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唐朝和宋朝中間到底相差了多少年?

2020-12-17 揮袂客天涯

其實唐王朝於公元907年滅亡,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唐宋之間隔了整整53年,這53年就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五代。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公元618年,李淵受禪於隋恭帝楊侑,稱帝,定國號為「唐」,定都長安,唐朝建立。 唐代自李淵開國起,歷經貞觀之治、永徽之治、武周短暫代唐,至唐玄宗時期達到頂峰——「開元盛世」。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分為北宋、南宋兩個階段。講到唐、宋間隔,因此這裡只提北宋。公元960年,後周歸德節度使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特別是黃巢起義後,唐王朝更是搖搖欲墜。黃巢手下大將朱溫後來投靠了朝廷,擔任了宣武軍節度使,逐漸尾大不掉,在今天河南一帶割據一方。907年,朱溫從唐王朝手中取得政權,建都開封,國號為梁,史稱後梁。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自立,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從周世宗柴榮的兒子手裡奪下江山建立了大宋。這中間有53年的時間,中原經歷了五代梁唐晉漢周,一共13位皇帝登基,然而善終的寥寥無幾!

自公元907年朱溫代唐,建立後梁起算,至公元960年趙匡胤代後周,建立宋朝為止,唐宋之間共間隔53年。

這53年間,中國處於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概況,大體是:

五代:即「(後)梁、唐、晉、漢、周」。自公元907年唐代滅亡至公元960年宋朝建立期間,主要在中原地區先後建立更替的五個政權,即後梁(朱溫建立)、後唐(李存勖建立)、後晉(石敬瑭建立)、後漢(劉知遠建立)、後周(郭威建立)。

公元923年,盤踞 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 後唐建立。 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李存勖手下)引 契丹軍攻滅, 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 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 遼朝。同時劉知遠(李存勖手下,石敬瑭同事)在太原建立後漢,收復中原。郭威(劉之遠手下)篡後漢建後周,後周世宗柴榮(郭威乾兒子)苦心經營,使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榮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不幸病亡。後周隨後被趙匡胤(郭威,柴榮手下)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相關焦點

