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1本」定製點亮了書業?但先鋒書店的「福袋」遇冷了

2020-12-18 澎湃新聞

       近日,一篇名為《帶不走,所以賣掉我的1741本》的文章走紅社交網絡。發帖人康夏通過支付寶平臺賣舊書,兩個小時內就收到了20萬元的購書款。康夏設定了兩種賣書方案供選擇:A.支付 60 元,收到 3 + 本隨機郵寄的書。2.支付 99 元,收到 7 + 本隨機郵寄的書。他承諾,每本書都是正版書,都是他喜歡過的書,而且每一個包裹中書的價值都會高於對方支付的金額。

       康夏的賣書模式,即購書者只需先付一定的金額,並附上簡明的閱讀興趣,就會收到賣家為自己挑選的圖書。這種購書模式包含了未知、驚喜和一定的實惠。無獨有偶,在康夏之前,國內一些書店和個人已經發起類似的活動,不過都沒有收到如此效果。        

       先鋒書店的「盲選」        

       南京的先鋒書店2015年2月在官方微博上推出了名為「盲選」的在線購書活動。「盲選」活動分為兩個環節。首先是購書環節,讀者付36元,可備註購書關鍵詞或者完全盲拍,工作人員會根據讀者的要求選擇一本小說並寄出。第二個環節是讀者收到購書之後可以寫原創書評並且發微博@先鋒書店,書店會根據一定比例對較好的書評撰寫者進行一定的獎勵。

       先鋒書店的相關負責人楊冬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盲選」這個活動的初衷來源於流行於日本的「福袋」,活動的契機是一些讀者在線向書店提出單獨推薦圖書的要求,而工作人員卻因不知道讀者閱讀的相關信息而無法薦書。從2015年2月活動上線以來,通過「盲選」共售出200多本圖書,參評的有效原創書評有8個。

       比起銷售量,楊冬和他的團隊更看重的是讀者拿到薦書後的反饋。在他們看來,讀者的「中評」就已經代表了讀者對薦書的不滿意。雖然計劃將「盲選」購書活動長期做下去,但如果中評數積累到了100個,他們就會停止「盲選」薦書活動。截至記者發稿之日,「盲選」所收到的累積評論數量為78,其中中評數量為1。

       從讀者收到圖書後的反饋來看,讀者對薦書不滿意一般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薦書是讀者已經閱讀過的書,另一種是推薦的圖書得不到讀者的認可。針對第一種情況,先鋒書店調整了選書的策略,儘量選擇新書,而不是流傳已久的經典小說。第二種情況目前只出現過一次。面對以此銷庫存的質疑,楊冬表示為了維護先鋒書店的名譽,他們會儘可能向讀者推薦最合適的書。

       在談及「盲選」活動和此次康夏賣書之間的營銷差異時,楊冬認為「1741本書」的活動其實對於購書者來說是很划算的,與之相比,「盲選」選擇的圖書標價在32元到48元之間,與康夏賣書的讓利程度差距還是很大的。同時楊冬猜測康夏曾經的媒體工作背景所帶來的「朋友圈」對於售書信息的傳播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加上行動支付的便捷性這些因素,使得發帖售書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關注。

       在實體書店和電商渠道的競爭方面,在楊冬看來,最近由於電商打折的力度有所下降,所以實體書店所受到的衝擊較前幾年已經有所緩解。同時先鋒書店本身也在逐漸轉型,雖然還在售書,但已將自身逐漸定義為南京的一個旅遊景點,成為遊客到南京來要看一看的地方。先鋒書店的圖書銷售量雖然在增加,但是圖書銷售在總收入中所佔的百分比卻在下降,而書店中圖書之外的產品和服務在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已經超過圖書。楊冬坦言,圖書的利潤空間不大,甚至遠遠比不上咖啡的利潤空間。        

       讀易洞的「DIAO計劃」        

       在先鋒書店之前,北京一家業餘書店「讀易洞」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這種「福袋」式的購書方式,稱為「DIAO計劃」,被創辦者自稱為「有點類似『賭石』性質的讀書活動。」 「DIAO計劃」從2007年推出至今,其間形態也有所變化。最開始「DIAO計劃」是每兩個月挑選出最喜歡的九本新書,外加淘回的舊書一本,成套銷售。訂購者需要採用銀行匯款的方式付費,並通過郵件登記郵寄地址和聯繫方式。

