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湯化原食?不存在的

2021-02-16 喬芸微營養

[ 喬芸微營養第191篇原創文章 ]

有句耳熟能詳的老話「原湯化原食」,尤其在吃麵食較多的地區,這個說法更是家喻戶曉。

此說法來自於的一個典故:

古時候西北有個麵館,由於他家的面很筋道,很多人都愛去吃。老闆在門口豎了一個牌子:「吃我面者,必喝我湯」。

一天,某人在這個麵館吃了面,沒有喝湯就走了,過了一會兒,該食客就感到腹中墜墜,疼痛難忍,於是又找回了店裡,喝了那碗未喝的湯,結果湯一喝下就症狀全無,立竿見影地解決了腹疼的問題。

店家解釋說,給腹疼的食客喝下去的,就是煮原來那碗面的湯,「原食」須用「原湯」來化。後來流傳開來,不光是吃麵,就連吃餃子、餛飩、元宵等麵食後人們也習慣性地喝些原湯以求幫助消化。

民間傳說而已,姑妄聽之,實不足為信。實事求是地說,原湯並非能夠化原食

我們先看看原湯中都有什麼——澱粉水解的糊精、極少量的維生素B1和煙酸等少數幾種B族維生素,還有就是某專家推測應該還有的「助消化作用」的酶類。這些原湯中的成分,容我一個一個來進行剖析:

一、澱粉水解的糊精:

糊精是麵粉中的澱粉被部分水解的產物,它的分子比澱粉分子小了很多,是比澱粉好消化、也消化得快,但易消化其實也有不利的一面——升高血糖的作用較麵食強烈得多。況且,糊精只是自己好消化而已,可並沒有能力去消化或者幫助消化面中澱粉分子啊,所以,怎麼可能指望糊精來幫助麵食消化呢?

二、極少量的維生素B1和煙酸的幾種B族維生素:

有媒體文章稱,溶解在湯裡的B族維生素佔到了所煮麵食的50%,所以不喝麵湯容易B族維生素缺乏。

我不知道他那50%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我所知道的是麵粉中所提供的 B族維生素無論種類(B族是個大家族,僅國際公認的就包括九種之多)還是數量都是比較有限的,遠遠不及動物內臟、蛋黃、肉類、奶類、豆類中的豐富。

即使是B族在糧食中含量最豐富的維生素B1,100克麵粉也只能提供人體一天需求量的8%左右,若是精白粉則提供得更少,那麼儘管有50%溶入湯中,又能有多少?就是多喝,喝進去那微不足道的一點,要想靠它們去「幫助消化」,未免要求太高。

我們想要補充B族維生素,還是要做到均衡膳食,注意攝取其他含B族豐富的食物來滿足需要。

三、某些可能存在的幫助消化的酶類:

幫助麵食消化的只能是澱粉酶,且不說澱粉酶在麵粉中是否真的存在(至少我沒有學過),退一萬步說,即使麵粉中有此酶,凡是酶都是不耐高溫的,早在煮的過程中就失去活性了,怎麼可能助消化。

再退一萬步說,即使麵粉中果真有消化澱粉的酶類存在且充分溶入了麵湯中,並且也沒有在煮的過程中失去活性,想想看具備著活性的它們怎麼可能老老實實地等到了人的胃腸道裡才開始發揮消化澱粉的作用呢,早在煮的時候不就已經能夠作用了嗎,將麵食中的澱粉消化分解了,結果是我們吃的面在沒進嘴時就成了糊塗面、餃子餛飩元宵也早成了一鍋漿糊。

經我這樣一剖析,大家應該清楚了吧?原湯中並沒有確鑿的能夠幫助消化的成分存在,那何來原湯化原食呢,這種說法只能屬於沒有充分科學依據的牽強附會。

此外,還有兩點重要的補充:

一是很多麵館做麵條為了提高「筋力」,和面時加入一定量的鹽,煮出來的湯都是鹹湯,喝這樣的原湯可是會增加鈉鹽的攝入量的。

如果麵湯除了煮麵還煮過蔬菜又經過多次滾煮,其中也會含有亞硝酸鹽,更不適合喝。

二是若本身已經吃得很飽了,只是為了「原湯化原食」的目的而勉強灌進去一些原湯,胃內容物被稀釋後體積變得更大,不光會撐得人不舒服,而且胃也會因為負擔加重而蠕動減慢,反而更不利於消化。

我寫這篇否定「原湯化原食」文章的目的只是出於對科學與事實的尊重,並非是讓親們以後都不要去喝原湯了,而是告訴大家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原湯化原食」的民間傳說去勉強自己。

假若實在喜歡喝、習慣喝,在合適的前提下(沒有吃得十成飽、湯中無鈉鹽和亞硝酸鹽、湯未曾久煮)也未嘗不可。

用知識助人也屬善舉一樁,如果您是珍愛健康、樂於分享的人,請堅持將我的原創文章轉發給您的家人與朋友,舉手之勞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提升生活品質、遠離疾病與食品安全風險,維護及促進健康。

延伸閱讀,點擊即看:

連妖怪都知道的理想烹飪方法,你知道嗎?