  • 從唐朝到宋朝中間到底隔了多少年?
    從唐哀帝放棄自己的皇位,唐朝被改成「梁」。事實上中國歷史上雍容華貴的大唐一共存在290年,到這裡就結束了。其實也不能說是皇帝放棄了自己的皇位,用俗話來說,就是唐朝氣數已經盡了,無力回天,就靠著一個皇帝,唐朝也不可能在繼續下去,所以唐朝就到這裡就完了。
  • 歷史上的武狀元都去了哪裡?武狀元為啥沒有文狀元出名?宋朝背鍋
    中國歷史上出過無數的文狀元,各朝各代的焦點也都在文狀元身上,武狀元卻經常被人忽視,武狀元給人的印象大多都是鮮衣怒馬這種形象,但是武狀元和今天我們認識的武狀元卻相差極大
  • 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但為何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但為何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唐亡後天下大亂,出現了五代十國劇烈的社會動蕩,中原大地極度混亂 唐朝滅亡之後,中原大亂,雖然才過了短短的53年,卻發生了太多的故事,產生了一堆的短命王朝,歷史上被稱為五代十國,這段歷史也是中國古代的一段黑歷史,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暴」「亂」,不要說老百姓日子過得悽慘
  • 唐朝和宋朝中間隔了多少年呢?
    唐朝講到安史之亂後就戛然而斷了,所以很多人就以為唐朝是在安史之亂後就滅亡的,事實並非如此,安史之亂只是唐朝的一個分界嶺,安史之亂前的唐朝,是真正的盛世大唐,是當時世界文化的中心,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幻想國度。
  • 古代什麼時候上朝?他埋怨上朝太早,唐朝和宋朝有很大不同!
    最近,筆者在讀《宋史·張洎傳》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和唐、宋兩朝上朝制度有關的記載。張洎,是宋朝初期有名的諫臣,凡是他認為朝廷制度、或者皇帝做的不好的地方,總要上書勸諫,希望皇帝能夠改正。比如,在宋太宗年間,張洎便認為宋太宗堅持每天上朝,實在是太辛苦了,應該學習一下唐朝的上朝制度。
  • 漢朝是強漢,唐朝是盛唐,宋朝是弱宋,那明朝的別稱是啥呢?
    在古代的中國歷史上,不同的朝代總有一份獨屬於它自己的氣度和風採。於是,在我們的口中,出現了強漢,出現了盛唐,出現了弱宋,但其實,那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缺少了對明朝的代名詞呢?強漢是怎樣的呢?而隨著歷史的流轉,我們也看到了所謂的盛唐。「盛」這個字,其實蘊含了很多意思,有興旺,有熾烈,有豐富,有廣泛,程度深的意思,還有熱烈規模大的意思。其實,從這些關於字的解釋上,我們就能夠感受到唐朝的氣概。唐人街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就源於唐朝盛大的影響力。
  • 為何說此帝國比唐朝厲害?作為歷史上的第二王朝,我都想穿越過去
    而宋朝,這個明朝粉絲最喜歡貶低的朝代,卻被無數的文人和海外漢學專家懷念和讚美,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為何說宋朝比唐朝厲害從存活年齡上來看,宋朝比唐朝多活了30年。如果將將宋朝的地盤給唐朝那幫人來管理,他們真的就能做得比宋朝好嗎?而憑明朝老朱家的那套管理模式,連幾個小小的海盜都能把明朝攪合得閉關鎖國,搞了一個歷史上最嚴的海禁政策,能比宋強嗎?
  • 從唐朝到宋朝,人們的思想是如何從開放變為保守的?
    唐宋是兩個相鄰的朝代,不過宋朝對唐朝卻不是一脈相承,唐朝與宋朝存在巨大的差異,比如在思想上,唐朝開放包容,但到宋朝時卻趨於保守。關於兩朝思想差異的爭論自古便沒有停止過,有人認為這是進步,也有人認為宋朝是對唐朝的退步,各種說法,莫衷一是。
  • 從唐朝女子「騎馬遊玩」到宋朝女子「大門不出」看程朱理學的影響
    這一段是說在唐朝的玄宗年間女子們在外出騎馬遊玩,都開始帶著胡帽,不再以面紗遮臉,穿著男裝大大方方的騎著馬走上了街頭。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唐朝的時候,女子們還經常騎馬出來遊玩。可是為何到了宋朝,女子卻開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呢?唐朝女子能夠騎馬遊玩,和唐朝的尚武觀念有關。
  • 杜甫蘇軾,一個唐朝一個宋朝,看似毫無瓜葛祖先卻是舊交
    這兩位雖然都是古代文壇中泰鬥級人物,但卻一個唐朝,一個宋朝,看似毫無瓜葛,實際上,追究其二人身世,會發現他們祖上有舊。 蘇軾可謂出身名門望族,其家族歷史最早可追究到漢代并州刺史蘇章,是一個橫跨數千年的大家族。公元648年,蘇家出生了一個嬰兒,取名為蘇味道,他便是「三蘇」中蘇洵的九世祖,蘇軾蘇轍的十世祖。
  • 古代行軍主要吃什麼?漢朝的麥飯,宋朝的菜粥,明朝以後更講究
    古代軍營生活中到底有多單調,日常飲食都以什麼為主呢?漢朝以麥飯為主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漢朝已經普及「五穀」種植,「黍、粟、麥、菽、稻」成為漢朝社會的主食。然而,粟稻都是相對珍貴的糧食,往往只有那些王侯將相擁有大量食用的機會。
  • 唐朝的長安城和現在的西安市,哪個更大一些?難以置信
    這裡有著中國最傳統的建築和文化底蘊。歷史上,中國古代王朝的都城一直都是長安或者洛陽,這兩個也是被作為了並存的都城,直到宋朝之後封建王朝們才開始將北京作為了首都城。而長安這座城市在歷史上每逢王朝更替的時候都會受到大量的破壞,但是如今依然遺留下來不少的城牆遺址。民國之後,長安被改成了西安,這個名字也是遺址沿用至今。
