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遊園:依字理,議方法
我將6個會意字的6個知識點模擬成「小鎮」的6個位置,帶領學生,邊聊邊學,有經驗的學生做小嚮導,分享自己的識字竅門兒。
(1)以「筆」為例,實物演示。
解字:繁體為「筆」,從竹從聿,「聿」(yù)是「筆」的本字,小篆象以手執筆。因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故從竹。簡化字「筆」,「從竹從毛」會意,指舊時用的毛筆。此字最早見於北齊雋修羅碑,是六朝時的俗字;也見於《集韻》。本義:毛筆。
教學中學生們了解「竹」「毛」所表達的事物,再進一步觀察毛筆,發現筆桿和筆頭的材料,知道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這樣就理解「筆」的含義,並熟記字形。
(2)以「歪」為例,與圖比較。
解字:明代梅膺祚編《字彙》云:烏乖切,音崴。不正也。——按此乃竵之俗字。明代張自烈撰《正字通》云:《說文》竵訓不正,俗合不正二字改作歪,《字彙》訓與竵同,不知歪卽竵之譌。別見立部竵字注。
「歪」字,合不正二字為一字,「不正」為歪。
(3)以「尖」為例,聯繫生活。
解字:《說文》楔也。本作櫼。《徐曰》謂簪也,㨝也,從小下大,為櫼字。今作尖,末銳也,小也。北宋時代由陳彭年、丘雍編修的《大宋重修廣韻》云:尖,銳也。
教學中引導學生先思考上小下大的東西生活中還有哪些?學生通過啟動舊知,想到寶塔、鉛筆、針等,從而理解「尖」的含義:一頭小一頭大為「尖」。
(4)以「看」為例,動作演示。
解字:《說文》睎也。從手下目。《博雅》視也。小篆字形上面是「手」字的變形,下面是「目」,意思是用手遮住眼睛遠望。
教學中,學生通過把手放在眼睛上方,理解這樣就能聚光、遮陽,看得清看得遠,故而理解「看」字是上手下目。用手加額遮目而遠望也是「看」的本義。
(5)以「尾」為例,攻破難點。
解字:《說文》微也。從倒毛在屍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亦然。凡尾之屬皆從尾。無斐切。今隸變作尾。《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從演變成「尾」的甲骨文來看,象人長有尾巴。認可言屍。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難點攻破,自然迎刃而解。這個字對於學生來說「屍」部比較陌生。教學中,我把它比喻成彎曲的大腿,帶著學生理解彎曲的腿後是屁股,如果掛上毛來裝飾,就是「尾」了。
(6)以「灶」為例,望字生意。
解字:《說文》炊灶也。從穴,鼀省聲。簡體「灶」,從火從土,本義:用磚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燒水的設備。
學著學著,學生對會意字已有了初步感悟,自己可以嘗試看字,把「灶」拆成「火」「土」兩部分而形象理解字意了。在古代,人們平地上放三塊石頭,支撐住鍋子,下面點燃乾柴就可以煮食了。再看看一組各種各樣的「灶」的圖片,從而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攜手遊園」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遊覽於不同會意字之間,經過這一環節,學生掌握了識記會意字的基本方法,就能自主識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