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新四大發明」竟都誕生於毛澤東時代,不是「崩潰」「浩劫」了嗎!

2021-02-07 紅色戰友

     2007年,「新四大發明」評選活動由廣東省發明協會主辦,搜狐網發起,從建國以來影響中國建設進程的數十項重大科技成果中,評選出中國當代的「新四大發明」:雜交水稻,漢字雷射照排,人工合成胰島素,複方蒿甲醚。

  1973年,在袁隆平的帶頭下,終於完成了水稻雜交「三系」配套的創舉,這一創舉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獲得成功的國家,袁隆平以此為科學依據發表水稻有雜交優勢的觀點,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種的禁區,徹底推翻了西方學者幾十年來關於「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斷語。

  1974年以後雜交水稻技術得到全國性推廣,僅1974年至1978年,中國的水稻單產從三百公斤提高到六百公斤,在此後的二十多年中,因袁隆平和他的課題小組研究成果,成功解決雜交早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的技術難關,實現早、晚雙季雜交稻的配套,促成了中國雜交稻的第二次大發展,形成一個多類型、多熟期、早、中、晚組合全面配套的新格局,為中國增產糧食三千多億公斤。

  1975年9月,王選教授的高倍率字形信息壓縮技術,字形的高速還原技術進一步成熟,並通過軟體在計算機中進行了實現。

  1976年底,王選教授寫出了「748工程漢字精密照排系統方案說明」,王選教授的設計理念終於為人們所接受。

  漢字雷射照排系統是1975—1976年期間在封關鎖國的情況下完成設計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標誌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徵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其意義與影響是巨大的。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質。過去世界普遍認為生命體是天然的,大多認為人工合成生命體是不可能的,中國人首次讓它變成可能。

  複方蒿甲醚:複方蒿甲醚是第一個由中國發現的全新化學結構的藥品,也是目前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可的中國原創藥品。

  複方蒿甲醚的誕生,肇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7年5月23日,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指揮部署了「523項目」。這項以啟動日期命名的重大項目,揭開了年輕的共和國研製抗瘧新藥的序幕。1972年,科研人員終於從青蒿裡提煉出抗瘧疾的化合物―――青蒿素,並於1973年在雲南和海南等瘧疾高發區進行了臨床試驗。青蒿素是新中國研製的第一個化學藥品,標誌著我國新藥研發取得歷史性突破。治療瘧疾快速、高效、抗藥性小的青蒿素,被國際社會譽為抗瘧藥研究史上的「裡程碑」。

它不但為我國消滅瘧疾作出了貢獻,也使世界抗瘧事業翻開嶄新一頁。從此以後,我國科研人員在抗瘧之路上不斷奏響凱歌,他們在青蒿素的基礎上又開發出蒿甲醚等療效更強的衍生物。為克服瘧原蟲的抗藥性再次「抬頭」,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專家們又將蒿甲醚與化學藥品本芴醇組方,研製出新藥複方蒿甲醚。複方蒿甲醚既有治癒率高的優點,也有延緩抗藥性產生的特點,堪稱抗藥性瘧疾的「剋星」。

  從黃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我國獲國際社會承認、在國際醫藥界最有影響的兩個藥物之一。以青蒿素為主的聯合療法治療瘧疾,3天就可見效,較傳統氯喹療法減少了4天。臨床應用30多年來,尚未發現瘧原蟲對其產生耐藥性。

  1991年開始,中外雙方相繼在世界63個國家、地區和相關國際專利組織申報複方蒿甲醚專利,截至2002年,已獲得包括中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歐共體等49個國家和地區的複方藥物發明專利權,成為我國率先在國際上獲得專利的化學藥品,也是世界複方類藥物中擁有發明專利保護國別最多、專利覆蓋面最大的藥物之一。

「新四大發明」新鮮出爐「複方蒿甲醚」爆冷入選

  據了解,「新四大發明」評選活動由廣東省發明協會主辦,搜狐網發起,從建國以來影響中國建設進程的數十項重大科技成果中,評選出中國當代的「新四大發明」。

  截至12月16日凌晨,「新四大發明」評選有效投票數共計51442張,參與投票及各種話題辯論的網友已超過了10萬人次。經過為期一個月的評審,之前不為網友熟悉的「複方蒿甲醚」最終被專家列入「新四大發明」,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副院長郭俊指出:「複方蒿甲醚是第一個由中國發現的全新化學結構的藥品,自誕生至今,它已在世界範圍內,各瘧疾流行地區挽救了無數的生命。它的影響力,一點都不亞於雜交水稻、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重要發明。」