  • 古代18大歷史趣聞,課本上是看不到的!
    1事實上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只有皇室四餐,諸侯三餐,西漢時,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 日三餐為兩餐」。這歸功於宋代經濟的繁榮,除了酒肆之間不再如唐代被約束在市坊中間,夜市晚上不實行宵禁,晚上夜生活豐富,所以 才加一頓晚飯。古代秀才2袁崇煥寧遠城之役炮石擊死努爾哈赤。
  • 冬至在古代不僅僅是節氣,還是一個節日,唐朝的冬至節勝過春節
    所以這天從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都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人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快樂的過一個「安身靜體」的冬至節。 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冬至的地位更加重要,近似元旦,在西周祭祀的基礎上,還是節日,魏晉時期,冬至這天要接受方國和百官的朝賀,其儀亞於獻歲之旦,到了唐朝也是如此,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時祖孝孫做大唐雅樂"元日、冬至皇帝禮會登歌,奏《昭和》。唐朝天子在冬至日要盛裝出席活動,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 為何宋朝的經濟總量比唐朝強盛時多10倍之多,比康乾盛世還多2倍
    今天我們慶幸生活在了好的時代,不僅我們,生活在一千年前的中國歷史上的宋朝百姓也是慶幸他們生在了一個極好的年代。這些年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讓我活躍的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宋朝那個商業經濟發展迅猛的時代。那我們就一起看看宋朝的商業經濟發展的始末。一、宋朝商業經濟在歷史上的地位。直到宋朝初年,經歷了幾千你的重農抑商的政策才開始有所改變。
  • 唐朝時期,兩位風水大師一較高低,千百年後勝負自分
    說起風水大師我們總會想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明朝的開國將領劉伯溫,在歷史中還有一位神人比他們兩個還要厲害 ,不止知道當時要發生的事情,還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死後就連他的墳墓也是無人敢盜,這個人就是唐朝著名的風水大師袁天罡。
  •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為何盛行於宋朝,對宋朝又有什麼影響?
    茶文化自古都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在古代,茶不僅僅是一種可口的飲料,更是古代中國的象徵。在古代的各個朝代和外國人貿易來往,都是通過交換一些茶葉、絲綢和瓷器之類的,而茶文化不僅僅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外國人更是對中國的茶文化非常的喜愛。古代的東瀛地區,就是非常喜愛中國的茶文化,於是就效仿中國的一些關於茶文化的活動。
  • 【考點解析】宋朝歷史考點不僅僅是教科書的那些
    宋朝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最高峰。中餐的精華「煎炒烹炸」四種製作手法是從宋朝開始普及的。現在主食的所有品種在宋代已經出現並流行。(1)兩餐制宋代以前是兩餐制,「一日三餐制」是從宋朝流行。英國是從1786年才有了lunch午餐的概念,日本吃三餐的歷史也不過上百年。宋朝率先帶領中國人已經吃了一千年的三餐。(2)農業政策宋朝的皇帝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制定了正確的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宋真宗時期,越南佔城稻在全國推廣。同時,還引進了印度綠豆,產量提高多倍。
  • 宋朝歷史上堪稱「異族」,富得流油,為何軍隊戰鬥力卻十分薄弱?
    就社會財富的稀缺性而言,宋朝堪稱中國古代最富庶的古代王朝,遠遠超過大王朝秦漢、隋唐和明清。但是宋朝在歷史上堪稱「異族」,雖富得流油,但其軍隊戰鬥力卻十分薄弱,版圖遠不及其他大一統王朝,且屢次遭異族欺凌,堪稱「經濟巨擘,軍事巨擘」。事實上,宋朝的軍力之所以如此強盛,有其不得已之處,大致有三個原因:第一,「崇文抑武」的國策削弱了國民的尚武精神,也嚴重製約了武將的自主。
  • 詩鬼李賀寫下「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無人能對,宋朝才現下半句
    特別要說的是,唐朝是盛產古詩的時代,直到現在為止,小孩子都能說出幾句唐詩。縱觀唐朝歷史,不僅僅只出現過李白、杜甫等人盡皆知的詩人,也出現過一些名氣不大,實力很強的詩人,詩鬼李賀就是一位。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如果單單從才華這方面論,他完全可以和「李杜」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