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東西不能被分解,只能了知它的不存在

2020-12-22 布達文薩

禪修的方法本身不能算複雜,但也不能算簡單。有行者認為,這麼簡單的方法我幾分鐘就記住了。打桌球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推擋就行了,但是要打成冠軍容易麼?開刀做手術也很簡單,切開,處理,縫上就行了,但是要學很多年,即使學了很多年有些人還是不能勝任。

禪修的進程中會出現很多的阻礙與幹擾,也會出現很多的迷惑,隨著禪修的進展,禪修的方法也需要不停地調整。手術是可見的,尚且如此困難,而禪修是處理一般人不可見的「心」,禪修容易麼?

布達文薩在近期的互動中統計發現,很多人雖然斷斷續續修行了很多年,但由於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指導與矯正,因此並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甚至還摻雜使用很多「後期工具」造成修行受到阻礙,即使是很多曾經在正規系統接受過教導的行者也是如此,布達文薩在統計中發現這一比例超過90%!也就是說,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已經修行多年但並不會正確使用方法!」 因此,布達文薩建議大家認真閱讀本系列文章(禪修小參及問答)以及短期禪修小參、開示、答疑系列文章。 小參是行者必備技能,小參內容與大致流程也是行者必須要知道的。 小參時行者應該報告自己在近期的行禪狀態、坐禪狀態、苦受狀態、以及妄念狀態,並根據禪師的指導糾正自己的練習技法。有天賦的禪師僅需要簡短的交談就能從名色法中快速了解行者的狀態與問題。

請注意:以前學習過「兩段式專注力練習」的或者觀察跳動的行者可以繼續使用以前的方法。

原則:如實觀察、持續綿密的專注於本質感受(起落或跳動);不要強調「腹部」、「呼吸」等概念;虛偽與自我麻醉才是真正的無德;接納現實、寬恕自己、寬容他人;親近智慧者,遠離愚痴人。

本質感受:了知究竟法就是本質感受,究竟法的特相表現為,硬、粗、重、軟、細、輕、推動、支持、膨脹、收縮,冷、熱、滾動、粘結。持續觀察起、落與跳動就是持續觀察本質感受。

小參內容:

師父:那麼今天的感受,苦受。

學員:苦受有疼痛,還有就感覺到癢,基本上是這些。但就照您說的那樣,把這個都分解成本質感受,比如說熱、脹、移動、支持都把它分解之後,這種痛苦好像慢慢的消失了,但是過不了5分鐘好像海浪一樣它又來了,好像一直在這種,開始坐下去挺喜悅的,然後過了一會兒,過了20多分鐘就開始疼,一會兒把疼分解了之後,它又挺好的,然後過不了差不多10分鐘它又來了,然後又這樣反反覆覆的就好像挺多感受的。

師父:不用去刻意分解疼,在你感受裡面,在疼痛裡面我們就是去尋找一下軟、粗、硬,然後其他的不去關注就可以了,我們不是去分解疼痛,我們是沒有能力分解疼痛的,我們只能去裡面(疼痛裡面)找本質感受,找本質感受的過程中它(疼痛)自己就分解了(不見了),我們是沒有辦法分解疼痛的,它是本來不存在的東西,我們怎麼分解它? 明白吧?疼痛本身是不存在的,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是沒有辦法分解的,它只是一個假象,是我們心造的假象。我們如果專注於裡面(疼痛裡面)的本質感受的時候,假象它自動就沒有辦法呈相了,我們並沒有分解疼痛,因為它並不存在。再有,我們不要去計算時間,多少分鐘,多少分鐘不要去計算這個時間,愛多久多久,反正我去觀察,它一下分解成功,一下分解不成功,是因為我們的智慧還沒有達到一個平穩圓融的程度,隨著你智慧的增長,他成功分解的時間段會越來越長的,等它拉得很長時間的時候,就有機會體證涅槃了,就不糾結疼的問題了,你到那時候(體證涅槃之後)就是聖人了,明白吧?

方法都沒問題,就這樣堅持。

學員:我就不明白為什麼我會感到痛苦,為什麼會疼?

