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法國書店協會(Syndicat de la Librairie Franaise,簡稱SLF)官網刊登
文章
,抨擊了流行於全球範圍內的「黑色星期五(2019年為11月29日禮拜五)」促銷活動,矛頭直指電商亞馬遜,並刊登了一份簡報,其完整版是由美國地方自力更生研究所(Institute for Local Self-Reliance,ILSR)的Olivia LaVecchia以及Stacy Mitchell所撰寫的
報告
(由法國書店工會所翻譯的法語版請參見:http://www.syndicat-librairie.fr/images/documents/ilsr_amazonreport_def_fr_bd.pdf)。該報告早在2018年,便被法國書店協會翻譯成法語並在法國進行推廣。此次,趁著2019年「黑色星期五」,工會再次推廣該報告的精簡版,並附上了2019年11月15日法國著名報紙《世界報》的論壇報導:「在『黑色星期五』到來之際,法國書店協會與一百一十家協會、非官方組織以及知識分子一起,其中包括Ken Loach, Christophe Alévêque、Dominique Méda、Alain Damasio與Jacques Testart,譴責了網絡電商這一形式,以及其經濟模式、社會及稅務行為。」而被法國書店協會翻譯成法語並進行推廣的那份報導的題目便是:《亞馬遜,這個毫不留情的戰爭機器正在扼殺競爭,讓工作失去尊嚴,並威脅著我們的市中心》。可以說,在法國書店協會眼中,法國的書店與圖書行業正面臨著危險,正在被「扼殺」。
1857年,革新了書店行業的位於巴黎義大利人大道15號的新書店(La Librairie nouvelle)開始發行《畫刊世界》()。當年最後一期,即12月26日,刊登了該書店一景。巴爾扎克、龔古爾兄弟以及福樓拜等知名法國文豪都與該書店關係密切。參見:Le Monde illustré, n° 37, 26 décembre 1857, p. 13.
Le Monde illustré
「辛迪加」、「工會」與法國書店協會
「法國書店協會」中的「協會」一詞,即法語中的「syndicat」,也可以翻譯成「辛迪加」,即耳熟能詳的四大「壟斷資本主義形式」之一。但該法語詞也可以翻譯為「工會」。英語中的「syndicate」一詞便源於法語「syndicat」。其實,該詞派生自法語「syndic」,即「辯護人」或「城市代表」,它直接來自於拉丁語「syndicus」。而這一次的根源則是來自於古希臘語「σνδικο」,分別由表示「聯合」含義的「syn」以及表示「規則」、「法律」等含義的「diké」(來自於印歐語詞根「deik」,有「表明」、「顯示」等含義)組成。1477年,該詞(當時的寫法為「sindicat」)出現在一本詞典中,表示 「syndic」的功能,即「辯護人或城市代表的職能」。終於,在1514年,一本詞典將該詞定義為「一個捍衛集體利益的團體」
(具體請參見:A.-H. Hetzel, Quand les dictionnaires parlent du syndicat , dans Mots. Les langages du politique. Un demi-siecle de vocabulaire syndical, 36 [septembre 1993], p. 102-116;同時可參見在線版《法語寶庫》[Trésor de la Langue Franaise informatisé, TLFi]以及國立文本與詞彙資源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ressources textuelles et lexicales]網站所給出的解釋)
,由此賦予了它現代含義。而新大陸的發現,便慢慢地將這一用詞引入北美以及英語世界。
法國最老的書店:1708年開業於王家宮殿(Palais-Royal)的Delamain書店 。1906年由王家宮殿搬至法蘭西喜劇院(Comédie franaise)對面,直至今日;1986年被伽利瑪出版社收購。 周之桓