按此二維碼即可加關注

更多精彩文章等你來看哦

喬  芸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   高級茶藝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資深營養師培訓講師 

如需文章轉載、營養講座健康指導,

請發消息或留言

相關焦點

  • 3歲以下寶寶不能吃湯圓 吃後一定要"原湯化原食"
    3歲以內的寶寶不適合吃湯圓!5點解答你為什麼!1.湯圓的外皮一般都是糯米粉為食材。糯米含較多澱粉,粘性高,不易消化。小孩子在食用湯圓時應特別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礙。2.糯米較黏,1歲以下的寶寶很可能將元宵粘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3.1~2歲的寶寶不容易嚼碎元宵餡中的花生。
  • 自然界之中的食腐動物,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那麼,這些生物的存在具有意義嗎?如果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沒有了它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一下。說到食腐性動物,我們會想到動物中的分解者。除了分解者之外,地球上還有消費者以及生產者。相信大家都知道,分解者是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微生物,消費者則是我們人類以及其他動物,而生產者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不過,我們一般都將腐食動物歸列為分解者。
  • 佛經中所說的北俱蘆洲,不勞動就可以得食的社會存不存在?
    佛經中所說的北俱蘆洲,不勞動就可以得食的社會存不存在?存在。你的福報業力到了那一步,就自然可以投生哪裡。投生到一個世界的眾生都有共業。同時環境也受著其眾生善惡的影響而慢慢發生著變化。是不是有點量子力學的感覺?對了,世界本就不是唯物的。
  • 共食在食草動物中普遍存在,為什麼食肉動物的狗也出現共食行為?
    共食在食草動物中更普遍存在動物吃糞便無疑是個重口味話題,但這樣的場景的確有不少人都親眼見過,尤其是動物界的一些食草動物似乎都有這個「癖好」。那麼,那些轉身吃掉自己糞便的動物都具有怎麼的特徵?可能一般人很難想像,對這些兔子來說,食用排洩物不僅不會對身體有害,不食用反而說明其身體出了問題。事情是這樣的,在兔子的後腸有種頁數的發酵劑,但兔子吃東西的時候,食物是先進入胃部,然後才從小腸深入到大腸位置,這個時候細菌在裡面發酵後會分解出的一種堅硬的植物材料。
  • 大自然中的清道夫,食腐動物的存在,竟是維持生態的關鍵
    這類動物是食腐動物,顧名思義,這種動物專門吃動物的腐肉,也就是動物的屍體,比如說鬣狗、禿鷲等都是食腐動物。食腐動物在人們的眼裡好像都長得特別醜陋,因此大家對它們也沒有什麼好感。但其實食腐動物在自然界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地球生物鏈中,有著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和食腐動物這三種動物。
  • 君子有十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現在人們生活當中不管做什麼食物都喜歡放醬,好像沒有醬做出來的都不好吃。平常我們做個麻婆豆腐,買一包現成的麻婆豆腐醬料,簡單、方便。做出來就是飯店的味道。還有咱們最常見的炸醬。再比如說我們吃的黃記煌,放的秘制醬。網上攻略不少,但是你按照攻略做出來的就和人家不一樣。網上也可以買,我們上次在網上買的醬料,賣家說百分之百正品。
  • 河北食藥安全質量報告出爐 食品添加劑超標問題仍存在
    河北新聞網1月13日訊(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馬彥銘)從今天上午省食藥監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河北省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持續穩定,市場經營秩序不斷好轉,全年未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
  • 食藥監總局:惠氏等四家知名乳企存在生產和管理缺陷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了解到,國家食藥監總局日前公布惠氏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雅培(嘉興)營養品有限公司、杭州貝因美母嬰營養品有限公司、杭州味全生技食品有限公司在生產許可條件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等方面存在缺陷,四家乳企已被要求整改。
  • 中式定食不比日式差!家常菜也存在健康問題,黃金法則超簡單
