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廠旗艦級固態巔峰決鬥,東芝RD500 VS 西數SN750

2020-12-23 騰訊網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近一兩年輕薄本發展勢頭迅猛,消費級硬碟產品也在迅速的往高速SSD以及大容量發現發展,眾多廠商都在M.2 NVME SSD領域迅猛發力、推陳出新。

東芝近些日子動作頻繁,先後推出了主流消費級SSD RC500以及旗艦級SSD RD500,同時在品牌名稱方面也爆出新聞,東芝即將在2020年改名為鎧俠Kioxia。

最近我想將手頭上PC的M.2接口充分利用,需要再入手一根M.2接口的SSD,果斷將視線放在了東芝全新消費旗艦級RD500上。

【RD500開箱】

包裝部分就不過多介紹了,小巧的黑色紙盒,正面印有產品圖,背面則是品牌相關的文字說明,產品全家福也很簡單,SSD以及產品手冊,未配備額外的螺絲刀以及螺絲。

RD500登場,標準的2280尺寸,未標配散熱片,淡藍色PCB板,1TB版本的是正反雙面共計八顆顆粒,顆粒是東芝自家的96層3D BiCS TLC NAND,3D堆疊層數非常之高。主控同樣來自東芝,支持8通道傳輸控制和NVME 1.3C傳輸協議;產品還配備了兩顆海力士DDR4緩存顆粒,每顆512M,共計1G容量。

【RD500性能測試】

入手這塊RD500也算是機緣巧合,2019年上半年,RD500還沒有發售,市面上能找到的96層3D TLC顆粒的消費級SSD只有東芝家的XG6,可惜那是OEM貨,即便是萬能的某寶也難尋蹤跡,如今有了RD500,終於可以暢快的體驗了。

本次使用的是Alienware m17 R2進行的測試,整機配置如下:

CPU:Intel i7-9750H

內存:16G DDR4 2666MHz板載

顯卡:NVIDIA RTX2080 Max-Q

SSD-1:東芝XG6 1TB

SSD-2:東芝RD500 1TB

首先放出RD500 1TB的基本參數。

國際慣例放出各種軟體測試截圖,首先是HD Tune,在本輪的超大文件隨機數據模式測試的成績下,也印證了RD500 1TB配備了40GB SLC Cache。

然後是AS SSD的測試環節,順序讀寫性能基本保持在正常水準;4K方面,由於我的平臺是筆記本,相較於現階段超性能臺式機平臺,我這裡的4K成績還是略弱一點的,不過跑分還是來到了將近6000分,這比我之前筆記本兩塊36層3D MLC顆粒SSD組RAID 0的跑分還要高。

TxBENCH和CDM測試截圖如下,在不同軟體的測試下,RD500均能保持在穩定的高水準下。

增大測試規模,在AS SSD中分別測試了5GB和10GB下的表現,在CDM中測試了8GB和16GB下的表現,整體成績個人還算滿意。

直接拉滿測試規模,跑分如下。

在數據傳輸方面,我挑選了300G以上的大小文件均有的數據包進行實測,SATA和PCIe的整體傳輸情況如下,整體來看速度還是比較穩定的。

RD500在存儲容量達到70%以上,實測速度也並未產生大幅衰減。

RD500在溫度的表現上面也是可圈可點的,雖然我的測試環境是筆記本電腦,硬碟部分沒有太多的空氣流通、環境相對密閉,但是整體溫度還是保持在了一個比較良好的範圍內,即便是在大量讀寫或者大規模測試場景下,最高溫度也能控制在70攝氏度(溫度值取自AIDA64),如果將硬碟放置在風道良好的大機箱內,整體的溫度表現會再往下降2-3攝氏度左右。

RD500還支持官方的SSD Utility軟體,在軟體內可以查看SSD的各種信息,包括溫度、健康度、使用容量以及固件升級等。

另外我還特意嘗試了一下拿RD500做系統盤測試開機時間,在任務管理器中顯示的啟動時間來看,僅需5秒左右即可開機,令人舒適。

【RD500 1TB VS SN750 1TB】

RD500的測試基本告一段落,找朋友借來了一塊西數SN750 1TB版,拿來和RD500做一些對比。SN750還是挺有市場的一款產品,這款產品上市之後看到周圍好幾個朋友都入手了,黑色的外觀還是很顯檔次的,拋開外觀及配色,SN750和RD500最大的區別在於,同為1TB容量的前提下,RD500採用了雙面顆粒設計,SN750則是單面顆粒。