在中文語境中,被用來指代四大壟斷組織之一的「辛迪加」一詞其實便是法語單詞「syndicat」的音譯。就像中文中會把古希臘語單詞「λγο(logos)」翻譯為「邏格斯」,「syndicat」一詞便也可以翻譯為「辛迪加」。本文並不討論作為壟斷形式的「辛迪加」及其所屬話語體系。如果單從翻譯的角度出發,「辛迪加」這一法語單詞,正如上文所言,指的就是「捍衛共同利益的團體」。而法語中,「syndicat」一詞也會被翻譯為「工會」。具體而言,中文中「工會」一詞對應的是法語中的「syndicat professionnel」,即「職業的辛迪加」,或者說「職業會」。中文的「工會」讓人聯想到「工人」。而實際上,在「職業的辛迪加」中,又分很多種類,有兩種是相互關聯的,即「僱主辛迪加」或「僱主組織」(syndicats patronaux或organisations patronales)與「僱員辛迪加」(Syndicat de salariés)。也就是說,在「工會」中,既有僱主所屬的辛迪加,又有僱員所屬的辛迪加,即僱主「工會」與僱員「工會」。為符合中文習慣,加上「辛迪加」一詞帶有意識形態色彩,我們便翻譯為僱主「協會」與僱員「工會」。因此本文開頭所提到的組織,翻譯成「法國書店協會」或「法國書店聯合會」更為妥當。
著名的美文出版社(Les Belles Lettres)旗下的布袋書店(Librairie Guillaume Budé):全歐洲唯一一家以整理出版古代、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原文典籍的書店,同時其書籍也涵蓋其它各個歷史時段。2019年也是美文出版社成立100周年。 周之桓
圖書行業指的是與書籍銷售相關的商業活動。其中消費者與書商是兩大主體,而廣義上的書商包含了書店與出版社。在法國,書店與出版社分別有各自的協會與行業條例,它們在社會商業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法國圖書行業的一大特色便是知名出版社都有自家的實體書店。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在法語中,「libraire」一詞表示「書商」,而「librairie」一詞表示「書店」,但也可以表示「書業」、「全體書商」,舊義為「圖書館」,即英語中的「library」。因此「書店協會」或許也可以翻譯為「書業/書商協會」。但是在法國,出版行業有自己的「集體協議」
(關於該詞的釋義,詳見下文)
,而且法國有著比較強勢的實體書店。綜上,翻譯為「書店協會」或許更為恰當。
目前的法國書店協會(SLF)成立於1999年6月7日,並於2012年與法國書店協會聯盟(Fédération Franaise des Syndicats de Libraires,後改為Fédération Franaise des Syndicats de Librairies,簡稱FFSL,又可譯為法國書店總會)合併,從而形成了「壟斷」法國書店業的最大協會。
著名的伽利瑪書店;該書店於1919年由加斯東·伽利瑪創辦 周之桓
法國書店協會最早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形成了兩家協會,分別是法國書商公會(Chambre syndicale des libraires de France)與法國書商國家協會(Syndicat national des libraires de France)。1959年3月,兩家協會合併為法國書商協會聯盟(Fédération Franaise des Syndicats de Libraires,又可譯為法國書商總會,後來改名為「法國書店協會聯盟」),簡稱FFSL。
在六七十年代,當時的協會聯盟(FFSL)推動了書商的職業化與規範化,並制定了一系列有關圖書價格的準則。七十年代初,法國的零售商Fnac(即國家畫框購物聯盟 [Fédération nationale d'achats des cadres],原名國家購物聯盟[Fédération nationale d』achats],它最早的業務是照相,如今已是法國零售業巨頭)向市場引入了圖書打折概念。而協會聯盟(FFSL)便對具體的圖書打折進行了規範。1979年2月23日,法國財政部出臺法令,取消了「參考價格/建議價格(prix conseillé)」,一律使用「實際價格(prix net)」。