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回說南:南懷瑾講的觀息法門要參考哪些經典?安那般那呼吸修行

2021-01-08 李淵回

淵回說南:南懷瑾講的觀息法門要參考哪些經典?安那般那呼吸修行

南懷瑾老師曾經嚴重的提到

他老人家說:我幾十年來,學變了一切法門。只有安那般那觀息法門和禪mi 要法bai gu 觀bu jing觀是真的東西。其他的東西都是「騙」人的,由這兩個法門演變出來的。我準備放在guancai裡帶走。

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嚴重的。因為,南懷瑾老師所說的語氣是前所未有的嚴肅。尤其是到了南懷瑾,老是晚年經常強調這個東西。所以,淵回也一直很重視這個東西。

有師兄提問,安那般那觀息法門那本書上是完整的?

@李淵回

這個問題比較大,比較嚴重。我們這一期的淵回說南,就詳細解決一下這個問題。這個視頻雖然沒有字幕,但是有相關文本資料的。文本資料可能會精確一點,大家可以配合視頻來看。直接搜索淵回說南,應該就能夠查到。下面我們步入正題。

佛家和道家都有相關的內容

南懷瑾老師曾經多次講到安那般那觀息法門。安那般那是梵文音譯,在我們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佛教裡面,這些有關呼吸系列的法門通常被叫做觀息法門。現代人身體不好,yv 望複雜,不藉助觀息法門,是不會有什麼大的進展的。這個法門是實打實的真東西。

我們傳統文化中的道家在打坐修行中,也有類似的方法。不過,根據淵回目前的見解,佛家有關利用呼吸修行實踐的法門,更為圓滿,更為深入一些。

南師相關講解系統部分

南懷瑾老師生前,曾多次講過安那般那觀息法門。這些講解的內容,大多數是南懷瑾老師領著學生們禪修實踐的記錄。這些講課講解的記錄,有些已經出版,有些則沒有出版。無論出版與否,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專門系統的匯集在一塊。出版的就買來看,沒有出版的,自己拿著文字資料去列印也行。

還有一部分是散落於南懷瑾老師所有著作的各處。

非常系統的一類:

1,禪與生命認知初講

2,呼吸法門精要

3,達摩多羅禪經講解

4,大安般守意經講解

這是南懷瑾老師非常系統講解,安那般那觀息法門的一部分經典。這裡面的內容可能不全,淵回目前只能想到這麼多。在南懷瑾老師已經公開的資料當中,以上內容也應該足夠用了。

其中需要注意,呼吸法門精要是禪與生命認知初講這本書的精簡。有條件的可以兩本都拿來參考,沒有條件的可以先研究《禪與生命認知初講》這一本。他們兩個內容相差不大,其中禪與生命認知初講這本書能夠包含呼吸法門精要這本書。這個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不知道的話,很可能會浪費時間。

達摩多羅禪經南懷瑾老師是在香gang講的,時間大概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個講解部分看過之後,一定要深入研究達摩多羅禪經那個經典。另外在網絡上,這個版本可能並不完全。可能是有些資料,還未能完全公開。如果後續能夠補上,淵回會更新出來。但是目前大家要珍惜這些版本,有多少咱們先看多少。

大安般守意經內容是比較晦澀的。南懷瑾老師的講解也只是講了一部分。還是上面的那句話,這些資料我們要珍惜,有多少我們先研究多少。

南師相關講解散落的部分

正是由於安那般那觀息法門的重要,所以南懷瑾老師才多次提到。很多提到的內容是在講其他傳統文化東西的時候,偶爾提上一嘴。這偶爾提上的一嘴,往往是一些關鍵的點。這些關鍵的點兒,散落於南懷瑾老師資料的各處。

比如說,有關阿含經安般品的講解,就散落於其他講解當中。這個安般品,是佛陀教自己的兒子羅候羅尊者修行實踐觀息法門時候,所記述的經典。所以,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一些藏在《答青壯年參禪者》,《南懷瑾與彼得聖吉》《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和《如何修證佛法》等諸多著作中。

