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叫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女兒節,時間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日。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
為什麼端午節會有飲菖蒲酒、喝雄黃酒的習俗呢?
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個兇日,為什麼呢?按中國傳統文化的解釋,兩個陽數相疊合,陽氣過盛,會帶來災害,所以,古人認為,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不是好日子。
於是,人們為了避災、闢邪、除惡,逐漸就有了飲菖蒲酒、喝雄黃酒的習俗。因為,五月五日正是夏季上升期,各種蟲害開始活躍、各種疾病開始流行,人們認為飲菖蒲酒、喝雄黃酒具有解毒的功效。唐朝詩人殷堯藩寫道:「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可見,在那個時候,菖蒲酒已在民間廣泛流傳。關於對菖蒲雄黃酒的配方以及服用方法,在《千金方》《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
其實,不論菖蒲酒,還是雄黃酒,都有一定的毒性(白娘娘不是飲用了法海的雄黃酒而中毒,現出了原形,把許公子給嚇死了麼?),所以,生活在科學技術先進的今天的人們也不再飲用了。