       在「DIAO計劃」剛推出的時候,在豆瓣上有網友給組織者之一的邱小石留言道:「我看了你看過和評論的書,還是覺得,嗯,大家看書的口味不同,盲購風險太大。我覺得收到什麼書就是什麼書倒也有趣,但是太出乎意料之外卻會落得個掃興。不如你給幾本套書起個像豆瓣豆列一樣的標題,像『最像博客的古代筆記小說』、『一九五七的隱喻』、『燒菜的人應該看的書』、『食字療飢』、『十書譜』什麼的,大家對什麼標題感興趣,再盲購,這還有點譜。如果燒菜的人應該看的書中打包了《中國社區商業概論》,買家自會找你理論,你說得出道道,人家也就認了,說不出理由,自然罵你沒商量。」

       而邱小石在回答網友「Diao計劃」中「Diao」的含義時說不光有很Diao的意味,還有「釣的意思,願者上鉤,不願的不勉強」。

       2013年「DIAO計劃」重新上線,2014年被微調後的「DIAO計劃」變成每月推薦三本書,附贈微刊,包括對這三本書的推薦語。

       2015年「DIAO計劃」又做調整,由原來三位組織者每人推薦一本書變成要在三本書中「PK掉一本」,再加上一本每包都不同的舊書,並且在附贈微刊中增加了PK討論過程的記錄。同時,逐月訂購變成了全年訂購;價格從每月111元變成全年1200元,但同樣都是每年10期;訂購者可以在後來建立的微信群中吐槽並交換手中的舊書。

       作為「DIAO計劃」組織者之一的綠茶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希望訂購圖書的讀者能在「收到書的時候有驚喜,擴寬知識邊界的領域」。同時他們在選書時也想儘量做到眼光獨到,選擇一些被大眾忽略的但是有價值的書籍。依託於讀易洞書店的固定進貨途徑以及組織者在出版界的資源,保證了「DIAO計劃」所需的圖書貨源。但同時「DIAO計劃」以「最小成本,最大樂趣」為原則,不想加入商業化的元素,加之後期繁複的配送工作,2015年的年包訂閱量也限制在50套。

       對於康夏賣書事件,綠茶認為「這個事兒本身就是可玩兒的」,加之社交媒體的傳播力,以及康夏表達出的情懷和文案本身的確戳中了一些人的一些點。「但這很可能只是一個爆點,熱度很快會消失。即使後來有很多山寨版本,也只會引起大家的反感。康夏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       

       藤原琉璃君的私人定製

       被網友戲稱為「讀書狂人」、豆瓣ID為藤原琉璃君的讀友也曾於2013年在豆瓣上發起過類似的「福袋」薦書活動,活動從2013年3月至12月共持續了10個月。藤原琉璃君在豆瓣日記中寫道他的薦書活動「源起是看到讀易洞的「Diao計劃」,萌生自己也做這麼一個福袋薦書的舉動,以每月一百三本書江浙滬包郵以外酌補運費的方式進行薦書。」

       同讀易洞的「Diao計劃」不同的是,藤原琉璃君對圖書的選擇是根據所有參與者提供相關的閱讀經歷、喜惡和豆瓣主頁提供的信息,從中挑出所有人都沒讀過的好書進行推薦。每一期薦書,藤原琉璃君會在參與者都收到薦書之後在豆瓣日記中公布推薦的書目和參與者的長篇反饋,並且把豆友的提問和他的反饋也公布出來。

       據藤原琉璃君對澎湃新聞記者的講述,此次活動共有兩百多人參加,而幾乎每期都參加的人數在6個左右。薦書活動對於藤原琉璃君來說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他會通過讀者給予的相關信息,包括讀者豆瓣主頁中呈現出的多維狀態來試圖鎖定讀者的閱讀興趣,並且在選擇圖書方面也是在此基礎上儘量擴大讀者的閱讀範圍,使得讀者通過這次活動得到那些在自己潛在興趣之內、卻若無契機就很難去觸碰的圖書。

       由於是個人購書,藤原琉璃君在購書方面也遇到過一些困難,比如在電商途徑會受到購書數量的限制,有時就需要託其他人從實體書店購買。同時因為活動所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對於利用業餘時間來選書、購書和配送的藤原琉璃君來說實在難以長時間承擔,所以該活動在2013年12月最後一期後就結束了。

