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過了清明節,就進入了清明節氣。從時間上來看,也就是即將進入農曆三月。提起三月,人們就會想起「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樣美好的詩句。這個季節,萬物生長,百花爭豔,鳥飛蟲鳴,風調雨順。春天尚未過去,炎夏還沒到來,氣溫恰到好處,可以說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三起三眠三月暮,一年一度一魂銷」。即便是「春當三月原如客,人過中年欲近僧」的人,也難以抵擋良辰美景的魅力,令人發出「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的感慨。今天,小編選取了10首最經典的三月詩詞,希望大家喜歡。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是李白非常經典的一首送別詩。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兼媒人,也是李白的偶像,「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能讓李白佩服的人真心不多,孟浩然算一個。孟浩然要到揚州去,李白特意從安陸趕到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這首詩意境開闊,飄灑浩蕩,時空交錯,朗朗上口。雖是送別,卻充滿著浪漫和愉悅。自這句「煙花三月下揚州」以後,再沒有描寫三月揚州的詩詞能與之媲美。
2.《宣城見杜鵑花》 唐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李白老家在四川巴西郡,三巴是李白的故鄉。三春即孟春、仲春、季春,代指春季。子規即杜鵑鳥,杜鵑泣血即化杜鵑花。李白看到宣城杜鵑花,就想起了子規,進而回憶起了故鄉。子規的叫聲悽切,仿佛在訴說著故鄉的思念,深深地觸動了李白。三個「一」,三個「三」,通過巧妙重疊強化,表達了李白強烈的思鄉之情。李白自「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後,從來沒有回過故鄉。宣城是李白老年寓居之地,回首往事,從當年的意氣風發,到如今一事無成,空負一身才華卻難許明時,怎能不想家。全詩透露著一種烈士暮年、壯心難已的悲涼之氣。
3.《絕句漫興九首其一》 唐 杜甫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時所作。當時的杜甫基本處於失業的狀態。漫興,即是隨手而寫。這首詩,杜甫從二月結束三月開始寫起,感慨時光流逝。自己已經50多歲年老力衰,恐怕沒有多少時間了。一切事情都不過是身外之事,不如喝它一杯去吧,雖然這濁酒不多也來得不容易。這首詩,既體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也表達了對世事艱難的無奈。
4. 《憶長安十二詠》 唐 杜奕
憶長安三月時,上苑遍是花枝。
青門幾場送客,曲水竟日題詩。
駿馬金鞭無數,良辰美景追隨。
雖然李白和杜甫在三月多有傷感,但畢竟三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唐朝詩人杜奕的這首《憶長安》就描繪了昔日長安三月的盛況。陽春三月,上林苑花團錦簇。各地遊客絡繹不絕,在城門朋友送了一撥又一撥。曲水流觴,把酒言歡,吟詩作賦,歡暢無比。人人高頭大馬,衣著華麗,連馬鞭都是纏繞金絲。那個時候,真是不負良辰美景啊。不過,作者杜奕是唐德宗時期人。這首追憶長安的詩,恰恰是反映了現實長安的衰敗,已經不像安史之亂以前那樣繁華了。
5.《問春》 宋 邵雍
三月春歸留不住,春歸春意難分付。
凡言歸者必歸家,為問春家在何處。
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學家,雖然一生不仕,但學問名氣都很大,以至於像富弼、司馬光這樣的當朝宰相,都爭相與之交往,還給他專門修建了別墅。邵雍自取名為「安樂窩」。既然是理學家,就要探討一下萬物之理。這首詩,作者只說了一個事:春天要結束了。但是,如同人一樣,從家來回家去。春天又是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呢?作者運用類比的方式提問,以人事比春事,來探討天道哲學,非常精巧別致。
