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第四中學 歐陽慧
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充滿蓬勃朝氣的新一代,當代青少年不僅要有卓越的智慧和超群的膽識,更加需要健全的人格和豁大的格局。家風是潤物細無聲的歷史傳承,也是紮根靈魂深處的文化薰陶。良好家風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培養良好家風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為此,我們申報了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中學生家風教育研究》,開展了一系列家風走進校園的實踐活動,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
一、中學生家風家規教育現狀
我們通過不同年級的問卷調查,了解到目前中學生家風家規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家風家規教育引導不夠。家庭和學校對中學生家風家規教育不夠重視,家長對中學生有成績至上的期盼,學校則有重智育輕德育的偏頗,家庭和學校沒有將家風家規教育作為教育的重點來實施。
2、家風家規德育功能嚴重忽視。家長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不夠,學校德育未能將家風家規教育納入德育教育的內容體系。
3、中學生踐行家風家規的狀況不佳。家風家規教育在內容上脫離學生成長實際,學校在某種程度上忽略通過家風家規教育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家風教育進校園的實踐探索
我們在推進《中學生家風教育研究》這一課題中,堅持以「弘揚家風家教,樹立家國情懷」為主旋律,以「家校共建協同化」為主抓手,開展了一系列的家風教育實踐研究活動。
(一)線上線下讀家風
課題組將「線上線下讀家風」與寒暑期及節假日學生實踐活動相結合,利用學校進行網絡調研和問卷,在超星閱讀平臺特設家風閱讀欄目,並藉助假期與家人團聚的日子,就傳統的家族文化相關內容,線上線下閱讀經典家風讀本,積極採訪家裡的長輩,並記錄獲得的信息和讀後感,為自己讀懂家風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線上線下讀家風活動,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知識、了解家風、學會尊重、懂得感恩、激發熱情等等。
(二)平「語」近人範家風
課題組以校園新媒體為平臺,藉助學習強國「平語近人」欄目,開展校園觀看《國之本在家》和《報得三春暉》等傳家風活動。通過觀看活動,學生受到了傳統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加深了對祖輩、對父母、對國家的真實情感,激發他們認真學習、立志成才的信心和決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傳承家風文化,汲取經典精髓,啟迪思想、塑造心靈、培養心智,將良好的習慣自覺地踐行在日常生活中。
(三)演講比賽頌家風
課題組以「好家風伴我成長」為主題,以演講比賽形式插入秋季新生入校教育及軍訓活動,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學生們講述自己在良好家風陪伴下健康成長的故事,闡釋自己對良好家風的認識與感悟。那種面對面的直白,情與情的交融,感與悟的體驗,感動著臺上臺下在座的每一位家長、學生和老師。通過入學教育活動的開展,高一新生在良好家風的薰陶感染中,養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道德風尚,凝聚傳播正能量,促進校園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四)主題班會亮家風
課題組利用學校各年級各班每周舉行主題班會,開展全年級以「讀懂家風」為主題的傳承家風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明白好的家風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讓學生接受一次傳統美德教育,激發他們向好、向善的本性。
(五)我手我心寫家風
課題組以「我手我心寫家風」為主題分年級開展徵文評選活動,高一年級開展「寫家書」活動,高二年級開展「讀懂家風」活動,高三年級開展「寫家族史」活動。學生們通過開展家庭成員的深入交流、祖籍尋訪等形式,收集對自己影響深刻的家史、家訓、家規、家風等文化信息,把自己所看、所聽、所想、所悟用文字表達出來。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來自父母的愛,也讓父母感受到來自孩子的心聲。
(六)班牌風採曬家風
課題組結合各班每月舉行電子班牌評比活動,開展「班牌風採曬家風」專題欄目評比活動,捕捉家庭中優良好家風,營造全面有序的班級文化氛圍,真正將智慧校園落地,把講家風故事、亮家風家訓、秀家族名人、築家風夢想融入到班牌風採中,讓每一位學生都既能感受到智慧校園的優越性,又能通過碎片式閱讀獲得知識,浸潤心靈。
(七)版報美篇秀家風
課題組聯合學校學生處和團委主辦,全體學生廣泛參與,共收到作品300多幅,在教學樓長廊樓展出優秀作品30幅,其餘的在各班級手抄報牆、黑板報中展出,美篇作品在各班電子班牌設定專欄瀏覽展示,並將評選、遴選的優秀「家風」各類作品在學校校報《四中人》刊登3期專版。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氛圍,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詮釋新時期好家風的內涵。
(八)遊學研修學家風
課題組以「學家風遊學研修」為主題,組織師生到冷水灘區上嶺橋鎮仁山村實地考察和學習孝德家風文化活動。師生們參觀了五館合一的鄉賢館、村史館、圖書館、文化大講堂、仁山茶館以及劉氏宗祠,瀏覽了仁山村歷史簡介、族規家訓、仁孝故事、鄉賢名人等。大部分學生回校後撰寫了遊學心得,向更多的人傳播中華傳統美德。
(九)一筆一畫書家風
課題組與學校學生處、年級部聯合舉辦"一筆一畫書家風"主題書法比賽展示活動,為學生的自我展現及自我鍛鍊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並邀請書法愛好者為學生指導並評比書法,讓學生在家風家訓書法比賽中感受傳統文化,繼承傳統美德。
(十)一字一句數家風
課題組結合高一年級建制班合唱展演,將家風內容列入合唱選歌內容,以孝道為主題,讓每個班級選一首歌曲進行展演。1827班班主任與全班學生進行了溝通和交流,選取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的《遊子吟》古典詩詞歌曲。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平語近人」第五集《報得三春暉》,同學們才真正理解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同學們說: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生動表達了中國人深厚的家庭情結。
(十一)四中講壇說家風
課題組藉助「四中講壇」平臺,開展「四中講壇說家風」活動,通過專家講座、家長講述、交流互動等形式,幫助更多家長朋友提升家教水平,傳承優秀家訓文化,弘揚良好家風,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家風教育實踐的幾點思考
(一)深化了對家風的認識和理解。 「家風」又叫門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繁衍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生活作風、生活方式、傳統習慣、道德規範和為人處世之道的總和。「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氣和風範,是一個家族共性的道德觀念,是一種精神尺度。家風傳承千載,作為一個家族的精髓,歷久彌新。家風的形成不僅對於個人有著深層次的影響,對於整個社會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優秀家庭的出現,勢必將傳播正能量,引領新風尚,就整個社會而言,將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法治建設。
(二)探索了優良家風的培養途徑及方法。培養優秀的傳統道德家風,是實現良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要以家庭教育為基礎,提升父母修養,樹立良好榜樣。以學校教育為載體,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優良家風,培養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以社會教育為重點,建立健全家風家教激勵制度,切實加強新聞輿論宣傳,廣泛開展評選表彰活動,在全社會形成個個弘揚良好家風、人人爭當道德模範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