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一句肺腑之言

2020-12-25 範村張大姐

如果人們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冷淡,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

感恩節是美國人感謝上帝的日子。因為宗教說幸福的生活是上帝的禮物,感謝上帝意味著感謝上帝和所有幫助過你的人。感恩節就要到了,我們也要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家長、老師、學生。

但是我從網上學到了,我們學生知道如何感恩並不多。因為現代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道愛自己,不知道愛別人。許多學生不僅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工作,而且沒完沒了,去買吃的,買衣服,進網吧,在他們的眼裡,向父母要錢。許多大學生也向父母要錢,但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寫信回家問候他們。看到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不應該這樣做,應該總是想到別人,父母給你的東西應該說「謝謝」,應該為父母做一些家務,應該好好學習,以報答老師的養育。

在家裡要感恩,在社會上也要感恩。

一名11年前幫助過178名貧困兒童的男子失去了財產,患上了癌症。當他躺在床上時,仍然有人問他:「你不是說過你要供我的孩子上大學嗎?」他現在還在上初中,你不會付錢吧,你這不是陷阱嗎?」聽到這樣一個不知感恩的提醒真讓人不寒而慄。看到這些,我覺得當今社會懂得感恩的人太少了。這個人資助了178名貧困兒童上小學,這一定花了很多錢。俗話說,「益水當湧泉相報」,這些家長應該把他送到醫院才對!父母沒有感謝他們,而是讓這個垂死的人繼續支持他們的孩子。感恩是每個公民應該擁有的基本道德準則。它是人生的最低成就。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們的良心到哪裡去了?我們學生不能像他們那樣。如果別人幫助你,你必須報答他們。

「知不報恩」。我們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應該時時刻刻,每一天,每一年直到永遠;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美德,深深紮根於我們的心中。

