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論語》中寫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孔老夫子所說的「不時不食」,就是教導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在飲食上講究需「時令」,到什麼時候,吃什麼東西。
要做到「不時不食」,一來要講究應季應地,也就是時間和產地都符合食物的生長周期;二來要在食物生長到最佳成熟度的時候吃它,比如立春吃蘿蔔的習俗,又謂之「咬春」。清初乾隆年間的《帝京歲時紀勝》就有記載:生食水紅蘿蔔,名日「咬春」。婦女多食紫蘿蔔,謂為「子孫蘿蔔」。
時令的變化帶來食材的更替,每一個季節都有一個季節的味道,而我們的味蕾也應該永遠行走在時間的軸線上,正所謂「甜鮮辣酸鹹、萬物皆有序」。
不過,雖然各種應季菜餚、野菜料理和食療菜譜獨具特色,但很多人並不善於烹飪它們,自然也無法讓各種食材中的時令滋味綻放出來。如何利用四季常見的時令蔬菜,做出簡便、營養、美味又豐富的菜品,讓每一餐都健康又滿足呢?
由日本橘香工作室聯合後浪公司出品的《每天都要吃蔬菜》,為廣大吃貨們解決了這個難題。這本書選取了獨具特色的應季料理和別具一格的野菜菜餚,用5種常備蔬菜和40種時令鮮蔬,變幻出一道道清爽又美味的蔬菜佳餚,讓既愛好美食,又嚮往健康的人們吃出健康、吃出美味、吃出好心情!
書中所有菜品的製作方法都非常詳盡,並且附上了對應主食材的挑選方法,配以精美的插圖,解析步驟詳細、圖片精美,實操性強,即使你是廚房小白,也可以一步步做出一道足以媲美高級餐廳的美味大餐!
就拿常見的杏鮑菇來說吧,這是一道典型的冬季時令蔬菜,它不僅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維生素,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用菌。
但很多人吃杏鮑菇,都是簡單地撕成條狀,和辣椒一起炒,這樣雖然好吃,但是還沒有體現出杏鮑菇最大的魅力,想把杏鮑菇這種素菜做出鮑魚的感覺?那就來試試這道蒜香杏鮑菇炒雞肉吧!
首先把雞肉洗淨,隨意切成條或塊,加適量鹽和胡椒粉醃製備用。然後把杏鮑菇滾刀切塊,放入滾水中焯一分鐘,撈起備用。接著坐鍋下油燒滾,放薑片蒜苗爆香,然後放入醃製好的雞肉。最後翻炒雞肉,等雞肉變色,就可以放入焯好的杏鮑菇,繼續翻炒,同時放入鹽、糖、生抽、蠔油調味。等全部調料翻炒均勻後,蓋上鍋蓋燜個半分鐘,一道美味又營養的蒜香杏鮑菇炒雞肉就可以出鍋啦!
類似這樣的高級菜譜,在書中還有很多,難怪有人開玩笑說:這本書成功地把最普通的蔬菜做成了我吃不起的模樣。
當然,除了豐富的菜譜以外,本書還為讀者介紹了蔬菜的選購方法、標識區分、基礎切法、科學保存法等知識。比如,怎樣挑選一根完美的白蘿蔔呢?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蘿蔔並非是表面越漂亮越好吃,白蘿蔔中的佳品,除了通體嫩白光滑、表皮富有彈性,根須孔洞較少之外,還要注意挑選葉片新鮮的。另外,拿起來感覺越壓手,越重的白蘿蔔富含水分越多。
再比如,類似西藍花這樣很容易壞掉的蔬菜,該如何保存呢?書中告訴我們,如果想把易腐的蔬菜儲存一周以上的話,就要先進行焯水,再放入冷凍室中。至於吃剩下的捲心菜,可以用準備扔掉的外面的葉子包裹住,然後放入保鮮袋,再放入冰箱,這樣能多保存4天左右。
有了這些貼心又好用的廚房小技巧,你還擔心餵不飽自己嗎?有了這本書,從此讓你的胃享受溫暖好時光!
四季更迭,食材綻放美味,一箸一食,皆是自然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