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成才,天才兒童的培養

2020-09-13 厚德雨潤

最近,經常看到一些天才兒童出現在網絡上,很多父母都把他們拍成小視頻,上傳在抖音,從而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了他們。這些天才兒童,他們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體育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才藝,不同領域都有。讓人不得不讚嘆孩子們在這樣小小的年齡就有這些的成績,真是棒極了。


這些小孩創造出巨大成績,只能證明一條基本的規律,這些新生的力量總是不斷在生長,有戰勝一切的氣勢。過去是這樣,現在更是這樣,將來還會怎樣。這真好似「長江後浪推前浪,一輩新人替舊人」。這些兒童的出現,讓成年人都覺得要是稍有自滿而放鬆努力,馬上就會被別人趕上和超過。

祖力凱迪和他的小夥伴們

對少年兒童的培養,有些人持反對意見,覺得大人剝奪了孩子的天性,讓孩子過早步入學習的世界,讓孩子失去童年的樂趣。我是不認同的。

其實,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他們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成名了,而且都是大家比較熟識的人;現在我就談談中國古代二十歲以下的著名人物,看看從中還能學習一些什麼有用的經驗。

《宋史》《寇準傳》載:「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年十九舉進士。」

《宋史》《王巖叟傳》載:「巖叟十八,鄉舉、省試、廷對皆第一。」《宋史》《張耒傳》載:「耒少穎異,十三歲能為文,十七時作函關賦,已傳人口。」

你看隨便從《宋史》列傳中查一下,這些十幾歲成名的例子就都有了。還有年齡更小的。比如孔子的孫子子思,年少能辯,與宋國的大夫樂朔辯論,樂朔辯不過,惱羞成怒,竟然派兵圍攻子思,後來還是宋君救出了子思。


歷史上像這樣少年出名的人物相當不少。唐代著名的大詩人王維,大家都讀過他的一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然而大家未必都曉得,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實際上也不過十六歲啊!

為什麼這些人年紀很小就有很大成就呢?關鍵之一是他們往往很早就開始學習。《禮記》《內則》有一條:「子生六年,教之數與方名。」所以有許多古人,幼年就很有知識。漢代的伏波將軍馬援,「六歲能接應諸公,專對賓客」。宋代大詩人黃山谷,「七歲作牧童詩去: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相關用盡不如君」。你看這首詩很不錯吧!後漢的馮勤,「八歲善計算」。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九歲諳於聲律」。這樣例子真是舉不勝舉啊。


有人擔心年紀很小就開始學習會對孩子身體不好,其實不然啊,上文中所舉證的古人就沒有短命早死的。只要腦子和身體各部分相應的官能擔負就好了,就可以進行一定的學習和鍛鍊,這完全符合於生理發展的正常規律。因此,對於少年的培養和訓練,要注意既不要貪多圖快,用力過火;也不要嬌養溺愛,過於保守。也可以讓孩子們自己來做些選擇,大人只需要稍加引導就好了。

《後漢書》《張霸傳》載:「霸七歲通春秋,復欲進餘經。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饒為之。;」

你看,大人不讓孩子做,而他自己認為做得到的,那就無妨讓孩子自已做去,不至於有什麼害處。

大人當然有責任對年輕的一代加以指導和扶持。兒童的心智並不成熟,所以大人是要有一定的耐心,根據孩子的心性興趣加以培養,父母要善於觀察留心孩子的智趣點。


現在我國年輕的一代,又有了空前良好的學習條件,只要能夠得到正確的指導和扶持,今後在他們當中將會出現更多的優秀人物,將來為人民為社會肯定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這是毫無疑問的。