從紙面參數及配置來看,RD500略佔上風,主要得益於RD500更高層數的3D NAND以及更大容量的SLC Cache。

二者直接進行性能測試對比。在TxBENCH和CDM環節,實際表現和官宣參數成正比,在順序讀取方面SN750小勝一丟丟,順序寫入這個環節RD500

AS SSD最終跑分方面,SN750落後於RD500大約800分左右。

在AS SSD測試中增加測試規模,測試了5GB和10GB下的表現。兩款產品和自己對比,測試規模增大時,實際的測試成績都出現了小幅下滑,而兩款產品在同規模下橫向對比,RD500小勝SN750一籌。

拉滿測試規模後的二者對比,兩者互有勝負,但是整體來看兩塊盤都處於很高的性能水準,都對得起自家旗艦產品的稱號。

溫度表現方面,全程測試均是通過AIDA64中的溫度傳感器取數,RD500在39-70攝氏度浮動,日常使用在45度左右,高負載測試時最高溫度為70度,表現不錯;SN750則在42-72攝氏度浮動,日常使用在50度左右,高負載測試時最高溫度為72度,總的來說SN750表現也屬於上乘水準,只不過在溫度表現上RD500更勝一籌。

售後方面,二者都是5年質保,給兩款產品都點個讚,在本回合兩款產品打成平手。

【總結】

總體來說,東芝RD500在目前性能第一梯隊的消費級SSD中,性價比表現很出眾,出色的性能表現,良好的溫度控制以及現階段消費級產品中最高的96層3D TLC顆粒;另外最近快閃記憶體廠不是很太平,前有斷電、後有失火,很有可能2020年SSD的價格又開始回漲了,對SSD剛需的用戶,例如喜歡攝影、剪輯視頻、玩遊戲的用戶,個人感覺還是儘快入手吧。

對於剛需的用戶群,RD500還是SN750?如果是對性能和溫度有較高要求的話,個人認為RD500更合適,RD500約40G的大容量緩存也有很大的優勢。如果對產品配色/顏值有極高追求的話(比如說不想要藍/綠色PCB板,比如說追求顏色統一,主板和SSD都要統一成黑色),那麼SN750可能更適合一些。哦對了,RD500 1TB要比SN750 1TB便宜大約300塊左右。

