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燴」「熬」 飲食特色詞裡藏著的美食

2020-12-13 中國財富網官方

臘月二十三小年一過,陝北人就開始做「年茶飯」,即春節傳統食物,神木叫「熬年食子」。年茶飯主要是容易存放的麵食、肉食等。比如,過生日、過年必不可少的「糕」;白黃相間的凌形蒸饃「糕斜」;還有因《舌尖上的中國》而名聲大噪的「黃饃饃」。肉食主要是丸子、酥雞、燒肉、清蒸雞、豬肉鑽雞等。

在年茶飯和日常飲食的製作和名稱中,有幾個頗具地方特色的高頻詞。最有特色、出現頻率最高的詞首選「和」,其次是「燴、熬」,還有「拼」等。這些詞凸顯了陝北語言和飲食文化的特點。

(一)和(huò)

「和」讀huò,去聲,《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把粉狀或粒狀物摻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使成較稀的東西:~藥〡藕粉裡~點兒糖。」陝北飲食詞語中的「和」,意義比普通話寬泛,指把不同的食材摻到一起烹製和食用。「和」在《廣韻》「胡臥切」中,「聲相應。」此義普通話讀[hè],用於詩文唱和。《廣韻》「胡臥切」另有一個「盉」字,指調味。此義保留在陝北話的「調和[tiáohuò]」一詞中,指調料。方言中的「和」,本字應該就是「盉」。「調味」是將調料加入食材,將不同食材「調和」在一起。

比如,八分黃米麵「和」二分糕面(軟黃米麵,又叫軟糜子面),蒸「黃饃饃」;兩層厚厚的白面中間夾一層糕面,蒸「糕斜」,神木人把白面「和」上粱穀米面蒸「米麵饃饃」。困難時期,常用白面「和」上玉米面蒸「兩面饃饃」,玉米面「和」上黑豆面或高粱面蒸「窩窩」。

除了將不同的米、面「和」起來做飯,還可將主食和副食,或幾種副食「和」在一起。這時「和」就直接進入了飲食名稱。例如「面和和飯」,將穀米、山藥圪瘩瘩(土豆丁兒)放在一起熬,快熟時把麵條煮進去,再「和」以炒酸菜。整個晉語區都有這種吃法,綏德叫「和和飯」,延安叫「和淘」「和飯」,山西太原、清徐叫「和子飯」。

(二)燴(huì)

「燴」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①烹調方法:炒菜後加少量的水和芡粉:~蝦仁〡~什錦。②烹調方法,把米飯等和葷菜、素菜混在一起加水煮:~飯〡~餅」。「燴(燴)」是後起字,《廣韻》未收。從「燴菜、燴餅」等的烹調方法看,這個字應當是從「會」孳乳出來的。

「燴」無疑是陝北副食中最常用的動詞。陝北人過去不炒碟子菜,所有熱菜都是多種原料燴出來的。肉燴菜,是用豬骨肉、白豆腐、山藥、酸菜、粉條燴的菜,是人們最喜愛的葷菜。素燴菜,主料多為白豆腐、山藥、酸菜,熗鍋時加上當地特有的「擇蒙兒(類似野韭菜)」。夏天就加入紅豆兒(豆角)、茄子、蓮花白等時令蔬菜。以「酸菜」為主的素燴菜也叫「熬酸菜」。「燴粉湯」配油糕,是過年、結婚、過生日、慶祝升學的必備食品。燴粉湯是用粉條兒配上羊肉丁兒或雞絲兒、丸子、炸豆腐、金針等做成的臊子。在日常生活中,「扁食粉湯、餃子粉湯」都是佳配。

「花饃」是陝西走親訪友的互贈禮品,也是鄉土風情濃鬱的藝術奇葩。圖為陝西省合陽縣村民李金賢(左)與婆婆為花饃上彩。新華社發

(三)熬(áo)