這一部分內容散落於南懷瑾老師資料的各處,比較難以獲得。淵回以後會儘量抽時間把這些東西提取出來,匯總到一塊。

不過目前來說,大家有精力,先把系統能夠容易把握的地方,先閱讀研究掌握了。後續,有精力是一定要遍讀南懷瑾老師的所有經典的。

最後,還有《修行道地經》,《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上文提到的《達摩多羅禪經》《大安般守意經》和阿含經中的《安般品第十七》等。

這些佛經經典,大家都說要搞來,要非常熟悉的。因為南懷瑾老師的講解,是建立在這些經典基礎之上的。有些也只是做啟發性的點撥,真正修行,真正實踐,是要俯下身子,去一點一點死磕這些經典的。目前來看,這條路很難,是只有這一條路可走。這也是淵回一貫的觀點。

其中《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後期修行要配合呼吸和觀想,如何把觀息法門和禪秘要法配合,這部書裡面給我們指明了道路。如果把這本書讀懂了,就可以去看南懷瑾老師的一生。就會發現他老人家的一生行門,都在實踐這本書中的內容。這裡篇幅有限,有機會我們再詳細討論分析。

《修行道地經》雖然是「道地」,但是他那個翻譯 不 「地道」。這裡不太地道,並不是說不好,也並不是說翻譯錯了,而是比較難讀難懂。反正這些都是問題,以後碰到了我們再逐一個去解決。

時間有限,以上內容會難免有錯誤,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批評指正。如果有問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另外,大家儘量不要發私信,私信太多淵回是精力有限,確實處理不完。評論區的話,一塊交流所有人都能看到。