6.《詩一首》 宋 黃瀠
半濃半淡四山景,快雨快晴三月雷。
橋影不隨流水去,漁歌偏帶夕陽來。
作者從空間、時間、天上、地下、自然景物到漁歌,次第展開,層次清晰,簡潔明快。三月綠樹尚未成蔭,山景半濃半淡。春雨雨量不大,時陰時晴,所謂雷聲大雨點小。第三句是個轉折。前面都說的是變化莫測,而橋的影子卻不會隨流水變動。最後升華,在春明景麗之中,夕陽西下,一陣漁歌透過時空,讓整個畫面十分和諧愉快。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這樣一副漁舟唱晚的畫面,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7.《絕句題丹陽玉乳泉壁》 宋 呂叔潛
騎馬出門三月暮,楊花無奈雪漫天。
客情最苦夜難度,宿處先尋無杜鵑。
陽春三月,詩人騎馬遠行。楊花滿天,如雪似霧。出門在外,就怕找不著客棧。找到了客棧就怕孤獨寂寞。孤獨寂寞還就怕聽到杜鵑的啼鳴。詩的前三句稀鬆平常,而最後一句卻非常巧妙。怕思鄉不直接寫,而是通過挑選聽不見杜鵑的客棧這樣一個行為來反映出來,使得全詩不落俗套,堪稱妙筆。
8.《漁》 宋 翁森
三月桃花浪暖初,隔溪人問有魚無。
回言未納官租稅,不敢私將網下湖。
作者翁森,生活於宋末元初。由於連年戰亂,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打漁得先交管理費,否則免談。前兩句還是十分美好溫馨的場景。三月桃花盛開,氣候溫暖,水滿江河,「正是河豚欲上時」。所以,有人就問打漁人,溪水中有沒有魚。後兩句筆鋒一轉,直言因為沒有交稅不敢私自下網捕魚的情況。通過和諧的自然風景和沉重的官稅的對比,這首詩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朽,表現了打漁人生活的艱辛,看似輕巧的對話卻充滿著無奈和沉重。
9.《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唐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金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梨花,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歐陽修的這首《蝶戀花》,從一個閨中少婦的角度,描寫了陽春三月,寂寞深閨,不得見意中人的景象。特別是「庭院深深深幾許」,三個「深」字疊加使用,堪稱絕妙。這三個「深」字,總領全詞。後面的楊柳堆煙、簾幕無數,都體現了這一點。庭院太深了,以至於看不到外面,竟然連春天、春花也留不住。亂花根本無法顧及詞中人的感受,紛紛飛過鞦韆去了。全詞以景狀物,言辭悽婉,自然流暢,渾然天成,歷來被喻為傷春懷人的經典作品。李清照自言特別喜愛「庭院深深深幾許」,曾經用這一句寫了很多首詞,可見這首作品十分經典。
10.《寄與夫君文虎》 宋 劉彤
千裡長安名利客,輕離輕散尋常。難禁三月好風光。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
記得年時臨上馬,看人淚眼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無千日酒,空斷九迴腸。
作者劉彤,是宋代文人章文虎的妻子,受過良好教育,善寫詩詞。有一次,章文虎到外地博取功名,逾年未歸。劉氏就把這首詞寄給了章文虎。千裡長安名利客,輕離輕散尋常。這兩句可謂直言不諱。意思就是:大老遠的跑到京城去,無非是為了名利。追名逐利的人,對感情看得很輕,離散很平常。況且現在正是陽春三月,風光無限的時候。不知道你在哪裡瀟灑呢?最怕你禁不住名利的誘惑。下一段先回憶了當時淚眼婆娑、依依惜別的情景。如今有些「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意思,腸子都悔青了,只有借酒消愁。全詞一訴衷腸,言辭直白而又真摯懇切。收到這首詞後,章文虎深受打動,就準備回家。當時的吏部尚書沈與求很看好章文虎,認為他學問很高,談論中「細語輒三賀」。如今一年過去,正當有所作為,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提出要回家?於是章文虎就把這首詞給他看了。沈與求十分欽佩,並作詩贈別,由此此事成為文壇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