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季蔬菜最養人,學會這些時令料理,享受「不時不食」帶來的健康

2020-12-23 無齋公子曰

孔子在《論語》中寫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孔老夫子所說的「不時不食」,就是教導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在飲食上講究需「時令」,到什麼時候,吃什麼東西。

要做到「不時不食」,一來要講究應季應地,也就是時間和產地都符合食物的生長周期;二來要在食物生長到最佳成熟度的時候吃它,比如立春吃蘿蔔的習俗,又謂之「咬春」。清初乾隆年間的《帝京歲時紀勝》就有記載:生食水紅蘿蔔,名日「咬春」。婦女多食紫蘿蔔,謂為「子孫蘿蔔」。

時令的變化帶來食材的更替,每一個季節都有一個季節的味道,而我們的味蕾也應該永遠行走在時間的軸線上,正所謂「甜鮮辣酸鹹、萬物皆有序」。

不過,雖然各種應季菜餚、野菜料理和食療菜譜獨具特色,但很多人並不善於烹飪它們,自然也無法讓各種食材中的時令滋味綻放出來。如何利用四季常見的時令蔬菜,做出簡便、營養、美味又豐富的菜品,讓每一餐都健康又滿足呢?

由日本橘香工作室聯合後浪公司出品的《每天都要吃蔬菜》,為廣大吃貨們解決了這個難題。這本書選取了獨具特色的應季料理和別具一格的野菜菜餚,用5種常備蔬菜和40種時令鮮蔬,變幻出一道道清爽又美味的蔬菜佳餚,讓既愛好美食,又嚮往健康的人們吃出健康、吃出美味、吃出好心情!

書中所有菜品的製作方法都非常詳盡,並且附上了對應主食材的挑選方法,配以精美的插圖,解析步驟詳細、圖片精美,實操性強,即使你是廚房小白,也可以一步步做出一道足以媲美高級餐廳的美味大餐!

就拿常見的杏鮑菇來說吧,這是一道典型的冬季時令蔬菜,它不僅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維生素,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用菌。

但很多人吃杏鮑菇,都是簡單地撕成條狀,和辣椒一起炒,這樣雖然好吃,但是還沒有體現出杏鮑菇最大的魅力,想把杏鮑菇這種素菜做出鮑魚的感覺?那就來試試這道蒜香杏鮑菇炒雞肉吧!

首先把雞肉洗淨,隨意切成條或塊,加適量鹽和胡椒粉醃製備用。然後把杏鮑菇滾刀切塊,放入滾水中焯一分鐘,撈起備用。接著坐鍋下油燒滾,放薑片蒜苗爆香,然後放入醃製好的雞肉。最後翻炒雞肉,等雞肉變色,就可以放入焯好的杏鮑菇,繼續翻炒,同時放入鹽、糖、生抽、蠔油調味。等全部調料翻炒均勻後,蓋上鍋蓋燜個半分鐘,一道美味又營養的蒜香杏鮑菇炒雞肉就可以出鍋啦!

類似這樣的高級菜譜,在書中還有很多,難怪有人開玩笑說:這本書成功地把最普通的蔬菜做成了我吃不起的模樣。

當然,除了豐富的菜譜以外,本書還為讀者介紹了蔬菜的選購方法、標識區分、基礎切法、科學保存法等知識。比如,怎樣挑選一根完美的白蘿蔔呢?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蘿蔔並非是表面越漂亮越好吃,白蘿蔔中的佳品,除了通體嫩白光滑、表皮富有彈性,根須孔洞較少之外,還要注意挑選葉片新鮮的。另外,拿起來感覺越壓手,越重的白蘿蔔富含水分越多。

再比如,類似西藍花這樣很容易壞掉的蔬菜,該如何保存呢?書中告訴我們,如果想把易腐的蔬菜儲存一周以上的話,就要先進行焯水,再放入冷凍室中。至於吃剩下的捲心菜,可以用準備扔掉的外面的葉子包裹住,然後放入保鮮袋,再放入冰箱,這樣能多保存4天左右。

有了這些貼心又好用的廚房小技巧,你還擔心餵不飽自己嗎?有了這本書,從此讓你的胃享受溫暖好時光!

