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小七:端午節的傳說,農村這些風俗習慣你知道嗎?農民在傳承

2020-12-22 三農小七

端午節,快到了,這是一年之中比較隆重的節日,我們這邊,農村的很多農民,都會不約而同地,舉行一些紀念活動。比如:釣魚,回娘家、找草藥等等,由於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傳說,而形成的農村風俗習慣也很多,農民一直在傳承。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這一天一般出嫁的閨女會回娘家,一般媳婦兒會娘家的節日,春節是肯定要去拜拜年的啦,然後就是上半年的端午節,下半年的中秋節,可見,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節日啊,如果中秋是一家老小團圓的日子,那麼,端午節,就是一家父母閨女團圓的日子,這一天,出嫁的那些閨女,是要回娘家的,這是我們這邊農村的風俗習慣。

端午節的傳說

端午節這一天的到來,也就預示著盛夏已經來了,這一天,我們農村有一個傳統的風俗習慣,那就是,上山採草藥,據說這一天,百草皆為藥。也有說,這一天,人們採集草藥,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傳說中的消災免難,明末,張獻忠攻入四川,到處燒殺搶掠,但是,號令不下,但凡門口掛了菖蒲陳艾的人家,不得冒犯,那是他的恩人,有人走漏了風聲,很多人家都掛了這些草藥,有人認得,有人認得這兩樣藥材,管他呢,有的人家不認識這兩味藥材,有的則是認識這兩味藥材,但是,被拔光了,沒有了,於是,都掛上藥材吧,有的農民,也不認識藥材啊,管他呢,是草就行,這些當兵的,也不認識藥材,怕殺錯人被砍頭啊,萬一,這恩人,剛好也不認識,掛錯了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凡掛了草本植物的人家,一律不敢冒犯。於是,端午節在家門口掛草藥的風俗習慣,一直延續傳承至今!

話雖如此,但是,人們現在還是主要採集一些已知的,認識的草藥回家,比如魚腥草、白茅根、蒲公英、艾蒿等等,這一天的來臨,預示著盛夏來臨,驕陽似火,炙烤大地,人體會比較虛弱;加上大地溼氣的蒸騰作用,農村山林各種有毒物質會隨氣流湧動,加上天熱,各種毒物可能會到處出沒,也是它們積聚的有毒物質最毒的時候,比如土蜂,蛇等等,所謂一物降一物,當這些東西危害到人們的時候,這些植物藥材,經過一個春天的生長,到了盛夏,基本已經長定型,藥效也積累得差不多了,所以,人們會採集草藥,也備不時之需,人們也喜歡在這一天,熬一些已知的草藥,比如石菖蒲,陳艾,魚腥草等等,喝湯,順便會熬一大鍋水,用來洗澡,預防疾病。

掛艾草 菖蒲等

說到蛇,我還想到了,咱們這邊端午節,還有喝雄黃酒的風俗習慣,小的時候喝過,現在一些農村,還有人喝,但是,不建議喝,雄黃酒,對人體可能不安全,建議大家,拋灑一些雄黃在農村家庭周邊即可,一可以泡酒噴灑在認為有毒物出現的地方,主要是防蛇,電視劇演的白娘子和許仙,在端午節那一天,喝了一味藥酒——雄黃酒,然後,蛇精都現原形了。

掛草藥

端午節的這一天,是紀念屈原而設置的,傳說屈原在這一天因為國破家亡,毅然投江,是愛國主義的彰顯,同時,人們也會警告小孩兒,屈原是被「水怪」拉下水的,不準下河玩水,不然水怪會拉你下去,從側面教育小孩不要玩水,因為端午前後,一般都是雨季,河水會暴漲,小孩的安全教育也很重要。大人們開始傳承流傳久遠的釣魚活動,把魚釣出來,端午節釣魚的風俗習慣,相傳是避免魚兒們毀壞了屈原的身體,端午一般都會漲水,漲水的時候,釣魚也要比平時好釣一些。

紀念 屈原

這就是,關於端午節我們本地的一些傳說,我們農村的這些風俗習慣,你知道多少呢?當然,上述這些,均為民間傳說,無從考證,農村的很多習俗,農民一直在傳承,但是已經被現在的年輕人慢慢遺忘啦!如果,你們知道更多的民間習俗的,別忘了,評論進行補充哦。

