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生活當中不管做什麼食物都喜歡放醬,好像沒有醬做出來的都不好吃。平常我們做個麻婆豆腐,買一包現成的麻婆豆腐醬料,簡單、方便。做出來就是飯店的味道。還有咱們最常見的炸醬。再比如說我們吃的黃記煌,放的秘制醬。網上攻略不少,但是你按照攻略做出來的就和人家不一樣。網上也可以買,我們上次在網上買的醬料,賣家說百分之百正品。但是做出來的味道還是不一樣,總好像差點什麼。現在哪家廚房不放幾種醬。醬好像已將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孔子曰:君子有十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說的是對食物選擇、加工、烹飪、調製的方法。我們都知道孔老夫子是大聖人,他的這些話覺非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是對自己身心的尊重。是個人修養的體現。在古代醬只有上層人士才能品嘗。
孔子提出的「不時,不食」的觀點,是「天人相應」觀和陰陽五行學說在飲食領域的反映,是具有一定科學道理的。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手到擒來,隨心所欲。同時,隨著科學技術水平和種植水平的提高,反季節的食物更是隨處可見,使得人們吃得越來越花樣翻新。但我們卻忽略了此種飲食方法對我們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堅持民族「不時不食」的優良傳統。
為什麼我們現在的病千奇百怪,體質弱,動不動就生病?我們每次選食物要符合時令節氣規律。如「冬鯽夏鯉,秋鱸霜蟹」,也自有它的道理。從生物本身的生長周期看,夏天的鯽魚,因水溫高,活動量大,自然身體健壯肌肉發達;而到了冬天,它要猛吃食,囤膘過冬,自然肉肥籽多。古諺說的好「夏至鯽魚空殼子,端午螃蟹虛架子」。這講的是動物,而植物方面,更要體現時令,夏天吃冬瓜絲瓜,冬天吃蘿蔔白菜,冬瓜清涼下火,蘿蔔補氣益胃。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如果我們能結合古人經驗來審視自己,時刻要求自己那我想不管在哪一個方面,都會有不錯的成就。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轉發、點讚、關注、分享,分享是一種快樂,分享是一種美德。如果您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文章下面留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