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那些事兒:以江山為舞臺 賭勝天下的英雄—劉備

2020-12-16 太公文化觀天下

東漢末期、三國時代,風雲詭譎,星光璀璨,豪傑爭雄,九州山河,車橫兵縱,演繹了百年盪氣迴腸的厚重史卷。

朝權旁落,鹿失諸野。「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於是各路豪傑展示十八般能力,欲捉鹿於鼎內,烹而食之。天下有德者得之,而有「能」者也能居之。

首先發力的是袁紹,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招牌堂亮,人脈雄厚,郭嘉、荀彧曾帳前聽令,趙雲趙子龍也疆場效力。袁紹憑祖上蔭護,如磁鐵吸引,賢勇鹹集,終得十八路諸侯盟主,雄踞冀州。

曹操之父原為夏侯嵩,繼為中常侍曹騰養子,乃改姓曹。朝裡有人好做官,曹操二十歲聚孝廉,擔任過首都公安分局局長。後官拜騎都尉,率兵剿黃巾軍。刺殺董卓更為天下知。曹家子弟曹仁、曹洪,夏侯本家夏侯惇夏侯淵,謀士程昱、荀攸、戰將李典、樂進,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矯詔討卓,首義之功,得道多助。取兗州,定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氣勢尤勝。

孫權之祖父為十八路諸侯之一—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孫堅勇烈,甘為先鋒、突入洛陽,得玉璽而歸。小霸王孫策雄霸江東,兵強馬壯。孫權據有時江東,三世之資,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割牛耳與江左,敢與天下爭鋒。

袁紹是名門之後,曹操是少年得志,孫權是三世基業,成功的人道路各不同。偏偏有個人,一無所有,白手起家,靠賭運氣贏得三分天下,令人擊節稱嘆。一部三國史,也可謂是劉備三次豪賭史,可謂既經典,又驚心。然而次次賭勝,從赤貧到稱帝,可圈可點,福莫大焉。

桃園結拜關張 情誼千裡流芳

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就是做領導的。

劉邦年輕時幹個鄉長(亭長),縣長陳平卻心甘情願地屁顛屁顛的跟在他後邊當小弟。劉富翁家開宴席,他跑去吃個霸王餐,不但沒挨打,還讓富家翁把女兒倒貼了做老婆。

曹操刺殺董卓未遂,亡命天下。中牟縣守關兵士抓住曹操。曹操自覺小命難保,誰知形勢瞬間逆轉。縣令陳宮倒頭便拜,自願棄官追隨。若三國謀士裡分十級,陳宮段位也能排到七八級的。一句「我非俗吏,乃未遇其主而」,甘願棄官追隨曹操逃匿,以舉大業。

《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華蓋」。他比他爺爺的爺爺光武帝劉秀志向遠大。劉秀當年只是發誓「做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劉備這點像項羽:「彼可取而代之」!

劉備懷揣天子夢,是要創立一番基業的。十五歲開始遊學,結交的都是名士高官。首拜與鄭玄和盧植門下。鄭玄何許人也?大思想家、大經學家,這個「大」有多大,這麼說吧,如果他謙虛說自己的學問天下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的。同時,他還當過農業部部長(大司農)。盧植和鄭玄倆人牛到一起了,同為馬融的弟子,官拜尚書。

劉備的同學公孫瓚,貴族出身,涿郡太守的姑爺。後官拜中郎將,打的北方遊牧民族滿地找牙,望其白馬遁逃無影無蹤,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帝胄血統、師出名門、同窗高官,這樣的人物慾結拜的弟兄,怎麼也得非富即貴吧!

縱觀劉備一生,桃園結義是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當黃口孺子智力不逮時,我們就聽說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認為劉關張是天經地義。等智力漸長略有判斷力時,劉關張結義已成背景信息,也不去考慮其中的理由了。

在一個曬血統、看出身、比學問的時代,劉備拜把子的關羽、張飛是什麼人?一個是殺人逃犯、貨郎攤主;一個是賣酒屠豬的小地主。關羽、張飛不但寂寂無聞,甚至可以說劣跡斑斑(關羽擅取他命,張飛酒後肆虐他人已成習性)。結義之前,劉備與此兩人素昧平生,兩人又未展現定國安邦的特殊才能,且有可資成帝王大業的資源,僅僅片言隻語,就焚香結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說明什麼?