全文完,感謝收看。

雲開箱

有趣的靈魂在等你

長按掃碼可關注

相關焦點

  • 我再一次選擇東芝,因為什麼?——東芝RD500固態硬碟體驗
    所以我決定在雙十一把這事解決了,主要也是考慮到最近的固態價格有所下降(去年同時期我買的一根256G固態花了500+,而現在512G價格都降到了500+),所以我認為現在是入手的最佳時機。說說我的選擇,因為我現在電腦插的是256G SATA固態+256G M2固態,在容量上稍微有些不足,所以這次我想直接上1T。
  • 1TB NVMe高端固態硬碟哪家強?東芝 RD500 vs 三星 970 EVO
    一、市場認可:三星 970 EVO 領路,東芝 RD500 追趕最近有裝機的小夥伴問我NVMe旗艦級別的固態硬碟怎麼挑,我自然給他推薦了諸如三星 970 EVO系列、西數SN750系列、海康威視 C2000 Pro一類的。
  • 420買的東芝RC500比700多的三星還要快!
    原廠NVMe固態硬碟哪家強?刨去只有QLC入門產品的美光之後,存儲極客集齊了三星970EVO Plus、東芝RC500和西數黑盤SN750三款原廠高端產品,進行了一次橫向對比。
  • 同是高端旗艦原廠顆粒NVMe固態硬碟 為何RD500是最優選
    這四款固態硬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產品:三星970 Evo、東芝RD500、威騰電子SN750、英特爾760P,最後得出「RD500是值得購買的nvme固態硬碟旗艦產品」的結論。明明的4款固態硬碟都是市場上的高端原裝顆粒NVME固態硬碟。為什麼rd500是最好的選擇,而SN750在熱門市場是第二好?4個原始固態硬碟之間的差距是多少?
  • 1T大容量旗艦級SSD,東芝RD500大戰三星 PM981對比評測
    趁著年底空閒下來為自己的主機擴容,入手了這款PCIe 3.0 M.2 NVMe SSD——東芝RD500 1T 容量,和早前就已經購入的三星 PM981 1T搭配給主機進行雙M.2擴容計劃,正好兩款均為市面較為大熱的旗艦級M.2 NVMe SSD趁此機會這裡做個小小的對比測試,看看競速時代下這款旗艦級新品東芝RD500表現力如何。
  • 鎧俠(原東芝存儲)EXCERIA PLUS 極至光速 固態硬碟評測:從Toshiba...
    聊起鎧俠固態硬碟,絕大部分人可能會頭腦一黑,沒有任何的認知和感官;可說起鎧俠的前身,Toshiba東芝,情況可能就完全不同了。在固態硬碟行業,曾經Toshiba,如今的鎧俠是繞不過的品牌;無他,Toshiba是快閃記憶體技術的開山鼻祖,早在1989年,Toshiba便首次發布了NAND快閃記憶體結構,並持續在快閃記憶體行業進行技術創新,其中東芝提出的3D-NAND架構,更是讓固態快閃記憶體的成本迅速降低,加速了整個固態存儲行業的普及。
  • 東芝RD500的正宗傳人:鎧俠RD10固態硬碟評測
    今天要評測的固態硬碟是來自鎧俠(原東芝存儲)的EXCERIA PLUS,又名鎧俠RD10。它是東芝存儲改名鎧俠之後RD500的正式接班人,提供500GB、1000GB和2000GB三種容量選擇,保修期限5年。鎧俠RD10使用了一顆TC58NC1201GST主控,具備8個快閃記憶體通道,支持PCIe 3.0 x4接口。
  • 有效避免心情煩躁,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碟讓加載時間接近為零
    這兩年存儲晶片已經大幅走低,相較於最初將近10塊1G的價格降低了幾乎20倍,而現在家用3000MB/s以上的旗艦級硬碟也僅僅1塊多點,選來選去最終決定一步到位,選了個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碟1TB,不到1塊3每GB的價搭配3400MB/s讀速和3200MB/s的寫速真的香,基本上做什麼都夠用了。
  • 中端NVMe固態硬碟的妙用:越級體驗鎧俠(原東芝存儲)RC10
    M.2 NVMe固態硬碟已經稱為當代電腦的標配硬體之一,不過很多玩家同時也注意到,高端NVMe固態硬碟的效能在很多情況下無法完全施展開來,一些筆記本電腦可能會遇到散熱問題,一些入門臺式機平臺主板只提供了PCIE 3.0 x2或者PCIE 2.0 x4接口。
  • 讀寫均超3000MB/s 閃電之速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碟裝機體驗
    近期,阿牛就入手了一款這樣的硬碟——東芝RD500,原廠主控搭配原廠顆粒,官宣讀速可高達3400MB/s,寫速可達3200MB/s。那麼它在阿牛的3800X平臺上有著怎樣的表現呢?剛開始看到還一愣,後來才想起來之前看到過新聞說東芝改名鎧俠了,真是很特別的做法。幸好,在所有宣傳上目前還都是東芝,不然看到鎧俠還真不好說是該買還是不該買,畢竟一個全新品牌的口碑不是一天兩天能樹立起來的。包裝內部全家福,東芝RD500固態硬碟、快速啟用指南、產品質保條款,以及從內包裝取出RD500硬碟的方法提示。