「熬」是指把糧食等放在水裡,煮成糊狀,如:~粥。陝北飲食中所有的稀飯都是「熬」出來的,如熬米湯、熬稠粥、熬八寶飯;副食也要熬,如熬臊子、熬酸菜、熬骨頭湯。此外,煎湯藥叫「熬藥」,冬至日燉豬頭、燉羊肉叫「熬冬」。做「年茶飯」神木叫「熬年食子」,可見「熬」字在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方言中,「熬」主要作為動詞使用,用「熬」命名的飯菜較少。榆林、米脂、綏德冬天常吃「熬菜」,是把曬乾的豆角浸泡後,和土豆塊兒、豬肉片、酸菜一起熬。「西葫蘆兒熬羊肉」「茄子熬羊肉」則是夏末、秋天羊肥了以後常吃的好菜。諺語云:「六月六,西葫蘆兒/茄子熬羊肉。」

把「和」「燴」「熬」三個詞合起來看,陝北人飲食習慣的核心,可以用一個「和」字來概括:稀飯可以和菜,小米稀粥可以和麵條兒,小米可以和大米、黃米,糜子米可以和黍子米,白面可以和玉米面、小米麵。撈飯要和上菜吃,麵條、揪片兒、抿夾兒、圪飥兒等麵食都要和上臊子吃,掛麵、餄餎、擀豆面要和上臊子吃。

圖一

圖二

飲食用詞也延伸到了陝北方言的日常用語中,現代語言學叫「隱喻」。陝北晉語把不睡覺趕夜工叫「熬夜」,把大年三十兒晚上守歲叫「熬年」,把打工叫「熬工」,把折磨和被折磨的狀態叫「熬煎、煎熬」。有一條嘲諷懶人的諺語云:「白日兒遊門走四方,黑夜熬油補褲襠。」尤其有意思的是把「累」叫「熬」,由動詞引申為形容詞,「熬死了」(累極了)是陝北人的口頭禪,還可組成「熬累、熬乏、熬苦、苦熬實掙」等詞。「和」則可構成「夾和、摻和、攪和、調和」等詞。飲食習慣在人際關係的表達上也有所反映。陝北人把稀飯、米湯黏叫(見圖一),將人和人(尤指親戚之間)關係親近、走動多叫(見圖二),把頭腦清醒、辦事利索叫「湯清水利」或「清湯利水」。

不論是年茶飯還是平日的飲食習慣,乃至有關的日常用語,最能體現一個地方的地理、物產和風俗特點。陝北位於農耕文化和牧業文化的交接地帶,多山、缺水,土地貧瘠,盛產谷、糜、黍、蕎、豆等雜糧,主食較為豐富,羊、豬、雞肉較多,但蔬菜匱乏,從9月一直到第二年5月,副食主要是土豆、白菜。正因如此,陝北人就想方設法藉助「和」來做出花樣美食。三個飲食特色詞,不僅反映了陝北地區飲食文化的特點,而且反映出特有的飲食文化在語言生活乃至社會心理上的投射。(邢向東)