  「『具有原創性』、『具有世界級影響力』、『能產生社會效益』是專家評判『新四大發明』的三大基本標準。

    入選理由

  1、雜交水稻:1973年,中國的袁隆平向世人捧出了「雜交水稻」這一震驚世界的答卷。這無疑是史書上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不多的中國,不僅解決了自己的糧食問題,還為亞洲甚至全世界糧食問題的解決做出了巨大貢獻。

  2、漢字雷射照排:漢字雷射照排技術,是基礎理論的重大突破,給出版印刷行業帶來了一次革命性的變革,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業的效率。它在促進中華文化傳播的同時,也對日、韓等國家的印刷出版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工合成有蛋白質。過去世界普遍認為生命體是天然的,大都認為人工合成生命體是不可能的,是中國人首次讓它變成可能。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對於人類探索生命奧秘的影響是巨大的。

  4、複方蒿甲醚:複方蒿甲醚是第一個由中國發現的全新化學結構的藥品,也是目前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可的中國原創藥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個亞非國家指定為瘧疾治療一線用藥,它在瘧疾這一高傳染性疾病治療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然而,讓人感慨乃至大吃一驚的是,上面這四個新四大發明,竟然全部來自於偉大的」毛澤東時代「,是毛澤東思想嚴格貫徹下的社會大生產的成果,這讓那些黑毛主席說毛澤東時代」崩潰「」浩劫「的公知大V、黑心文人、小人們嚴重打臉、汗顏不已!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與新四大發明——時代的變遷
    一、四大發明的概念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絡(網購)二、四大發明的發展過程及歷史(二)新四大發明:受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的召開,中國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他們心目中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
  • 劉小楓:毛澤東是現代中國真正的「國父」
    晚清以來中國面臨的根本危機是,皇朝無政治才幹,靠地方儒生平定太平天國,已經預示這個王朝必然衰落。韋伯說過,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崩潰,不是由於德軍在戰場上無能,而是由於帝國缺乏政治才幹。第二帝國崩潰之時,韋伯作了《政治作為志業》的演講,呼喚德意志的有為青年,而非如費希特那樣發表「告德意志同胞書」。
  • 新「四大發明」
    這個認知就是:去中國歷史,揚西方價值。從意識形態的角度,這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常態和現狀;從歷史事實角度,這是惡意歪曲誤導公眾認知和判斷。特別壞。關於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無用論,不是今天有的歪理邪說,而是長期存在的扭曲汙化。負責去中國歷史的一幫子人,主要構成在教育領域,其次則是文宣系統包括各類媒體及從業者。
  • 毛澤東《實踐論》的新時代解讀
    點擊上面「黨建網微平臺」六個字,輕鬆關注毛澤東同志於1937年7月所著的《實踐論》是系統地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著作,也是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深化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裡程碑式著作。《實踐論》所凝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新時代仍有重要意義。
  • 外媒:中國「新四大發明」正改變世界
    紐西蘭scoop網站1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在移動時代的新四大發明中國製造和設計的創意發明正在塑造全世界在數位化領域的進步。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一樣,中國最近的「新四大發明」也具有3個基本特徵:中國製造和設計、豐富日常生活、推動全球進步。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中國「新四大發明」
    China is Taking Credit For Inventing High-Speed Trains, Online Shopping   令外國人都心馳神往的中國「新四大發明」 你了解多少?
  • 教授質疑「四大發明」遭停課,關於「四大發明」,你真的了解嗎?| 周末漲知識
    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於1550年最早提出磁羅盤、印刷術和火藥是中國的三大發明,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1621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
  • 中國「新四大發明」是什麼?為啥它們竟是外國人評選出來的?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人人皆知。所謂古代四大發明,是指中國歷史上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具體包括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可以說,古代四大發明代表了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發展成就,對人類的文明進步貢獻很大。
  • 軍報:毛澤東軍事思想使中國兵學理論進入新時代
    《孫子兵法》作為「兵權謀」的代表作,書中博大精深的謀略思想,閃爍著中國古代系統哲學的光輝。正如此,才具有穿越時空、照耀未來的時代價值。戰爭史上,那些叱吒風雲的將軍,無一不是智謀超群者;人類歷史上,那些以創造偉業而開闢新紀元的統帥,無一不是胸藏宏韜大略者。在英雄的桂冠上,在勝利者的胸徽上,都透射出謀略的光彩;在勝利的凱歌中,在成功的樂章中,都蕩漾著謀略的諧韻。