       對於藤原琉璃君來說,這個活動最讓人失望的地方可能在於讀者收到書後並沒有能夠將每本書讀完,「他們可能只是花錢買了些對自己意義不大的東西回去。」

       談及康夏的售書行為,藤原琉璃君多少有些質疑其真誠性,因為在康夏的廣告文章中所用的圖片並不是康夏在下文中所暗示的是自己書架的照片,而在其後來接受媒體採訪之時也並沒有就此問題進行澄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路在何方?長三角書業大咖齊聚常州共同探討
    現代快報訊 (實習生 陳雲龍 記者 張敏)7月20日,長三角四地書業論壇在常州召開。此次論壇是長三角地區首次聯合舉辦的一次書業論壇,也是全國行業內首次舉辦的論壇大會。
  • 書店倒閉、書業萎縮,丟失了什麼?
    旗下設有特色的書店:1.大學書店巴諾公司有服務於全國500多家高等院校的全美最大的大學連鎖書店──巴諾大學書店在大學圖書銷售方面,巴諾大學書店在全國各地擁有674家分店,其中有些分店早在1997年就已經開辦了網址;1998年又有80家分店實現了上網;1999年,巴諾大學書店成立了教材網上書店。2.老年書店老年書店作為巴諾連鎖書店的專業書店之一,以老年讀者為目標人群。
  • 書業觀察|臺灣試行圖書公共出借權,愛書人書寫香港書店十年
    2020年伊始,如果有讀者在臺灣圖書館或臺灣資訊圖書館借閱這本去年臺灣地區最暢銷的書,可能會被告知:每借一本/次,作者蔡康永會拿到2.1元新臺幣(下同),出版社則會得到0.9元。儘管相對於該書在各大通路普遍七九折後277元的售價,這3元補貼顯得微不足道,但如果乘以一年內的借閱次數,相信也頗為可觀。
  • 2020,書業的拐點?
    與航空、旅遊、會展、餐飲等的哀鴻遍野相比,書業任何的苦情戲都顯得矯情無比。好在,經歷了年初身體和情感上的巨大衝擊與疼痛之後,在舉全國之力的「嚴防嚴控」之下,下半年,書業也隨著我們的生產生活一樣逐漸恢復了生機和秩序。
  • 書業觀察|疫情中的俄羅斯圖書館和實體書店
    3月,隨同國家圖書館一起關門的還有各大、小實體書店。圖書館閉館、書店關門,疫情期間在俄羅斯該如何閱讀?本文以專業讀者和大眾讀者兩個視角略窺疫情下俄羅斯的書業(按:此處我們指的是一種廣義的書業。手稿、古籍流通於過去,或許我們可以把它們理解為一種「歷時性書業」)情況。
  • 中國最美的書店——南京先鋒書店
    南京先鋒書店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廣州路173號五臺山體育中心負一樓。南京先鋒書店於1996年在南京創立,是國內知名的民營學術書店,自創立以來探索出一條以「學術、文化沙龍、、、」為主題的文化創意品牌書店經營模式,搭建一座可供開放、探討、分享的公共性平臺。
  • 「書業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25本圖書獲獎
    1月6日下午,有著「出版界奧斯卡」美譽的「書業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漁陽飯店舉行,來自出版界、文化界的領袖、精英們匯聚一堂,回顧中國書業2015年改革發展的成績,並一同見證了各個獎項的揭曉。  在圖書類獎項中,《最後的耍猴人》《活著之上》《由巫到禮 釋禮歸仁》《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毛澤東傳》《路遙傳:重新開啟平凡的世界》《從0到1》《褚橙你也學不會》《孩子:挑戰》《回歸突破:「生命·實踐」教育學論綱》《知味難:中國飲食之魅》《在江湖》《〈三體〉中的物理學》《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火印》《在能被記憶看到的地方》16本圖書摘得年度圖書8個分類獎項;而嚴格依據開卷公司監測的年度銷售榜單揭曉的
  • 實體書店,終究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編者按:是誰傳下這行業,黃昏裡點亮一盞燈。當70後、80後成為書業的領路人,85後、90後也舉著火把成為中堅力量。他們撕掉曾經被定義的標籤,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前行。2018年開始,開卷推出品牌「閱讀X」,今年「閱讀X」以行業「新」勢力為主題,「X」是探索未知,是年輕群體帶給我們的無限可能。
  • 書業觀察|德國書業協會何以起訴網店打折促銷:圖書定價制度
    最終,也是這些本處邊緣弱勢的鄉下書店,通過不懈的團結合作,讓大型出版社和書業協會無法再無視它們的訴求,最終促成了德國的圖書定價制度。1878年9月18日至20日,在魏瑪舉行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書業改革會議,任命來自斯圖加特的出版商、時任書業協會委員會成員的阿道夫·馮·柯納(Adolf von Kröner)——他的名字後來成為德國出版業這一改革的代稱——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了解德國書業各方面的意見,並進行了一項「你認為何為傾銷」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從業者認為如果折扣低於九折,就是傾銷行為,尤其針對當時萊比錫和柏林書店的行為
