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要健康,關鍵在腸道
看完遼寧衛視健康節目----《宿便講座》
你是否也有經常便秘、腹瀉?
是否氣色不佳,口氣難聞?
起床時,身體沉甸甸,什麼都不想做?
其實,這是你的腸道在給你傳遞信息。
大腸的結構
(一)、腸道在身體裡獨一無二的重要性。
①、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而且具有免疫作用。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俄羅斯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家梅契尼可夫提出,世界上最好的長壽秘訣就是腸道健康。
②、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
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家工廠,腸道就是工廠的「加油站」和「下水道」,主要負責體內的髒活累活。各種食物在這裡被分解、吸收,剩下的殘渣也從這裡被排出體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項研究表明,在人體胃腸道組織的皺褶中有一個組織機構,即「神經細胞綜合體」,其實就是腸道內的神經系統。該綜合體能獨立於大腦進行感知、接收信號,並作出反應,使人產生愉快或不適感覺,甚至還能像大腦一樣參加學習等智力活動。
因此,腸道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
③、腸道既強大又脆弱。
不少人只偏重於對心、腦、肝、腎的養護,卻不知道腸道健康也是性命攸關的大事。研究發現,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等在內的50多種疾病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
作為消化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腸道既有多重功能,又易受到多種疾病困擾。
(二)、常見腸道疾病
1、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是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總稱,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兩類。如果息肉破潰,會導致腸梗阻及出血情況。患病後,可能出現輕微或不典型的腹脹、腹瀉、便秘等症狀,還可能出現便血、黏液血便等問題。
絕大多數結直腸癌都是由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因此對大腸息肉還是要採取謹慎態度,一旦發現要及時切除。
2、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以18~30歲和70~80歲一老一少為高發年齡段。
3、大腸癌
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常發生在直腸和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是一種生活方式引起的嚴重疾病。
早期表現為排便習慣、糞便性狀有改變。比如次數多、不成形、黑色,有時會有便秘(或者隱性便秘)、腹瀉、腹部疼痛等情況。
4、腸梗阻
腸梗阻可以分為三類:一種叫機械性腸梗阻,腸道被寄生蟲、糞石、膽石等阻塞,或者腸道某一部分粘在一起;第二種是動力性腸梗阻,常見於腹膜炎、腹部大手術、腹部感染引起的腸麻痺;第三種原因是血運性腸梗阻,是由於血管栓塞,腸管血運障礙,從而形成腸麻痺和腸梗阻。
5、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是因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情緒波動大、自身壓力大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三)、哪些人群腸道差?
圖片來自於《人民日報》
(四)、怎麼保護好自己腸道?
醫生推薦一套保護腸道的「四捨五入法」:舍,應該做減法;入,應該做加法。
A、「四舍」——捨棄危害腸道健康的四個壞習慣
①、長期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會給腸道「添亂」,引發腸道疾病。
>>>>
②、重口味,吃得太油膩
長期高油、高脂飲食,葷多素少,會導致腸道有害菌增加,產生更多的毒素,引發人體免疫系統介入,全身開始「發炎」。慢性炎症會引起脂肪異常堆積,引起肥胖,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症的風險。
>>>>
③、吃得太刺激
酒、過濃咖啡及茶水等刺激性飲料、過於辛辣的食物等都會刺激腸道,引起胃腸黏膜損傷,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④、吃鹽過多,容易使胃腸道內形成高滲透壓環境,使腸道內水分無法被吸收,大便不能幹結 ,從而引起腹瀉等腸道問題。
