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漢語有很多方言,為什麼西方國家的方言卻那麼少?

2020-12-11 遙遠的白雲顛上一小僧

寫在前面:在中國,漢語有很多方言,為什麼西方國家的方言卻那麼少?

在很多年前,為了方便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一個波蘭學者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語言:世界語。但是一百多年過去了,世界語並沒有流行起來。這是因為,世界語的背後,沒有文化內涵,沒有文學,沒有電影,也沒有音樂,沒有任何吸引人的東西,有的只是「簡單」二字。不過,在今天,有一種語言正在代替世界語的地位,那就是英語。

現在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在學習英語,不過,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口音。很多人發現,聽美國人、英國人說的英語,能聽懂;但是如果聽印度人、日本人說的英語,那就聽不懂了。假如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只有一種語言(英語),那麼日本人和印度人的口音,就稱得上是英語的兩種「方言」了。

我國是一個地域差異很大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漢語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方言。比如廣東話,也叫粵語,就是漢語方言之一。此外,江浙人說的吳語、福建人說的閩南語、江西人說的贛語、湖南人說的湘語、客家人說的客家話,都屬於漢語的方言。但是,在西方的很多國家,語言的差異卻比較小。

以英語為例,英語當中的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和印式英語,差別可能僅僅相當於北京話、天津話和承德話之間的區別。但是北京話和廈門話在發音上的差距,可能超過了英語和德語在發音上的差異。也就是說,西方各語言,都屬於方言比較少的語言。那麼,為什麼西方語言的方言這樣少,而漢語中的方言卻非常多呢?

小編的看法是這樣的,主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在近代以前,西方國家就是一群小國,從來沒有實現統一。西方的突然崛起,至今不足500年。500年前,俄羅斯還是一個標準的歐洲國家,西班牙人和英國人還沒有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帝國。也就是說,本該成為方言的那些語言,現在已經變成了所謂的「外語」了。

第二個原因,西方人在海外建立殖民地的時候,世界市場已經形成,交通工具已經非常先進,形成方言的條件,已經不具備了。如果西班牙人發現美洲大陸,不是在500年前,而是在1500年前,小編相信,美洲一定會出現豐富多彩的方言,甚至脫離西班牙語,變成一種新的語言。同樣,如果中國的擴張是在300年以內,也是不會出現這麼多的方言的。