  • 南京與蘇州,先鋒書店與誠品書店,誰更勝一籌?
    如果你在南京,先鋒書店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在蘇州,或許誠品書店也是個絕佳的去處。小編的五一假期已經畫上了句號,這次去南京感受了一趟文藝之旅。先鋒書店——這次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讓我聯想起之前去過的蘇州誠品書店。兩家書店各有千秋,各有特色,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文藝青年打卡聖地。
  • 什麼福袋,什麼盲盒,套路,全都是套路……
    當然可以了~ 好福袋雖遲但到,這裡小編就來給你帶來一個綠色健康絕對無坑的福袋——那就是聯想暑促的「迷之福袋」,不需要肝也能拿到,氪金更是能保證你得到好禮,不用為了一個福袋轉悠到昏天黑地,還有100%的獲獎率,真香!
  • 第七屆全國書業社店營銷實務對接會聚焦書業融合引領產業發展
    他介紹了廣西師大社的兩條探索路徑:一是圍繞產業鏈的延伸,通過社辦書店致力於打造大學「人文實驗室」,積極推動「書香校園」建設。二是著力閱讀生態的構建,通過持續發起「閱讀一小時」 「加油!書店」等品牌閱讀推廣活動,營建良好閱讀氛圍,推動書香社會建設。他表示:「當前書業融合發展是大趨勢,書業要加快向知識服務轉型,要在內容產權化、形式立體化、運營整體化、價值鏈式化、服務個性化、企業品牌化上下功夫。」
  • 德國書業統計數據發布,2020法蘭克福書展備展中
    從四月中旬書店恢復營業一直到六月底,書業的虧損比例已經從14.9%減少到了8.3%;實體書店上半年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3.9%(四月中旬的數值是21.1%);少兒書則實現了盈利。7月8日,德國書業協會發布了相關的經濟數據。
  • 書業新探|登陸外賣平臺,對實體書店來說意味著什麼?
    新冠疫情將實體書店驟然推到了線上轉型的風口浪尖。在過去二十年中,儘管書業一直在面對新技術與新閱讀習慣帶來的衝擊,但每一個市場主體尚且能步調不一、深淺不同地做嘗試;而這一番全線閉店,讓所有實體書店別無選擇地轉向線上渠道的培育和開發——無論是否準備就緒。
  • 盤點最美書店:先鋒書店之駿惠書屋
    作者 | 董家書屋(孔網店鋪:董家書屋的書攤)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書店日記# 盤點最美書店:先鋒書店之駿惠書屋 先鋒書店是南京的文化名片。
  • 樂遊書業,帶你去逛網紅書店之鐘書閣_上直播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本次樂遊書業挑選出來的推薦書目。 19:27 樂遊書業,帶你去逛網紅書店之鐘書閣
  • 從這本二手書店流水帳中我們能讀到什麼
    對於他們來說,目前最棘手的難題或許來自神經末梢——書店。  據說每一個愛書人都有過開書店的夢想,然後被《布萊克書店》中發生在偏執店主和奇葩顧客之間的荒唐事拉回現實。在以書聞名的蘇格蘭小城威格敦,二手書商肖恩·白塞爾將自己開店期間的日常瑣碎和心路歷程寫成《書店日記》:這是一本言辭風趣的「吐槽日記」,更是一部掩藏在冷幽默外殼下的書業生存實錄。
  • 書業觀察|書店關門、亞馬遜不送書⋯⋯德國書業如何面對疫情
    書店不能死被迫關閉的小書店則必須開始自己的網上經營和配送服務。大量的獨立書店把服務轉至線上,開設網站,通過whatsapp、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處理顧客的訂單,然後配送至顧客家門口。原因很簡單——如果不用這種方式繼續「營業」的話,書店將毫無收入,陷入更加嚴重的經濟危機。
  • 書業觀察|扼殺「辛迪加」:法國書店協會和亞馬遜的較量
    其中消費者與書商是兩大主體,而廣義上的書商包含了書店與出版社。在法國,書店與出版社分別有各自的協會與行業條例,它們在社會商業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法國圖書行業的一大特色便是知名出版社都有自家的實體書店。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在法語中,「libraire」一詞表示「書商」,而「librairie」一詞表示「書店」,但也可以表示「書業」、「全體書商」,舊義為「圖書館」,即英語中的「library」。
  • 孫慶國:傳統書業依然要堅守內容與產品
    傳統書業依然要堅守內容與產品   中國的圖書行業正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時代,「上市」、「轉型」、「併購」、「數位化」等口號令書業同行目不暇接。基於對零售市場的觀測,我認為當下出版者應該堅守的兩點依然是「內容」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