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相」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相」字的左邊是一個「木」字,「木」字在古代代表「樹木」。「相」字的右邊是一個「目」字,它是一個象形字,主要描摹了「眼睛」的外在輪廓,也是一個圖畫文字。在這裡表示用「眼睛」看的意思。
從整體上來看「相」字所表示的文字意義為「用眼睛看樹木」。為什麼要這樣說呢?樹木有大小、粗細、長短之別,如果從別人那裡聽說而來,僅是聽覺上的言辭,卻沒有實際的概念。只有新眼所見才能有所區別。眼睛只能看到樹木的外在形狀,比如長短、粗細。若是區分樹木的質地,則需要具有豐富經驗的「匠人」,也就是說現在從事木業的「木匠」。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學習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根據不同木材的特點,當作不同的材料,從而達到「物盡其材、人盡其用」。
根據東漢許慎在其著作《說文》一書當中的記載:相,省視也。從目、從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由此可以知道「相」字是一個會意字,也即「相「字是一個複合結構的漢字,由「目」和「木」這兩個單字構成。「相」字的本義,也就是最早由文獻記載的意義是細看或者觀察,只不過最早細看或者觀察的對象是「樹木」罷了。「相」字所表示的意義是由「木」和「目」這兩個單字組合在一起所產生的新義。「木」和「目」字都是構成「相」字的義符,僅表示文字的意義而不是「相」字的音符,所以「木」和「目」字二者之中沒有表音成分,不提示「相」字的文字讀音。
由「相」字所觀察的對象也可以引申為「人的面部」也就是「相面」之義。古代行走江湖上的「麻衣神相」,專以給人相面謀生。現在社會上也有給人看「面相」、「手相」甚至也有看「腳相」的人。因為「相」是一個雙邊的活動,有「觀察」和「被觀察」兩個方面。由此引申出雙方之義,也就是互相的意思。「相」字不是《說文》裡的部首,但是東漢許慎把這個字歸入「目部」或者「木部」。凡是與「相」字有關的字都與觀察或者雙方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