相關焦點

  • 培養一個天才少年,只是加速學習就夠了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才少年中心創始人、心理學家Julian Stanley的一項調研也顯示,天才兒童在學業成就上也有更好的成績:在追蹤調研的1600名天才兒童中,有560名學生獲得了博士學位,博士學位獲得比例高達35%,而全美所有學生獲得博士學位的比例僅為2%,兩者之間的差距是非常顯著的。
  • 家有天才兒童,爸媽該如何培養?楊振寧的建議,值得你看一下
    其實我們身邊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水平相當的普通孩子,區別更多的在於孩子的勤勉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存在一些智商高於同齡人的孩子,我們經常把這部分孩子稱為「天才兒童」,他們可能在智力、創造力、學習成績、領導力或者其他特殊才能方面表現出超高的水平。
  • 中科大「少年班」40年培養近4000神童,究竟有多少成才了?
    ——這是新華社對40年來3900多名少年班學生的描述,在《國家相冊》節目中,新華社用一集《少年大學生》講述了這些「神童」的故事。少年班培養出來的學生究竟有多牛?儘管只有40年的辦學歷史,但畢業生在各行業所取得的成績之漂亮,「我敢說,國內沒有任何一個學院能超過我們。」中科大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暘說。
  • 創立42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培養4000多名神童,成才了多少?
    而如今中科大少年班已經創建42年,累積培養了近4000餘名少年天才,那麼這其中成才的又有多少呢?中科大少年班的由來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國工業基礎薄弱,科學技術發展落後。而在國際關係上,也經歷了中蘇交好到中蘇交惡的轉變,雖然我國相繼在科學領域取得了「兩彈一星」等科學項目的巨大成功,但是事實上由於特殊時期的造就也導致我國在人才培養上出現了嚴重的青黃不接局面。
  • 中科大創辦少年班42年,培養出2000多名神童,他們成才的有多少?
    這就不禁讓人想要問,畢業了這麼多人,這麼多的神童都成才了麼?還是數據說話,截止至2014年12月,中科大少年班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考取了研究生,其中博士生佔據了64%左右,90%以上都獲得了碩士學位,其中更是誕生了超過兩百名以上的教授。
  • 李薦國勉勵少年兒童: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健康成長 早日成才
    (李薦國一邊欣賞繪畫作品,一邊與孩子們親切交談)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劉婷)「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他寄語全市少年兒童,珍惜美好時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健康成長,早日成才,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做共產主義接班人。副市長李有才以及市委辦、市政府辦、市婦聯、團市委、市教育局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李薦國一行剛走進婁底星星實驗學校,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先隊員立即走向前來,給大家行了個標準的隊禮,然後認真地為大家繫上紅領巾。
  • 中國式家庭教育能培養出天才兒童嗎?
    近日英國第四頻道推出的電視節目《天才兒童》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這位來自伯明罕的 11歲華裔少年葛軍成功晉級了全美11位天才兒童。天才兒童葛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科學競賽答題的表現,讓現場的專業評委們都讚嘆不已。葛軍一路過關斬將,殺入了四分之一決賽。
  • 一個天才兒童被「雞」廢了~天才的結局並不只有成功
    他的話讓我一下想起了兩個天才少年,他們成長軌跡迥然不同,結局也完全不一樣。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當時有名的數學家,他從斯坦福讀書回國後,楊振寧已經6歲了。楊武之很快就發現了楊振寧數學能力很強,而且學習上天賦異稟。擱到現在,家裡出了一個天才孩子,那趕緊請最好的老師輔導、跳級、參加各種競賽,早日上大學,早日成才。
  • 真正的天才是什麼樣的,特點是什麼——培養天才兒童之一
    本系列講座手把手教你培養出天才的孩子問題來了:天才是怎樣的一種人,天才的定義是什麼關於什麼是天才,各人的觀點不同,這裡介紹本文作者 海雲青飛 對天才的看法智商測試分數高的人不一定是天才天才兒童的智商不可能很低,但是智商測試分數高的兒童未必是天才
  • 他14歲成少年班才子,後當選北京副市長,天才是如何培養的?
    楊晉柏在1987年考上了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彼時的他,才剛剛14歲。而在同齡人當中,14歲的年紀,正在讀初一,而他已經進入大學學習。他所學的專業是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4年的大學時光,他畢業了。那時西安交大的少年班,正是第三屆。
