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方朋友到了南方以後,會發現南方城市的道路普遍沒有北方城市的寬大,並且油然而生自豪感,認為北方的城市道路更闊氣,更好。其實這裡面沒有好不好的問題,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問題,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南方城市普遍比北方城市發達這一點來看一下這個問題,可以從南方城市道路寬度「適中」的狀況中得到一些啟示。開貼吹北方道路多寬多像大城市,多發達。有的時候,城市道路並不是越寬越好。
東西方學界有共識,有越多道路寬的城市往往其效率越低,越缺乏現代城市的基本意識,越會影響城市自身肌理的形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極大的影響城市商業的繁榮,這一點在心理學上也得到了證實。比如北京很多城市主幹道由於過於寬大,影響道路兩旁商業氛圍的形成,東北很多城市這種問題更是比較多,這就是南方城市路邊便利店比較多,而北方城市通常較弱的原因。雖然現在的商業越來越趨向於綜合體化,但街頭巷尾的路邊商業氛圍仍然會使城市更加宜居親民。
而且在越來越流行的歐美學界的共識看來,城市內部道路越寬,越讓人喪失居住欲望,讓人有傻大粗笨之感。
北方城市道路之所以寬大,一是北方厲行拆遷的後果,我們知道北方在拆遷方面效率是很高的,計劃經濟的色彩還比較重。此外,北方道路寬說明北方現代城市起步較晚,南方城市起步早的城市如上海、武漢、南京、廣州等道路都比較「狹窄」,城市只有一些大動脈道路較為寬大。我們知道倫敦、巴黎、紐約、東京它們的老城區道路包括新建城區道路在我們國人看來都很侷促,反而莫斯科這樣的計劃經濟的產物道路寬大,這是很能說明問題的。南方也是一些新建城區道路比較寬大,例如蘇州的工業園區,上海浦東的一些道路等等。陸家嘴一些白領下樓吃個東西都不是很方便,可以選擇的店家是很少的,這一帶完全寫字樓化,大家在形色匆匆之間少了很多的從容,人性化在這似乎存在感很低。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剛剛提到的道路並不很寬大的南方大城市反而幾乎不怎麼擁堵(上海相比北京的擁堵指數也是較低的),相反道路寬大的北京、濟南、哈爾濱等城市卻年年擁堵,這種現象也很值得深思。
城市就像人體,既需要大動脈,但更多的是毛細血管,同樣城市道路也是這個理兒,這樣才是合理的城市布局。大動脈統籌城市大的運輸,但毛細血管分流城市的人流車流,繁榮商業,締造都市。也許南方城市的這一優點,能給北方城市建設一個不錯的啟發。
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哦
記得關注加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