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說方言了?方言會不會失傳呢?

2020-09-19 嘟嘟寶寶成長記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說方言,主要是由社會環境造成的

1、國家大力提倡普通話普及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普及普通話,使得現在大部分在城鎮生活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說的都是普通話。現在孩子在學校以及同齡玩伴都是以普通話為主。現在人員流動及各地交流頻繁,加上媒體的普及,普通話已逐步取代各種方言交流,已經是一個無可阻擋的趨勢。

現代社會的交流語言以普通話為主,與同事或陌生人講話用普通話。我們現在很多人在外地工作的,有時碰到家鄉人,也習慣用普通話交流了,大家都覺得用家鄉話有些怪怪的,這也是多年普及普通話的結果。

1、家長有意讓孩子說普通話,不教孩子方言

現在有家長從孩子開始說話就有意識的讓孩子學說普通話,希望有一天孩子學業有成,事業有成,留在大城市裡,不再回老家發展。所在孩子從小培養孩子說普通話。甚至有時回老家時發現縣城裡的孩子基本都是用普通話交流了。

方言會不會失傳呢?

現在全國東西南北都在說普通話,方言會不會失傳呢,這取決大家的意識和普通話普及的程度。現在普通話主要是在年輕人和孩子中普及。現在年紀稍大的老人還是習慣說方言的。一個是他們流動沒那麼頻繁,二來鄉裡鄉親的說普通話親切。

1、方言文化有必要保護

很多方言是一個地域文化的傳承,包含有很多地方特色。比如,同一句話,用不同的方言說出來,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讓人覺得親切,有的讓人覺得有趣,比如普通話說的辣,在不同的方言則可能 麻辣、好辣等等,在豐富又有趣。有的話方言中還包含有某種寓意和祝福。西藏人說扎西德勒,就有祝福的意思。每一句話背後,都是歷史和文化習俗,值得好好保護。

2、方言文化應該怎麼樣傳承

1)普通話和方言都是文化,應在不同場合應用。正式交際場合使用普通話,私下場合可以用土話。南腔北調代表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各地方言都是傳承數千年的文化結晶,若方言消失了,其所承載的文化以後就沒機會欣賞了。我們提倡保持傳統文化,就不能一味地限制方言。在地方電視節目、影視作品中,要給方言生存的空間。

2)另外說方言不但不會妨礙說普通話,而且還可以幫助說普通話說得更好,不同方言發音的要求都是不相同的,說各種方言的人,其發音系統更為發達,思維轉變也比較快,感覺不同方言切換時,還可以練思維呢。

隔壁家有一個小女孩,跟父母去了廣東打工就學了廣東白話,也會說客家話,和回老家就和爺爺奶奶說本地話,普通話自然也說得很好,後來英語也學得很好,從小就說多種方言,是不是也可以鍛鍊語言天賦呢?

3)大人平時交流也可以保持說方言的習慣,孩子們都是聽得懂的,在這種語境下時間長了也會有很多孩子學出一口流利的方言。

4)中央或地方可以做些方言文化活動或比賽等,提升大家對家鄉話的認同感。


保護方言有什麼意義

保護方言真的是非常有意義,方言有自己的歷史,這種歷史文化,對於研究中國的發展真的是非常的重要,而且是中國不可多得的遺產財富。

像保護物種多樣性一樣,保護好這種方言也是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有很多文化斷代了,但這種文化的方言卻傳承下來,是這些文化的連結,如果沒有這些方言,這種文化歷史也跟著消失了。