師父:因為無明,眾生的無明。其實世間從本質上講是沒有疼痛的,但是由於我們發展出了聰明才智,我們因為聰明,所以我們會痛,因為痛是我們製造出來的。智慧和聰明是兩回事,智慧是深入實相的,而聰明是什麼?聰明是把實相構建成概念,弄得越來越複雜的概念,這個是聰明,是不是這樣的? 那個各種機器什麼的越弄越複雜對不對?這是聰明才智,智慧是相反的,把那些複雜東西變簡單。

學員:大概是這樣的。

師父:越複雜越痛苦。機器也是這樣,越複雜的可靠性越差,對不對?

學員:對。

師父:就是這樣的。

學員:還有就是在行禪當中,走著走著就像踩到一個軟軟的,像一個橡皮上一樣滑的,然後就變成了忽悠一下的支持,忽悠一下支持住。

師父:是這樣的,那個(忽悠一下子)就是推動支持。這是行禪中的本質的感受,運動是本質感受,這是沒有問題的。(軟軟,滑滑也是本質感受,但它們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

學員:但我腦子裡想的就不是提推放,而是移動支持。

師父:可以沒問題。可以,你就用標示移動支持的方法,可以。它其實跟「提~推~放~」跟「推動」是一個事情。推動、提~推~放~都是運動特質,都是風大,沒有問題。你就用這個方法,你覺得這個方法自然的就呈現上來了,就用這個方法沒問題。你的操作和他們的方法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用詞上變一下而已,名相上變一下而已,一點問題都沒有,你就用這個方法。

學員:都是本質感受。

師父:對,它都是本質感受。

學員:您說的感受是要觀察本質感受,而不是具體的心的感受,還有腿的感受,是不是這樣的?

師父:如果能觀察到本質感受,現在觀察到一點點了對不對?那就觀察本質感受,你很難做到全時全刻的觀察到本質感受,對不對?其實(日常經驗來講)那個本質感受是被感受包起來的,就像一個罐頭一樣,那天我講過對不對?但是它漏了一部分在外面,即使是沒有訓練過的人也能夠感受到一點本質感受,但是如果想把它全部都感受到那就需要深度的訓練,你現在已經可以做到一點點了,對不對?你不要苛求自己全部都能夠感受得到,感受5分鐘就5分鐘,感受到3分鐘就3分鐘。

學員:您說感受到是全身都感受到?

師父:禪師說的「全部」指的是全部時間都工作在本質感受上,而不是說我們具體的部位。全部指的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從頭到尾我們基本都處在對本質感受的觀察上。

學員:專注、專注力。

師父:好,你要練,不要著急,要練的,它一點一點一點這個時間會拉長的,有的時候你突然發現之前拉的很長了,現在又退回來了,都有可能。這個就是什麼?進進退退,像波浪海波浪一樣,對不對?進進退退的。如果腿痛的話可以改換姿勢,然後腿放在邊上都可以(僅僅指的是小參時,而不是打坐中,打坐儘量不要改變姿勢)。還有問題嗎?