分析原因,只是劉備愛賭性格的昭現,是劉備豪賭的開始。劉備用自己的皇族血統、社會名聲做賭注,賭關張一生的忠誠和追隨,賭關張的青春和生命,賭關張的不拋棄,不放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張飛橫槍長坂坡,喝退百萬兵。關張二人,鞍前馬後,不計利害,直至戰鬥到生命最後的時刻,劉備賭勝了。

只是,這也是慘勝吧。邊際效益差了點。張飛酒後丟徐州,劉備失去與曹操、袁術等爭霸的資本,如喪家犬般流浪四方,不得不先後依附投靠呂布、袁紹、曹孟德和劉表;關羽失去荊州,徹底使劉備永遠失去「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機會!夷陵慘敗,劉備命喪白帝城,也是這次結拜的後續不良影響吧。

劉備賭勝情誼,卻無益於江山。得人者, 先得之於己者也; 失人者, 先失之於己者也。劉備做到了。

與虎謀皮 智者得之

不依信史,但就小說《三國演義》,曹操是奸詐第一人。有人說,司馬懿堪稱翹首。竊以為司馬懿是狡詐,兩人風格不同。司馬懿在曹操面前就是小學生。

數盡天下英雄,誰敢和曹操賭?

與別人不同,曹操的奸詐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小時候,曹操的叔叔曹德見操遊蕩無度,很生氣就告到他爸爸曹嵩。曹嵩呵斥曹操一頓。曹操十分不滿,想出一個計謀。一天看見曹德來了,裝作中風了,躺在地上打滾。曹德驚恐的跑去告訴曹嵩,曹嵩急忙來看望,曹操裝模作樣的看書。曹嵩曰:「你叔叔說你中風了,現在痊癒了嗎?」曹操一副無辜申請:「孩兒從來沒有這病;只是叔叔不喜歡我,故意冤枉我的。」曹嵩相信了。以後曹德再說曹操辦的壞事,曹嵩也聽不進去了。三歲的孩子把三十歲的兩大人給玩了。

長大了,曹操依舊放蕩形骸。一天和袁紹出去遊玩,碰見一家結婚,他倆趁著男人都在院裡喝酒,跑到洞房把新娘劫持跑了。家人發現追趕。袁紹慌不擇路,鑽到荊棘裡出不來了。曹操大喊,偷新娘的賊在這兒。於是袁紹也顧不上皮開肉綻了,從荊棘裡跑了出來。

兵者詭道也。兩軍對壘,如何使詐,皆屬高明。但是曹操的狡詐是全方位的。

且不說曹操望梅止渴,騙騙士卒。那只是小兒科。為了作戰勝利,不惜使用下三濫的招數。在徵袁術時,兵糧耗盡。軍糧倉庫保管員王垕來到帳前稟告曹操曰:「兵多糧少,沒辦法支撐下去了,請丞相明示?」曹操說:「用小鬥發放糧食,暫且解一時之急。」王垕說:「倘若兵士怨恨,怎麼辦?」曹操說:「我自有辦法。」王垕就按照曹操的命令執行,用小鬥發糧。曹操暗地裡派人到各寨探聽消息,沒有不罵娘的,都說曹操欺負大家。時機成熟,曹操秘密召喚王垕來說:「我想向你借一個東西,來安慰大家的心,你可不要吝嗇啊。」王垕不解問:「不知道丞相借什麼,只要我有的絕不自珍?」曹操一笑:「你有的,想借的就是你脖子上的人頭。」王垕大驚失色說:「我無罪啊!」曹操說:「我也知道你無罪,但是不殺你,兵卒必定造反。你死後,你的老婆和孩子我替你養著,你就不要擔心了。」王垕再要辯解時,曹操已經喊來刀斧手,將王垕推出門外,一刀把頭剁下來,掛在高高的竹竿上,張貼榜文公示:「王垕故意用小斛發糧,盜竊官糧,已經按軍法處斬。」於是大家的怨恨才消除。

對軍營兵士使詐,對身邊近臣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董卓把持朝政時,曹操借王允的七星寶刀行刺董卓未果,心裡有了陰影,老怕有人趁他睡覺刺殺他。杯弓蛇影,晚上每個出現在帳前的侍衛都像刺客。於是,有一天曹操裝作睡著,把被子蹬下床,侍衛趕緊來給他加被子。他跳起來,拔劍殺了侍衛,又躺到床上裝睡。第一天裝作發現侍衛被殺,其他侍衛告訴是在給他加被子時被他所殺。他沉痛的告訴大家,我好夢中殺人,因此我睡著了你們千萬不要靠近我。