    中式定食你有聽說過嗎?其實也就是普通人家吃的一頓飯啦,不過因為日本定食,它們的分量都是特別的小份的,只能夠一個人使用,所以這一次小編跟大家介紹的中式定時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喜好來量大小,給都且人們的一種福利吧。
  • 綠茶餐廳石家莊一門店被曝存在食安問題 市場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
    來源:中國網綠茶餐廳石家莊一門店被曝存在食安問題 市場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中國網財經8月11日訊(記者 賈玉靜)後廚人員食用客人菜品、將吃了一口的菜放回盤子、熟食放在垃圾桶上、部分員工沒有健康證……近日,
  • 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辟穀又稱「卻谷「、「斷谷」、「絕谷」、「休糧」、「絕粒」等即不吃五穀,方士道家當做修煉成仙的一種方法。  1關於五穀,就是麥、稷、黍、菽、麻五種  道教認為,人食五穀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  《黃庭內景經》云:「百穀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那從反老得還嬰?」  同時,人體中有三蟲(三屍),專靠得此谷氣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產生邪欲而無法成仙。因此為了清除腸中穢氣積除掉三屍蟲,必須辟穀。
  • 淺析孔子飲食觀中的「十不食」
    在《論語鄉黨篇第十》中就詳盡的記載了孔子的「十不食「原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論語鄉黨篇第十》記載孔子的飲食要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噎而謁,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
  • 過午不食減肥法 過午不食減肥法一周瘦幾斤
    過午不食減肥法過午不食顧名思義就是中午過後,不進食。那麼這種過午不食科學嗎?根據網上調查以及中國首席健康專家王承奎表明過午不食是科學的。過午不食科學依據有晚飯不吃,餓治百病;具有養生的作息時間;具有減肥修身的效果等,下面具體詳解過午不食的科學依據,如下:一、晚飯不吃,餓治百病:在養生之道,晚飯不吃,餓治百病,也就是說,人不吃晚飯,人就會餓,其效果與喝開胃湯同功,這種飢餓的狀態相當於人體內的吞噬細胞保持飢餓狀態,能夠清理體內的垃圾,因此就具有餓治百病的功能。
  • 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
    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孟子少年時,有一次東家鄰居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東家為什麼殺豬?」孟母說:「要給你吃肉。」
  • 客家飲食:不時不食、醫食同源
    醫食同源諸多客家菜具有養生保健功效「醫食同源、食藥同用」是客家菜的一大特色,也是客家飲食文化的重要理念。清乾隆《嘉應州志•風俗》載:「土瘠民貧,農知務本,而合境所產谷,不敷一歲之食。」指的是梅州的田地所產不能滿足老百姓的日常飲食所需,於是鄉民為了滿足口腹之需,就地取材,從大自然中選取野生食材。食材的鄉土性、天然性造就了客家菜「野、素、粗、雜」的風格,也賦予了客家菜養生保健的綠色功效。
  • 布寶食話 | 園區不時不食博物館,開市了!
    布寶食話 | 園區不時不食博物館,開市了!園區不時不食博物館,開市了!「五日一候、三候一氣」園區人一直講究不時不食園區融媒體中心今天開始推出《不時不食博物館》系列推文啦將園區盛行的古典飲食哲學結合當下時令 通過手繪包裝與傳統舌尖記憶再相遇第一話 楓鎮大肉麵
  • 關鍵看這3點,餡香皮勁道好吃不破皮
    關鍵看這3點,餡香皮勁道好吃不破皮!餃子雖然有水餃、蒸餃、煎餃,甚至還可以油炸著吃,但是水餃永遠是吃的人最多的。水餃下水煮熟後可以幹撈吃、也可以連湯吃,北方人大多吃幹撈水餃,蘸上料汁,再配上一碗煮餃子的湯,原湯化原食;南方人吃水餃,和吃餛飩一樣,要配上一碗高湯。無論怎麼吃水餃,都要不僅好吃,還要餃子完整不破皮。那水餃怎麼做才好吃?
  • 還在過午不食?比過午不食更「先進」的減肥法來了,變瘦其實不難
    談到減肥,可能很多人會先想到過午不食。過午不食,顧名思義,就是過了中午不吃飯,一天只吃早上和中午兩頓飯。很多人認為過午不食能減肥,但實際上,過午不食可能不僅不能幫你減肥,反而會讓你越減越肥。過了中午就不能再吃飯了,很多人可能會擔心晚上餓,那麼中午就會不自覺的吃多一點,餓了一下午加一晚上之後,肚子已經空空如也了,很多人早上也會不自覺地多吃一點。本來過午不食是為了不吃晚飯減肥,但是這樣早上多吃點,中午多吃點,無形中就多攝入了很多的能量,起不到減肥的作用。
  • 布寶食話|園區不時不食博物館,開市了!
    園區不時不食博物館,開市了!「五日一候、三候一氣」園區人一直講究不時不食園區融媒體中心今天開始推出《不時不食博物館》系列推文啦將園區盛行的古典飲食哲學滑動查看更多本期《不時不食博物館》就到這裡~六月還有肉餡糰子、粽子等時令美食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