相關焦點

  •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1:你我都應感激尚且單身的日子,才能有這麼一段修煉自己的時間,去慢慢變成更好的我們。遇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把自己打點好,再去等待邂逅,畢竟最好的自己才配得上最好的你。
  • 「在線德育」走進七一班,感恩是一種美德!
    人的一生,無論成敗,都會得到太多人的幫助父母的養育、老師的教誨、朋友的幫助、大自然的恩賜……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有人指點;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幫助。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度過一個個難關,一步步走向成功,創造並享受著美好。
  • 謙虛是一種姿態,寬容是一種美德
    謙虛的人會不在意別人的藐視,不在乎世人眼裡他多渺小,會有無窮的爆發力,那是一種人格歷練的積蓄。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在謙虛的人眼裡追求沒有止境,會一往無前。在驕傲的人心裡,對自己的期望太高,往往會摔得很痛。謙虛的人不去攀比自己的得失與擁有,會以一種安靜,淡然的姿態生活。不會因為一句別人的輕視而鬱鬱寡歡,不會因為自己的生活不好去攀比嫉妒。
  • 回復是一種美德
    回復是一種美德,是對人的尊重你有沒有碰到這種情況,你給一個人發微信通知對收到人很重要的一件事,可是對方沒有回應。隔了一段時間,你只好打電話過去再次通知,對方來了一句:「哦,我收到了呀!」此刻你一定十分鬱悶:收到了,為什麼不回復一下?
  • 慎談美德也許正是一種美德
    慎談美德也許正是一種美德文/徐賁在網上讀到一則消息,說是有一對在中國的外國夫婦徒手與小偷肉搏,外國女子拼命向人群呼救,周遭群眾卻個個漠然,那女子馬上抓起手機報警,七分鐘後一橋之隔的警察姍姍到來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也都認同這一美德,但為什麼在公共生活中,這樣的美德正在成為一種稀缺的東西呢?公共生活中的美德並不簡單地取決於個人的道德認識,而取決於他們的行動。學雷鋒或五講四美的理論說得頭頭是道,未必就會有符合公共美德的行動。而美德宣傳越是高調的地方或人群,美德的行為反而可能越為罕見。
  • 謙虛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修養
    學會謙虛,你會活的更輕鬆,在生活中不斷進取,把自己的人生經營的更好。謙虛,就是甘願情願,讓對方處在,重要的位置,讓自己處在,次要的位置。真正的謙虛,不是說客套話,更不是虛偽,而是有虛懷若谷的心境,上善若水的態度。
  • 感恩,是一種心態,一種品質,一種藝……常懷感恩之心
    感恩,也是一種修行。如果真正地知道感恩,也是內心的一種境界。為什麼要學會感恩呢?知恩、念恩、報恩,是為了培養我們的菩提心。當看到有人偏重於修這個法門、那個法門的時候,我常常會告訴他們:「千萬不要忘了修菩提心,這是我們成佛的根本。」要培養菩提心,就必須先學會感恩。看上去是在為別人,實際上都是來成就我們自己的。
  • 節儉是一種美德
    我也深受感染,她們對生活的態度是炙熱的。她們都是有理想的人兒。她們每天,都重複著一件事。就是去賣自己調製的飲料,而且還樂此不彼。大家都知道,老人都奉承節儉的美德。我的婆婆也不例外。每次出門,無論去哪裡,看到了飲料瓶和紙箱子都會撿起來。看到婆婆如此舉動。我反而很尊敬她老人家!我明白父母,無論怎麼做都是為了子女。我也相信婆婆的良苦用心。
  • 「隨遇而安,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態度」
    人的一生有很多選擇,每一個選擇可能會給人帶來不同的結果,雖然不知道選擇的後果是怎麼樣的,但是只要能夠對其中一種選擇堅持,可能會帶來美好。《隨遇而安》這首歌裡面有一句歌詞唱的特別好,是:「潮來潮去是緣分,沒人能夠計算,隨遇而安,於是什麼難關,什麼都不難。」
  • 敬業是一種美德,樂業是一種境界
           「敬業是一種美德,樂業是一種境界。」也就是說,我們並沒有幸福而快樂地生活,我們大都「活得太累」,不快樂!在身無分文的時候不快樂,腰纏萬貫後也不快樂;在沒有工作的時候不快樂,到了有工作的時候仍然不快樂;在當科員的時候不快樂,到了當科長的時候還是不快樂。總之一句話:很少有快樂的時候。
  •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
    感悟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 作者/心柔 一直覺得,寬容,是一種美德。但同時,它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很多時候,道理是道理,行動是行動。能為者,必懂其理也,而知其理者,卻未必能行之。
  • 讓座,只是一種美德!
    如今,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給老弱病殘讓座似乎成了年輕人想當然的一種義務;很多老年人甚至認為,年輕人給自己讓座是理所當然的,而不讓座就應當受到譴責。  從道德學上來說,人與人之間並沒有相互幫扶的義務,而只有不相互加害的義務。相互幫扶作為一種需要行為人作出自我犧牲、有所奉獻甚或損失的高層次倫理道德(亦即美德)行為,只能是一種權利。
  • 孫銅:「美是一種生活態度」
    2020年1月18日下午14:00,孫銅女士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辦了主題為「吃喝無小事,生活皆美學」的個人跨年演講。就如同她對生活美學的解讀,看似對仗工整、琅琅有聲的主標題下,有著一個十分具體、卻意外地很溫暖的副標題「美就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或許是「態度」二字突然拉近了美學和「我」之間的距離,讓人感到太多的意外之喜。
  • 遷安二鎮中召開「感恩社會、國家、親人和朋友!」主題班會
    「受人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啟發學生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感悟親人、朋友、社會和國家的給予,在心靈上達到一次震撼,在行為上能夠感恩,我校八年級召開了「感恩社會、國家、親人和朋友!」的主題班會。
  • 欣賞別人是一種美德(茶亭)
    古希臘有一句諺語:「每滴水裡都藏著一個太陽。」寓意是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都有值得為他人所學習的長處。認可對方的重要性,並表達由衷的讚美,就能夠贏得回報。因為人類行為中有一條重要的法則就是:欣賞他人,滿足對方的自我成就感。因為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動機,是渴望被人賞識。當這種渴望得到實現,許多潛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會被奇蹟般地激發出來。
  • 海口市龍華區新佳盛幼兒園2019年感恩主題系列活動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       是一種生活態度
  • 孔融讓梨是一種表現還是美德?
    孔融讓梨 是一種 表現 還是 美德 ?生命是一種 思考 ,漫長 而持久 。- -紀伯倫 。在「菜根譚 」裡有句名言 :「處事 以一步 為高」,在我們 國人 的心裡 ,謙虛 不僅僅 是一種 態度 ,更是 一種 美德 。
  • 欣賞別人是一種美德
    在今天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欣賞別人。 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自然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學會欣賞應該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 寬容是一種美德,你覺得呢?
    雖然我們萍水相逢,雖然我們互不相識,僅僅只是陌生人和過客,但請懷踹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身邊的人,何嘗不是一種美德呢?寬容之心,海納百川,近日,高鐵事件起因是一名男子吃泡麵,另一名女子因孩子對泡麵過敏而要求男子停止吃泡麵,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事,結果卻令人髮指,男子選擇了不理睬,女子選擇了破口大罵,作為旁觀者的我來說,在高鐵上吃泡麵行為沒有不合理人之常情,但他的態度導致了這樣的結局,在社會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在公共場合確實應該適當為他人著想,男子如果選擇體諒他人,換個地方吃完泡麵
  • 斷舍離高階版,簡陋也是一種美德
    《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認為,捨棄生活中多餘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能夠減少焦慮,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態。「斷」,就是斷絕想要購買家裡並不需要的東西,斷去慾念;舍:捨棄家中到處泛濫的破爛兒,讓家裡保持整潔;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賈伯斯傳》提到,為了保持內心的純粹與專注,賈伯斯曾長期居住於只有一盞燈、一床被子的公寓中,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不斷尋求內心純粹而拋棄物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