曹操的報復心也是爆棚的。

有人問三國第一狂人是誰,非禰衡莫屬。禰衡見東漢末年第一牛人曹操,曹操炫耀手下。禰衡嘲笑了個遍:荀彧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招,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于禁可使負版築牆,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曹操怒火焚燒,恨不得手撕禰衡。於是派禰衡出使荊州,借劉表之手殺了禰衡,解去心頭之恨。

禰衡死後,曹操餘恨未消,矛頭瞄向推薦禰衡的孔子二十世孫、三歲讓梨的孔融。

孔融不知危險降臨,仍以偶爾譏諷曹操為樂。曹操攻佔冀州後,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也是飽讀史書,諳習歷史典故之人,但怎麼也想不起來有此典故,後來問孔融這齣於何經何典。孔融答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孔融說完哈哈一笑,以為事了,憤懣的曹操捏了孔融 「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下令滿門炒斬。以至於孔融年僅七歲的女兒和九歲的男孩的對話留下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讖語。

曹操打敗袁紹的功臣之一許攸,親切的呼喚曹操的小名,被許褚殺掉。如果說曹操沒給許褚遞送眼神,打死我我也不信。曹操割發代首,軍紀甚嚴,未經許可,哪怕是默許借許褚一百個膽,也不敢殺軍中的大謀士。我想曹操會向大家說: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曹操殺楊修事件,也不能完全歸屬曹操的強烈的性格。只能說楊修是學歷高、政治經驗少的典型,高智商、低情商的代表。楊修很聰明,每每猜準曹操的心思,不免沾沾自喜,他以為那只是個智力遊戲,腦筋急轉彎。他不知道,每次他展示的超越他人的智商帶來的餘波,輕飄飄如同稻草,也會壓倒一匹駱駝。引發曹操記恨的力量會撬動一把沉甸甸的鬼頭刀。

當然,對於敢於和他正雄天下者,更是不餘遺力,趕盡殺絕。擊潰袁紹,連同兒輩一同滅絕;白門樓斬三國第一勇士呂布;想喝蜜水旁邊只有膿血的袁術;西涼軍統領馬騰;更不要說為獻計獻帝企圖清君側董承等重臣。

天下恐怕也就劉備敢和曹操堵上一把。

劉備自白衣出道,剿戮黃巾軍、三英戰呂布,謙讓徐州牧,已是公認的天下「英雄」,不局於一隅之得失,胸襟博大,志存高遠。一山不容二虎,道理婦孺盡知;殺他的理由充分而又必要,曹操亂世之奸雄,豈有不知道的道理,豈有不行動的可能。殺他是任何逐鹿中原、一統天下的政治家的正常的行為,放了他才是沒有天理的。就像朱元璋誅殺功臣:不需要有造反的證據,只要有造反的實力,就可以認定叛逆罪,滿門抄斬。他的存在,就是殺他的不容錯失的理由。

退一萬步,即使曹操不願背負害賢之名,只要把他羈絆於許昌即可。無東山再起之機緣,對劉備來說,或許是生不如死。也等於一敗塗地了。

結果不用劇透,大家都知道的:在這一賭局中,劉備完勝曹操,最後從籠中鳥、網中魚,成為入大海之魚,上青霄之鳥,再不受籠網之羈絆也!

劉備是怎樣完勝的呢?讓我們逐一來看精彩對決:

曹操方的態度:大謀士荀彧開門見山: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後必為患。大謀士程昱更言:劉備終不為人之下,不如早圖之。歸納一下,他們的意見是該殺、必須殺、馬上殺。曹操的意見有所保留歸納意見是該殺,可殺,但現在時機不合,故不殺。但必須如郭嘉所言 「縱不殺備,亦不當使之去 。古人云:一日縱敵,萬世為患。

他告訴諸謀士的話很清楚:「彼既認為皇叔,吾以天子之詔令之,彼愈不敢不服矣。況吾留彼在許都,名雖近君,實在吾掌握之內,吾何懼哉?」

其實,曹操難為人言的思想:漢獻帝是袖中鳥,隨時可取而代之。但他的志向是百年後墓前立著「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的碑銘。他選擇周文王,平定天下,順利讓兒子稱帝。他徵伐四方的一個法寶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用的多了,罵的人就多了,公信力打折。若天下公認的英雄劉備能依附與他,替漢獻帝站臺,足能防眾之口,增加他「法寶」的威力。他長劉備六歲,基本算是同齡人。他去世那一天,天下太平,獻帝下臺,他讓劉備陪葬,一舉兩得。

