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期、三國時代,風雲詭譎,星光璀璨,豪傑爭雄,九州山河,車橫兵縱,演繹了百年盪氣迴腸的厚重史卷。
朝權旁落,鹿失諸野。「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於是各路豪傑展示十八般能力,欲捉鹿於鼎內,烹而食之。天下有德者得之,而有「能」者也能居之。
首先發力的是袁紹,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招牌堂亮,人脈雄厚,郭嘉、荀彧曾帳前聽令,趙雲趙子龍也疆場效力。袁紹憑祖上蔭護,如磁鐵吸引,賢勇鹹集,終得十八路諸侯盟主,雄踞冀州。
曹操之父原為夏侯嵩,繼為中常侍曹騰養子,乃改姓曹。朝裡有人好做官,曹操二十歲聚孝廉,擔任過首都公安分局局長。後官拜騎都尉,率兵剿黃巾軍。刺殺董卓更為天下知。曹家子弟曹仁、曹洪,夏侯本家夏侯惇夏侯淵,謀士程昱、荀攸、戰將李典、樂進,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矯詔討卓,首義之功,得道多助。取兗州,定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氣勢尤勝。
孫權之祖父為十八路諸侯之一—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孫堅勇烈,甘為先鋒、突入洛陽,得玉璽而歸。小霸王孫策雄霸江東,兵強馬壯。孫權據有時江東,三世之資,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割牛耳與江左,敢與天下爭鋒。
袁紹是名門之後,曹操是少年得志,孫權是三世基業,成功的人道路各不同。偏偏有個人,一無所有,白手起家,靠賭運氣贏得三分天下,令人擊節稱嘆。一部三國史,也可謂是劉備三次豪賭史,可謂既經典,又驚心。然而次次賭勝,從赤貧到稱帝,可圈可點,福莫大焉。
桃園結拜關張 情誼千裡流芳
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就是做領導的。
劉邦年輕時幹個鄉長(亭長),縣長陳平卻心甘情願地屁顛屁顛的跟在他後邊當小弟。劉富翁家開宴席,他跑去吃個霸王餐,不但沒挨打,還讓富家翁把女兒倒貼了做老婆。
曹操刺殺董卓未遂,亡命天下。中牟縣守關兵士抓住曹操。曹操自覺小命難保,誰知形勢瞬間逆轉。縣令陳宮倒頭便拜,自願棄官追隨。若三國謀士裡分十級,陳宮段位也能排到七八級的。一句「我非俗吏,乃未遇其主而」,甘願棄官追隨曹操逃匿,以舉大業。
《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華蓋」。他比他爺爺的爺爺光武帝劉秀志向遠大。劉秀當年只是發誓「做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劉備這點像項羽:「彼可取而代之」!
劉備懷揣天子夢,是要創立一番基業的。十五歲開始遊學,結交的都是名士高官。首拜與鄭玄和盧植門下。鄭玄何許人也?大思想家、大經學家,這個「大」有多大,這麼說吧,如果他謙虛說自己的學問天下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的。同時,他還當過農業部部長(大司農)。盧植和鄭玄倆人牛到一起了,同為馬融的弟子,官拜尚書。
劉備的同學公孫瓚,貴族出身,涿郡太守的姑爺。後官拜中郎將,打的北方遊牧民族滿地找牙,望其白馬遁逃無影無蹤,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帝胄血統、師出名門、同窗高官,這樣的人物慾結拜的弟兄,怎麼也得非富即貴吧!
縱觀劉備一生,桃園結義是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當黃口孺子智力不逮時,我們就聽說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認為劉關張是天經地義。等智力漸長略有判斷力時,劉關張結義已成背景信息,也不去考慮其中的理由了。
在一個曬血統、看出身、比學問的時代,劉備拜把子的關羽、張飛是什麼人?一個是殺人逃犯、貨郎攤主;一個是賣酒屠豬的小地主。關羽、張飛不但寂寂無聞,甚至可以說劣跡斑斑(關羽擅取他命,張飛酒後肆虐他人已成習性)。結義之前,劉備與此兩人素昧平生,兩人又未展現定國安邦的特殊才能,且有可資成帝王大業的資源,僅僅片言隻語,就焚香結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說明什麼?