學員:沒有了。

師父:好,隨喜你的功德。

學員:謝謝。

相關焦點

  • 人體內出現不該存在的東西,還很難分解!
    許多人認為今年所發生的情況,其實都是地球對人類發出的警告,科學家也曾經告誡人類,目前地球正在發生巨變,人體內也出現了不該存在的東西。霍金說了什麼?當我們打開網際網路的時候,也能看到各式各樣的預言。在許多陰謀論者的眼中,他們認為今年所發生的一切都是末日的前兆,加上科學家所說的話更是讓人憂心忡忡,人體內究竟出現了什麼東西呢?為什麼還有人說霍金預言要驗證了呢?自從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雖然我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地球環境卻變得越來越惡劣。霍金在世的時候就曾經預言,人類的所作所為會引起地球環境的改變,到了2600年,人類文明或許將會迎來終結。
  • 素數判別和整數分解存在多項式算法
    最直接的素數判別和大數分解方法就是試除法,即對整數n,用2,…,n-1去試除,來判定n是否素數,分解式如何。這個方法是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古希臘時就被人所知,但這個方法對較大的數就要耗費很多時間。在本世紀四十年代電子計算機出現之前,儘管產生了許多素數判別和大數分解方法,但因為用手算,速度太慢,很多方法在實用中即使對十幾位的數也需要好幾天,而對更大的數就無能為力了。
  • 量子力學能解釋時空的存在或不存在嗎?
    凝結宇宙學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物理學領域得到發展,它推測了神秘的代數實體(稱為自旋網絡)的存在。這些網絡被建議作為空間和時間的組成部分,它們被壓縮以產生我們所知的宇宙。這種凝結導致了我們目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並給該領域起了個名字: 凝結宇宙學。
  • 考驗智商的時刻,高爾吉亞說的「無物存在」之「非存在不存在」
    第一個命題之中,我們先來看看他的首個論證——非存在不存在。早期的赫拉克利特曾用「既是……又是……」來表達辯證法,巴門尼德首次從邏輯的角度指出,一個東西存在,那麼它就不可能不存在。即,「存在」是「存在」(存在者存在),「非存在」是「非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高爾吉亞則論證說:不但「非存在」不存在,「存在」也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同樣不存在。
  • 看了315知這些食物不相剋? 食物相剋真的不存在嘛?
    看了315知這些食物不相剋? 食物相剋真的不存在嘛?時間:2018-03-17 14:5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看了315知這些食物不相剋? 食物相剋真的不存在嘛? 俗話說,不孝有三,闢謠為大。
  • 它究竟存在不存在?
    這種「物質」包括整體或部分地由化學反應的結果產生的物質或者天然存在物質的任何化合物,以及任何元素或非化合的原子團。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才越來越多地產生了交叉科學,即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學科的邊緣交叉領域生成的新學科。 對「物質」的不同認識和解釋上,也就形成了明顯區別的兩大哲學派別。一種主張 「存在就是被感知」。
  • 大千世界中,真正完美的東西是不存在的,真正的強大也是不存在的
    蘋果公司的Logo是一個「被咬一口的蘋果」,這與他們公司的理念是相符的——不完美才能促使進步去追求完美,也許賈伯斯忘記了,太過於追求完美,360度的同義詞就是0度,完美的另一面就是完蛋。  法國羅浮宮,有一尊雕像。那是美神維納斯。
  • 霍金預言還是成真了,科學家得出結論:人體內出現不該存在的東西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開始多了很多的便利,其中塑料的發明可以說是極大的改善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原因也很簡單,塑料製品實在是太方便了,以至於現代人類社會當中已經離不開塑料的存在了。然而,塑料本身又是一種非常不環保的發明,因為它無法被降解。
  • 不存在的
    這些原湯中的成分,容我一個一個來進行剖析:一、澱粉水解的糊精:糊精是麵粉中的澱粉被部分水解的產物,它的分子比澱粉分子小了很多,是比澱粉好消化、也消化得快,但易消化其實也有不利的一面——升高血糖的作用較麵食強烈得多。況且,糊精只是自己好消化而已,可並沒有能力去消化或者幫助消化面中澱粉分子啊,所以,怎麼可能指望糊精來幫助麵食消化呢?
  • 沒有細菌等微生物的存在不可能種植出蔬菜水果