曹操還要測試劉備。這就是出名的「煮酒論英雄」。劉備心知肚明,胡亂說袁術、袁紹、劉表、劉璋都是天下英雄,為了湊數,連張繡、張魯、韓遂都拉上了。

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筯,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筯緣故,輕輕掩飾過了。

劉備自十五歲遊學以來,參見上首皆一躬到底道:「在下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十八諸侯聯合抗董卓,曹操初見劉備即有意籠絡。此次劉備來投,張嘴即言:「玄德與吾,弟兄也」。

曹操視劉備為天下英雄,因此不可能不知道劉備的身世。在此情況下,將劉備引薦給漢獻帝,同意劉備認祖歸宗。既是測驗獻帝,又考查劉備,一舉兩得,可謂是老謀深算、刁鑽毒辣。

果然,劉備亮相許昌,如一石驚起千波浪;

——獻帝暗思:「曹操弄權,國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

——馬騰曰:「見有豫州牧劉玄德在此,何不求之?」

——荀彧等一班謀士入見曰:「天子認劉備為叔,恐無益於明公。」

曹操就要把劉備在漢獻帝皇權周邊所有的關系統統暴露出來,引蛇出洞。曹操如蒼鷹高高在上,明察秋毫、洞若觀火,俯視劉備行蹤,一旦發現有不利於他的行動,即可將劉備化為齏粉。

劉備:《孫子兵法》曰:知此知彼,百戰不殆。被呂布逐出小沛時,劉備下一步行動是「借兵破布,此為上策」。冀州袁紹實力最大,但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能不能容身尚待兩可。其與呂布尚未交惡,聯合對曹,實屬最上選擇。欲借袁紹之兵再戰呂布,毫無利益回報,似在與虎謀皮。淮南袁術,與呂布欲結秦晉之好,南渡淮河投靠,應是自投羅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袁術兵強馬壯,稱帝之心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似乎這個詞用早了,一笑,借其意吧),當然不會把他這個羸弱的敗軍放眼裡,借勢吞併了他的殘兵敗將,尤為不可。

能與呂布攻戰者,惟有曹孟德了,「曹操所恨者,呂布也。投奔曹操,借軍破呂」是劉備唯一的去向。但是曹操靠得住嗎?這是個問題。估計劉備如是考慮:一是他與曹操之間尚有一絲情感。想當初,十八路諸侯徵討董卓,是曹操給他這個弼馬溫式的不入流人員添加了一個凳子,給關羽溫了一杯斬華雄的酒;曹操復仇陶謙,劉備馳援徐州,雙方並未刀槍相見,曹操賣了個人情;二是曹操胸襟寬廣,志在天下,正是廣攬天下智謀之時,不會冒不容英豪之名聲,而另有它圖。三是他認為他「振長策而御宇內,履至尊而制六合」的雄心尚未展現,危險指數尚在警戒線以下。

於是,劉備決定豪賭一把。賭輸了,身家性命皆無。即使苟全性命,也只能成為曹操籠中的老死的一直金絲鳥。他沒有可以拿出手的賭資,一切主動權都在曹操手裡,除了對曹操的判斷,他只有等對手失誤的。無招勝有招,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盤算後,劉備第一次進入許昌城,拜見曹操曹丞相。劉備採取的措施是紮營城外,輕車簡從,減小影響。同時聲明是投靠曹丞相,向致謝曹丞相。不去涉足朝廷,觸犯曹操的禁忌。

當曹操推薦劉備見漢獻帝,讓劉備認祖歸宗後,劉備反而更加對曹操俯首稱臣。

閒暇之時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

高手過招,勝負毫釐之間,非常人可以理解。劉備繼續一張藍圖繪到底,公開走曹操的路線。迷惑了所有人。

董承認為「此人雖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

關、張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

劉備成功的降低了自己的危險係數,閥值達到曹操完全能接受的區間。操遂不疑玄德。

玄德曰最終,吾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之羈絆也!」

結果導致劉備全勝,不但全身而退,帶走隊伍兵士。

曹操完敗:時郭嘉、程昱考較錢糧方回,知曹操已遣玄德進兵徐州,慌入諫曰:「丞相何故令劉備督軍?」操曰:「欲截袁術耳。」程昱曰:「昔劉備為豫州牧時,某等請殺之,丞相不聽;今日又與之兵: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後欲治之,其可得乎?」郭嘉曰:「丞相縱不殺備,亦不當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縱敵,萬世之患。望丞相察之。」曹操然其言,遂令許褚務要追玄德轉來,未果。