>>>>
⑤、吃得太精細
精米精面吃多了,膳食纖維攝入普遍不足。引起腸道動力不足,不僅排便速度慢,還導致有益菌缺乏繁殖所需的「糧食」,大大增加患腸癌的可能。
很多人通過少吃飯,甚至過度節食來減肥。調查顯示,80%的減肥者有過便秘症狀,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由飲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最常見的情況是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
⑥、喝水不夠
便秘時,很多人選擇吃大量的高纖維食物,相信膳食纖維有助排便,卻忽略了喝水。
其實,除了膳食纖維之外,還需要水分幫助糞便膨脹,才能對腸道產生刺激。身體越缺水,糞便越乾燥,便秘越嚴重。許多人以為自己是「頑固型便秘」,其實只是喝水太少。
⑦、氣候乾燥、睡眠不足、過度操勞、情緒焦躁等,也會引起身體乾燥進而便秘。
B、「五入」多攝入保護腸道的好食物,給腸道提供足夠的「動力」。
①、五穀雜糧
全谷雜糧中纖維素多,而且膳食纖維多。它們不僅能幫助清腸通便,還能在大腸中能夠促進有益菌的增殖,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有助於降低腸癌的風險。
②、果蔬
大白菜、西蘭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異硫氰酸酯,有助於清除腸道垃圾,還具有抗癌作用。
蘋果、香蕉等水果中富含非澱粉多糖,可以延緩腸道對脂肪和糖分的吸收,降低膽固醇和血糖。
藻類
螺旋藻、海帶、黑木耳等菌藻類食物含有大量植物膠原成分,能有效促進體內廢物排出,減少便秘,清潔腸道,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好幫手。
大蒜
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是一種強大的抗菌物質,能活化細胞,加快腸胃蠕動,促進新陳代謝,緩解疲勞。
好菌
腸道時刻保護著我們的免疫功能,功能正常的腸黏膜屏障和協調良好的腸道菌群生態是抵抗疾病的有力防線。
研究證明:益生菌可以產生特有的酶類,促進食物消化和吸收,並抑制有害菌生長,維護腸道菌群的平衡,增強免疫力。
(五)、腸道不好有六種表現
>>>>
①、皮膚
如果你有皮膚問題,也需要檢查下腸道。腸道菌群失調會反饋到皮膚上。腸道功能差的人不僅僅皮膚粗糙暗黃,起疙瘩,更容易患上蕁麻疹或皮疹等炎症性皮膚病。
溼疹和蕁麻疹等皮疹是腸道健康失衡引起的免疫反應。在通常情況下,過敏源比如食物、花粉等只是誘因。
>>>>
②、大腦功能
腸道與大腦之間通過腦-腸軸不斷地進行交流。這種雙向的通路將大腦的情感和認知中樞與腸道功能連接了起來。
很多神經遞質實際上是由腸道菌群在腸道內生成的;它們想方設法地進入大腦,從而影響大腦功能。當腸道屏障的通透性增加時,血腦屏障隨即變得更有滲透性,這就降低了血腦屏障保護大腦免於受到血液循環中毒素影響的有效性,甚至減弱了身體的正常炎症信號。
>>>>
③、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會對通過腸道屏障的每種物質進行檢查。當這道屏障滲漏時,毒素和只得到部分消化的蛋白質就會通過腸道屏障,引發免疫反應。
免疫系統的大部分(約佔70%)生活在腸道範圍內。這就是人體出現的很多健康隱患通常都與消化問題和食物過敏有關的原因所在。腸道失衡就可能導致多種疾病,如過敏、哮喘、偏頭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④、腎臟
腎臟與結腸都有助於調節體內鹽和水的平衡。腎臟還對排洩水溶性毒素起到了次要作用;這些水溶性毒素也是通過腸道來吸收,或是由腸道微生物對其進行代謝。因此,當腸道內膜受損(有時是服用抗生素造成的)時,對腎臟尤為危險。
菌群失調會導致從腸道吸收的毒素數量增加,提高免疫反應,引起全身性炎症反應,進而影響腎臟健康,最終造成慢性腎病。
>>>>
⑤、肝臟
與腎臟的功能很相像,肝臟負責人體的解毒功能。通過腸道的一切物質最終也要經過肝臟排出。
幾乎所有的物質(包括激素、殺蟲劑、毒素、藥物和代謝產物)都在肝臟中被處理,通過膽汁排洩到腸腔內。大部分在腸道內被吸收的物質直接進入了肝臟,這被稱為「首次通過循環」;肝臟對這些物質進行代謝。
>>>>
⑥、體重
研究表明,人們的體重受到兩門細菌(硬壁菌門和擬桿菌門)平衡的影響。腸道微生物中這些細菌優勢的確立是由攝入的食物來控制的。某些植物營養素(稱為多酚,大量存在於丁香、八角、原料可可、綠茶和亞麻籽等食物中)對增加擬桿菌門細菌對硬壁門細菌數量的比例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就有助於將體重保持在健康合理的範圍之內。而吲哚產生菌和硫化氫產生菌的數量過多,也是引發肥胖和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就能達到體重雙向調節的效果,太瘦的人可以長胖,而體重超標的人可以減重。
(六)、你想知道自己的腸道年齡是多少嗎?
