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古代不僅僅是節氣,還是一個節日,唐朝的冬至節勝過春節

2020-12-24 騰訊網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當太陽黃經達270°,就到了冬至,每年的冬至一般都在公曆12月21-23日左右,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黑夜最長,白晝最短的一天,但並不是最冷的一天,在冬至之前,地面還有積熱,冬至之後,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當然我國跨緯度比較大,各地的氣溫也相差懸殊,但總體來說,進入冬至以後,全國氣溫都有所下降。

冬至在現代只是一個節氣,提起冬至,除了寒冷,黑夜最長之外,北方人最先想到的是吃餃子,而南方的食物則很多,湯圓、年糕、麻餈等等都是南方冬至會吃的節日食物,在很多年輕人眼裡,冬至只是一個節氣,談不上節日,但在古代,冬至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甚至要超過春節。

冬至節日的由來

過冬至節最早起源於漢代,盛於唐宋,即使是在明清時期,冬至依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清朝道光間蘇州文士顧祿《清嘉錄》裡有記載:冬至大如年。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其實早在西周時期,就對冬至非常的重視,在冬至這天會祭祀天神,《周禮·春官宗伯》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抵、物魅,以福國之兇荒,民之札喪」,由此可見西周官方對冬至的重視,究其原因,冬至代表著陽氣生,而中國傳統陰陽思想中,天為陽、地為陰,西周會祭祀天神也不足為奇。

但是西周時期,冬至並不是節日,因為西周是使用夏曆,十一月為正月,冬至即為歲首,所以冬至在西周並沒有單獨成節,但其意義就跟現代的元旦類似,到了漢武帝時期,採用夏曆正月為新的一年開始,冬至不再是歲首,但冬至依然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的一天,因此西漢時期,冬至漸漸成為節日。

古代冬至節有哪些活動?

西漢開始把冬至稱為『『冬節」,官府在這兩天要舉行祝賀儀式,稱之為賀冬,並且還要放假,《後漢書》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從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都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人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快樂的過一個「安身靜體」的冬至節。

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冬至的地位更加重要,近似元旦,在西周祭祀的基礎上,還是節日,魏晉時期,冬至這天要接受方國和百官的朝賀,其儀亞於獻歲之旦,到了唐朝也是如此,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時祖孝孫做大唐雅樂"元日、冬至皇帝禮會登歌,奏《昭和》。唐朝天子在冬至日要盛裝出席活動,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祭天與朝會是唐代官方冬至節的重要節日內容,有唐一朝,絕大多數帝王的冬至祭天活動被記載於史書中,因為冬至祭天在長安南郊的圃丘進行,所以唐人常稱其為"有事南郊""拜南郊""祀南郊"等,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舉行朝會,即天子接受群臣與四夷的朝賀,其時間安排與南郊祭天孰先孰後,有唐一代這個時間是變化的。

與唐朝相比,宋朝對冬至更加重視,冬至在民間生活中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年節,民間有「肥冬瘦年』』之諺。事實上,宋人也是將冬至作為年節來過的,孟元老在追憶東京節令生活時說:「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而北宋官府對冬至祭祀的聲勢非常的浩大,遠超過唐朝,各級官吏可以暫時放下繁忙的公務,來縱情地歡度節日。就連平時百般忙碌的商人,屆時也皆將生意暫且撂下,專門在家過節。

冬至節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唐宋時期的冬至節是非常隆重的,唐朝國力強盛,對周邊國家影響非常大,而宋朝雖然軍事力量薄弱,但是文化繁榮,對周邊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唐宋時期尤其是唐朝的冬至節深深的影響到東亞周邊國家。

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來唐朝學習先進文化,因此將冬至節也帶回了日本,日本本土過冬至節的最早記載則見於《續日本紀》,聖武天皇神龜二年(725年),天皇在冬至接受了百官朝賀,並宴請了文武百官,在其後的150多年時間裡,日本的史書中記載了天皇十幾次過冬至的記載,從這些冬至節活動與詔敷中,可以看到日本與唐朝冬至節類似,也有祭天、朝賀、宴飲、賞賜、大赦等內容。

而越南古代一向以小中華自居,在冬至節上也是模仿中國,也會在冬至這天祭祀,甚至在阮朝時期認為清朝的皇帝祭天一年搞二次祭天都瀆祀,指出「惟我皇考世祖高皇帝定為每年一祭,甚合禮典,當傳之萬世。」這說明越南認為自己才是繼承了中華正統,甚至在1942年越南的末代皇帝還隆重的進行了冬至日祭祀。

