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在中國,漢語有很多方言,為什麼西方國家的方言卻那麼少?
在很多年前,為了方便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一個波蘭學者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語言:世界語。但是一百多年過去了,世界語並沒有流行起來。這是因為,世界語的背後,沒有文化內涵,沒有文學,沒有電影,也沒有音樂,沒有任何吸引人的東西,有的只是「簡單」二字。不過,在今天,有一種語言正在代替世界語的地位,那就是英語。
現在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在學習英語,不過,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口音。很多人發現,聽美國人、英國人說的英語,能聽懂;但是如果聽印度人、日本人說的英語,那就聽不懂了。假如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只有一種語言(英語),那麼日本人和印度人的口音,就稱得上是英語的兩種「方言」了。
我國是一個地域差異很大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漢語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方言。比如廣東話,也叫粵語,就是漢語方言之一。此外,江浙人說的吳語、福建人說的閩南語、江西人說的贛語、湖南人說的湘語、客家人說的客家話,都屬於漢語的方言。但是,在西方的很多國家,語言的差異卻比較小。
以英語為例,英語當中的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和印式英語,差別可能僅僅相當於北京話、天津話和承德話之間的區別。但是北京話和廈門話在發音上的差距,可能超過了英語和德語在發音上的差異。也就是說,西方各語言,都屬於方言比較少的語言。那麼,為什麼西方語言的方言這樣少,而漢語中的方言卻非常多呢?
小編的看法是這樣的,主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在近代以前,西方國家就是一群小國,從來沒有實現統一。西方的突然崛起,至今不足500年。500年前,俄羅斯還是一個標準的歐洲國家,西班牙人和英國人還沒有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帝國。也就是說,本該成為方言的那些語言,現在已經變成了所謂的「外語」了。
第二個原因,西方人在海外建立殖民地的時候,世界市場已經形成,交通工具已經非常先進,形成方言的條件,已經不具備了。如果西班牙人發現美洲大陸,不是在500年前,而是在1500年前,小編相信,美洲一定會出現豐富多彩的方言,甚至脫離西班牙語,變成一種新的語言。同樣,如果中國的擴張是在300年以內,也是不會出現這麼多的方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