  • 2020如何選購固態硬碟?小白必看的選購指南,附品牌對比分析
    SSD中的快閃記憶體顆粒NAND/3D NAND FLASH,這裡面有一個簡單的流程,生產晶圓-晶圓測試-晶圓切割-Good die封裝-測試-處理,而黑片、白片、原片,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產生的 1、原片:即原廠自己生產並封裝出來的NAND晶片,目前能自己生產並封裝NAND晶片的大致有Intel、鎂du光、三星、海力士、東芝等幾個品牌;是最好的片,一般用於高端硬碟和伺服器存儲
  • 美光布局高端NVMe固態硬碟:英睿達P5測試數據曝光,翻車了?
    繼P2之後,旗艦級的英睿達P5也終於露真身了。LEGIT REVIEWS帶來了P5 1TB的評測,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它的主控、快閃記憶體硬體配置信息,以及性能方面的表現。作為五大快閃記憶體原廠(三星、鎧俠-西數、SK Hynix、美光、Intel)之一,美光在消費級NVMe固態硬碟上的動作是比較晚的,P5也是其旗下消費存儲品牌英睿達的首款高端NVMe固態硬碟。揭開樸素的黑色標籤,大家可以一眼發現P5的首個意外驚喜:碩大的美光主控。
  • 不愧是NAND親爹 東芝128GB固態硬碟測試
    另外,數據遷移軟體的優勢也越來越明顯,不少廠商都提供了這種軟體,東芝自然也不例外,可以輕鬆的將原有硬碟上的系統複製到固態硬碟中,而省去裝系統帶來的後續驅動煩惱,當然,您也可以自主選擇重新安裝一個體積輕薄的全新系統放在這塊固態硬碟上。下面我們就會這款東芝128GB固態硬碟進行一個詳細的評測。看完後,您心儀的產品或許將就此移位東芝了。
  • 東芝決定晶片出售給日美韓聯盟,但遭西數抵制!
    成員包括蘋果、戴爾、貝恩資本、東芝、SK海力士和日本豪雅株式會社等。但是鴻海郭臺銘早已經出局了,此前高喊:「技術留在日本,來中國蓋廠」,但是最終夭折。不過還有一家企業那就是美國西數很不滿意,發誓要阻止東芝晶片出售,究竟怎麼回事?威騰電子表示,不會按照東芝的要求,放棄一系列法定權力。
  • 東芝RD500對比上代旗艦RD400
    3年前,東芝存儲以飢餓鯊品牌推出了首款NVMe固態硬碟RD400。如今東芝RD500已成功接棒RD400成為新一代旗艦級固態硬碟,而保修5年的RD400至今尚未過保。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下發生在新老兩代旗艦身上的變化。
  • 「雙十一」尋寶東芝RC500固態
    你一定聽說過Toshiba東芝這個牌子嗎?自起,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東芝正式更名為嘉夏公司。Kioxia是日語單詞kioku(意思是「記憶」)和希臘語axia(意思是「價值」)的組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存儲設備在東芝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性。
  • 260元買一坨鐵 原廠移動硬碟拆解大揭秘
    目前主要有四家原廠移動硬碟廠家,它們分別是希捷、西數、HGST(原日立)、東芝,它們同時也是生產筆記本硬碟的大型廠家。    2、品牌移動硬碟一旦西數移動硬碟的存儲模塊損壞,整個移動硬碟都要售後,而硬碟廠家是不承諾保全數據。    下面我們對四大原廠移動硬碟進行拆解,分析它們的內部構造。
  • 原廠顆粒,東芝RC500 NVMe 固態硬碟高速讀寫,存儲更放心
    因此一個既具有高速讀寫,同時產品質量有保障、運行穩定的產品是需要的,所以選擇了東芝的RC500 M.2 固態硬碟。看上這款M.2 SSD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穩定性和東芝存儲的名廠口碑。對了,東芝存儲改名了,從2019年10月1日起將正式更名為鎧俠,鎧俠的英文是Kioxia,它的含義包括了記憶與價值的雙重含義,對於存儲來說,這2個含義真是很重要。
  • 購買移動硬碟,選擇西數、希捷還是東芝?誰更值得擁有?
    目前主流的移動硬碟分為機械式和固態兩種,當然也有固態和機械結合的,但是不是主流我們就不介紹了。從價格來看,目前的固態移動硬碟價格還是比較高,作為日常存儲來使用有點不划算,所以不建議購買,而且固體硬碟雖然速度非常快,而且不怕摔,但是一旦數據丟失,是無法恢復的,所以還是傳統的機械移動硬碟更靠譜一些。
  • eTLC重出江湖 東芝A100固態硬碟首測(全文)_東芝 A100_固態硬碟...
    鑑於SATA接口的實際用途,四角並沒有採用移動固態硬碟上常用的打磨拋光技藝,而是四四方方的固定卡扣。PCB解析:東芝主控+東芝eTLC顆粒    作為原廠的東芝,無論是在主控晶片設計上,還是快閃記憶體顆粒製造上都有著其他廠商無可比擬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