不妨來做個測試吧
腸道年齡結果如下
有7~11項
腸道年齡45歲,說明腸道略有老化,健康亮起黃燈。稍微努力一下,將會很好。
有12~16項
腸道年齡70歲,說明腸道已經老化,健康等待救援。必須付出努力才能讓腸道保持健康狀態。
17項以上
腸道年齡95歲,說明腸道極度老化,健康亟待救援,腸道健康狀況堪憂,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七)、為什麼說腸道裡的宿便會讓人變臭、變醜、變差、變笨?
人的腸道有8-10米長,並且千褶百皺,平均每隔3.5釐米就有一個彎折,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洩,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
它們在細菌的作用下乾結、腐敗、發酵,日積月累,這些食物殘渣最終形成厚達5-7毫米,重達5-6公斤的黑色、惡臭、有毒的物質,並像鏽一樣牢牢地粘連在腸壁上,其堅硬程度與輪胎相似,它們慢慢侵蝕著我們的身體,這些就是宿便,是對我們身體有害的毒素。
宿便不斷產生各種毒氣,造成腸內環境惡化、腸胃功能紊亂,既而引發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紊亂,還有可能引發各種病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腸道問題是萬病之源。
①為什麼宿便會讓人「變臭」呢?
科學研究結果顯示,人體的免疫系統逾50%是位於結腸。結腸一旦無法正常運作,體內的毒素就會經由其它管道(例如腎臟、皮膚及呼吸)而被排出體外,造成體臭、口臭、皮膚暗晦、皮膚過敏、發疹及色素斑等等問題。
②宿便為什麼會讓人「變胖」呢?
贅肉是由於結腸內的毒素大量積結,因而造成腹部贅肉顯現及體重增加。體內毒素過量累積也會加重腎臟和肝臟的負擔,進而損及其它重要器官。
③、宿便為什麼會讓身體「變差」呢?
長期體內不間斷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致癌物在體內累積,引發各種癌症。「死亡結局始於結腸」這句名言就是說明結腸清潔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如果不及時排除腸道垃圾,久而久之會,過多的腸毒就會直接損傷肝功能,還可以通過血液,破壞全身各系統,危害每一個細胞的健康,造成中樞神經受損、身體各器官免疫力下降,輕者會引起便秘、腹脹、口臭、肥胖、關節炎、抑鬱失眠、糖尿病、黃褐斑、痤瘡等,重者甚至會引發肺病、肝病、中風等致命疾病。
④宿便為什麼會讓人「變笨」呢?
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科學美國人》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稱,控制人類情感的五羥色胺、多巴胺以及多種讓人情緒愉快的激素,95%是在腸道裡面合成的。
由於腸神經系統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全受大腦支配,我們情緒的很大一部分是受腸道神經系統影響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心情鬱悶的時候總是「茶不思飯不想」的緣故。
(八)、如 何 維 護 腸 道 健 康 ?
簡單的說,就是三清一調兩補充
①、三清,利用「高原神奇之果」~沙棘特有的清理腸道宿便、泌尿道垃圾和血管內多餘脂肪和膽固醇的功效,讓身體保持清爽輕鬆狀態。
②、一調,就是通過調整腸道酸鹼度,達到調整腸道菌群比例目的,讓有益菌佔據絕對優勢,腸道處於弱酸性環境,從而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增強自身免疫力,讓身體處於健康狀態,抵禦病毒和細菌的侵襲,少生病或者根本就不生病。
③、兩補,就是適當的補充有益菌活性菌種和複合膳食纖維,培植腸道有益菌群,增強腸道動力,維持正常功能。
(九)、怎麼輕鬆愉快的給腸道「洗澡」?