  • 把笨蛋兒子培養成天才,掌握他的教育理念,孩子想不成才都很難
    很多人覺得一個孩子是不是天才是由他的基因決定的,是從出生就決定了的,實則不然。孩子成為天才還是普通人與家長的教育也有關係,如果孩子在幼時可以接受好的教育,那麼普通的孩子也有成長為天才的機會。記住以下兩點,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天才的無限可能。快來看看是哪兩點吧。1.即使有天賦,如果缺乏後天教育也無法成功初中有篇課文《傷仲永》就講了這個道理,孩子在小時候才華出眾,但是家長目光短淺,沒有對孩子的天賦進行培養,導致最後孩子「泯然眾人矣」。
  • 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1萬元,學霸應該怎麼培養?
    華為天才少年最高年薪201萬元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
  • <天才少年>雜誌中文版
    嘉賓現場捐贈雜誌、漂流活動啟動2月,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剛剛訪美,進一步鞏固加強了中美的經濟合作、文化交流,Highlights雜誌中文版《天才少年》在國內面市美國Highlights童光萃集公司總裁Kent Johnson介紹Highlights《天才少年》雜誌Highlights公司CEO Kent Johnson
  • 天才兒童的特點是什麼,誰說普通孩子不能培養成為天才
    本系列講座手把手教你培養出天才的孩子問題來了:天才是怎樣的一種人,天才的定義是什麼關於什麼是天才,各人的觀點不同,這裡介紹本文作者 海雲青飛 對天才的看法智商測試分數高的人不一定是天才天才兒童的智商不可能很低,但是智商測試分數高的兒童未必是天才
  • 華為「天才少年」最高年薪201萬元,優秀學霸怎麼培養?
    華為天才少年最高年薪201萬元近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雖然華為天才少年的專業基本上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但我們更應該看到這些「天才少年」在學校學習中取得的學習成果。
  • 《大器晚成》:「天才兒童」受追捧,急於求成可能引發社會焦慮
    所謂天才兒童,是被大家所公認的智商較高或者有特殊天賦的孩子,他們因為智力或其他能力超出其他平常孩子,而被稱為「神童」。20世紀初,推孟把智商達到或超過140的兒童稱為「天才兒童」。只源於一個字——急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眾人都對天才兒童有天生的好感,並且大加讚賞,讓這些天才處於眾人追捧之中。對於天才兒童自己而言,只不過是比別人多了些天賦,但是對他人而言,卻是天之驕子,所以註定備受關注和矚目。然而,對於父母而言,為何會極力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天才兒童呢?我想,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 「天才」第一步,培養專注力——青苗大講堂走進多特兒童專注力
    曾有兒童心理學家說過:「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因為注意力是孩子夢想的出發點。」什麼是專注力?如何培養專注力?帶著種種疑問青苗大講堂直播活動第七場來到多特兒童專注力,為您揭曉答案。在體驗了一節感統訓練的課堂之後,觀眾們無不感受到多特兒童專注力的專業性。
  • 怎樣培養天才寶寶?天才兒童的五大表現特徵
    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寶寶,其實天才寶寶除了先天性的之外,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哦。今天小編就要來介紹天才寶寶的特徵和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方法。  一、天才寶寶的表現特徵  1、講話早  如果他迅速掌握大量詞彙、發音清晰、喜歡刨根問底並具備非凡的理解力,說明他擁有聰明的潛力。  2、閱讀早  關注他識字和識圖的過程。另一個有提示作用的跡象就是他會撿起書本自己閱讀。
  • 經過多年跟蹤調查,美國發現了「天才教育」背後的實質
    可見,天賦也需要教育和引導,才能讓這些天才少年發揮出自己的力量和潛力,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爾·洛德威克(Carol Dweck)也曾說:「天賦只是一個起點,後天的培養和教育才是塑造他們成才的根本。三、「天才教育」的實質:個性化教育美國踐行多年的「天才教育」,無論是杜克的英才項目,還是霍普金斯大學的天才少年計劃,實質都是個性化教育。美國立法規定,天才兒童有權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服務。
  • 天才少年!13歲參加高考,考了610分,被東南大學少年班錄取
    這位少年,有著怎樣的經歷呢?天才少年趙晨焱,3歲半就上了小學二年級與很多人7歲才上小學不同,趙晨焱3歲半就上了小學二年級。原來,在小時候,他的爸爸媽媽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她。趙晨焱天才少年牛永恩,沒上幼兒園,直接上小學在這7位天才少年中,還有一位少年也引人關注,他叫牛永恩,來自河南省,今年才14歲,被東南大學的網絡空間學院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