這是怎樣的膽識和大手筆啊,這是對曹操性格如何精準的判斷啊。無怪乎曹操稱「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從此,雖經坎坷,劉備終成正果,三分天下,面南稱帝。

小賭怡情 山河依舊

劉備許昌玩了把心跳,賭了大的。賭性仍濃,劉備江東娶嬌妻孫尚香。宴席間,出來撒泡尿還不忘賭一把,望見庭下有一石塊,拿石頭賭賭運氣:「若劉備能勾回荊州,成王霸之業,一劍揮石為兩段。如死於此地,劍剁石不開。」 劍落石開,好開心。

劉備的大舅哥,年小他二十歲的孫權在後面看見,問曰:「玄德公如何恨此石?」玄德知道賭博肯定不好,不想讓大舅哥知道,就滿嘴胡謅了:哥哥我快五十了,還不能替國家消滅賊黨,這個心裡恨啊,就用寶劍賭一下,如果能破曹興漢,就能砍斷此石。今果然如此」。

孫權何等聰明:劉備莫非用此言瞞我。也拔出寶劍對玄德說:我和老天爺賭一把,要是能把曹操打敗,也能砍斷這石頭。卻暗暗在心裡祈禱:「若再取得荊州,興旺東吳,砍石為兩半」,手起劍落,巨石亦開。

據說至今有十字紋「恨石」尚存。

兩人沒分出輸贏,於是來到江邊,忽見波上一葉小舟,行於江面上,如行平地。玄德賭興盎然,對孫權說,你們南人駕船行,我們北人乘馬快。孫權聽了,心裡冷笑:「劉備還想和我賭馬,我就跑給他看,讓他知道馬上功夫我也是第一。「乃令左右牽過馬來,飛身上馬,馳驟下山,復加鞭上嶺,笑謂玄德曰:「南人不能乘馬乎?」玄德聞言,撩衣一躍,躍上馬背,飛走下山,復馳騁而上。二人立馬於山坡之上,揚鞭大笑。至今此處名為「駐馬坡」。

有始有終 賭盡人生

英雄遲暮,劉備退兵白帝城,駐蹕永安宮,染病不起,漸漸沉重,感覺將久於人世。人年五十,不稱夭壽。時年六十三歲的劉備,性情豁達,自覺死復無恨。人生如何圓滿,莫過於給自己開個追悼會,像寶玉看看妹妹們如何梨花帶雨般的為自己哭哭滴滴一番。劉備何等英豪,索性和諸葛亮來個賭局,給自己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有人說,三分天下者,曹操佔天時之利,孫權佔地利,劉備佔人和。其實直到蜀國滅亡,人才匱乏始終是劉備未能堅固帝業的根本原因,所以才有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當先鋒只說。

劉備的將屬,以劉備為圓心,呈現同心圓分布。關張是同屬內核。三人外為君臣,內如骨肉。張飛丟失徐州,劉備妻兒皆身陷敵手。張飛欲拔劍自刎,劉備說出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了尚可補,手足斷了安可續?」極具個人化魅力的名言。事實也如此,劉關張個人情誼遠超帝王與臣屬關係,不計功利,牢不可破。他們的關係是朝臣關係之外的另一個小循環。君臣大防,江山社稷,都置之度外。

劉 備三顧茅廬,成就歷史上親賢若渴的佳話。雖然諸葛亮隆中對,將三分天下的謀略化為政治格局,功莫大焉。但是諸葛亮仍在這個核心圈之外。尤其是華容道後,諸葛亮痛下決心,欲在劉關張的核心圈上打開缺口,最終還是以劉備親自求情,保留他與關張的特殊情誼。