相關焦點

  •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時間:2020-06-25 09: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在我國湖北、湖南、貴州、四川、江蘇、浙江等地,在端午節時都有賽龍舟的習俗。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還知道哪些傳統風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還知道哪些傳統風俗?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 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 端午節課堂丨你所不了解的各省端午特色風俗
    不知不覺迎來了端午假期的最後一天。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端午節,各位是怎麼過的呢?探秘君在上一篇文章中講述了歪果仁是如何過端午的,但其實國內各省市的端午習俗也不盡相同。這次探秘君為大家總結了國內部分省的獨特端午風俗,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兒時回憶?
  • 古代人是如何過端午節的 很多風俗我們都不知道 比現代人豐富多了
    現在的人們,每年吃個粽子就算是過端午節了,也就是走個過場,江南一代隆重一點的可能還會賽個龍舟什麼的,其實,賽龍舟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聽說是為幫助屈原驅趕蛟龍,因為蛟龍在端午節這一天會和屈原搶粽子,端午節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那麼。
  • 端午節的風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8個端午節傳統習俗習慣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想必有不少人想知道。小編整理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了解這個節日。  》》2018端午節高速免費嗎?今年端午節高速公路免費時間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
  • 「端午節」風俗歷久彌新,文化傳承當遵謹
    今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重午節,對於端午節,大家並不陌生,因為它是一個歷久彌新,承載了兩千多年各民族風俗文化的節日。端午風俗習慣盤點:包粽子,吃粽子中國文化歷來講究陰陽五行,關於粽子在古代的記載,也用了陰陽之論理。在漢代的《風俗通義》裡就有關於粽子的話:「取陰陽包裹之象也……,所以贊時也」。所講的就是粽子之所以用菰葉裹粘米和棗慄等為餡兒,用灰汁煮熟食用,是為了達到陰陽平衡。
  • 風俗 | 端午立蛋,你玩過嗎?端午節習俗知多少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自春秋時代起,端午節一直是我國人民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除端午節外還有「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稱呼。不過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節日裡人們有划龍舟、吃粽子、縫香包等風俗,而遊戲中則以「立蛋」及「浮水針」最為流行,人們通過這些風俗遊戲以祭詩人屈原的清高之節,以驅全年五毒之害。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今天,也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大家都知道,要吃粽子,尤其是在甘肅一帶,都要也有戴香包香草、抹雄黃,而且連小孩的手腕腳腕上,都要系上各色絨線繩等習俗外。
  • 縱情端午節來歷,賞各地風俗差異,聞艾草粽葉香
    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在這個萬物繁茂、艾草粽葉飄香的時節,更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所以端午節又是驅兇闢邪之日,更是為孩子們通過洗「百草浴」這種形式達到祛病消災的目的。縱情端午節長命縷記得小時候最具端午節象徵意義也許是大人趕集扯的五彩絲線,這些絲線不值什麼錢,戴在孩子手臂和腳腕上,卻代表了很多寓意,其實這種絲線古稱「長命縷」或稱「續命縷」、「五色縷」等,主要代表驅瘟病
  • 這樣的端午佳節習俗你做過嗎?不做簡直遺憾!
    首先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 「農曆七月七,牛郎會織女」七夕節的風俗習慣你們還記得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七夕節的風俗習慣,如果想了解更多農村的話題,請記得關注我。你的每一次點讚、收藏、分享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關心和支持。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之間一年又過去了一半。翻看日曆一看,2019年七夕節是8月7日,星期三,農曆七月初七。
  • 農村喪葬習俗出現2大怪象,不少農民深受其害,國家該出手管管了!
    在您開始閱讀本文之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戲說三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有關三農(農村、農業、農民)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端午節教案
    大班社會活動端午節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等內容,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 這些國家竟然也過端午節?!
    這些國家竟然也過端午節?!端午將至,舉國過節,但是你知道其它國家的人們怎麼過端午節嗎?他們的風俗習慣又是怎樣的呢?跟著本期專題一起來解密吧~越南農曆五月初五越南和中國一樣,也要吃粽子。日本屬於男孩子的節日和中國吃粽子喝雄黃酒不同,日本人在端午習慣吃「柏葉餅」、喝菖蒲酒。同時,為了讓男孩們茁壯、健康成長,將來事業有成,人們在家門口豎起鯉魚旗,擺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戰帽,有望子成龍的意思。韓國無粽無舟多祭祀韓國端午並不吃粽子,更沒有龍舟比賽。過節期間,韓國家庭會吃艾葉糕等點心。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古人紀年通用天幹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義。還有一種說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
  • 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時間:2020-06-27 12: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
  • 傳統四大節日中「端午節」的習俗由來,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其中端陽節和龍舟節的叫法尤為突出,是民間傳承已久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五月初五。《說解文字》中記載:「端,物初生之題也」,也就是說端就是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就被稱呼為「端五節」,在《歲時廣記》中記載:「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以前的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因此把五月的第一個午日,稱之為端午。
  • 農村有大端午和小端午節,你知道是哪天嗎?有什麼習俗?
    在一些農村,一年會過兩個端午節,即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小端午節是指農曆的五月初五;大端午節是指農曆的五月十五。正宗的端午節應該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因為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有歷史記載的。比如,在《荊楚歲時記》中就把五月初五記載為「端陽節」,而在更早的時候,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就把五月初五作為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節日,後來,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抱石跳入汨羅江中自盡,又把這一天當成了紀念屈原的日子,再後來,國務院將五月初五端午節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同時,又把這一日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通過種種信息表明:農曆的五月初五才是真正的端午節。
  • 【端午立蛋】,你玩過嗎?端午節習俗你還知道多少?
    在廣西南部地區,比如寧明、崇左、龍州等地,過端午節都要包甜粽,俗稱「灰水粽」或「涼粽」。廣西人在端午節的時候,常會將菖蒲、艾葉、蒜頭、龍船花等中草藥葉紮成一束,掛在門邊,還有部分地方有焚柚皮、柑桔皮、蒼朮、白芷、菸葉的風俗。飲菖蒲酒的習俗是從我國江南沿海一帶傳過來的,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拌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