我們平常清腸,都會按照《人民日報》推薦的方法,選用質量最好,價格又不貴的純植物提取物作為輔助手段,結合全身有氧運動「五行健康操」和「經絡操」,促進血液循環和腸道蠕動,輕鬆排出體內垃圾,一身輕鬆。
附:【清腸四寶】
①、「低聚果糖沙棘茶」(清腸道、泌尿道、血管 ,降血壓、血脂、血糖,抗氧化、腫瘤、衰老,護胃,提高免疫力和記憶力)
②、「一生糖」(一種既有甜味口感,又不會被腸道吸收的低聚糖,不用擔心發胖,更不會升高血糖)
③、「億生菌」(一種含有300億株乳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的益生菌)
④、臻萃舒(由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複合膳食纖維,以抗性糊精、菊粉、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等成分精製而成的純植物提取物,富含豐富可溶性膳食纖維,能扶植有益菌,恢復腸道菌群平衡,有效降低血糖和體重,預防結腸、直腸癌。
腸道好,身體自然就棒!
(十)、清腸的詳細流程
一、準備工作
1、需要準備的東西:(以下都是指每個人的用量)
①、薑湯水200毫升左右
②、億生菌4支
③、臻萃舒4勺×10克
④、沙棘茶12勺×5克
⑤、一生糖120克(三分之一瓶)
⑥、有蓋水杯一個(用於搖晃產品)
⑦、50℃左右溫開水1200毫升左右;
⑧、可供播放視頻的手機;
提示:不需要吃中飯;
二、詳細流程:
第①步喝薑湯水
目的:暖胃,中和胃酸,利於益生菌順利通過胃部,活著到達腸道定植下來。
用量:200毫升左右
做法:取新鮮的生薑洗淨切碎,用飲用水小火熬,等涼至50℃左右,加入30克一生糖,搖勻喝下;
第②步吃億生菌
目的:補充有益菌,調節腸道酸鹼度,培植有益菌,擠走致病菌,達到腸道菌群平衡目的,促進健康,減少生病。
時間:12點:
用量:億生菌4包
注意事項:(益生菌厭氧、厭酸、厭水、厭高溫,所以即開即食,不需要泡水喝,直接吃。每包1克,含活性有益菌300億株);
吃完益生菌後,馬上大量補充益生菌所需養料,保障它們在腸道生長和繁殖的需要。
臻萃舒4勺
沙棘茶4勺
一生糖30克
三樣產品一起用溫開水400毫升,搖勻,一次性服下。
提示:如果是腸道比較堵塞,每次用量建議均減半。
第③步
觀看視頻,了解原理
目的:懂得沙棘的神奇功效,加深對沙棘茶的了解。
第④步
目的:提供養料,促進益生菌生長繁殖
益生菌在腸道定植下來,每20分鐘繁殖一代,為了保障充足的養料,必須繼續補充營養。
時間:12:30左右,吃第二輪產品:
沙棘茶4勺
一生糖30克
溫開水400毫升
第⑤步
目的:通過全身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和腸道蠕動,清除血管和腸道垃圾。
措施:做五行健康操15分鐘,提高沙棘茶「三清」(腸道、血液和泌尿道)效果。達到「三降」(降血壓、血脂、血糖)目的。
第⑥步
目的:繼續為益生菌提供養料。益生菌繼續大量繁殖後代,搶佔地盤,排擠有害菌。
措施:繼續提供養料,吃第三輪產品:
沙棘茶4勺
一生糖30克
溫開水400毫升
再做15分鐘全身運動(自選自己喜歡的形式,達到微微出汗為止)。
全部流程結束,然後休息,恢復體能。
提示:整個過程中,不需要吃其他任何食物。
特別提示
①、在清腸過程中,如果出現輕微腹脹、打屁多、拉稀,都是正常現象,無需緊張
如有特別難受感覺,建議不吃第三輪產品,按壓手三裡穴位,順時針方向揉腹部,隨時聯繫。
②、清腸之後,腸道中有害菌因缺少食物,會感覺到餓,特別想吃油膩食品,這是有害菌在對腸道屏障發動攻擊,讓大腦發出的錯誤指令,千萬不要上當受騙噢
正確的方法是:晚餐吃點稀飯、清淡的蔬菜、水果,七分飽即可,晚上早點休息。
劉老師聯繫電話:13607480433
微信shu22922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