分析原因,只是劉備愛賭性格的昭現,是劉備豪賭的開始。劉備用自己的皇族血統、社會名聲做賭注,賭關張一生的忠誠和追隨,賭關張的青春和生命,賭關張的不拋棄,不放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張飛橫槍長坂坡,喝退百萬兵。關張二人,鞍前馬後,不計利害,直至戰鬥到生命最後的時刻,劉備賭勝了。
只是,這也是慘勝吧。邊際效益差了點。張飛酒後丟徐州,劉備失去與曹操、袁術等爭霸的資本,如喪家犬般流浪四方,不得不先後依附投靠呂布、袁紹、曹孟德和劉表;關羽失去荊州,徹底使劉備永遠失去「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機會!夷陵慘敗,劉備命喪白帝城,也是這次結拜的後續不良影響吧。
劉備賭勝情誼,卻無益於江山。得人者, 先得之於己者也; 失人者, 先失之於己者也。劉備做到了。
與虎謀皮 智者得之
不依信史,但就小說《三國演義》,曹操是奸詐第一人。有人說,司馬懿堪稱翹首。竊以為司馬懿是狡詐,兩人風格不同。司馬懿在曹操面前就是小學生。
數盡天下英雄,誰敢和曹操賭?
與別人不同,曹操的奸詐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小時候,曹操的叔叔曹德見操遊蕩無度,很生氣就告到他爸爸曹嵩。曹嵩呵斥曹操一頓。曹操十分不滿,想出一個計謀。一天看見曹德來了,裝作中風了,躺在地上打滾。曹德驚恐的跑去告訴曹嵩,曹嵩急忙來看望,曹操裝模作樣的看書。曹嵩曰:「你叔叔說你中風了,現在痊癒了嗎?」曹操一副無辜申請:「孩兒從來沒有這病;只是叔叔不喜歡我,故意冤枉我的。」曹嵩相信了。以後曹德再說曹操辦的壞事,曹嵩也聽不進去了。三歲的孩子把三十歲的兩大人給玩了。
長大了,曹操依舊放蕩形骸。一天和袁紹出去遊玩,碰見一家結婚,他倆趁著男人都在院裡喝酒,跑到洞房把新娘劫持跑了。家人發現追趕。袁紹慌不擇路,鑽到荊棘裡出不來了。曹操大喊,偷新娘的賊在這兒。於是袁紹也顧不上皮開肉綻了,從荊棘裡跑了出來。
兵者詭道也。兩軍對壘,如何使詐,皆屬高明。但是曹操的狡詐是全方位的。
且不說曹操望梅止渴,騙騙士卒。那只是小兒科。為了作戰勝利,不惜使用下三濫的招數。在徵袁術時,兵糧耗盡。軍糧倉庫保管員王垕來到帳前稟告曹操曰:「兵多糧少,沒辦法支撐下去了,請丞相明示?」曹操說:「用小鬥發放糧食,暫且解一時之急。」王垕說:「倘若兵士怨恨,怎麼辦?」曹操說:「我自有辦法。」王垕就按照曹操的命令執行,用小鬥發糧。曹操暗地裡派人到各寨探聽消息,沒有不罵娘的,都說曹操欺負大家。時機成熟,曹操秘密召喚王垕來說:「我想向你借一個東西,來安慰大家的心,你可不要吝嗇啊。」王垕不解問:「不知道丞相借什麼,只要我有的絕不自珍?」曹操一笑:「你有的,想借的就是你脖子上的人頭。」王垕大驚失色說:「我無罪啊!」曹操說:「我也知道你無罪,但是不殺你,兵卒必定造反。你死後,你的老婆和孩子我替你養著,你就不要擔心了。」王垕再要辯解時,曹操已經喊來刀斧手,將王垕推出門外,一刀把頭剁下來,掛在高高的竹竿上,張貼榜文公示:「王垕故意用小斛發糧,盜竊官糧,已經按軍法處斬。」於是大家的怨恨才消除。
對軍營兵士使詐,對身邊近臣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董卓把持朝政時,曹操借王允的七星寶刀行刺董卓未果,心裡有了陰影,老怕有人趁他睡覺刺殺他。杯弓蛇影,晚上每個出現在帳前的侍衛都像刺客。於是,有一天曹操裝作睡著,把被子蹬下床,侍衛趕緊來給他加被子。他跳起來,拔劍殺了侍衛,又躺到床上裝睡。第一天裝作發現侍衛被殺,其他侍衛告訴是在給他加被子時被他所殺。他沉痛的告訴大家,我好夢中殺人,因此我睡著了你們千萬不要靠近我。