劉備與諸葛亮及趙雲的分歧出現在關羽之後對江東的態度。

赤壁之戰,曹操折戟,然基業厚實,仍為天下重鎮。荊州既失,益州疲敝,惟有聯合東吳,徐圖發展。劉備以兄弟情深,逾越國家大義之上,欲決戰江東,自然受到諸葛亮等勸阻。

劉備的思維邏輯是弟兄手足,情誼也。無此情愫,國之基石何以安固。有家方有國,為家即為國。諸葛亮的邏輯是存國方有家,為國私情皆可盡免。諸葛亮如此,趙子龍如此。

大凡託孤有三種結果:一是忠心不二,鞠躬盡瘁;二是行周公霍光之道,選優代之;三是逆反悖託,取而代之。

如關羽、張飛皆在,劉備恐無暇虞。老臣除子龍尚在,惟有孔明陪榻於旁。

劉備眼光極其高明,臨終前不忘告知諸葛: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對諸葛亮,劉備知其人用其才。倆人如魚似水,深鍥而定,也非常人情誼可比。知亮者,劉備第一人也。

既然深知,劉備無需戰戰兢兢,唯恐百年之後,諸葛廢劉自立。劉備早年喪父,家貧,販屨織席為業,雖胸懷大業,卻視富貴於浮雲。張飛失徐州,劉備一句「得之何喜、失何足憂」境界高於多少君王諸侯。

當劉備扶著諸葛亮的後背,想和他的丞相小賭一把。答案已經心底,他就是想看看諸葛亮的反應,與信任無關,就是心篤情閒,娛樂為主。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果然,賭注太大,孔明壓不上去,聰明才智、文韜武略,都不足再提。只有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劉備又一次勝利了。帶著一生的滿足和勝利,劉備為自己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給我們一個大大的感嘆號。如果你已經一無所有,何不賭上一把!