相關焦點

  • 孩子說普通話 還是方言呢?
    你有沒有發現,周圍和孩子說普通話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尤其在一二三線城市,為什麼呢?二,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環境,就儘量和孩子說普通話。[這樣會有兩種結果]一,當地方言不會說,但聽得懂。還是需要聽得懂當地語言,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二,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
  • 這張"方言圖"被熱傳 揚州超一半年輕人不會講方言
    中國江蘇網11月29日訊 你家孩子會說揚州方言嗎?你說的揚州話標準嗎?……近日,不少揚州市民都在轉發一張《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圖,根據這張圖的數據顯示,杭州、蘇州、寧波、溫州這幾座城市的年輕人使用方言的比例極低,揚州只有不到一半的年輕人能夠熟練使用方言。面對揚州方言逐年「失傳」,不少揚州市民表示憂慮,也有人建議,「是時候採取措施挽救地方文化了」。
  • 你的孩子會說家鄉話嗎?方言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需要我們傳承
    是因為發現,現在我們的孩子們大都不會說方言。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各地方言是老祖宗傳承給我們的,多姿多彩的民族語言,交流語種。南腔北調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方言代表了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地方文化特色。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們不會說方言,感到非常遺憾的同時,也感覺到我們有責任,把方言把我們的家鄉話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
  • 你的孩子還會說家鄉話嗎?孩子們不說家鄉話,方言的傳承會斷層嗎
    孩子出生以後,由我和老公一手帶大,一直到孩子上學,他基本沒有接觸過方言。等孩子長大以後,孩子成了一個方言零基礎的孩子,除了普通話,他什麼方言都不會說。不會說父母的家鄉話的孩子不在少數。在很多父母來自不同的地區,遠離彼此的家鄉,到第三地工作的家庭裡,幾乎都存在著這種情況。
  • 為什麼很多家長讓孩子放棄了方言
    許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會在工作/學習的閒暇與父母通個電話,那一口濃濃的鄉音,連接的不僅僅是信息,更是他鄉和故鄉的兩個空間。不過,這一情景似乎不會出現太久了。從研判未來的角度來看,方言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
  • 孩子究竟應該先學方言,還是先學普通話呢?
    2周圍和孩子說普通話的家長,為什麼越來越多了?你有沒有發現,周圍和孩子說普通話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尤其在一二三線城市,為什麼呢?這樣做會導致兩種結果:①當地方言不會說,但聽得懂。我覺得最少還是需要能聽得懂當地方言,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②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我小時候嫌棄本地方言說話不溫柔不好聽,說很少,一度讓同學以為我不會說。但實際上,我會說也能聽懂。
  • 不懂方言的孩子佔2/3 寧海縣實驗幼兒園開設方言課
    原標題:不懂方言的孩子佔2/3 寧海縣實驗幼兒園開設方言課   每天寧海縣實驗幼兒園的班級裡都會傳出朗朗上口的方言童謠聲,幼兒園的老師說,為了開設這門原汁原味的「方言課」,她們花半年時間拜訪了45位老人收集了62首民間童謠。
  • 方言是否正在逐漸消失?
    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海市內的國際學校上小學,不會說上海話。 朋友夫妻都是上海人,只有夫妻倆的時候,大多是說上海話,但和孩子在一起時就用普通話交流。由於孩子不會說上海話,只能選擇三個人都會的普通話。 我問「國際學校裡是說英語吧?為什麼在家不說上海話呢?」
  • 孩子不會說方言?錯過的好處可有點多,寶媽們趕緊教起來
    問她,怎麼沒見她女兒參加文藝匯演呢,結果說起這事她就激動了,說幼兒園老師有歧視,因為她女兒班的節目是用地方方言演的,結果她女兒因為本地話不太會講,沒被選上。最後她還來了一句:「難道老師就不能把節目改成用普通話說嗎?」現在我發現很多孩子都不太會講本地的方言,包括我家大寶和二寶,二寶倒是年紀還小,大寶都初中了,結果本地方言都講不清楚,很多本地俚語都聽不懂意思,一些市井的本地話也不會說。
  • 八成家長覺得孩子需要學方言 相關部門一直在推動方言的保護和傳承