曹操的報復心也是爆棚的。
有人問三國第一狂人是誰,非禰衡莫屬。禰衡見東漢末年第一牛人曹操,曹操炫耀手下。禰衡嘲笑了個遍:荀彧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招,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于禁可使負版築牆,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曹操怒火焚燒,恨不得手撕禰衡。於是派禰衡出使荊州,借劉表之手殺了禰衡,解去心頭之恨。
禰衡死後,曹操餘恨未消,矛頭瞄向推薦禰衡的孔子二十世孫、三歲讓梨的孔融。
孔融不知危險降臨,仍以偶爾譏諷曹操為樂。曹操攻佔冀州後,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也是飽讀史書,諳習歷史典故之人,但怎麼也想不起來有此典故,後來問孔融這齣於何經何典。孔融答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孔融說完哈哈一笑,以為事了,憤懣的曹操捏了孔融 「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下令滿門炒斬。以至於孔融年僅七歲的女兒和九歲的男孩的對話留下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讖語。
曹操打敗袁紹的功臣之一許攸,親切的呼喚曹操的小名,被許褚殺掉。如果說曹操沒給許褚遞送眼神,打死我我也不信。曹操割發代首,軍紀甚嚴,未經許可,哪怕是默許借許褚一百個膽,也不敢殺軍中的大謀士。我想曹操會向大家說: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曹操殺楊修事件,也不能完全歸屬曹操的強烈的性格。只能說楊修是學歷高、政治經驗少的典型,高智商、低情商的代表。楊修很聰明,每每猜準曹操的心思,不免沾沾自喜,他以為那只是個智力遊戲,腦筋急轉彎。他不知道,每次他展示的超越他人的智商帶來的餘波,輕飄飄如同稻草,也會壓倒一匹駱駝。引發曹操記恨的力量會撬動一把沉甸甸的鬼頭刀。
當然,對於敢於和他正雄天下者,更是不餘遺力,趕盡殺絕。擊潰袁紹,連同兒輩一同滅絕;白門樓斬三國第一勇士呂布;想喝蜜水旁邊只有膿血的袁術;西涼軍統領馬騰;更不要說為獻計獻帝企圖清君側董承等重臣。
天下恐怕也就劉備敢和曹操堵上一把。
劉備自白衣出道,剿戮黃巾軍、三英戰呂布,謙讓徐州牧,已是公認的天下「英雄」,不局於一隅之得失,胸襟博大,志存高遠。一山不容二虎,道理婦孺盡知;殺他的理由充分而又必要,曹操亂世之奸雄,豈有不知道的道理,豈有不行動的可能。殺他是任何逐鹿中原、一統天下的政治家的正常的行為,放了他才是沒有天理的。就像朱元璋誅殺功臣:不需要有造反的證據,只要有造反的實力,就可以認定叛逆罪,滿門抄斬。他的存在,就是殺他的不容錯失的理由。
退一萬步,即使曹操不願背負害賢之名,只要把他羈絆於許昌即可。無東山再起之機緣,對劉備來說,或許是生不如死。也等於一敗塗地了。
結果不用劇透,大家都知道的:在這一賭局中,劉備完勝曹操,最後從籠中鳥、網中魚,成為入大海之魚,上青霄之鳥,再不受籠網之羈絆也!
