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降低單票價格擴大市場份額,形成的規模效應導致單票成本下降,進而為新一輪「價格戰」創造契機。近年來,國內六大民營快遞公司採用這一策略將市佔率逐步提高。
然而,在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行業業務量、收入規模再創新高的情況下,該策略卻在部分企業身上失效了,僅有申通、韻達、圓通、順豐的快遞類業務延續了「以價換量」的態勢。
今年上半年,申通、百世的快遞類業務單票毛利分別同比下降75%、63.6%,低至0.11元、0.04元,以業務量計算的市場份額則分別同比下滑0.47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遭遇了份額與利潤「雙殺」的局面。
六家公司業務量均提升,單票毛利皆下滑
國內多數行業在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但由於疫情倒逼線上消費發展、直播電商火爆等原因,快遞行業在此期間的業績增長顯著。據國家郵政局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同比增長22.1%,快遞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2.6%。
作為國內快遞行業的頭部企業,六大民營快遞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務量平均增長33%。其中,順豐以81.2%的增速遙遙領先,中通、韻達、圓通的增速均接近30%。而申通、百世的增速分別為16.8%、10.6%,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這些快遞公司在延續業務量增長態勢的同時,它們的單票毛利也在一路下行。
今年上半年,中通、韻達、圓通、申通、百世、順豐的快遞類業務的單票毛利分別下降至0.36元、0.18元、0.22元、0.11元、0.04元、2.76元,跌幅分別為35.7%、61.7%、42.1%、75%、63.6%、30.1%。六家公司快遞類業務單票毛利的平均跌幅為51.4%。
究其原因,這源於六家企業快遞類業務的單票收入(即單票價格)、單票成本同時下降,但單票收入下降的幅度更大。據搜狐財經統計,六家公司快遞類業務今年上半年的單票收入平均下降23.1%,但單票成本僅平均下降18.8%。
以中通剔除跨境服務後的業務為例,其今年上半年的單票收入為1.37元,同比下降21.3%。中通稱,這主要是由於市場競爭以及為緩解網絡合作夥伴的競爭壓力而加大補貼力度所致。
今年上半年,中通該類業務的單票成本為1.01元,同比下降14.4%。中通稱,單票成本下降的原因包括高速公路免過路費政策、油價下跌、自有車隊規模擴大、自動化設備增加且利用率提升、分撥中心人力資源合理配置、一聯電子面單佔比提升等。
申通則表示,其快遞服務業務毛利率在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的原因是,為維持網絡穩定、提升市場份額,其加大了市場政策扶持力度;受疫情影響,為最大化爭取市場業務,其推行航海政策,加大了航海補貼力度。
今年上半年,申通該類業務的單票收入為2.58元,同比下降20.1%;單票成本為2.47元,同比下降11.5%。儘管申通該類業務的營業成本上漲了3.3%,但相比於業務量16.8%的增速,其營業成本的增幅較低,因此單票成本有所下降。
財報顯示,在今年上半年申通該類業務的營業成本中,有運輸成本、其他中轉成本、面單成本出現了下降。申通稱,這主要源於優化路由、整合線路、提高裝載率、網點獎罰力度降低導致規範網點成本下降、推進使用一聯單等。
由此可知,雖然今年上半年快遞行業的整體市場規模在擴大,但各家公司仍在採取補貼加盟網點等措施,希望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以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資本支出差額累積,業內「馬太效應」加劇
快遞公司通過降低單票價格吸引客戶,以達到擴大市場份額和薄利多銷的目的。薄利多銷新增的部分利潤,將被快遞公司用於資本支出以促進效率提升。而效率提升與擴大市場份額形成的規模效應,又帶動單票成本的下降,進而促成了快遞公司新一輪的「價格戰」。
近年來,國內民營快遞公司就是沿著上述邏輯不斷發展壯大的。
招商銀行研究院援引國家郵政局數據稱,2012~2019年,國內快遞行業單票價格由18.6元一路下降至11.8元。而包含「通達百」、順豐、京東和EMS在內的快遞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則由2017年1月的75.7上升至2019年全年的82.5,頭部公司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大。
以2019年上半年為例,中通、韻達、圓通、申通、百世的快遞類業務在當期的單票毛利分別下降15.2%、11.3%、2.6%、29%、8.3%,但它們的市場份額則分別提升了2.52個百分點、2.05個百分點、0.96個百分點、1.59個百分點、1.6個百分點。
快遞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在今年1~6月進一步上升至84.1,這意味六家公司合計的市場份額仍在繼續擴大。然而,以往通過「價格戰」換取市場的策略,如今在部分企業身上失效了。
今年上半年,受益於強力的網絡管控能力、多元的產品體系以及高端電商的快速發展,直營制快遞順豐的速運物流業務的市場份額大幅增加3.52個百分點。加盟制快遞中排名靠前的中通、韻達、圓通,其快遞類業務的市場份額也分別增加了約1個百分點。
在加盟制公司中盈利能力較弱、規模較小的申通、百世,其快遞類業務的市場份額則分別下降0.47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成為了單票毛利、市場份額同時下降的企業。
包含其他業務在內,今年上半年,申通實現營收92.58億元,同比下降6.2%;實現歸母淨利潤7067.78萬元,同比下降91.5%。百世實現營收138.84億元,同比下降11.4%;實現歸母淨虧損7.67億元,而2019年同期的歸母淨虧損為2.5億元。
此外,隨著各公司資本支出的差額逐漸累積,它們之間的「馬太效應」還將繼續加大。
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5家加盟制快遞公司的平均資本支出分別為29.67億元、32.89億元及18.26億元。除了2018年的申通外,其他時段內申通、百世的資本支出均明顯低於平均值。
資本支出主要用於購買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西部證券(002673)稱,快遞企業的資本支出主要流向自營轉運中心建設、自動化分揀設備、購地建房、加大全網大車比例、提升信息技術化水平等項目。
因此,申通、百世的資本支出長期低於平均值,不僅將拖累其產能、運力的提升,也將限制其降本增效、提升效率的能力。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y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