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和農村、農民一起簡稱「三農」。雖然三農是這三個稱謂合在一起的簡稱,但是「三農」問題卻包羅萬象影響甚大,意義深遠。除了包括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三農」還關係著縮小貧富差距、城市化建設、以及促進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的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和關注「三農」問題,同時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百家號,讓我們一起為「三農」助力。
如今我們中國的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而且經濟發展持續又好又快,尤其是在疫情後,成為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正增長的國家,因此全世界都很關注。而這一切的背後,是我們的建設者們默默地付出。
在城市建設大軍中,有這樣一個群體,曾經他們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到城市裡為生計奔波,到城市裡務工,他們就是農民工。農民出走家鄉來到城市發展,在城市裡幹著也許是最髒、最累、甚至是最危險的工作。因為如此,城市建設在這十幾年中發展迅速,各種高樓大廈被拔地而起,各種的鐵路和公路出爐,可以說他們是城市風貌的締結者。
但是這些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的民工,每天和鋼筋水泥打交道,用自己的雙手賺取辛苦錢和血汗錢,明明十分善良淳樸,卻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反而經常受人討厭。尤其是一些城裡人,坐辦公室的,還有一些自命清高的,這些人甚至自認為高人一等,還有甚者,不但貶農民工,還經常調侃農民工。
因此在很多時候,「農民工」變成了一個帶有貶義的詞彙,帶有歧視的稱呼,讓人覺得氣憤。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有些人開始覺得是不是「農民工」這個稱呼有些不太合適?因此就有專家提出了把農民工的稱呼修改掉的建議: 把農民工的名字改的「高大上」一點,這樣就不會受到歧視了。
有專家就提出了這樣一個新稱呼「新產業工人」。在專家看來,這樣的稱呼比農民工更加切合實際,產業工人主要指的是工廠中的務工人員,而在城裡的農民工的勞動性質和他們差不多,所以建議改為「新產業工人」,不僅高大上,而且也沒有任何歧義,還能為更多的人所接受。
不過農民朋友對專家的意見沒有太多熱情。而一些實在農民朋友甚至直言不諱地指出:改不改名無所謂,只要能在城裡找到活幹,發工資的時候,老闆不拖欠我們工資就好。至於專家,能不能整點有用的,整點實在的!比如給農民工就業問題上多提供提供建議,最好少整那些虛的!
我是甄欣,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讓我們一起為三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