最後大家如果覺得有幫助,歡迎大家點讚收藏,轉發推薦,讓有限的內容發揮無限的作用,幫助更多的人,謝謝大家,我們下期淵回說南再見。李淵回,合十。

@李淵回

相關焦點

  • 淵回禪修:打坐呼吸意念的配合?航天員太空打坐,南懷瑾提供經驗
    淵回禪修:打坐呼吸意念的配合?航天員太空打坐,南懷瑾提供經驗其實有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或者說是體驗。不過都被我們多數人忽略罷了。當我們專注於某件事情的時候,有可能是被嚇的,被震驚的。也有可能是特別專注於某件事情。這個時候猛然一剎那,自己屏氣凝神,沒有了呼吸。
  • 淵回說南:國學大師南懷瑾,每天睡多久?作息規律,睡眠極少
    淵回說南:國學大師南懷瑾,每天睡多久?睡眠極少,作息規律,忙到凌晨,值得我們學習。導語「淵回說南」學習認識真正的南懷瑾老師。上一期,淵回和大家一塊聊了,南懷瑾老師的飲食習慣。我們知道南懷瑾老師的生活是非常嚴謹的。
  • 淵回說南:南懷瑾見過仙佛嗎?沒有,一直在找.真仙真佛是什麼?
    淵回說南:南懷瑾見過仙佛嗎?沒有,一直在找。真仙真佛是什麼?
  •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真名叫什麼?名如其人,懷瑾握瑜,傳承文化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真名叫什麼?名如其人,懷瑾握瑜,傳承文化前言歡迎大家來到新一期的「淵回說南」節目。淵回說南,還原歷史真相,為大家訴說南懷瑾老師傳奇人生。一隻喜鵲,不安分地站在南家宅子的屋簷上,向著院子裡「歡呼雀躍」。好像要向人們訴說著什麼喜事。哇,的一聲!嬰兒呱呱墜地。這裡還真有喜事。翁祥街道的地鹽村南仰周家裡,誕生了一位小寶寶。
  • 淵回禪修:打坐觀呼吸容易憋氣怎麼辦?要身體放鬆,金剛念誦解決
    回禪修:打坐觀呼吸容易憋氣怎麼辦?要身體放鬆,要金剛念誦來解決。修行安那般那出入息呼吸紊亂。師兄請教一下呼吸紊亂練習般就憋氣,如何才能改善?首先來說為什麼會呼吸紊亂?為什麼會憋氣?禪修打坐觀呼吸,覺察呼吸,修煉安那般那觀息法門容易憋氣。淵回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的影響:1.打坐時候太緊張了。打坐禪修,剛開始一定要有一個放鬆的過程。一定要慎重起來,好多人為了方便直接就去坐。
  • 安那般那數息法
    可入輕安之狀,這樣就是在打坐吧!?」師:「對!打坐很好,常常可以進入輕安的。」他認為輕安就是在打坐,打坐的境界只是很舒服而已,以禪修來講,二十幾年都是那個境界,不要說等先修班課程結束,也許你們現在就有那種境界了,何必花一、二十年。生:「那我該怎麼做呢?」師:我就跟他講這些,安般數息法的要訣。回去後他照做,一個禮拜後來上課,他就對我說:「真的耶!
  • 南師百問:為什麼有人尊崇南懷瑾為國學大師,有人則持相反態度?
    淵回心想,要是安幾個所謂大師的名號,國學就能夠被傳承,文化就能夠被復興,那麼南懷瑾老師,可能才會非常願意接受這些所謂的名號。我們回過頭來審視南懷瑾老師的一生,就像一位外國官員評價的:南懷瑾老師是最後一位中國傳統意義上,集儒釋道國學傳統文化大成於一身的師父。他老人家早已經超越了所謂國學大師的概念。
  • 南懷瑾先生:這部經典是接發一切修行法門的總電源,學佛要先讀它
    南老師說,《普賢行願品》這一品經文是修行的「總電門」。你們玩手機、玩電腦沒有電不行,對吧?家裡的所有電器都要有電才能運行。南老師打了這麼一個比方,說這是總電門,可見其重要性!我們要學習《普賢行願品》,這是我們修行的第一步。
  • 大師南懷瑾為什麼反感當代一些學佛修行人?答案或許對你有所啟發
    如《四十二章經》、《安般守意經》等,這些佛經現在都是冷門,沒幾個人看。反而是很多講空的大乘佛教經典特別吃香。但是證果之人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一代宗師南懷瑾對當代修行人的態度一代宗師南懷瑾先生在世時,極其反感現在一些學佛人的態度和方法:一身佛氣、眼高手低,從不禪修。
  • 念安般釋迦牟尼佛親自倡導的修法
    1.身念住是呼吸的本身,是入出息念的本身。2.受念住是內身喜樂的感受,平息身行,離五蓋,生禪定喜樂的感受。3.心念住是內無障礙,法喜充滿,是精神純一的遍滿喜悅。4.法念住是親證無常(自然法則),煩惱寂滅,舍斷三有、三結,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調服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離欲,滅盡解脫!自依,法依,不異依。
  • 南懷瑾老師:把這個字擺在第一位,修行就上路了
    《增一阿含經》有個偈頌:「佛法聖眾念,戒施及天念,休息安般念、身死念在後。」所有小乘的禪觀法門,都沒有超過這十念的,修持起來應該先念死,真正修行人應該隨時覺得自己已經死了。譬如打坐,一上座要萬緣放下,不放下此心不死,所以就看作此身已死,萬緣也就放下了。所以念死應該是第一,也是基本的,但是它在十念法中排最後,因為世俗觀念認為念死不好,所以不排在念佛法僧等等之前,而萬緣放下就是念休息。