相關焦點

  • 在中國,說漢語的有很多方言!那說英語的國家,他們有方言嗎?看完...
    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是靠語言進行的,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語言。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歷史非常久遠,並且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漢語言的進化更是能夠體現出來我國的歷史。我們國家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並且地域非常遼闊,所以人們的生活習慣上會有差異。
  • 西方國家都是獨立語言嗎?有沒有像中國一樣也有很多方言呢?
    所有語言天然就會產生不同的方言,英語的方言細分起來,比漢語方言只會多不會少。不過,西方語言一旦分化到一定程度,就會創造和自己口語更貼切的文字,分化出來,歐洲的語言不少這麼分化來的。本來他們也是文化人用拉丁語交流,使用拉丁文字,普通人說著亂七八糟來源的語言。
  • 外國人責問中國方言多,辜鴻銘:中國面積堪比歐洲,文字千年統一
    在西方流行的這句話,也足以證明他在國內外的地位。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大師,身上有著許多說也說不完的趣事。其中,就有辜鴻銘回答一個外國人,關於為什麼中國方言這麼多的責問。而博學多才的辜鴻銘,當然沒有被這個問題難倒,他簡單地向外國人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向西方國家展示了漢語的魅力。
  • 漢語七大方言,哪種方言最古老?
    而分布在中國南方的其他漢語方言則發端於歷史上黃河中下遊地區人民的幾次南下移民活動。 中國歷史上的移民,上溯先秦,下及近世,代代不絕。人口遷移的方式大概有兩類,一是人民自動的流徙,一是政府有計劃的移民。前者多因為戰亂、災荒、饑饉或人口膨脹所引起,後者則是為了某種政治、軍事或經濟上的目的。
  • 中國漢語七大方言分別指什麼 這些方言分別在哪裡使用
    中國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民族語的方言眾多。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漢語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它們分布的區域很廣。
  • 為什麼很多家長讓孩子放棄了方言
    根據通俗分法,漢語方言分為七大類: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每一大類方言下可分為許多次方言,這些次方言繼而又細分成若干個方言片及方言點。有一句老話是「五裡不同音,十裡不同調」,強調的便是中國方言類型多、區別大的特點。
  • 音韻學:研究漢語方言的神器
    比如著名語言學家,被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的趙元任先生(1892-1982),他除了閩南話外,中國主要的方言系中每一系都至少會說一種。有一次趙元任陪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從上海坐船去湖南長沙,同船的有個湖南人,趙元任利用船上的三四天時間跟他學了點方言。到了長沙,趙元任就用剛學的方言給羅素做翻譯。一次演講後有個學生問他:「趙先生貴處是湖南哪一縣?」
  • 漢語方言研究70年(二)
    一、 繪製語言地圖集代表性成果有:(一)李榮等主編《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1990,以下簡稱《地圖集》)(國家社科「六五」重點項目)。(二)熊正輝、張振興等主編《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2012)(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
  • 漢語方言怎麼分才合理?十大方言?八大方言?哪個才正確?
    地方方言,一般指的是漢語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關於方言的分法,是目前流傳最廣的官方學術分法:漢語分成十大方言,除了官話區全國人民都大致聽得懂外,其他九種方言之間在沒有普通話作為橋梁時是無法互相溝通的。
  • 包括粵語在內的中國現有方言的消亡幾乎不可避免
    界面文化:方言是否會慢慢消亡呢?鄭子寧:我覺得很有可能。雖然大家都在說中國地域歧視什麼的,但其實中國作為一個社會,各個方言群體基本上很少有那麼強烈的自我和非我的意識。再加上國家政策推動,以後可能會演變成不同口音的普通話,你也可以認為是未來新的方言。
  • 中國共有七大方言,你的家鄉話屬於哪一種方言?有必要保留方言嗎
    而在中國古代,有個叫揚雄的人在自己所寫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一書中,最早出現「方言」這個詞。隨著歷史的推進,中國的語言文字也在發生著變化,曾經流行的官話成為了地方上的方言,而曾經的方言成為了如今的普通話。按照一般的說法,目前中國總共有七大方言,那麼,你的家鄉在哪兒,你的家鄉話又是哪一種方言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 震驚:英語真的是漢語的方言嗎?
    您認為,英語是漢語方言,英語與武漢話非常親,真的有依據嗎?吳彬華:比較語言學是西方語言學者建立的一套學術體系,西方學者建立這套學術體系時,或者沒有仔細研究漢語的語言以及漢字特點,他們將英語與漢語歸結為不同的語系,大概是一種誤判。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語義類型學主要是從概念入手,看同一個概念在不同的語言裡會有哪些相同的語義演變模式。俄羅斯、法國、德國等許多國家正在對不同語言的詞義演變模式進行專題研究。文章認為,中國境內的語言,歷史悠久,文獻古老,方言豐富多彩,而且每一個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是進行語義類型學研究的上佳材料。
  • 中國語言文字政策被指偏「左」 保護方言不力
    中國在方言保護、保存這方面,做得很不夠。我感覺國家的語言文字政策有點偏「左」。推廣普通話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基本政策,這是寫進憲法的。「文革」前大力推廣普通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因為解放後啊,國內很多地方,光一個縣內就有幾種方言,不能溝通—福建省有些縣,一縣之內就有五六種方言,開個會都要找翻譯,弄得跟聯合國開會一樣。
  • 漢語方言研究70年(一)
    從1928到1946年近20年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組織了幾次較大規模的方言調查,出版了一些有影響的方言調查報告。比較重要的有:一、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1928年,科學出版社)是第一部運用現代語言學的方法,用國際音標記音,通過田野實地調查完成的漢語方言學著作。該書記音準確,語音分析細緻深入,審音嚴謹,是這一時期漢語方言調查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 2020年漢語方言研究概述
    句法研究主要涉及動詞重疊式、各種結構和句式、句類,其中構式研究成為方言句法研究的熱點,如:「VOR」隔開式動補結構、「可VP」、「V(x)有NP」、「害+V/A」、「VD +NP受事+NP方所」、「叫+Pro+莫(+XP)」等。如辛永芬、施其生《漢語方言裡的「V(x)有NP」結構——以河南濬縣話、廣東汕頭話為例》,劉亞男、李煒《<漢語入門>的正反問句》。
  •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東西南北差異巨大,菜品上有八大菜系,地方方言上則有八大種類。每一個方言,都有其濃厚的地域文化特點,也深藏著悠久的歷史。在地方方言上,分別有北方方言、吳地方言、湘江方言、贛江方言、客家方言、閩東方言、閩南方言和粵地方言等八大種類。
  • 李春陽:淺議方言和方言寫作的價值
    一般的說法是,完全不能通話的是兩種語言,基本上能夠通話的是一種語言的兩種方言。如果依照這個標準,福建話、廣東話、上海話就屬不同的語言。我們認為這三種彼此幾乎完全不能通話的語言,是漢語的不同方言,因為他們有共同承認的標準語——官話,且這一標準語有統一的書面形式——文言,而官話和文言都是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這種狀況,不僅漢語當中有,西方語言中也有。
  • 【方言】埃及方言講座 1:標準語與埃及方言
    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和阿拉伯字母被稱為世界三大字母體系,常見的英語、法語、德語使用的都是拉丁字母,日語、韓語的書寫和漢語也十分相近,而阿語字母書寫與讀音獨立成一個新的體系,28 個字母字母都有 12 種讀法,而且有些字母可以連寫,有些卻不能,有些字母寫在單詞詞首、詞中、詞尾的形式各不一樣如字母「ه」,單獨寫出來是這個樣子,但當它寫在詞中和詞尾的的時候就會變成 「ـــهــ」和 「هــ」。
  • 方言俚語|不懂方言,不足以談中國文化
    日語裡「京」字的讀音有三層,「東京」的「京」念「kyo」,是最古老的「吳音」;「京畿」的「京」念「kei」,是比較近的「漢音」;「北京」的「京」念「king」,是與今天的漢語更近的「唐音」。這三個層次的讀法體現了從古代到現代的變化,諸位如果懂日語,對於理解方言和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