劉備是怎樣完勝的呢?讓我們逐一來看精彩對決:
曹操方的態度:大謀士荀彧開門見山: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後必為患。大謀士程昱更言:劉備終不為人之下,不如早圖之。歸納一下,他們的意見是該殺、必須殺、馬上殺。曹操的意見有所保留歸納意見是該殺,可殺,但現在時機不合,故不殺。但必須如郭嘉所言 「縱不殺備,亦不當使之去 。古人云:一日縱敵,萬世為患。
他告訴諸謀士的話很清楚:「彼既認為皇叔,吾以天子之詔令之,彼愈不敢不服矣。況吾留彼在許都,名雖近君,實在吾掌握之內,吾何懼哉?」
其實,曹操難為人言的思想:漢獻帝是袖中鳥,隨時可取而代之。但他的志向是百年後墓前立著「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的碑銘。他選擇周文王,平定天下,順利讓兒子稱帝。他徵伐四方的一個法寶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用的多了,罵的人就多了,公信力打折。若天下公認的英雄劉備能依附與他,替漢獻帝站臺,足能防眾之口,增加他「法寶」的威力。他長劉備六歲,基本算是同齡人。他去世那一天,天下太平,獻帝下臺,他讓劉備陪葬,一舉兩得。
曹操還要測試劉備。這就是出名的「煮酒論英雄」。劉備心知肚明,胡亂說袁術、袁紹、劉表、劉璋都是天下英雄,為了湊數,連張繡、張魯、韓遂都拉上了。
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筯,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筯緣故,輕輕掩飾過了。
劉備自十五歲遊學以來,參見上首皆一躬到底道:「在下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十八諸侯聯合抗董卓,曹操初見劉備即有意籠絡。此次劉備來投,張嘴即言:「玄德與吾,弟兄也」。
曹操視劉備為天下英雄,因此不可能不知道劉備的身世。在此情況下,將劉備引薦給漢獻帝,同意劉備認祖歸宗。既是測驗獻帝,又考查劉備,一舉兩得,可謂是老謀深算、刁鑽毒辣。
果然,劉備亮相許昌,如一石驚起千波浪;
——獻帝暗思:「曹操弄權,國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
——馬騰曰:「見有豫州牧劉玄德在此,何不求之?」
——荀彧等一班謀士入見曰:「天子認劉備為叔,恐無益於明公。」
曹操就要把劉備在漢獻帝皇權周邊所有的關系統統暴露出來,引蛇出洞。曹操如蒼鷹高高在上,明察秋毫、洞若觀火,俯視劉備行蹤,一旦發現有不利於他的行動,即可將劉備化為齏粉。
劉備:《孫子兵法》曰:知此知彼,百戰不殆。被呂布逐出小沛時,劉備下一步行動是「借兵破布,此為上策」。冀州袁紹實力最大,但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能不能容身尚待兩可。其與呂布尚未交惡,聯合對曹,實屬最上選擇。欲借袁紹之兵再戰呂布,毫無利益回報,似在與虎謀皮。淮南袁術,與呂布欲結秦晉之好,南渡淮河投靠,應是自投羅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袁術兵強馬壯,稱帝之心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似乎這個詞用早了,一笑,借其意吧),當然不會把他這個羸弱的敗軍放眼裡,借勢吞併了他的殘兵敗將,尤為不可。