相關焦點

  • 說三國,從三入小沛看劉備為何得天下?
    不獨陶謙看好劉備,徐州其他有頭有臉的人物也都聽說過劉備的仁義和禮賢下士,廉竺等人敲鉀打鼓地來到沛縣,恭請劉備到徐州擔任州牧,劉備對此卻一再推辭,直到最後才答應暫領徐州。三國的舞臺上永遠都缺少不了光怪陸離的表演,呂布居然也收留下劉備,並把小沛給了他,這是劉備第二次進駐小沛,袁術再次派兵攻打劉備,此時呂布也意識到唇亡齒寒,呂布轅門射戟幫助劉備趕走袁術,劉備心中有氣於是在安頓下來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招兵買馬,憑著劉備的名氣,不久便招來了一萬兵馬,顯然徐州雖然到了呂布手裡,老百姓心中是有劉備的,呂布不傻,也看到了這一點,他當然不能容忍劉備的羽翼再度豐滿起來
  • 發覺人才潛能《原版三國》伯樂識英雄
    《原版三國》以三國歷史為背景,採用新一代的flash技術,將網頁遊戲與客戶端遊戲完美融合在了一起。玩家可以直接通過網頁進行遊戲,也可下載微型客戶端體驗遊戲的樂趣!在體驗網頁操作帶來的便捷同時,亦可感受客戶端帶給你的遊戲快感!《原版三國》是首款真正貼近三國原著的遊戲,不僅再度重現了三國的經典場景;劇情背景、任務對話也都採用了原文內容。
  • 三國最厲害的一支特種部隊,實力遠勝陷陣營,選拔要求極其苛刻
    三國最厲害的一支特種部隊,實力遠勝陷陣營,選拔要求極其苛刻文|雞蛋加面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特殊的一個時期,因為它在人們之間的流傳度非常廣,人們對裡面的故事也非常熟悉但儘管三國裡面的傳說故事十分精彩,但三國畢竟是身處亂世,佔據主旋律的還是戰爭。可以說是三國一切故事的發展都是圍繞著戰爭而展開的。而在戰爭中,除了那些以一敵十,以一敵百的將領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諸侯們的秘密武器,也就是他們麾下的特種部隊。人們比較熟悉的就像是呂布麾下的陷陣營,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這些特種部隊在演義小說中都是大放異彩,每支部隊都能在一場戰爭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三國軍閥是如何養活軍隊的?曹操靠摸金校尉,劉備來錢的路子最快
    東漢末年,三國割據,那段時間英雄人物層出不窮,一展他們的雄才偉略。蘇軾就曾經歌詠過赤壁之戰,「千古風流人物」,在他筆下,那些英雄人物都栩栩如生。而曹操本人也鍾愛詩歌,他把抱負寫於詩中,如「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 亦敵亦友的曹操和劉備,在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糾葛
    三國時期雖然有三個政權,但是曹魏和蜀漢應該是最受關注的兩個政權,而劉備和曹操這兩個開創者或者說奠基者,他們的形象也相當的豐富和鮮明。曹操和劉備可以說是一對宿敵,然而在另一方面,他們在創業前期的關係卻比較融洽。即便關係破裂成為仇敵,多少也有一些英雄相惜的味道。那麼這兩個風雲人物,在漢末三國時期的亂世中有怎樣的糾葛呢?
  • 天下英雄誰敵手——《三國志:英雄的黎明》
    天下英雄誰敵手——《三國志:英雄的黎明》如果要說一個東亞乃至於世界範圍內都聲名遠播的文化符號,三國一定當之無愧排行第一。原因無他,三國時代真真正正的為我們證明了"波瀾壯闊"這個成語的意義。英雄,奸雄,梟雄,雄渾豪烈,提三尺劍創不世功勳。意氣,膽氣,俠氣,氣魄恢弘,縱千裡馬騁天下壯志。面對這樣一個時代,各色的文藝作品自然也不會輕易放過,文學自不必說,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一馬當先,為三國題材的文藝作品樹立了最高的典範。
  • 三國文化的精髓與魅力:英雄、智慧、倫理
    英雄文化——三國文化的主旋律三國文化突出的外觀印象是其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歷史文獻中 「英雄」一詞據學者考證最早源於西漢末年班彪《王命論》。而到東漢末至三國時期,開始頻頻見諸歷史文獻。三國時期正是這樣一個典型的「英雄時代」,金戈鐵馬,風雲際會的動蕩歲月將曹操、鄧艾、鍾會,劉備、孫權、諸葛亮以及周瑜、魯肅、關羽、趙雲等眾多英雄風流人物從各個社會基層角落匯集到歷史舞臺中心,他們或以文治武功割據為王,或以智術謀略運籌帷幄,或以超絕武藝縱橫馳騁,或以忠肝義膽為主獻身,或以卓犖不群為人仰慕。
  • 蜀漢昭帝劉備—莫欺少年窮,勢成三分天下!
    劉備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從一個賣草鞋的小販到三分天下的帝國王者。這一個白手起家的皇帝,他的傳奇一生又有著怎樣坎坷的經歷呢?話說劉備這人特別喜歡結交英雄豪傑,做生意的時候,東奔西走的他倒也交到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隨著東漢政權的腐敗,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一浪接一浪,其中的「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亂世的開始,也是劉備投身風雲莫測的政治舞臺的開端。
  • 大器晚成復漢室 代號:三國公布劉備立繪設計靈感
    日前,騰訊創新融合策略卡牌手遊《代號:三國》首次公布劉備武將的立繪設計靈感。作為蜀國的一員大將,劉備的獸化元素為「金龍」;關於該角色的立繪設計,官方以「潛龍·金冠」、「韜光·雙股劍」、「百姓的愛戴·仁德」、「玉佩·明志」、「獸化·金龍」等五組關鍵詞所概括,每一個細節都能讓人了解到關於劉備的真實歷史故事。
  • 三國風起雲湧,曹操劉備成人傑,孫權卻是過客