    這是不科學的看法。第一,細菌是無處不生,無處不在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細菌就像空氣一樣存在,想找一塊沒有細菌存活的地方或一件物體,沒有通過技術處理後,是根本找不到的。細菌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細菌分致病細菌和非致病細菌。致病細菌是一些特殊細菌,對生物體來說,感染上了,就會得細菌性病害。
  • 霍金:「萬物理論」不存在
    拋開這一法案給可憐的金魚帶來的福祉不談,這個故事還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哲學問題: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感知到的「現實」是真實的?金魚看見的世界與我們所謂的「現實」不同,但我們怎麼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們真實?據我們所知,就連我們自己說不定終其一生,也在透過一塊扭曲的鏡片打量周遭的世界。在物理學中,這個問題並非純理論空想。實際上,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發現他們自己眼下的處境和金魚差不多。
  • Another:不能說的秘密,「亡靈」的存在,和不存在的人
    Another:不能說的秘密,「亡靈」的存在,和不存在的人 在學校的一個班級中,有一個不能說出口的「秘密」,教室裡存在一個亡靈,於是每年學校都會推出一名學生成為「不存在的人」。
  • 也許不存在一個叫做幸福的東西
    讀完全書你會發現,也許根本就不存在一個叫做幸福的東西,在每個人那裡,所謂幸福,千差萬別。問題不在什麼是幸福,能否感覺到幸福才是問題之所在。而這一感覺,也是千差萬別,如果說有共性,心靈的感動、靈魂的共鳴是不可或缺的。  順便說一下,河合隼雄一向是喜歡各種民間故事的,其中一大原因就在於,故事裡邊常常不會出現「正確答案」,反而經常是一些有趣的悖論。
  • 高爾吉亞《論不存在》中的存在問題
    這種一反常識的風格符合高爾吉亞的習慣,但它是否嚴肅,多有爭論:有人認為完全是修辭術產物,純屬戲謔;有人認為是哲學作品,見科佛德(Kerferd,p.3)和夏帕(Schiappa,pp.16-17)。夏帕中肯地認為,柏拉圖將哲學對立於修辭術,希臘哲學產生了質的變化,高爾吉亞也被排除出了「哲學」;《論不存在》正是哲學和修辭術二元對立之前的前學科哲學作品。
  • 為什麼說不存在這樣的自然數a,b,使(a+b)×(a-b)=54成立 - 專注...
    是否存在這樣的a、b(a,b都是自然數,且a>b)?使等式(a+b)×(a-b)=54成立?分析:可能有不少同學看到這樣的題目,第一反應是答案應該不止一個吧。把54分解成兩個因數相乘的形式,然後分組討論。因為54的因數個數不算太多。
  • 那些神秘的念力,精神力,意念力,到底存在不存在!
    但是沒有完整科學論證的事情,不代表不存在,如我們的思維,如量子力學,如中醫學,都沒有完整的科學論證過程。科學就是一個不斷發現,不斷驗證,不斷完整的過程。所以本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我帶大家到這個科學還沒有完整的地方來看一看。
  • 佛學認為一切無常,任何東西不可能永恆存在,一切東西都是暫時的
    在一般人的思想觀念裡,提到因果這個詞,馬上在腦子裡頭,以為有個前因,有個後果的觀念,就把它分開成兩個階段。如果我們沒有特別提起注意,通常會那麼想,對不對!事實上,因果不是前後,也不是左右,也不是上下。假使有先後、有所得,有一個因,然後得一個果,把這個果造一個實體的東西,那麼這個所得、所造皆是無常。凡是世界一切的東西,有一個形狀,有一個作用,都是無常。
  •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這是大學時代偶然結識的一位作家對我說的話,但我對其含義的真正理解則是在很久很久以後——倒是至少能給我以某種安慰——的確,所謂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儘管如此,每當我提筆寫東西的時候,還是經常陷入絕望的情緒之中。
  • 手機殺毒軟體存在的意義:就不該存在!
    如果手機不需要殺毒,那為啥市面上還有殺毒軟體的存在?如果手機需要殺毒,那為啥每臺手機出廠前都不預裝個殺毒軟體?相信很多差友多多少少都產生過 「 手機有沒有必要安裝殺毒軟體 」 的疑問,所以今天,託尼就想和大家好好地聊聊這個話題。
  • 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物質,無法探測卻參與宇宙進程,你知道它嗎?
    暗物質是一種不能被觀測到的物質,但是它卻真真正正的存在著。因為有諸多的理論證明暗物質的存在,比如說宇宙中星系中的質量不平衡問題。我們通過計算天體的質量和星系的質量不同,說明在宇宙空間中存在著其它物質。再比如說引力透鏡效應,顧名思義,星球都是有引力的,所以光線經過傳播後會發生彎曲。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宇宙中沒有星球的區域也會存在引力透鏡效應,那一定存在著某種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