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步明確想去的城市,想報的專業。
假如並不想出省,想留在廣東的話,只看廣東的高校就可以了。
在是否出省讀大學這個問題上,各有各的看法,通常女生家長更多傾向於留在廣東,特別是獨生子女,如果讀大學時找到男朋友,讀完書後和男朋友留在外省不回廣東,是不少家長接受不了的。
2.明確是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不少學生並沒明確的專業概念,覺得學什麼都問題不大,這樣的話就肯定是院校優先,以挑層次高的學校為主。這樣的高考志願是相對容易填報的,將一系列的院校按投檔位次的高低及個人喜好報上,專業志願填報選擇自己喜歡的、相對冷門不抗拒的專業報上。志願填報就完成了。
有些學生專業目標明確,這時候為了能保證專業錄取,一定不要隨便衝高報考,務必保證有足夠的分數餘量。比如有學生立志學醫當醫生,要學臨床,高考成績理科排名35000左右,要讀臨床的話,這個成績要報廣州醫科大學,投檔到廣醫是沒問題的,但臨床就不能保證錄取,因為廣醫的臨5專業基本要25000以上才能錄取的。
廣東醫科大學的投檔排名相對靠後,而臨5專業近年的錄取基本是四五萬之間,以35000的排名報廣東醫科大學的臨5是很穩的。
對重專業的學生來說,選擇院校時不存在衝的問題,一旦衝高被投檔了,通常是不能被自己心儀的熱門專業錄取的。除非你心儀的是比較冷門的專業,那樣才能衝高選擇院校。所以,明確是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3. 根據成績排名,篩選可報的學校。
根據網絡搜索到的資料,昨天在公眾號發了這篇文章《對應投檔位次表,你的高考成績排名可選擇哪些學校?一目了然!》,將自己的排名代入,將對應的學校篩選出來,再進行進一步的篩選。
比如理科排名5萬名左右的學生,可看看投檔排名在4萬-6萬之間的學校,投檔排名在5萬前的學校可看作是衝,5萬左右的學校是穩,6萬左右的學校是保。後面也可再選一些自己能接受的投檔排名在8萬的學校報上。
重點篩選出6間左右的高校,也基本能滿足要填報的志願了。
4.理解高校的投檔和錄取規則,預防被退檔
目前廣東高考是平行志願,學生能否被高校錄取分兩個過程。
一是投檔,二是錄取。
投檔是考試院根據你所填報的院校志願,結合高校的招生計劃,達到高校的投檔線,就將你投檔到高校。
錄取是高校招生辦根據你所填報的專業志願,結合這些專業報考人數及成績,決定是否錄取。假如投檔到高校後,成績達不到所填報的專業志願要求,就需要調劑到其他專業,如果你在志願填報時選擇不服從調劑,那就只能退檔。
通常,投檔到高校後,只要服從調劑,沒特殊情況,高校是不會退檔的。
有些考生錯誤認為,不服從調劑被退檔,是可以再重新投檔到下一志願,這是很大的誤區,被退檔了,只能等候下一批次的投檔!
舉例:有一學生理科排名8000左右,A志願報華工,B志願報深大。華工選的都是自己比較喜歡且熱門的專業,並選擇專業不服從調劑。他覺得讀不了華工自己喜歡的專業,被退檔後,應該會被投檔到深大再讀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華工退檔後,就直接等待下一批次的投檔,現在一本二本合併為一個批次後,本科批次退檔的話只能等候徵集志願投檔或專科的投檔了,所以,不服從調劑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務必慎重!
5.認真查閱所選高校的資料,理解招生章程,了解招生計劃
不少學生選擇學校時,僅憑高校名稱的字面去理解,這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網絡發達,只要有心,搜索一下就可找到學校的很多資料。可了解一下學校的歷史傳承,專業強弱。
現在不像以前那樣有一本、二本A、二本B這些批次了,以前的二本B批次基本是民辦本科,所以容易分清,現在很多人不清楚哪些是民辦本科哪些是公辦本科,查一下學校的資料是不難區分的。
前幾年,我看一所學校的學生出口資料,居然有一學生比高優線高了60多分,被中大新華學院錄取,這學生極有可能是不細查資料,將中大新華學院和中山大學混淆了。
看招生章程,重點看專業錄取規則。目前多數院校的專業錄取是分數優先的,也相當於專業的志願也是平行志願,也有個別學校採用志願優先或設置專業級差,了解之後對填報專業志願是有幫助的。
看學校的招生計劃,主要是比較今年的計劃和往年有沒有增減,招生計劃的增減,對投檔分影響比較大。
6.認真填報專業志願
因為專業志願填報是決定能否如願錄取的重要一環,務必要重視。不少學生在填報專業志願時只填報自己喜歡的熱門專業,這樣的話,一旦這些專業錄取不了,就要被調劑。為了避免被調劑到自己難以接受的專業,在專業志願填報時,需要進行冷熱專業志願的搭配。在填報六個專業志願時,前四個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後面兩個必須選擇相對冷門,錄取分數線相對低一些,自己不抗拒的專業報上,預防被調劑到自己難以接受的專業。這樣做也可視為自我主動調劑。
7.專業的選擇
有不少學生對大學的專業不了解,想報哪些專業沒清晰的概念。這時可採用排除法進行篩選,將自己不喜歡的、不想讀的排除在外,縮小範圍。
另外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相對接受並能讀得下去的。曾經有女孩子理科思維一般,數學物理在中學時學得並不好,卻選擇電子信息工程之類的專業,認為這些專業熱門,就業好,結果大學四年過得很苦,根本學不進去。
專業的冷熱是相對的,幾年後,冷門專業也可能很受歡迎,只要認真學好,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是不愁就業的。如果覺得對專業不滿意,還可以通過考研轉專業,只要明確自己的路徑,提前規劃好,同樣可以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