原文轉自:光明網

相關焦點

  • 藏在居民區裡的特色小吃,熬一大鍋能盛100碗,開封人泡饃饃吃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實對於很多美食來說都是如此,因為好吃的美食從來都不缺顧客,就算藏在巷子裡,吃貨也是能找到的。像河南開封這家小店藏在居民區裡,位置很隱蔽,一般人都是不知道的,但當地的吃貨就會專門來吃,熬一大鍋能盛100碗,這就是胡辣湯了。
  • 河南燴麵裡的燴文化
    河南燴麵裡的「燴文化」沒有什麼東西比一碗正宗的河南燴麵,更能觸碰到在外打拼的河南遊子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那裡面或許藏著刻進他們骨子裡的記憶,或許藏著千裡之外的一聲「中!」,或許藏著可以打開自己心扉的那把鑰匙,同時還會夾雜著淡淡的無法言說的鄉愁……燴麵作為河南三大名小吃之一,是一種集葷、素、湯、菜、飯為一碗的河南傳統美食。大多數河南人對燴麵都沒有抵抗力,尤其是那些長年在外漂泊打拼的河南人更是如此。有時候,真正能吸引一個河南人的,不是魚翅燕窩,也不需要滿漢全席,有一碗簡簡單單的燴麵已經足矣!
  • 自製海鮮燴飯,在家體驗濃濃的西班牙風情,和大飯店比不相上下
    中華美食文化源遠流長,但是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現狀下,在飲食上,我們國人也願意去了解和嘗試其他國家的美食。其中西餐更是已經成為我們日常十分常見的食物,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牛排、義大利麵、漢堡薯條等,西班牙海鮮燴飯也因為風味濃鬱和特色鮮明,在西餐中的排位十分靠前。
  • 西安故事:三代燴就一碗燴菜,東新街上大放光彩
    1987年其父陳學仁因單位不景氣,便停薪留職親自上陣,將父母親做的熬菜改成牛肉丸子燴菜,開啟了老陳家燴菜新紀元。 陳家在東新街經營餐飲,有著較高的親和力和信譽度,從爺爺奶奶的羊雜肝、熬菜、丸子湯,到父親陳學仁的牛肉丸子燴菜,一方水土滋潤著一方人,也積攢著陳家的口碑。1998年,陳學仁將「老陳家燴菜」交到餐飲專業畢業,並在老孫家歷練多年的二子陳銀良手中,自己成了顧問、出品監督員、專職採購員。
  • 燴麻食:陝西特色美食之一,風味獨特,爽薄韌筋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陝西麵食大家族中較為「奇怪」的一位——燴麻食。燴麻食,是陝西關中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麵食類美食。它的獨特之處,主要體現在其主要食材——麻食的形制和口感上。麻食,最早源於元代的「禿禿麻食」。元代著名營養學家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中就專門記載了「禿禿麻食」相關內容:系手撇面。補中益氣。
  • 多彩非遺知味城東 | 舌尖上的東區——燴一碗鬧飯
    多彩非遺知味城東 | 舌尖上的東區——燴一碗鬧飯 2020-07-15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亞酒店要舉辦五國美食燴而北京的一家鴨店把胡同搬進了餐廳裡
    三亞艾迪遜酒店聯同五位頂級廚師舉辦 亞洲五國美食「燴」▼艾迪遜酒店旗下首間亞洲度假酒店三亞艾迪遜將於2018年1月12至13日舉辦一連兩天的美食節-「亞洲五國美食 『燴』」,宣揚各地地道菜式及飲食文化。
  • 河南大媽熬羊骨湯做蘿蔔燴菜,六塊錢一大碗,吃半碗就熱出汗
    寒冬時節,在河南平頂山郟縣安良鎮一家老飯店裡,今年53歲的宋巧珍正在一口大鍋裡盛蘿蔔菜,她和丈夫程軍領一起經營這家餐館20多年,店裡主要以賣豆腐菜和蘿蔔菜為主,由於夫妻二人平時待人熱情,再加上做的飯菜也美味可口,所以深得附近鄉鄰的認可,每天來吃飯的人絡繹不絕。
  • 甘肅各地美食特色,你是否都吃過。
    三是因為白銀大肉麵的湯汁,標準做法是用整隻雞進行燉煮熬製,再配上一定比例的豬骨湯配置出來的,不像是其他地方的大肉麵那樣是完全由豬肉或豬骨熬製的。四是白銀的大肉麵中放了蔥花和香菜末,再加上紅油辣子。 靖遠灰豆面
  • 5種河池味道,分分鐘讓你愛上「藏」在大山裡的瑤族特色美食!
    5種河池味道,分分鐘讓你愛上「藏」在大山中的瑤族特色美食!在廣西河池,有著都安縣、巴馬縣、南丹縣等地都聚居了不少瑤族小夥伴,但是因為河池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偏遠的小城市,交通不是非常發達,經濟也相對落後,所以「藏」在這一片大山中的瑤族特色美食反倒顯得十分低調了。
  • 《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精美概念圖曝光
    即將在8月10日全國上映的合家歡動畫電影《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今日曝光了一組精美又童趣十足的概念圖,為我們呈現出了美食江湖在創意階段的最初樣貌。主人公包強和武藏意外闖入的「美食世外桃源」在創作者的畫筆下更是披上了一層夢幻的外衣,讓這場充滿食慾的冒險之旅備受期待。
  • 它是河南農家特色,也是北方燴菜的靈魂,一燉一鍋,省事又過癮