然而很多書商並不支持這一法令,導致很多書商離開了協會聯盟(FFSL),並組建了新的聯盟團體:法國書商聯合會(Union des libraires de France),後改名為法國書商協會聯合會(Union syndicale des libraires de France),簡稱ULF。這部分書商又加入了午夜出版社(ditions de Minuit)負責人Jérme Lindon所創辦的圖書唯一價格協會(Association pour le prix unique du livre)。1981年政府頒布了圖書「唯一價格法令」,使得法國的書商協會更加分崩離析,書店各自組成了協會或聯合會。1991年,書商聯合會(ULF)中的六家協會合併。1997年,主要由普通綜合性書店以及文學類書店所組建的法國國家書商協會(Syndicat National des Libraires de France)成立,以此來對促使協會聯盟(FFSL)進行改革,並希望與書商協會聯合會(ULF)合併。於是1999年6月7日,成立了合併後的法國書店協會(SLF),並在2012年與書商協會聯合會(ULF)合併,「一統」法國的書商協會。目前,該協會擁有近六百家書店。
《法國書店集體協議》書影 周之桓
《法國書店集體協議》
僱主辛迪加與僱員辛迪加,即僱主協會與僱員工會,會籤訂協議,以保證雙方的權益。在法國,在《勞動法》框架下,每個行業都會有各自的規範,中文語境中可以稱之為「勞資協議」。但在法語中是一個更為中性的詞:「集體協議(convention collective)」。法國政府會出臺《法國書店集體協議》
Convention collective nationale de la librairie
()
,又可翻譯為《法國書店勞資協議》或《法國書店集體談判》,即法國勞動部集體協議編號IDCC(identifiant de convention collective)3013號。最新的《書店集體協議》白皮書版本為2019年1月第13版,基於2011年3月24日版本,並由2012年8月13日法令擴充,當年10月26日修訂。其後該協議的許多具體條款,又由書店協會與工會共同商定,籤訂修改與補充協議,並最終形成了如今的白皮書。目前,法國共有500多種集體協定,涉及各行各業,遠遠超出了所謂的「365行」了。
Dalloz法律書店 周之桓
《書店集體協議》中具體規定了工資、退休、工作時長等等具體細節,都由法國書店協會與各工會籤訂。比如,最新的《2017年5月10日協定》規定,每周工作35小時,平均每月151.67小時,工資分為十二個等級,從1485歐至3674歐不等,而且月工資比《2016年2月5日協定》中所規定的提高了30至50多歐不等。可以說,一切都是決定好的,按照規則來辦的。
Dalloz書店2019年年底的聖誕節櫥窗 周之桓
有一種說法,英國是英俊之國,德國是德行之國,美國是美麗之國,而法國是法律之國。1804年頒布的《拿破崙法典》,又稱《法國民法典》,是當今民法體系(又稱大陸法體系)的重要源流。從「集體協議」來看,確實如此。而就圖書行業而言,法國也有專門的法律文獻出版社Dalloz。該出版社創辦於1845年,現有專門的自家書店,就位於索邦附近。而不遠處,著名的書城型大型書店Gibert Joseph與Gibert Jeune都有法律書籍專櫃。尤其是後者,還有專門一棟專門的法律書店。位於聖米歇爾大道上的這兩家著名書店,於1888年創辦,1929年分家,2017年再次合併,是有著深厚文化積澱的巴黎拉丁區的兩家重要大型書店。
2019年年初初雪中的Gibert Joseph書店聖米歇爾大道店 周之桓
2019法國圖書行業概覽
法國書店協會旗下擁有統計平臺「書店觀察站(Observatoire de la librairie)」。2020年伊始,1月3日,便刊登了
統計數據
(同時附有,下文數據皆來自於該公報)。儘管2019年年底法國爆發了以公共運輸為首的大規模罷工潮以及退休金改革風波,但圖書行業總體向好:取得了7.1%的增長,其中於收銀臺以正常售價付款的交易額有3%的增長,而以特定價格購買圖書(如圖書館、學校等)的交易額則有23.8%的增長。2017年由於法國大選推動了圖書出版業,2018年相較2017年則只有0.7%的增長,而且2018年年底開始的法國「黃馬甲運動」(或譯為「黃背心運動」)影響了當年年底的圖書銷售。2018年不佳的圖書業績,可能也是2019年增長迅猛的原因之一。以下是2019年法國書店十大暢銷書:
新聞公報
其中,第一位米歇爾·維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曾於2010年獲得久負盛名的法國龔古爾文學獎(Prix Goncourt),多部作品被翻譯成中文,在國內也非常有名。第二位曾於2009年獲得龔古爾短篇小說獎。第三位則是2019年法國龔古爾獎獲得者。第四本作品為法國家喻戶曉的漫畫,第五本也是漫畫。第六位阿梅麗·諾冬(Amelie Nothomb),具有日本與中國背景,是比利時法語知名暢銷書作家,其作品已經被引介到中國。第八位曾於2015年獲得高中生龔古爾獎(Prix Goncourt des lycéens)。第九位是法國知名報紙《世界報》旗下月刊《外交世界》()主編。
Le Monde diplomatique
書店中熱銷的米歇爾·維勒貝克2015年作品,從封面可知反映了法國當前一些敏感的社會問題。 周之桓
從銷量前十可以看出,獲得龔古爾文學獎等重要獎項的作者很明顯擁有更大的讀者群,同時,文學類和漫畫類佔有重要比例。情況也確實如此。按種類來分,總體銷量中的前四大種類圖書分別為文學類、少兒讀物、人文類以及漫畫。具體情況請見下表:
可以說文學類書籍一直在法國圖書行業佔有重要比例。而漫畫類則顯著增長。法國書店協會預測,2020年將是漫畫年。
當然,前文所提到的總體增長數據包含了初等教育的教科書,如果去除這部分,那書店的總體收益提高了2.3%,其中以正常價格銷售的收益增長了2.6%,而特殊價格圖書的銷售則有0.8%的提高。之所以和總體增長數據有那麼大變化,是因為高中教科書更新換代的結果,高中教科書的增長比例高達671.9%。而這一數據同時具有區域性:70%的書店因教科書而獲利,同時15%的書店出售了50%的高中教材。
De Boccard出版社旗下書店(圖為原來位於盧森堡公園附近的舊址)。該出版社成立於19世紀60年代,因出版法國五大學術院之一的法蘭西銘文與美文學術院出版物而享有盛譽。同時亦出版法國各大重要學術機構出版物,如法國雅典學院、法國羅馬學院等法國海外學院,以及法蘭西公學院等知名機構。2013年起,作為瑞士著名出版社Librairie Droz等其它出版社的代理。 周之桓
亞馬遜:想像中的敵人?
既然2019年法國書店行業總體向好,那所謂的「戰爭機器」亞馬遜是不是在「扼殺」實體書店呢?法國書店協會又是如何看待這臺「戰爭機器」的呢?
亞馬遜是由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於1995年創辦的,最早只是一家網上書店。法國書店協會所引用並做成簡報的那份美國報告指出:如今,沒有實體的網絡電商亞馬遜的強大與無處不在,很容易讓人忽視(參見;以下有關亞馬遜的批評內容皆來自該簡報)。而且亞馬遜不僅僅是一家非常具有侵略性(particulièrement agressif)的超級供應商,它的強大算法與雲功能還讓它觸及了每個人:從知名流媒體Netflix到美國中央情報局。亞馬遜還一些地方建立了實體店,它的Kindle和Echo等產品都賣得很好。它在歐洲、印度和中國發展非常迅速。法國書店協會強調說,該報告指出,亞馬遜具有一種「壟斷戰略(une stratégie de monopole)」。這一似曾相識的稱呼讓人聯想到了作為壟斷組織形式的「辛迪加」。曾經壟斷行業的「辛迪加」,如今正在指責另一個新興的壟斷組織,聲稱後起之秀正在威脅著它。簡報的最後一句直接表達了法國書店協會的心聲:為了讓其它經濟形式有一絲生機,首先必須要好好了解亞馬遜是如何毫不留情地用老虎鉗掐住商業活動的,以及因此獲得權力的亞馬遜和這種權力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法國書店協會簡報
文藝遊客打卡聖地:位於塞納河畔巴黎聖母院對岸的莎士比亞與夥伴書店,同時也是巴黎一爿重要的英語書店。 周之桓
2019年7月1日,法國文化部部長Franck Riester曾對書店以及出版社的未來發表
講話
。他表示堅決支持實體書店與紙質書:「當然,我們能在網上找到我們想找的信息。但只有在書店裡,我們能找到我們找不到的東西!」他還鼓勵書店與出版社:「是你們對書籍與文化熱情、奉獻以及熱愛!成為書商,是一種日常的承諾!」這表達了法國政府對實體書店的大力支持。