能與呂布攻戰者,惟有曹孟德了,「曹操所恨者,呂布也。投奔曹操,借軍破呂」是劉備唯一的去向。但是曹操靠得住嗎?這是個問題。估計劉備如是考慮:一是他與曹操之間尚有一絲情感。想當初,十八路諸侯徵討董卓,是曹操給他這個弼馬溫式的不入流人員添加了一個凳子,給關羽溫了一杯斬華雄的酒;曹操復仇陶謙,劉備馳援徐州,雙方並未刀槍相見,曹操賣了個人情;二是曹操胸襟寬廣,志在天下,正是廣攬天下智謀之時,不會冒不容英豪之名聲,而另有它圖。三是他認為他「振長策而御宇內,履至尊而制六合」的雄心尚未展現,危險指數尚在警戒線以下。
於是,劉備決定豪賭一把。賭輸了,身家性命皆無。即使苟全性命,也只能成為曹操籠中的老死的一直金絲鳥。他沒有可以拿出手的賭資,一切主動權都在曹操手裡,除了對曹操的判斷,他只有等對手失誤的。無招勝有招,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盤算後,劉備第一次進入許昌城,拜見曹操曹丞相。劉備採取的措施是紮營城外,輕車簡從,減小影響。同時聲明是投靠曹丞相,向致謝曹丞相。不去涉足朝廷,觸犯曹操的禁忌。
當曹操推薦劉備見漢獻帝,讓劉備認祖歸宗後,劉備反而更加對曹操俯首稱臣。
閒暇之時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
高手過招,勝負毫釐之間,非常人可以理解。劉備繼續一張藍圖繪到底,公開走曹操的路線。迷惑了所有人。
董承認為「此人雖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
關、張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
劉備成功的降低了自己的危險係數,閥值達到曹操完全能接受的區間。操遂不疑玄德。
玄德曰最終,吾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之羈絆也!」
結果導致劉備全勝,不但全身而退,帶走隊伍兵士。
曹操完敗:時郭嘉、程昱考較錢糧方回,知曹操已遣玄德進兵徐州,慌入諫曰:「丞相何故令劉備督軍?」操曰:「欲截袁術耳。」程昱曰:「昔劉備為豫州牧時,某等請殺之,丞相不聽;今日又與之兵: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後欲治之,其可得乎?」郭嘉曰:「丞相縱不殺備,亦不當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縱敵,萬世之患。望丞相察之。」曹操然其言,遂令許褚務要追玄德轉來,未果。
這是怎樣的膽識和大手筆啊,這是對曹操性格如何精準的判斷啊。無怪乎曹操稱「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從此,雖經坎坷,劉備終成正果,三分天下,面南稱帝。
小賭怡情 山河依舊
劉備許昌玩了把心跳,賭了大的。賭性仍濃,劉備江東娶嬌妻孫尚香。宴席間,出來撒泡尿還不忘賭一把,望見庭下有一石塊,拿石頭賭賭運氣:「若劉備能勾回荊州,成王霸之業,一劍揮石為兩段。如死於此地,劍剁石不開。」 劍落石開,好開心。
劉備的大舅哥,年小他二十歲的孫權在後面看見,問曰:「玄德公如何恨此石?」玄德知道賭博肯定不好,不想讓大舅哥知道,就滿嘴胡謅了:哥哥我快五十了,還不能替國家消滅賊黨,這個心裡恨啊,就用寶劍賭一下,如果能破曹興漢,就能砍斷此石。今果然如此」。
孫權何等聰明:劉備莫非用此言瞞我。也拔出寶劍對玄德說:我和老天爺賭一把,要是能把曹操打敗,也能砍斷這石頭。卻暗暗在心裡祈禱:「若再取得荊州,興旺東吳,砍石為兩半」,手起劍落,巨石亦開。
據說至今有十字紋「恨石」尚存。
