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出來之後,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考得好的學生歡呼雀躍、盤算著進入夢想大學的學習生活;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會感覺鬱悶,除了積極尋找可以報的學校之外又不得又找尋其他的門路。
那麼進入正題,關於報志願,我們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你才願意花時間去學習、去鑽研,去儘可能的想要把它學好。
日語中有這麼一句諺語:「好きこそものの上手なれ」,中文的意思為:「只有喜歡才能變得擅長」
如果自己的分數不上不下,剛過一本線,這時候你就要考慮是勉強擠進一本院校,但可能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還是報考一所二本院校自己喜歡的專業。雖然你心有不甘,但這裡還是建議你選擇二本院校自己喜歡的專業。
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會想:我還是進一本院校,雖然被調劑,但我可以換專業啊。
其實進入大學之後換專業很難,一般會有兩種方法:
1 留一級再去選擇專業,也就是大一結束之後選擇自己想去的專業重新讀大一。
2 大一期末成績達到該專業前5%(學院一般會有規定必須達到XX%)。
第一種方法自不必說,第二種方法意味著你要在本專業保持優秀成績的同時還要花時間學習你想要轉的專業,需要你花費大量的時間。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你真的能考到所在專業的前XX%,又何必再去換專業呢?
這裡木葉老師想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大家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憑感覺去選。
比如說大家看到什麼「經濟」、「金融」、「科技」等等就覺得很高大上,其實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有這麼一句話「男怕入錯行」,雖然有一定的道理,研究表明畢業以後的薪資和你從事的專業是有很大關係的,做IT的肯定比做文科的平均工資要高。
但不是說你一定要去學習這些所謂的熱門專業,還是要以興趣為基礎,提前了解該專業到底要學習哪些內容?不能根據名稱去選擇,如果進了大學發現學習的內容你根本不感興趣,很多同學恐怕會渾渾噩噩、虛度大學4年時光。
經濟、金融這些專業如果你在普通的院校學習,將來的就業面很窄,除了考銀行、事業編、公務員基本上沒有其他的公司會要你,雖然扎心,但是事實。
如果你確實想進一些大公司,那只能提升自己接著考研究生,但注意的是必須是好大學的研究生才能有機會在大城市找到這樣的工作機會。
大城市名校眾多,且不說本科生,研究生都是一抓一大把,如果自己在學歷上沒有優勢,真的是沒有機會的。
木葉老師見過太多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報考志願的學生了,到了大學發現所學內容自己根本不感興趣,最終荒廢4年時光。
在報志願這件事情上,結合1、2點,父母可以適當的給點建議,但不可替學生做主,不然到了大學痛苦的可是你的孩子。
有的孩子比較上進,雖然學的專業自己不喜歡,但是努力學習喜歡的專業,考取所需的證書,或者跨專業考研究生,畢業後成為雙學位人才。
但大部分學生自控力比較差,整天吃喝玩樂,最終4年一事無成,遺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