隨著時代的發展,加上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對於冬至的重視已經遠遠不如古代,現在冬至不是節日,只是民間會在冬天重視一些,吃一些特色的食品增加儀式感。

參考文獻

王蘭蘭:《唐代冬至節及其對東亞諸國的影響》李霞:《唐宋節日比較——以誕節、端午節、冬至節為中心》

相關焦點

  • 冬至是第幾個被制定的節氣 冬至還被稱為什麼節
    冬至是第幾個被制定的節氣 :第一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
  • 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但是印刷技術應該是先進的,但是熱愛詩詞的唐朝人用手工抄錄的方式帶在身邊,上世紀新疆發現的兩本手抄詩稿就證明了二十四節氣詩在中唐時代深入民間的流行。元稹的二十四節氣詩,有節氣的變化,歷史典故,當時的氣候氣象知識,更重要的是有精煉的詩美,無疑是當時教科書般的文學範本。 那麼冬至在唐朝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和節氣,那么元稹是怎麼表達的呢?
  • 冬至是一個節日嗎?為何總要吃餃子?
    轉眼之間,又是一年冬至來臨。在二十四節氣中,它是很特別的一個,在古代也曾被稱為「亞歲」。  至今,冬至在人們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它的討論也一直未曾停歇。吃餃子、吃湯圓……對很多人來說,在這個時候來一份屬於冬至的美食,代表的也是對不久之後春節團圓的期盼。  它是一個節日嗎?
  • 冬至,是一個節日嗎?今天,你家會吃啥?
    冬至是一個節日嗎?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賀冬」。也有說法認為,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嚴格來說,冬至還不算是一個節日。民俗專家王娟說,「這個節氣出現得非常早,慶祝方式出現得也比較早,但它並不能簡單等同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節日。」「古代有許多重要的活動都放在冬至舉行,內容比較豐富,但地方不同慶祝方式也不一樣,差異性較大。」她解釋道,慣常的民俗活動,大概有為長輩送鞋子,「數九」、畫消寒圖之類。
  • 冬至節,我國的傳統節日
    冬至節冬至(英語:winter 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長至節」等,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 冬至的由來是什麼?中國的各個朝代是怎樣過冬至的?
    作為24節氣裡被最早制定的一個,很多人其實不知道,冬至是在一次國家的規劃中被制定上的。當時是由於周公測影,最後測出來這個洛邑是天下之中的一個地方,進而定成了土中。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原本只是出自政治運動的一個行為,居然在後來演化成了一個節日。冬至的由來是什麼?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
  • 閒話冬月,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二十四節氣的確立無疑是農耕文明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體現了華夏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此外,冬至還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時間:2019-12-21 18: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冬至節氣 | 過冬至,幸福至!
    二十四節氣 冬 至 冬至,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 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
  • 你不知道的冬至
    轉眼之間,又是一年冬至來臨。在二十四節氣中,它是很特別的一個,在古代也曾被稱為「亞歲」。至今,冬至在人們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它的討論也一直未曾停歇。吃餃子、吃湯圓……對很多人來說,在這個時候來一份屬於冬至的美食,代表的也是對不久之後春節團圓的期盼。它是一個節日嗎?
  • 冬至節氣:品讀唐代杜甫《小至》,了解冬至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杜甫《小至》,了解冬至。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 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的起源和習俗!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因此冬至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冬至的起源與傳說
    二十四節氣是智慧的中國古代人們通過對自然現象和生活習性的細心觀察,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的,相鄰兩個節氣約相差15天。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節氣。
  • 萬年曆順歷:農曆冬至節氣宜團聚
    冬至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根據專業黃曆「順歷」的大數據顯示,12月22日00時27分正式進入冬至節氣,也是數九寒冬「正九」的第一天,接下來一直到傳統春節,天氣都將偏冷。根據傳統醫學四時養生,艾茸中醫溫馨提示:進補好時機,必定冬至節。
  • 冬至節的由來與習俗
    冬至節冬至(英語:winter 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長至節」等,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 冬至的含義和諺語 冬至諺語19條
    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冬至的含義和諺語,歡迎閱讀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冬至的含義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冬至快要到了「冬至不離十一月」是啥意思?冬至為什麼會大如年?
    時間飛快又是一年,不知不覺就又快到了今年的冬至節了,在我們北方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裡人們都是要吃餃子的,因為冬至過後就是數九寒天的開始,一年最冷的日子就要到來,在我們老家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所以這一天不管再忙都是要做頓餃子吃的,香噴噴的肉餡餃子,暖暖的餃子湯,一家人的團聚,這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冬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