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健康的兩大「功臣」,一是纖維素,二是腸道益生菌。
纖維素也是一種碳水化合物,由於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最終只能成為糞便排出體外。
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提高胃腸消化吸收功能;通過形成大量糞便,起到清腸排毒的作用,還能抑制腸道對有害物質的吸收。合理進食,可改善胃腸功能。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寄宿在人體腸道之中,可調節腸道黏膜與系統免疫功能,促進營養吸收保持腸道健康的作用。
益生菌的種類繁多。比如酵母菌,具有調節腸道平衡、促進飼料轉化以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良好的益生特性,多作為飼料添加劑用於畜禽養殖。丁酸梭菌,具有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生成營養物質的作用。乳酸菌,可將糖類物質發酵成為乳酸,最為被分解為葡萄糖,給人體提供你能量,是最常見的益生菌,已經被廣泛應用並認為對人和動物是安全的等。
小雪過後,多吃4類食物,補充纖維素與益生菌
天冷之後,由於飲食習慣方面的原因,容易導致腸道處於超負荷狀態。比如飲食不規律,重口味食物進食過多等等,所以需要注補充纖維素,注意平衡腸道益生菌,才能提高對營養的吸收利用率。
1、多吃粗糧
包括全穀物類食物,全麥類食物,以及玉米、小米、高粱、蕎麥、豆類等主食;以及馬鈴薯、番薯、山藥、蓮藕、南瓜等食物。
這類食材均含有一定的糖類物質,適合作為主食給人體補充能量。同時又含有更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可改善胃腸功能。
注意:一些老年人與孩子,胃腸功能不全,如果進食過硬的食物不利於人體消化吸收。建議嬰幼兒不要吃粗糧,老年人可以適當吃些,但是要細做,比如做成一些糕點(不加糖,或油炸),或者用於熬粥,要「細」且「軟」才好。尤其是牙口不好,胃腸不好的老年人,還是要以精糧為主,粗糧為輔。
2、多吃新鮮的蔬菜與水果
新鮮的的蔬菜與水果中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是人體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人們每天應保持300——500克的新鮮蔬菜攝入,以及300克左右的新鮮水果,以保證人體對膳食纖維的需求。
3、多吃發酵菜
比如泡菜、豆十、腐乳、醃菜、番茄醬等;經過發酵之後的食物是天然益生菌之一。
注意:不管是自製還是購買醃製產品,益生菌的益處只有在食用經鹽水浸泡且未經高溫消毒的食品時才能體現出來。
比如臭豆腐,同樣是發酵食品,也含有益生菌,然而經過油炸之後,益生菌就失去了活性,還有一些經過爆炒之後的泡菜也是如此。益生菌非常脆弱,一般高於40度之後,就會逐漸失去活性。所以一些益生菌藥品在服用的時候,都只能用40度以下的溫水才行。
此外,發酵食品同時也含有較高的鹽分,對於老年人來說,進食過多也是不利的,所以只適合作為調味料,而不適合作為主菜大量進食。
4、吃些酸奶
酸奶是由鮮奶或奶粉衝泡後經過發酵而來,由乳酸菌把其中的乳糖成分,分解成為乳酸。
所以酸奶中一般是不含有乳糖成分的,對於一些喝牛奶出現乳糖不耐受現象的人,就可以吃些酸奶就沒事。
當然,市面上的一些酸奶有些是純牛奶發酵而來,也有一些是添加了一些水果味,提高酸奶的味道。一般只要是合格產品,單從補充益生菌的角度考慮都是沒有多大區別的。
老年人或者是一些身體比較虛弱,大便不好解的人,可以注意補充些腸道益生菌。除了從食物中補充益生菌之外,必要的時候可以吃一些益生菌的產品。
(益生菌屬於處方類藥品而非保健品,需要在執業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購買或服用才行。)
當然,保護腸道,還應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比如「三餐」定時定量,注意細嚼慢咽,避免挑食、偏食以及暴飲暴食現象。
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每天堅持運動鍛鍊,對於胃腸功能都是非常不錯的。
尤其是入冬之後,一些老年人出門運動大大減少,也是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現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