其實針對想要「掐死」「辛迪加」的電商巨頭亞馬遜,法國書店協會以及法國政府也不是第一次出手較量了。上文所提到的「唯一價格法令」,指的是1981年8月10日政府所頒布的法令,即以當時的文化部長所雅克·朗(Jack Lang)所命名的「朗法令」(loi Lang)。它規定書商對圖書的促銷或是優惠,在一般情況下,不能超過5%的折扣。十多年後成立的電商亞馬遜等網上書店也必須遵循。而且,2014年法國再次立法,主要針對亞馬遜,規定網上書店不能再讓顧客享有5%的折扣。
而亞馬遜的反擊則是通過各種網絡購物節。感恩節是美國的一個重要節日。早在上個世紀初,商家便針對感恩節,推動商業活動。關於該節日的日期,歷來爭論已久,而且美國和加拿大兩國日期不同。在美國,1941年,小羅斯福總統籤訂法令,規定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禮拜四是感恩節。而這一重要節日後的那個禮拜五通常被稱為「黑色禮拜五/星期五」。近幾年,美國開始流行起了「黑色星期五」購物節,並漸漸流行於主要西方國家。而亞馬遜利用網絡,也積極參與該購物節。自2014年起,漸漸有法國商家參與「黑色星期五」活動。如今,在法國,該節日也已是家喻戶曉,而且還有該星期五之後那個星期的「賽博星期一(Cyber Monday)」購物活動。因為一切都發生在網絡上,甚至還有了「賽博周(Cyber-Week)」的說法。法國人也暫時放棄了法語的「純正性」,對這些購物節日直接使用英語名稱。在這樣的氛圍下,書店等實體店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主打宗教類圖書的知名書店Procure內景;2019年正好恰逢成立100周年,又一家百年書店。 周之桓
2015年,時值亞馬遜成立20周年,這家電商巨頭在七月份推出了「亞馬遜Prime Day」。結果是比「黑色星期五」的銷量都高。2019年11月29日,《世界報》發文,報導了法國、德國、尼德蘭等地對圍繞亞馬遜與「黑色星期五」的過度消費行為進行抵制。而在中國,這種購物節也隨處可見:雙十一、雙十二等等。
2019年年底,正值法國著名宗教科學研究出版社小鹿出版社(ditions du Cerf)旗下負有盛名的學術叢書《基督教原始文獻集》
Sources chrétiennes
()
出版第600種校勘本,小鹿出版社決定,從八月底至十一月,該叢書的大部分作品首次以半價出售。其後該活動延長至十二月底。這便正好趕上了「黑色星期五」等購物節。或許,在圖書行業,唯一能「抗衡」這些購物節以及亞馬遜的,便是小鹿出版社所舉行的那套學術書籍前所未有的優惠活動了。
Procure書店中的《基督教原始文獻集》專櫃 周之桓
「黑色星期五」之後的「黑色星期五」與罷工潮中的法國書店
在「黑色星期五」購物節之前,2019年9月13日,由於法國退休金改革,在工會的號召下,爆發了巴黎大眾運輸公司(RATP)大罷工,這是十多年來巴黎公共運輸系統所舉行的最大規模罷工。由於是星期五,並正好是與耶穌最後的晚餐人數相同的13日,這一天也被戲稱為「黑色星期五」。隨後,12月5日起,以巴黎大眾運輸公司以及法國國營鐵路公司(SNCF)工會為首,爆發了全國性罷工。12月6日,星期五,「黑色星期五」之後的「黑色星期五」之後的「黑色星期五」開始了。
在巴黎公共運輸罷工浪潮中,地鐵會在每天的某些時段間歇性開放,圖為2020年1月11日巴黎市中心聖日耳曼德佩(Saint-Germain-des-Prés)站,地鐵4號線當天間歇性開放時間段最後一班列車上的景象,來自世界各國各膚色的人們擠在地鐵上,完全無法動彈。 周之桓
罷工潮對書店的銷售量也有所衝擊,雖然聖誕節前的購物「黃金周」對情況有所改善。但從法國書店協會的報告來看,2019年12月份銷量減少1.3%,其中1日至24日減少0.8%,而聖誕節前夕,17日至24日,增長了1.8%,節後則大降,減少4.8%。
2020年1月8日,法國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冬季打折季。1月9日,新一輪罷工再次啟動。1月10日,又一個星期五。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了,在法國書店「辛迪加」「統治」下的實體書店「王國」,「辛迪加」的命運如何,它最終會被「扼殺」嗎?
巴黎夜景 周之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