    三國早期,曹操虎踞中原定天下大勢,三國中期,劉備逆流而上對天下徐徐圖之,而遠在東吳的孫權,從頭到尾似乎都在打醬油,在三國存在感並不是很強。呂蒙之死是由孫權忌憚呂蒙為周郎報仇而不停自己命令,後世有太多的證據輔佐呂蒙是中毒而死,至於所謂的索命從科學來看,完全是扯淡,而能讓名將死於毒中,也唯有孫權有這個能力;而陸遜之死則是陷入皇子內鬥,戰隊失敗被孫權逼死,至於周郎,在赤壁之戰時,由於沒聽周郎諸多建議,讓劉備佔據四群就很說明問題,並且孫權還拒絕軟禁劉備。
  • 三國英雄榜,蘇東坡沒選出第一
    閻立本所繪的《歷代帝王圖》,曹丕、劉備、孫權都在其中。曹操哪兒去了?曹操沒稱帝,級別不夠。(《諸葛亮論》)「此其父子兄弟且為寇讎,而況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間之勢,不過捐數十萬金,使其大臣骨肉內自相殘,然後舉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滅項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義,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奮其智謀,以絕曹氏之手足,宜其屢戰而屢卻哉!」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得天下,為何劉備獨佔三人卻敗了?
    東漢末年董卓亂政治,天下就開始了諸侯爭霸的時代,各路諸侯開始的時候還打著討伐董卓光復漢室的口號,後來乾脆自己稱帝了,袁術率先稱帝,所以他先涼了。諸侯割據的局面維持幾十年,最後變成了三足鼎立,由劉備,孫權和曹操共同執掌天下。然三國紛爭不止,劉備,曹操都老死都還沒分出勝負。
  • 劉備最該感謝的貴人,隨口一句話,就讓劉備當上了皇帝
    說到三國時代,劉備總是一個很難被遺忘的英雄人物。無論是人品還是韜略,都讓人敬佩萬分。劉備也算是草根起家,早年更是賣過草鞋和草蓆,最後成為三國鼎立的雄主之一,假若他的運氣再好一點點,說不定能夠逆轉乾坤,一統中原。其實,細細說來,劉備能夠有此成就,還是因為遇到了貴人。
  • 三國時期,蜀國有能力統一天下嗎?看看蜀國巔峰時期的實力就明白
    縱觀中國歷史,天下紛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話說東漢末年,朝庭腐朽,民不聊生,亂象叢生,各地英傑應運而生,群雄角逐,遂分為三國——魏、蜀、吳。最後又歸於晉,天下重歸統一。三國之鼎立,蜀國可謂是異軍突起,蜀主劉備,雖說沾點皇親,有個「劉皇叔」的身份,卻以織席賣草鞋為生。然心存高遠,仁德寬厚,白手起家,最終逆襲成為一國之主。
  • 胸懷大志 腹有良謀——三國英雄
    一、教學目標1.全面客觀地評價三國中的英雄人物。2.對作品中英雄人物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並從中獲得有益啟示。3.形成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激發閱讀興趣。艾老師的課堂現場可圈可點環節一中,學生讀到了「唯使君與操耳」這句話,艾老師及時提問,為什麼曹操稱呼劉備為劉使君?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人物關係的重要問題,學生需要通過《三國演義》進行積累。劉備的稱呼很多,劉皇叔、劉玄德、明公、劉豫州、先主,不同的人對劉備稱呼不一樣,這裡面有人文的原因,有歷史的原因,還有文學化的原因。
  • 劉備稱霸三國的轉折點,大意失荊州,隆中對宣告涼涼
    三國中忠肝義膽的劉皇叔是筆者最為喜歡的英雄人物之一,世人普遍認為劉皇叔最後失敗的原因是自身國力孱弱,手下的將領特別是諸葛亮已經窮極一生,蜀國在本質上與魏國有著天地一般的差距.把蜀漢失敗的原因歸咎於蜀漢國力的孱弱對於這一群「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英雄,其實算不算得上是一種侮辱?筆者私以為劉皇叔失敗的原因是總體戰略的失誤,蜀國於221年建立,263年滅亡,經歷了42年的時間。
  • 三國人物分析:金庸筆下以德服人,群俠傳之仁德天下劉玄德
    三國人物分析:金庸筆下以德服人,群俠傳之仁德天下劉玄德群俠傳之仁德天下劉玄德「惟賢惟德,能服於人」,三國殺裡面的這句臺詞能很好的概括劉備的性格品質,一談到劉備,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選賢任能和愛民如子的仁德之心,劉備正是憑著這種「
  • 英雄的黎明,劉備的黑道發家史
    先主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三國志》對先主的發家史描述極盡曲筆讚揚,幾乎是一曲「英雄的黎明」。註:英雄的黎明,1988年日本動畫《三國志》開篇曲目。作曲者橫山菁兒。該曲旋律悠揚,氣勢恢宏,曾作95(古天樂)版神鵰俠侶主題曲。
  • 劉備遺言卻暴露玄機,曹操才是全書的英雄
    真正寫英雄的是三國。你知道什麼叫英雄惜英雄,你知道什麼叫可惜遲暮,你知道什麼叫壯志難酬。在三國裡,你都可以看見。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存於世,最公平便是無論是誰最後都逃不了死的命運。也許你這一生過得碌碌無為也許你這一生過得叱吒風雲,也許你會流芳百世或者也會遺臭萬年,但是死了便什麼也沒有了。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為何仍失敗?他忽略了後半句
    三國期間,劉備可謂天下歸心,憑藉著漢室的身份與仁善之心,收割了一批又一批寶馬英雄,能人志士。人們為他出生入死,連關羽、徐庶這些到了曹營的人,也日思夜想,渴望回到劉備身邊,而他身邊更是有臥龍鳳雛,張飛趙雲,又為何落得一個失敗的境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