    現在不要求他會說多少方言,至少要基本上能聽懂能理解!微友「藍藍de夢」:我覺得方言不能丟,以前我小孩和我去外地,周圍都是普通話,而我自己一直堅持講方言,然後小孩既能說普通話,又會方言,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很多網友對於麗水話的未來感到擔心。微友「周磊」:孩子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不讓講麗水話,現在孩子能聽懂但是不會說也不願意說,會講方言的大多數都是農村孩子了吧?
  • 近八成台州孩子回家拒講方言 學者呼籲傳承很重要
    老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提問後,共有102個孩子舉手,這意味著,近8成的孩子回家後仍然與父母用普通話交流。  「父母在家講普通話的有多少呢?」這次舉手的有85個孩子。「講路橋方言聽不懂的小朋友有哪些?」記者得到的答案是13人。  那麼,孩子該不該說方言呢?7成的受訪者表示,會引導、鼓勵、幫助孩子學習並使用家鄉的方言。
  • 湛江有一種神奇的方言,講的人很多,但面臨著失傳的危機
    那麼,為什麼這種閩南語方言被稱為「黎話」呢?之前又是叫什麼名字呢?由於祖宗沒交代,也不知當時的情景,所以原因只能推測。「黎話」的叫法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為人知,但據明朝萬曆年代的《雷州府志》記載,當時雷州話叫做「東話」或「客話」。
  • 多數方言會說不會寫 唐山網友較真兒方言到底該咋寫
    除夕為什麼叫「五介黑介」    唐山網友大唐瓦當告訴記者,雖然他對唐山方言沒有特別深入的研究,但平時非常關注唐山話,通過查詢字典、資料以及考證唐山方言某些字詞的出處、演變,總結出了一些有關唐山方言的規律。「目前網上流傳的唐山方言實在太多了,有的字根本沒有經過考證。
  • 老人帶娃滿口方言,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他們甚至還會擔心「學習方言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口音」「同時處於方言和普通話兩種語言環境中,會不會阻礙孩子的語言發展」等等。學習方言究竟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隨著普通話逐漸成為主流,方言是否還有傳承的意義呢?
  • 中國難懂的3種方言:老外學不會,當地人都難聽懂,是你家鄉嗎?
    經常有人會問到,歐洲和中國有什麼區別,我覺得,最直接的區別就歐洲人隨便學上幾種方言就能在整個歐洲到處跑了,而在中國,這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你根本聽不懂全國不同地方的方言,雖然現在普通話普及了,但是真正要是去與不同地方的人去語言交流,還是難免會在某些時候「不知所云」。
  • 在中國,漢語有很多方言,為什麼西方國家的方言卻那麼少?
    寫在前面:在中國,漢語有很多方言,為什麼西方國家的方言卻那麼少?在很多年前,為了方便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一個波蘭學者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語言:世界語。但是一百多年過去了,世界語並沒有流行起來。現在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在學習英語,不過,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口音。很多人發現,聽美國人、英國人說的英語,能聽懂;但是如果聽印度人、日本人說的英語,那就聽不懂了。假如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只有一種語言(英語),那麼日本人和印度人的口音,就稱得上是英語的兩種「方言」了。
  • 孩子剛學會說話,先教方言還是普通話?
    我就和西西媽媽閒聊問為什麼不教西西說普通話呢,而一直用方言交流。西西媽媽表示:自己其實也向不少的兒童心理專家諮詢過,查閱過不少的資料,都說可以先教孩子說方言,因為學習方言的好處其實是非常多的。那麼,孩子剛學會說話,先教方言有什麼優勢呢?
  • 「蹲下」用陝北方言是這麼說的,你家鄉方言怎麼說?
    方言是一種質樸,聽起來又比較風趣的語言。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不僅民俗風情不同,就連地方方言也不同。陝西商洛說吃飯叫恰飯榆林橫山說吃飯叫蹭飯陝西寶雞說吃飯叫毛思地方方言積具特色,也是屬於中國文化傳統裡的一種,聽起來比較親切有特色。現在很多人都住進了城裡,都說起了普通話,長此以往,方言就很少有人說了。
  • 說出客家方言,傳承豐富多彩的客家方言文化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起,身邊的朋友說客家方言的人越來越少了。甚至回到農村的老家,村裡的小朋友也開始用普通話和你一起交流。有人說方言離生活越來越遠了,的確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現在的很多年輕人甚至連一口流利的客家話都說不出來。
  • 孩子說話發音不準,全家不說方言就能矯正了嗎?
    每個地方的方言各有不同,發音的方式也是大相逕庭、千差萬別。有的方言nl不分,有的方言齒音字嚴重,還有的方言如同外語。如今我們能在全國暢通無阻地與人交流,多虧了普通話的發明和推廣。但是,普通話就能完全杜絕發音不準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