    粉條,是河南的農家特色美食之一,無論是家常便飯、農家樂還是高檔酒店,都有各式用粉條做的特色菜,在北方,燴菜少了粉條那是沒有靈魂的,在南方,它也是涮火鍋必不可少的。燴菜其實菜如其名,就是各種食材大雜燴,多種口感混合不但不雜亂,反倒口感豐富、葷素搭配、有湯有菜,粉條和肉類或素菜搭配都恰到好處。
  • 走進江蘇,揚州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在揚州眾多的美食中,最有名的是揚州「三頭宴(清蒸蟹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和揚州小吃「三絕」(三丁包子、翡翠燒賣、千層油糕)。十大名點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乾菜包、野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鰲燒賣、雞絲卷子。
  • 原來東莞,才是廣東最被忽略的美食之城,保留著許多特色傳統飲食
    而且粵菜絕不單單只是某一菜系,在廣東的土地上,廣府、潮汕和客家三種風味融匯貫通又各具特色,坐實了大吃省的名頭。而最近熱播的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從另一個角度向大家展示了一直被誤解的東莞市。東莞東部多山地和丘陵,因此生活著東莞最大的客家族群,廣東的客家先輩大多依山而居,口味偏重。因為過去山間氣溫偏低,而勞作消耗大量體力,所以客家飲食好鹹香好油膩,即便如今生活條件改善了,飲食習慣也一直保留著。如香芋梅菜扣肉、各種釀菜和粄食等客家菜,給東莞美食界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唯美食不可辜負 香格裡拉美食節盡展特色飲食文化魅力
    6月19日,迎康巴藝術節——2018年迪慶香格裡拉端午賽馬節暨香格裡拉第二屆美食節開幕,旨在深入挖掘打造香格裡拉地方特色美食,展示香格裡拉飲食文化魅力,提升香格裡拉特色餐飲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加快推進綠色休閒香格裡拉建設,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 大同特色美食,你都吃過哪些?
    大同菜是晉北菜的代表,口味偏鹹,菜餚重油重色,飲食特色仍以各種麵食為主,比較出名的有刀削麵、黃糕、蕎麥圪坨、靈丘莜麥麵、羊雜粉湯、面麻片、渾源涼粉等特色名吃。那麼,這些大同特色美食,你都吃過哪些?羊雜:大同羊雜的吃法比較粗獷,大鍋置火上,連湯帶料一鍋燴煮,隨食隨留,不拘形式,但是吃起來卻覺得格外爽口。羊頭、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腸以及羊血等洗淨、煮熟、切碎,配以蔥、辣椒、鹽等調料熬製成湯,再加上山藥粉條,煮好後,紅白相間,熱氣騰騰,油而不膩,質醇味美,令人垂涎欲滴。
  • 美味的海鮮燴飯,不用跑到國外,就能吃到西班牙風味美食
    吃遍天下美食,體會百味人生。hello,大家好,我是速成美食的小安安。我們今天選了一道西班牙三大美食之一海鮮燴飯來分享給大家,就假裝自己是在歐洲了,西班牙海鮮燴飯的英文名叫Paella,在當地的語言裡是一口鍋的意思,他居然跟海鮮沒有一點關係,當地的漁民喜歡在海港邊築起火堆,然後用一口又大又平的鐵鍋來做這道美食。今天雖然我們不能坐在海邊築起火堆,但是我們可以吃到西班牙風味的燴飯,那也是很幸福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美食如此多嬌《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發布角色海報
    動畫電影《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發布角色海報,主要角色悉數亮相,極富創意的人設不僅將各種食物擬人化,同時兼有萌點與個性。除了精緻的人設,影片中還有漂著油星的雞湯湖、誘人的五花肉山、和香甜的芝士山崖。在國慶一眾大片中,美食世界的設定十分抓人眼球。
  • 美食如此多嬌 《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發布角色海報
    動畫電影《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發布角色海報,主要角色悉數亮相,極富創意的人設不僅將各種食物擬人化,同時兼有萌點與個性。除了精緻的人設,影片中還有漂著油星的雞湯湖、誘人的五花肉山、和香甜的芝士山崖。在國慶一眾大片中,美食世界的設定十分抓人眼球。
  • 寧夏4大特色美食小吃,經典必吃,看看有沒有屬於你的菜?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疆土遼闊,也因為地理環境,氣候和一些其他因素,各個地區的風俗,飲食文化都不同,那天小妖要和大家介紹的是來自寧夏的特色美食。寧夏雖說地域比較小,但它卻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城市。在寧夏這個城市裡,我們可以領略到北方特有的風俗氣息、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