  • 中國製造刷新老外三觀 「新四大發明」走俏世界
    原標題:中國製造刷新老外三觀,「新四大發明」走俏世界!這背後有哪些廣東身影你知道嗎?2012年中國廠商推出的「精靈」無人機成為消費級無人機的標杆,《時代》雜誌2014年度十大科技產品中精靈Phantom 2 Vision+入選位列第三。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美國通過的商業無人機準飛許可的申請中,排名前20的有13個來自中國。其實,這些讓歪果仁震驚的「中國製造」中到處都能找到廣東的身影!
  • 中國新「四大發明」把外國人都驚呆了!
    一直以來,中國在外國人眼裡都是一個相當神奇的國家,5000年的華夏歷史,為中國人留下了沉甸甸的歷史遺產。但在不少外國人剛認識中國的時候,中國還是一個剛剛從近代戰爭中脫離,相當落後,貧窮的國家,這個思想已經在他們腦海裡根深蒂固,然而沒過多久,中國似乎就已經成為了眾人口中的世界強國,富裕大國,如此大的落差讓很多外國人都甚是好奇。
  • 雙語:中國「新四大發明」引領創新
    北京—中國古代就有劃時代的發明,現在它再次用「新四大發明」證明了其有能力改變世界:高速鐵路、電子支付、共享單車和網上購物。   「『新四大發明』都與中國的高科技創新有關,它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BRRI的執行董事吳昊說。   My wallet is no longer in use.
  • 中國「新四大發明」影響地球村時尚 吸引世界目光
    「你最想把中國的什麼帶回國?」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期間,一項針對20國青年的調查顯示,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成為這些在華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 「新四大發明」不僅改變中國,而且深刻影響著地球村時尚,吸引著五大洲目光。古老中國創造的指南針、造紙、火藥、印刷術四大發明曾經改寫世界歷史。
  • 大師:誕生於風雲際會的時代,大師更需要薪火相傳的推送與繼承!
    其實,大師不是靠呼喚出來的,大師的出現是與時代背景、社會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的。也就是說,歷代文化藝術大師都是在一定的特殊社會環境中產生,都與「天時、地利、人和」相關聯,很多時候並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他幾十年隱姓埋名,經歷著常人不可想像的煎熬,於恐怖、憤懣中生存,性格逐漸分裂,精神幾近崩潰,最後幾成瘋癲。八大山人《冊頁》 於是,八大山人將滿懷的抑鬱悲憤化作了中國繪畫的水墨藝術,在精神極度孤獨悽苦中盡情揮寫。不論是山水還是花鳥,都成了他抒情宣洩的一種精神寄託。
  • 中國的四大發明為什麼算不上科學成就?
    到了要提交課程論文的時候,有學生問能不能寫「論四大發明的創新」,他表示不行,並說了類似這樣的話:「中國古代沒有實質上的創新。」「都9102年了,別總去翻給老祖宗編出來的優越感,四大發明在世界上都不領先,也沒形成事實上的生產力或協作。」一名自稱在群內的學生將聊天記錄截圖發在知乎上,認為該教師侮辱四大發明,並質疑其學術水平。
  • 習近平兩次妙用毛澤東詩句的歷史契機與時代意蘊——聚焦開放新...
    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11月12日,習近平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的收尾處又引用了一句毛澤東詩句:「『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上海是一座光榮的城市,是一個不斷見證奇蹟的地方」「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壯闊徵程上,上海一定能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一定能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氣象!」。
  • 四大發明究竟是「科學」還是「技術」? | 科技袁人Lite第88期
    上次我們說到,我對四大發明的基本看法是,它們是偉大的技術成就,不是科學成就(從四大發明說起(一)老問題成了新熱點 | 袁嵐峰)。這也是中國科技界的標準觀點,例如見中國科學院編著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但對於這樣一個簡單明了的陳述,仍然有許多人無法接受。
  • 老外最熟悉哪個中國詞?少林寺遠超「新四大發明」
    少林寺遠超「新四大發明」 2018-02-25 09:19:00來源:參考消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李燕 攝  老外最熟悉哪個中國詞?港媒:少林寺遠超「新四大發明」  參考消息網2月25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近年國力增強,也著力向外展示中國形象,但軟實力並不見得有所增強。17日,中國外文局首次發布《中國話語海外認知度調研報告》,英語圈民眾對中國話語認知度,排名最高的竟是少林,而共享經濟、支付寶、高鐵等全沒進入前50名。
  • 李慶英:適應新時代創造新理論——重溫毛澤東讀蘇聯 《政治經濟學...
    對此,毛澤東嚴肅地批評說,「這種觀點是錯的。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這個命題清晰界定了「新的著作」「新的理論」「新的理論家」所具有的政治品格。毛澤東在談話中明確提出:「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
  • 「四大發明之爭」,他們到底在爭什麼?
    鄭文鋒是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副教授,在他所設的師生交流群「創新的本質2019」中,他和幾名學生爭執起「四大發明」。 鄭文鋒放話說:中國古代沒有實質上的創新。他在群中直言:「都9102年了,別總去翻給老祖宗編出來的優越感,四大發明在世界上都不領先,也沒有形成事實上的生產力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