  •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
    說基本沒有,其實不太準確。準確的說法,就是壓根沒有。只有南懷瑾老師,算是一個既重視理論修行,又重視實踐研究的一位師父。其他修行有成就的,有所心得的,可能也有。但是根據回多年來的觀察,目前來說只有南懷瑾老師一位。
  • 南懷瑾老師開示:在末法時代,這樣修行最容易成就
    講止觀六妙門不要扯開了。可是智者大師的六妙門根據什麼來的呢?《達摩禪經》來的,參合了《大毗婆娑論》這些,舍利子、目連尊者等等的著作,修持法門。所以大家呢,日本、中國,很多修道都在數息。數息,打起坐來聽自己的呼吸。
  • 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三禪「離喜妙樂」,離喜即離心境上的喜悅,只有定境之樂,渾身十萬八千個毛孔無處不樂,故大乘經典說菩薩內觸妙樂,然後才可舍欲界粗觸之樂,不到達此地步,休妄言無情色之欲。要知此欲界中眾生,哪個不是因慾念而來的?中國人綜合經驗,謂三禪為脈住(這在佛經上是看不到的)。心臟脈搏接近停止了,此與瑜伽術之勉力使心跳停止不同。
  • 南懷瑾|學佛修行中遇到的三大心要,怎麼叫作外道呢?
    南懷瑾|學佛修行中遇到的三大心要,怎麼叫作外道呢?國學大師南懷瑾國學大師南懷瑾:「禪宗祖師說:「佛是了事的凡夫」。所以學佛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不必說你是那個教,我是這個教。你睡午覺,我睡晚覺。宗教的最高處是有不同,但你不要用最高來看人家,要從平等線來看。」很多學佛者說不要執著於文字「經」,這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又不離文字,沒有文字如何得以傳播?南大師說的意思,很顯然不要過於執著,但我們要通過經書去理解,去理解佛陀如何教導我們,要理論與實踐並存。《金剛經》上有很大一部分講的就是執相。
  • 名人談南懷瑾:南老師沒有答應任何同學出家,他有時會哭因為這個
    加拿大會計師、南懷瑾香港時期的英文翻譯、事務助理彭嘉恆談南懷瑾:現在很多人出家可能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要出家。對南老師來說出家唯一的理由就是為了證果,就真的為了修證。所以那個時候他講了七天主要就是希望他們好好地修證。「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 南懷瑾老師講得很透徹,南無阿彌陀佛
    無論是凡夫俗子,還是高僧大德,禮佛的時候都會拜佛念經,有人就會有疑問:「看見他們拜佛念經很辛苦,那拜佛念經的意義是什麼?應該怎樣拜佛念經呢?」那人們為什麼要拜佛呢?拜佛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南懷瑾老師講,四個字,「因我禮汝」。「因我禮汝」四個字的意思是見佛如見我,起恭敬心而拜,其實就是拜自己。拜自己的什麼?自己的心,自己的誠敬。做人做事就是一個恭敬的敬,就是儒家所講的敬。一個人能夠敬己,然後才可以敬人;敬別人,恭敬別人,也就是可以敬自己。
  • 南懷瑾先生:佛的十種心靈訓練法
    後世的念佛法門,是由慧遠法師所創,根據大乘經典的《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淨土三經而來的。而這個十念中的「念佛」,可不是念阿彌陀佛啊!留給你們自己去研究。第二個法門是「念法」。小乘的基礎,告訴我們人生「無常」、「苦」、「空」、「無我」。這就是法,先要了解清楚。小乘經典告訴我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最樂。」這是法。
  • 南懷瑾先生講述辟穀的修行經驗
    你說不吃會餓,那是假餓.我有廿八天不吃飯的體驗,告訴你們經驗,餓是餓不死人的,但是要懂得氣功,使胃腸內的氣充滿.胃腸的功用就是不停地動呀動的,把吃進去的東西摩擦消化掉.東西消化完了,胃腸內是空的,它一樣要蠕動,如果氣不充滿,胃摩擦破了就出血.
  • 南懷瑾:《金剛經》中最經典的38句!
    在傳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經典中,《金剛經》是譯介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之一。這部經跟中國人特別有緣,念經者,喜歡念金剛經;講經者,喜歡講金剛經;注經者,喜歡注金剛。自從鳩摩羅什法師把它翻譯成漢字以來,歷經南北各朝、直至唐宋元明清,《金剛經》所帶衍生的各種文化現象,已經成為了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