小心就摔倒在了地上,在慌亂之下信手一抓,抓住了旁邊的一大把野草,才讓自己沒有從山道上跌落下去,只是等他起身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手掌非常疼痛,仔細一看還出血了。
魯班仔細看了一下抓過的那一把野草,發現野草的兩邊都生有密密麻麻的、細細的、鋒利的齒,手掌上的傷就是這些齒的作用,他再次嘗試著將這些齒在自己手上輕輕劃了一下,結果劃出了一道巨大的口子,驗證了這個齒的作用,於是他開心地跳了起來。
原來魯班在勞動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木頭,只是當時人們在處理木頭的時候,往往還是採取刀劈斧砍的方式,既費時耗力,而且效果還不是特別好,他一直都在思考有什麼更加先進的工具,可以讓人們更加有效地處理這些木頭,為此冥思苦想了很久。
在被這些長有「齒」的野草給割傷以後,魯班終于欣喜地發現,連日以來的冥思苦想終於有了答案,於是他就效仿這些野草的齒,在長條工具上裝了鋒利而密密麻麻的齒,從而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工具:鋸子,而那個長條工具就叫做鋸條,至於那一些齒就就叫做鋸齒。
現在我們所能夠看到的鋸條基本上都是由鋼製作而成的,但是魯班所生活的那一個年代還沒有鋼,他又是用什麼材料去做的鋸條呢?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想不到答案,那就是鋸子這個東西,其實並不是魯班發明的,
儘管在過去的史書與傳說中,都說那是戰國初期的魯班所發明,但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聰明勤奮而善良的中國人們,早在夏朝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時候,就已經成功地將鋸子給發明了出來。
鋸子最初是用燧石也就是堅硬、質密的矽質巖石打造而成,在石頭的邊緣敲出一些尖銳的稜角,那就是最為原始的鋸子,此後隨著人們對於材料運用的進步,鋸子開始由石鋸轉而為青銅鋸,到春秋時期的時候,人們已經能夠熟練使用鐵材料,那麼戰國時期的魯班製作鋸子,最大可能性也是用鐵製作而成。
相傳魯班被草割到發明鋸子,但當時沒發明鋼,那鋸條是用什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