兩人沒分出輸贏,於是來到江邊,忽見波上一葉小舟,行於江面上,如行平地。玄德賭興盎然,對孫權說,你們南人駕船行,我們北人乘馬快。孫權聽了,心裡冷笑:「劉備還想和我賭馬,我就跑給他看,讓他知道馬上功夫我也是第一。「乃令左右牽過馬來,飛身上馬,馳驟下山,復加鞭上嶺,笑謂玄德曰:「南人不能乘馬乎?」玄德聞言,撩衣一躍,躍上馬背,飛走下山,復馳騁而上。二人立馬於山坡之上,揚鞭大笑。至今此處名為「駐馬坡」。
有始有終 賭盡人生
英雄遲暮,劉備退兵白帝城,駐蹕永安宮,染病不起,漸漸沉重,感覺將久於人世。人年五十,不稱夭壽。時年六十三歲的劉備,性情豁達,自覺死復無恨。人生如何圓滿,莫過於給自己開個追悼會,像寶玉看看妹妹們如何梨花帶雨般的為自己哭哭滴滴一番。劉備何等英豪,索性和諸葛亮來個賭局,給自己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有人說,三分天下者,曹操佔天時之利,孫權佔地利,劉備佔人和。其實直到蜀國滅亡,人才匱乏始終是劉備未能堅固帝業的根本原因,所以才有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當先鋒只說。
劉備的將屬,以劉備為圓心,呈現同心圓分布。關張是同屬內核。三人外為君臣,內如骨肉。張飛丟失徐州,劉備妻兒皆身陷敵手。張飛欲拔劍自刎,劉備說出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了尚可補,手足斷了安可續?」極具個人化魅力的名言。事實也如此,劉關張個人情誼遠超帝王與臣屬關係,不計功利,牢不可破。他們的關係是朝臣關係之外的另一個小循環。君臣大防,江山社稷,都置之度外。
劉 備三顧茅廬,成就歷史上親賢若渴的佳話。雖然諸葛亮隆中對,將三分天下的謀略化為政治格局,功莫大焉。但是諸葛亮仍在這個核心圈之外。尤其是華容道後,諸葛亮痛下決心,欲在劉關張的核心圈上打開缺口,最終還是以劉備親自求情,保留他與關張的特殊情誼。
劉備與諸葛亮及趙雲的分歧出現在關羽之後對江東的態度。
赤壁之戰,曹操折戟,然基業厚實,仍為天下重鎮。荊州既失,益州疲敝,惟有聯合東吳,徐圖發展。劉備以兄弟情深,逾越國家大義之上,欲決戰江東,自然受到諸葛亮等勸阻。
劉備的思維邏輯是弟兄手足,情誼也。無此情愫,國之基石何以安固。有家方有國,為家即為國。諸葛亮的邏輯是存國方有家,為國私情皆可盡免。諸葛亮如此,趙子龍如此。
大凡託孤有三種結果:一是忠心不二,鞠躬盡瘁;二是行周公霍光之道,選優代之;三是逆反悖託,取而代之。
如關羽、張飛皆在,劉備恐無暇虞。老臣除子龍尚在,惟有孔明陪榻於旁。
劉備眼光極其高明,臨終前不忘告知諸葛: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對諸葛亮,劉備知其人用其才。倆人如魚似水,深鍥而定,也非常人情誼可比。知亮者,劉備第一人也。
既然深知,劉備無需戰戰兢兢,唯恐百年之後,諸葛廢劉自立。劉備早年喪父,家貧,販屨織席為業,雖胸懷大業,卻視富貴於浮雲。張飛失徐州,劉備一句「得之何喜、失何足憂」境界高於多少君王諸侯。
當劉備扶著諸葛亮的後背,想和他的丞相小賭一把。答案已經心底,他就是想看看諸葛亮的反應,與信任無關,就是心篤情閒,娛樂為主。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果然,賭注太大,孔明壓不上去,聰明才智、文韜武略,都不足再提。只有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劉備又一次勝利了。帶著一生的滿足和勝利,劉備為自己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給我們一個大大的感嘆號。如果你已經一無所有,何不賭上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