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補氣之聖藥,被李時珍稱為「補藥之長」。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根。春、秋季採挖,除去泥土、鬚根及根頭,曬至六七成幹,理直扎捆後曬乾。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黃芪烘乾工藝
中藥裡面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叫做「道地藥材」,它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區上長出的藥材,相比較而言有比其它產地更好的品質藥效,關於黃芪產地的記載,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醫別錄》裡,「黃芪生蜀郡山谷」,當時名人陶弘景說「第一出隴西(現今甘肅東南)」,及至唐代,寧夏,陝西地區黃芪藥效更好,而蜀漢之地,已經不再採用了,轉至宋代,黃芪多採自陝西和陝西,黃芪產地以甘肅,比至清代以及現在,《植物實名圖考》認為,「黃芪有數種,山西、蒙古者最佳」,這也和現在的黃芪主產區一致。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後,在第二屆世界黃芪論壇上,將甘肅定西的黃芪認證為「地道黃芪」。
黃芪烘乾工藝
黃芪是生長在地裡的藥材,採收後要進行加工,烘乾炮製後才能入藥。一般9月中下旬採收為佳。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傷外皮和斷根,去淨泥土,趁鮮切去蘆頭,修去鬚根。
黃芪烘乾工藝
黃芪烘乾步驟:
1、清洗、浸潤用清水清洗淨黃芪表面泥土後,放入太陽能曖房內悶潤1-3天,黃芪含浸潤水分為7~8%,取出待用;
2、壓制將浸潤水分黃芪條壓扁;
3、包皮把當歸壓扁後,用刨刀將黃芪兩面表皮刨乾淨;
4、壓二道芪條把刨皮後的黃芪原料壓寬;
5、刨邊皮將壓過二遍後的黃芪條用刨刀刨去兩邊邊皮;
6、開片將刨邊皮後的黃芪用刨刀刨片,黃芪長度標準統一為15-17cm;不達標為馬耳片;
芬尼克茲空氣能藥材烘乾機
7、整理把所開的長片、馬耳片兩頭用剪刀剪成橢圓形,芪渣不能超過7%,將正品和碎片嚴格分開;
8、把整理好的切片放置芬尼克茲空氣能中藥材烘乾機,烘乾設備溫度控制在70-80℃以內,上貨厚度不超4釐米,每30分鐘排溼一次,直至乾燥,乾燥後的飲片水分應控制在11.0%以內;
大型烘乾機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