四季更迭,食材綻放美味,一箸一食,皆是自然厚愛。

相關焦點

  • 瀏陽蒸菜:食在當季,不時不食
    1 「不時不食」出自《論語·鄉黨第十》,是一句老話,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民俗傳統,告訴我們吃東西要應時令、按季節,到什麼時候吃什麼東西。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的身體也是如此。
  • 「不時不食」,這些法國應季水果的寶藏吃法不要錯過!
    2020年的6月又悄然走過了一半,雖然目前尚涼爽而舒適,厄爾尼諾不一定再現,但是專家提醒:夏天多補水,多吃水果,有利於身體健康!夏天水果真是多到不行,雖然科技讓我們能夠經常吃到反季節的水果,但在中國講究人的身體要順應天地四時,蔬菜水果吃應季最好,少了大棚中的化學催熟,自然生長的水果,讓人能汲取更多的營養。
  • 時令蔬菜正新鮮,這些菜品可上桌
    天雖然還沒冷,屬於秋冬的蔬菜卻如約而至。鮮美的豌豆尖,馥鬱的黑松露,粉糯的芋頭,清甜的南瓜……蘿蔔也更脆更多汁。踏著季節而來的鮮蔬果然特別好吃、特別甜。不同的季節都有著不同的養生方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我們剛經歷苦夏,趁著天氣變涼可以好好補補。進補可別只吃肉,還要多吃些應季的時蔬:天氣乾燥,皮膚缺少水分,食用蔬菜可以及時補水,還能潤燥。
  •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說到應季而食,蘇州人最有發言權。蘇幫菜最重要的信條,便是「不時不食」,在特定的季節,必須選用最當造的應季食材來入饌,分毫不能混亂,方顯老饕本色。其實在靠天吃天的年代,萬物生長皆由天定,想「不時不食」都不行。
  • 「不時不食」告訴我們應季食材健康多,做個槐花餅子,當菜又當飯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美食是槐花餅子。此時正是槐花盛開的季節,過了這幾天就吃不到美味的槐花了,古人有云:「不時不食」,就是告訴我們多吃應季蔬菜對健康有益,這也是四季的變換帶給人類的智慧,只有順應自然才能使人和食物之間建立更美好的關係。小菜是河南人每年此時都要摘點槐花吃蒸菜,餃子,烙餅子,或者炒雞蛋都是非常的美味。淡淡的槐花香,滿滿的春天的味道。
  • 享受健康又美味的生活,要記得每天都要吃蔬菜
    許多父母經常會抱怨,說自己家的孩子只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菜。每次看到孩子吃許多肉,但是桌上的青菜卻一下子也沒有動,父母們就非常擔心,害怕寶寶吃的不健康。其實,不單單是孩子,我們很多大人也同樣不愛吃蔬菜,可謂是「無肉不歡」,但長期這樣的飲食結構就會導致我們身體不健康。經常吃蔬菜能促進健康,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不時不食,憶苦思甜,這就是對待生活的態度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不時不食的理念顯得尤為突出。春天也是蘆筍的季節,對於現在崇尚健康的生活理念那蘆筍是不錯的選擇,對降脂減肥很有幫助。抬頭望去,香椿不知什麼時候鑽出芽來,大概香椿是最具代表春天的時令蔬菜了,但我今天要說的是——榆錢。經常聽父輩談論以前艱難的日子,而我也出奇的喜歡聽大人們的憶苦思甜。
  • 君子有十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現在人們生活當中不管做什麼食物都喜歡放醬,好像沒有醬做出來的都不好吃。平常我們做個麻婆豆腐,買一包現成的麻婆豆腐醬料,簡單、方便。做出來就是飯店的味道。還有咱們最常見的炸醬。再比如說我們吃的黃記煌,放的秘制醬。網上攻略不少,但是你按照攻略做出來的就和人家不一樣。網上也可以買,我們上次在網上買的醬料,賣家說百分之百正品。
  • 日本料理最健康?遊客:來日本就是吃料理!
    導讀:日本料理最健康? 遊客:來日本就是吃料理!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裡。而日本料理又分為兩大類是為日本和食與日本洋食,日本人自己發明的食物就是和食,源自印度的日式咖喱、源自法國的日式蛋包飯、源自義大利的日式拿坡裡義大利麵、面源自中國的日式拉麵等等,這些就被稱為日式洋食。而提到日本,不得不說的就是天婦羅了。天婦羅是日式料理中的油炸食品,用麵粉、雞蛋與水和成漿,將新鮮的魚蝦和時令蔬菜裹上漿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
  • 秋季有哪些時令蔬菜呢?
    前兩篇說過了春天和夏天的一些時令蔬菜,現在春夏交接的季節正適合吃,那屬於秋天的時令蔬菜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給大家羅列羅列。1、第一個要說的肯定是藕了,秋天荷葉衰敗了,但是泥裡的藕卻也成熟了。做法:藕可生食,烹食,搗汁飲,或曬乾磨粉煮粥,但是煮藕時忌用鐵器,以免引直食物發黑。2、茭白是我國特有的水生蔬菜。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莖杆被菰黑粉菌刺激而形成的紡錘形肥大部分。世界上把茭白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國和越南。
  • 恬淡靜謐的青島素食餐廳,跟隨素食主義者,享受應季而生的健康餐
    吃素有利健康,大概是我對素食最初的認識了,低碳環保,健康生活,也是這些年人們不斷追求的生活方式,我們開始講究營養均衡,合理搭配的膳食結構,而素食文化,也已成為一種健康時尚,被更多的人接受,並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每年的11月25日,也是國際素食日,愛因斯坦說過「我們的任務是一定要解放我們自己
  • 有營養、有文化、有趣味的應季蔬菜,滿足寶寶胃口養童趣
    V 餵出健康可愛大寶貝! 冬季時令蔬菜少了,給本就不易的寶寶食蔬搭配增加了難度,其實冬季應季蔬菜並不少。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薺菜、山藥營養不賴 藕片、紅薯隨便水煮 蘑菇、土豆爆炒加肉 這麼一看,冬季應季蔬菜也是十分豐富的
  • 粵菜的特點是本味先行、不時不食,自然的味道最受歡迎
    食物本味就是「原味」,也稱「自然之味」,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指出,「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說的就是重視原味的問題。在廣東人看來,香料是用來掩蓋食材不新鮮的味道的。海鮮本身就已經各有獨特之味,在烹製過程中保持其原味就好,調料只是作為一種佐料,使其本味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來。以蒸魚為例,只需加少量生抽、姜和蔥,帶出海鮮的自然鮮甜味就可以了。
  • 感恩大自然回饋 11月時令美食端上來(圖)
    所以,11月的感恩季裡,讓我們也去尋找這最新的時令美食菜單。  越土越美味 秋冬果蔬更甜美  有沒有發現,這幾年各種農家樂開始紅火起來,土雞、土鴨、土菜……越土越受歡迎,而一些有機農莊更是慢慢多了起來,為消費者配合最當季、最適宜的菜品,雖然價格比菜市場的略為高一些,但倒也為市民所接受。
  • 客家飲食:不時不食、醫食同源
    不時不食,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民俗,出自《論語•鄉黨第十》,大意指吃東西要應節氣,一招一式不能亂,從中原而來的客家人也一直秉承著這一傳統,並逐漸形成了獨具客家特色的飲食習慣。這些根莖葉通常與豬骨、豬肉、雞肉、鴨肉等搭配,使藥膳湯不僅甘醇美味,而且有很好的除溼消炎、提神解膩、護肝保腎等滋補養生的功效。「許多客家食品有著良好的食療保健功能。」羅鑫說,客家菜注重養生保健,講究效用,多用藥材調理陰陽,且會根據時令增減食物品種。客家人平日飲食注重營養全面、葷素相結合的觀念非常確切,這與現代營養學觀點一致。
  • 八月,這6種時令蔬菜抓緊吃,鮮嫩味美,我家餐桌上每天都少不了
    時令,說簡單點就是應季,為什麼說要多吃時令蔬菜呢?因為不同的蔬菜,遺傳特性都不一樣,只有在適合的季節才能生長,而這種遵循季節規律,自然生長出來的蔬菜,營養才高,味道才好。
  • 「不時不食」,大多數人理解錯了,營養師告訴你正確的打開方式
    中國有句老話叫「不時不食」,現代人提到「不時不食」,大多理解為這是古人的飲食之道,講究飲食要遵循自然之道,即吃什麼食物要應時令圖片來自:cherry媽「不時不食」出自孔子《論語·鄉黨第十》,全文如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 一年中的時令美食有哪些?那些最養生?廚師長就來一一為你解答
    由於現在的科技程度令人嘆為觀止,什麼反季節蔬菜,反季節水果無論在哪個季節或哪一天都有,所以很多人可能都已經完全忘掉了,一年四季的時令食材究竟有些什麼?徹底的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之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不時、不食」,也就是說不是當季的蔬菜水果就不吃。因為只有當季食材,不論是營養成分,還是在口感和味道上都是最好的。
  • 《不時不食》第一期:端午黃魚最稱美
    不到時令不吃,這就是孔子說的「不時不食」,是中國人飲食「天人合一」的智慧。現代科技發展似乎「打敗」了飲食時令,食材也失去了本真的滋味。本欄目將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時令為主線,從古典詩文中尋找線索,選擇當季食材,邀請大廚和美食達人分享烹飪過程,吃的是「天食」,品的是「人倫」。
  • 一年四季,水果蔬菜自然成熟的時間表,一定要吃應季的!
    現在超市菜市場一年四季都供應著各色瓜果蔬菜,導致很多年輕人已經對時令的東西開始變得模糊起來,不知道什麼季節該產什麼。老話說得好,吃應季、應地的食物絕少生病,孔子也說,不時不吃,不是時令的東西不要吃。就拿水果蔬菜來說,一年四季上市的果蔬都不一樣,那我們應該怎麼吃呢?我想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四季果蔬的自然成熟時間,那今天花花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大家記得收藏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